高铁火车视频集锦高清: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2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22:01
7.以学习语言的表达模式为目的,对单元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优美句式、常用段落模式等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定义与组合。
8.研究课后练习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定需要认真落实的重点篇目、段落以及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下面请看教学实例。
此例是经过"提炼组合"处理之后的单元小结课的基本内容,它艺术地表达了单元内容的精华,深受学生喜爱。笔者曾用一个课时的时间组织过这些内容的复习,效果良好。
例: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课教学内容
1.知道一点常识
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___________先生的《春》写的是春光,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写的是冬景,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写的是夏夜,刘增山的《___________》写到了秋实,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
2.识记一批雅词
本单元中有些美词、雅词是我们今后常用的或一定会用到的,需要我们认真识记。如下面的36个词:
酝酿慈善贮蓄肃穆苍穹炙晒酣畅兀自发酵裹挟超脱领略厮杀逡巡熟稔真谛憔悴吞噬萌生殷实归宿谄媚青睐亲昵温馨海阔天空头晕目眩孤芳自赏银装素裹众说纷坛各抒己见饱经忧患忧心忡忡宾客盈门忠贞不渝永葆青春
3.品味一组奇字
在本单元中,学习内容之一就是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看看它们是怎样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现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为什么用得好,它们分别写出了什么。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⑦月亮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⑧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
再请同学们进行课堂活动,自己从课文中再发现一些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摘录一些美句
课本中的单元提示要求我们,学习这个单元,要作适当的摘录。
摘录应当动脑筋,要注意巧变角度。我们要注意改变自然而随意地摘录的习惯,而代之以科学的分类摘录。现在老师点示8种分类摘录的角度,每位同学任选一种,进行对课文美句的摘录工作。
1、春夏秋冬2、风花雪月3、山水草木4、声光色味5、红黄绿蓝6、日月星霞7、动静刚柔8、晨午暮夜
5.学用一种句式
本单元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句子的内容,揣摩句子表达的精妙。其中《春》与《海滨仲夏夜》的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都提到了对比喻句的赏析。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一种比喻句的表达技巧--这样的句子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形容描写,后一个层次是比喻描写,这两个层次血肉相联,将景物描写得格外鲜活。请同学们体会下面这种句式,每位同学学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①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②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③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④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6.重温一个精段
课文《济南的冬天》中,有本单元唯一要求背诵的精段。本课的练习要求对它进行"精读",要求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这个精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此段的精读有如下内容需品析,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中心句是:
②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③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④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⑤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⑥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⑦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⑧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③矮松山尖草色阳光④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⑤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⑥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⑦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⑧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的情感的)
教材处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探索,就拿本章所述整体教学、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巧教、一课多篇、提炼组合等内容来看,也仅仅只是一种单向的探讨:因为长文也可以美教,难文也可以趣教,美文也可以细教……另外,如果从切入课文的艺术来讲,还可以研究对课文的顺向处理、逆向处理与中间切入等方式;如果从体现课文多方面的教育作用来讲,还可以将课文视作阅读技能训练、学习方法训练和思维方式训练的"道具";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单元教学,还应该考虑几篇课文之间的先后关系、主次关系与详略关系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探讨新的分类角度,如单篇课文处理艺术,单元教学的处理艺术,综合复习的教材处理艺术,以及教材处理角度的创新等等。总之,我们应该切切实实地将教材处理作为教学设计的先行。如果这样,那么在阅读钻研课文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可能会有教材处理的思路了。
1.课型设计的艺术——教读课
在对教材的处理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就得考虑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了。实际上,教材处理与课型设计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相得益彰。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我们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它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我们看课的视点不同。
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教学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流课型,不同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新鲜课型,不同的教学流派有着各自的代表性课型,不同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上将外露于不同的课型载体。而且,从中学语文教学界已有定论的科学成果来看,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系统,凡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凡成功的专题研究,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作为支撑。
课型的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从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来讲,研究课型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规范"课"的形态,丰富"课"的种类,即,第一,课拿出来要"像"课,"课"要上得有模样;第二,课拿出来要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要表现出一种比以往的进步。
从大众化的教学设计来讲,在目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从发展的方向性来说,课型设计的最重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所策划的教学要求与所规划的教改方向;一个是阅读教材所设计、所要求、所建议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课型设计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型创新的意识与课型创新的艺术。
本章将本着学生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技能训练课,探究性学习课。
另外还专用一节探讨课型创新的问题。
由于"课型"概念的多角度性,上述若干课型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各组课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并列的。
1.教读课
教读课,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
教读课,原称讲读课,它大体上是人们在教学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课型,说它是约定俗成的,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说,都在这么用,主持大纲编写的领导机构和编写课程标准的权威机构并没有给它多少认定。由于它承载着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的基本任务,它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
设计、运用教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历年来的各套教材中安排了"讲读课文""教读课文""基本篇目""精读课文"等需要比较细腻地进行讲析的课文。设计、运用教读课型,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如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这一节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更进了一步,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比较详细地提出了"精读"的评价内容,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而这些较高层次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离不开"教读"的训练。
教读课型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进行各类精读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
2.训练学生朗读、背读、默读的方法和技能;
3.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
4.训练学生学习文体阅读的不同方法;
5.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与能力;
6.在积累、理解、分析、揣摩、品味、赏析、联想、想象、探究、创造等方面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
7.教给学生查找、搜集、分析、提炼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8.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角度与方法;
9.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
10.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1.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从上述意义讲,"教读"决不是"讲读",决不是"满堂问"加上"满堂讲";现在意义上的"教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读"。教读,就是要教会学生自能阅读;教师在教读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点拨、指导与示范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方式与技巧。
教读课型的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着力于一两个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点;二是要确保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既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要科学地和谐地安排师生双方的活动。
下面请看笔者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并执教的《故乡》。
一、教学内容
1.完成对课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
2.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三步法"的阅读方法训练。
二、大体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教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为什么说它们写得特别好。
3.自选角度,综合课文内容,说说中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我们以《故乡》为例来学习一种阅读小说的方法--小说阅读三步法:理解内容,揣摩妙点,评说人物。
教学板块之一: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
2.请同学们准备就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理解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课文片断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3.同学们发言,进行合作的学习。
如对"这来的便是闰土"这一段,同学们说: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
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中年闰土的画像。
从描写顺序看,由远而近,依次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而后打量全身。
从情感表达看,记忆中的闺土变成了这般模样,"我"的心里是多么难过,沉重的语气表达出深深的悲哀与同情。
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描写,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
……
教学板块之二:揣摩妙点。
1.教师点拨:"妙点揣摩",是品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从老师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可以备课,可以写文章;从同学们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锻炼并增强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进行"妙点揣摩",同学们可运用"多侧面发现"的方法,可从词语运用、句子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构思特点以及同学们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体会课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写得精妙的地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品味课文。
2.同学们读课文,圈点勾画,准备自己的发言,教师组织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进行妙点揣摩示范。
4.同学们进行课堂发言,教师与同学们的对话穿插其中。
如对"我这时很兴奋--我也说不出话"这几段的妙点揣摩,师生在讨论中这样说:
妙在"阿!闰土哥,--你来了?……"这句话中用了5种标点,充分表现出"我"见到久别之友的欣喜、激动之情以及因闰土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异与悲凉。
妙在"想要连珠一般涌出"用得好,它表现"我"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与一声"老爷"形成很大的反差。
妙在"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表现出闺土的神情和心态。他为重逢而欢喜,又为彼此的差异、自身的不幸而感到凄凉。
妙在"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的细腻描画,它写出了闰土在称呼上的迟疑,表现了他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
妙在"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的"终于"用得好,表现他心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最后终于压抑了自己的情感。
妙在一声"老爷!……"隔绝了所有的嘘寒问暖,隔绝了所有的往事谈论,以后便没有了闰土的"问",而只有他的"沉默",只有他的"答",于是所有的文字都用来表现闰土的苦。
……
教学板块之三:评说人物。
1.同学们再读课文。
2.教师组织同学们准备评议中年闰土。
教师点拨:所谓评说人物,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进行评议,通过这种概括与评议来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意义。同学们在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时,要注意综合全文内容,运用"多层次表达"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多层次""由浅入深",是说先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评说,再从人物经历、命运的角度来评说,再从小说塑造人物目的的角度来评说。也就是要先从人物的形态外貌说起,说到他(她)的身份、生活、性格、命运及其代表意义。
3.教师进行人物评说示范。
教师再点拨:同学们可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出你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说这个句子时,可用平实性的语言,也可用文艺性的语言。
4.同学们评说的主要内容有:
中年闰土:是一个身材增加了一倍的人,是一个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的人,是一个脸上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的人,是一个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的人,是一个头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的人,是一个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的人,是一个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样的人,是一个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神情的人,是一个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伸石像一般的人,是一个拿起烟管来默默吸烟的人……
中年闰土:是"我"少年时代的朋友,是一个中年时与我产生隔膜的人,是一个满脸愁苦、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人,是一个饥寒交迫、在磨难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的中年农民,是一个外形穷苦、心情愁苦、语言悲苦、精神困苦、生活劳苦的人,是一个像一尊"木偶"的人,是一个行将被旧中国吞噬的饱经忧患的中年农民。
教师归纳:
中年闰土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形象,是旧社会千万个"闰土"的代表,是旧中国农民日趋贫困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痛苦生活的形象,是一个反映出旧中国农民不仅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精神上也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的形象,是一个表现了农民的悲剧根源在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人……
教学板块之四:回扣课文主题,课文学习小结。
1.提问:作品写了闰土的巨大变化,写了他的痛苦和麻木,作者想通过这告诉人们什么?
2.诵读文中最后一部分。
3.教师小结之一--作者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4.教师小结之二--小说阅读三步法:
理解内容--多角度品析
揣摩妙点--多侧面发现
评说人物--多层次表达
2.课型设计的艺术——自读课
自读课,日常教学中开放、生动、活泼的最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的课型。
与讲读课型一样,自读课型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它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完成自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自读课型与教读课型紧密相依,各司其责,相互配合,有机地协调着阅读课堂教学的课型变换。
设计、运用自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诸如"阅读课文""自读课文""非基本篇目""略读课文"之类不需要进行比较细腻地讲析的课文。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此类课文的比例占全部课文的30%一50%,在初中语文试修订本大纲中,曾要求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因此,阅读教学中必然要使用自读课型。
但在日常教学中,自读课往往没有表现出本身的课型功能,自读课型有时被借用为讲读课,有时被变形为作业课,有时被淡化到没有教师的教学指导,其主要问题仍然是缺乏学生的各种充分有效的课堂活动,缺乏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与点拨,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所以,我们对自读课的性质、作用、设计技巧等还要继续加深体验,加强研究。
从新理念的角度看,所谓"自读课",是教师少讲析或不讲析的课,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的课,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的课,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课,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课,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课,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在学习过程中的追求独特体验的课,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是学生自主地组织学习活动,在论辩、讨论、创编、演读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喜悦的课,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学法实践的课,是提出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课,是利用媒体手段交流自己学习心得的课,是学生活动方式五彩缤纷的课……
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策划与参与者。
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自读课中的活动设计自然更是多姿多彩且有着更高的设计要求。这些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习得语言材料,还要更多地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智能,激励学生创造,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精神风貌。
所以.自读课型的设计,有效的"活动"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自读课学习活动的设汁与策划时,可根据教学要求有选择地考虑如下角度的学习活动:
快速阅读活动,精细阅读活动,略读浏览活动,概括提炼活动,诗文背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语言积累活动,内容复述活动,忆读联系活动,表情朗读活动,角色演读活动,专题讨论活动,自读笔记活动,资料整理活动,创编写作活动,质疑求解活动,交流感受活动,迁移扩展活动,小结规律活动,资料助读活动,争议辩驳活动,比较辨析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讲解说明活动,制作演示活动,独立欣赏活动,趣味竞赛活动,智力游戏活动,听读赏析活动,联想想象活动,评说鉴赏活动,创意设计活动,师生对话活动,学法实践活动,技法实践活动,情感体验活动,探讨发现活动……
与学习活动紧紧相联的,是学习内容。自读课中的学习内容,在大体上表现单元教学目标和体现单课教学重点的前提下,要表现出"问题意识""实践意识"'"活动意识"和"学生自能解决"的思想。在一节优秀的自读课中,活动应该科学地做到听说读写思多样化,但教学内容则应该注意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联系",即教师要准确地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教材;简化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段,注重情感态度、方法技能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下面请看话动式自读课《鹤群翔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创意
1.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二、教学活动
l.朗读活动,2.品读活动,3.积累活动,4.感悟活动。
三、课时与课型
一课时;自读指导课。
四、自读内容与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朗读活动。活动目的--熟悉课文内容。
1.朗读指导:读出鹤群翔空的壮丽,读出鹤鹰之战的壮烈,读出救助伤鹤的壮美。
2.选点朗读:再朗读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三个片断,要求表情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情味。
3.自由朗读:选自己认为写得美好的内容进行大声的朗读。
教学板块之二:品读活动。活动目的--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角度,概括说明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同学们品评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篇—
写鹤群翔空种种景象的文章。
鹤群翔空的各种丰姿都状写得宛然可见的文章。
写鹤群翔空队形的变换--有方向的变换、高度的变换、形状的变换……的文章。
分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三层写鹤鹰之战的文章。
重点写雁回山上空鹤鹰之战的文章。
写鹤群翔空的壮丽、鹤鹰之战的壮烈、救助伤鹤的感人的文章。
写动物世界里对付天敌、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的文章。
在故事中寄托了深意的文章--鹤群具有可贵的群体意识。
写有组织地救亡图存、爱护弱小、表现整体精神的文章。
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
描写细致传神:语言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始终凸现团队精神的文章。
2.教师参与交流。
从层次与氛围看:这是一篇写鹤群翔空之壮丽、鹤鹰之战之壮烈、救助伤鹤之壮美的文章。
从构思与手法看:这是一篇以鹤鹰之战为核心,以战前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为铺垫,以战后救助伤鹤为深化的文章。
从语言与细节看:这是一篇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翔、搏击苍鹰、救护同伴等生动细节的描写文。
从作者与线索看:这是一篇将"我"的所见和'"我"的情感抒发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散文。
从内容与主题看:这是一篇描绘鹤群在空中飞行的优美姿态、记录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的美文。
教学板块之三:积累活动。活动目的--积累语言材料。
1.请同学们对课文寻读,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课文中寻找、整理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
2.同学们自读、整理。
3.同学们发言、交流,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整合,形成《鹤群翔空》语言积累卡片(或用课件进行演示,或者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1)字形字音
伫立飓风鸿毛漩涡拧成宛如湮没剽悍
(2)四字词语
鹤群翔空清晰可辨映入眼帘有生以来悠然翱翔无可言喻啼声悠扬
响彻天空悠哉游哉翱翔高空直腾高空冉冉高飞轻快飞舞悠悠扬扬
壮观绮丽美不可言阵势崩溃惊恐万分奋力搏击踪影全无奋力搏击
银光闪烁莹莹耀眼壮勇剽悍寡不敌众束手无策凌空疾翔精疲力竭
引吭高鸣无济于事清澈如洗
(3)近义词组
①清晰清澈②飞翔飞旋飞舞飞转③迅速疾速④飞转旋转⑤翱翔飞翔⑥壮丽绚丽⑦消逝消失⑧飞旋盘旋⑨轻盈轻快⑩宛如有如
(4)众多叠词
渐渐缓缓冉冉静静莹莹慢慢缓缓紧紧长长悠悠扬扬飘飘摇摇
(5)描写抒情美句
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位于队列最右端的大鹤,"哦一一哦--"长鸣两三次,啼声悠扬,响彻天空。
凝神望去,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6)写鹤妙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
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飏;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空气清澈如洗,一直可以辨认出鹤的体形。
……从排头依次调头向北,敏捷地变为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教学板块之四:感悟活动。活动目的--进行感悟与发现。
1.导入:天空未留痕迹,鹤群已经飞过。可在你的心中,又留下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主题……各个方面的体味中任选一种或一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表现自己的欣赏水平。
同学们的感悟与发现可能有:
这篇文章是在写鹤,也好像在写人。
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生动比喻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鹤群翔空的美姿写得好,一个句子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鹤群翔空盘旋上升的圆形队写得好,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地再现了这难以形容的景象。
鹤鹰之战、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写得精彩,作者从光彩、形状两个方面状写了激战的场面。
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写得细腻感人。
语言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给人一种韵律美。
文中运用了很多带"悠"的词语,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优美。
文中运用了不少的"静静",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从容。
用词精炼准确,如迎战苍鹰时,作者用了"拧""扑"等动词,充分表现了鹤群团结一致、誓死一战的决心。
作者常常用简洁的语句抒发自己的观感,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这篇文章写鹤不畏强敌,用群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去克敌制胜。
文章表现了鹤群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了那种在强敌面前的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的精神。
3.教师参与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文中用得最好、最有表现力的一个词是"湮没"。
文中的四字词语用得多而美。
写"雁回山"的奥妙在于,有了它,就有了鹤群队形的变化,就有了鹤鹰之战……
全文像是一本微型连环画册,又像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长镜头,课文就是解说词。
全文好像一幕短剧,有"人物"的出场、演出。退场,有矛盾的产生、激化、平息。
此文就好像是一个比喻,它在告诉我们,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
4.教师进行学法小结。
3.课型设计的艺术——朗读课
朗读课,一种常常被讲读课所压抑的课型。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大面积上的教学很少见到朗读教学的可爱景象,文体教学中的朗读研究至今还不够深人。学习母语不让学生去读而让学生长期听老师讲析,是语文教学许多年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更不用说从"课型"的角度来研究朗读教学了。
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朗读课都应该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课型。
请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这一节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程标准强调说: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测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为了督促朗读教学的实施,课程标准甚至提出了对"朗读、默读的评价"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新理念支撑下编写的中学语文新教材,不管是哪一套,都对朗读提出了经常的、明确的训练要求。
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来讲,六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二单元: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人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第三单元: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第四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第六单元: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朗读,要读准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要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析这些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由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
如果对如此明确的教学要求视而不见,课堂阅读教学可能走向传统的讲读;如果真正转变观念,执行课标的要求,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就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颖的课型。
应该说,在所有的课型设计中,由于"朗读"活动的必要性、亲和力和多形式,朗读课型的组合与变化是极为丰富的。以朗读活动为主的新课型应该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系列,应该角度丰富,活泼多姿,充满灵气,能适应或者说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课文,很便于一线的教师进行操作。从理论上讲,这个系列可由多种课型组成,如:
①学读课--学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提高朗读能力。②析读课--在"朗读"过程中或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文情的分析。③品读课--就是赏析式地读,用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读"训练。④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⑤听读课--听朗读,听配乐朗读,学读。⑥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变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朗读课就是以朗读活动为主的课,在这样的课中,同时也有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写读活动……
当这样的一个以朗读活动为中心的课型创新的系列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它既表现出强有力的改革意识,又表现出教学设计上的智慧与策略,还点示出日常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方向。我们在这样的课型中就会艺术地生动地进行朗读教学--因为在这样的课型中,已经没有"谈话法",已经没有"串讲式",你不能不让学生去读,你也不会不让学生去读,你只能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读好学好。
朗读课型中的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基本任务:
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
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5.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
6.朗读各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形成语感。
7.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8.组织各种朗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技能训练。
……
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朗读课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素养,在朗读教学方面起码要做到如下四点:第一,要有设计朗读课的基本能力;第二,要通晓关于朗读的基本知识;第三,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第四,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这里面最难的有两处: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不显得单调乏味己又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
下面是笔者对《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写法。
2.品析课文美点。
二、课型与课时
朗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读课文,了解课文IRt的脉络。
3.你觉得文中第七段有哪些美点,也就是说哪些地方写得好?
四、主要教学过程
第一步:读与感
(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
2.议一议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步:读与思
(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这一部分。用朗读与思考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
2.教师点示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同学们再读。
3.同学们思考:
①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
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
③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杨树的"出场"?
④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教师的点拨、讲析穿插其中)
4.女生再朗读这一部分,男生朗读白杨树"出场"那一部分,体会作者笔法的高妙。
(过渡)
第三步:读与悟
(这一步的创意是:悟读"白杨树的形神之美"这一部分。用教师不讲析的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划分的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老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
3.老师不提示,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
4.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
5.老师不提示,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停顿。
6.老师不进行提示,四个小组读段中"分说"的内容,每个小组读一个层次,各自掌握停顿。
7.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重音。
8.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激情。
9.这段文字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形象与性格,试将它们读出来(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10.想一下,这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塑造白杨树正直、团结、进取、坚强的形象,以便进一步突出它的象征作用。)
1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味以上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朗读有怎样的帮助。
12.同学们动情地朗读。
(过渡)
第四步:读与品
(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象征的意蕴之美"这一部分。用"美点品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理解课文的意蕴。)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一部分。
2.思考: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进行合作的学习,进行查找资料式的学习。
4.同学们发言,老师评点:
·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第一层次由抑到扬,第二层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
·用词之美--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
·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一组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人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
·抑扬之美--先抑后扬。作者赞美的是另一种美:白杨树的美,伟丈夫的美,作者一日气说了白杨树七种可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
·情感之美--课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昧的议论显得动人心弦。就拿"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一句来讲,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质,而且层层递进,说了一层又一层,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用词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语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崇敬好深,好像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伟大的抗日军民。
·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村展开联想,让人由白杨树的品质想到北方的农民,让人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想到抗日军民,让人由白杨树的精神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白杨写到人,表现出深刻隽永的意蕴。
·象征之美--作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文中物与情、物与人的相通之处、共同之点,也就是文中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与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显示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内在的一致性。
5.同学们激情诵读、演读这一部分课文。(过渡)
第五步:教师小结。
1.我们学习的这三美,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作者的情感之美。
2.联结这三美的纽带,就是文中的"主题句"的反复。
附:板书设计:
环境之美。
点题句反复形神之美
象征之美
--托物抒情象征式散文的一种基本写法
4.课型设计的艺术——说读课
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
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说读课中的"说",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对老师的那种简单的"回答"。而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长的"说"的"时"的课堂活动。在这种课型上,在朗读训练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平实的与生动的、概括的与描述的、形容的与评议的、理解的与品析的、感悟的与鉴赏的、真实的与想象的、模仿的与创造的等等各种形式与内容的"说"。这多姿多彩的"说"的活动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析,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从立足长远来看,它极有助于学生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说读课中的"读",大量地有机地出现在课文教学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的体会和品味,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通过朗读吟诵,可以让课文的词、语、句、段、篇顺利进人学生的语言仓库,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长远来看,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也比较有感染力。而且朗读讲究节奏、停顿,讲究吐字、发音,讲究语流、语态,对于养成学生高雅的气质能起一定的作用。
说读课型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
1.朗读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和对课文脉络的大体分析;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编;
4.对课文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补说与续说;
5.用"说"的方式学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
6.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表达对课文美词佳句精段的揣摩品味;
7.从课文内容出发,表述自己的联想或想象;
8.感悟课文,交流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个性化的创见;
……
说读课的教改意义首先在于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背起来,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说读课的教改意义其次在于这种课型设计中往往没有提问设计,学牛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着自主的有创见的教学活动,于是就能有力地破除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分析式"教学。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突破,在这样的课上,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不复存在。说读课的教改意义还在于教师必须在教学技能上进行创新,要设法将学生的语言习得、语言实践、语言品味的活动比例大幅度上升,要用科学而充满艺术性的指导,让学生美读起来,美说起来;要让他们说得准确,说得有序,说得有情,说得有理。
说读课是笔者近几年来悉心研究的一种崭新课型,也可以说,说读课是笔者的一种发现与创造。说读不仅仅可以成为一种课型。对于教师来说,它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技法,一种能够确保高效教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策略。
对说读课的研究可以使人受到这样的启发--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应进一步着力探索,创造出更多更美的此类课型,如"写读课""背读课""演读课""联读课"……
下面请看笔者执教的一节说读课《卖炭翁》。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古代社会。
2.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二、课型与课时
说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正音,读注释。
2.想象课文中的各个"镜头",准备说一段描述的话。
四、课文简说这首诗描写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第一层着力写卖炭翁劳动的勤苦。
第二层重点写卖炭翁遭受宫市掠夺之苦。
(或第一层概括介绍生活,第二层详说某天遭遇。)
五、教学设计导入(2分钟):
1.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简介时代背景。
3.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个教学板块:动口朗读,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地读起来,同学们要动口。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误处。
2.老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二遍。
3.老师指出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字词需要认读、掌握:
薪鬓碾辙翩敕叱绢系直何所可怜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个教学板块:动心朗读,互说译文。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理解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在这种"大家都来说"的学习环境中受到了感染,为后来学习步骤中的"说"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1.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既要动口又要动心。什么是"动心",就是"动脑",就是在朗读中想一想,每个句子是写什么的呢,有什么表达作用呢?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杂然地翻译文句。
3.同学们分组活动,互相译说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学习效果,请学生口头翻译几个难句。如:"夜来城外一尺雪""宫使驱将惜不得"等。
第三个教学板块:动情朗读,析说文句。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分析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将要进人理解课文中描写的表达作用这一层次。)
1.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内容的轻重抑扬快慢,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学生析说文句。
教师示范:
卖发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烧炭的地点和劳作的艰苦过程,点明炭的来之不易。
3.学生思考,互动交流,发言,如:
卖炭翁,代薪烧炭南山中。
诗的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荒无人烟的终南山上。一个老人在过着十分穷苦的生活,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描写卖炭翁的形与色,从侧面表现代薪烧炭的艰难。
活生生地勾画出他的外貌,简练地勾勒出了一个辛勤一生的老人形象。
为了烧炭,他必定要拼着老命干活,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以致苦得不像人形了。
写出了老人饱经风霜、备历艰苦的生活内容。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用问答的方式,将"卖炭"与老翁的生命紧紧联在一起。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老人生活条件之简陋、生活愿望之简单,也交代了炭与老翁生计的密切关系。
他仅仅希望的,不过是能够糊口和不致受冻,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
……
教师顺势拉出文章的线条,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生活遭遇。
同学们发言:苦(或"惨")。
教师问:苦在哪里?同学们继续发言。
形成如下板书:
苦一一苦情(烧炭苦,忧炭苦,卖炭苦,失炭更苦)--苦"宫市"也
第四个教学板块:动容朗读,评说字词。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品味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开始对课文的"妙点"进行一些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容,要进人情景,要读得脸上都有表情。
2.教师组织学生的品读活动,请同学们用一个句子谈谈对课文字词的理解,请大家用"……用得好……写出了……"说一句话。如:
"尘灰"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劳动环境之脏。
"烟火"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长期烧炭之劳。
3.同学们准备,揣摩、讨论。
4.同学们进行课堂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
"卖""伐""烧"三个字写出了老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个"翁"字,更显出其生活的不易。
"苍苍"用得好,它绘其饱经风霜之衰。
"两鬓""十指"、尘灰满面、衣服褴楼,几个特写,使人触目惊心。
为了卖个好价钱,竟然产生了"愿天寒"的奇特心理,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老人无可奈何的处境。
"衣正单"与"愿天寒"构成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刻画了老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心理。
"碾冰辙"使人想象"衣正单"的老翁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路的情景。
"牛困人饥"写出了人畜在路途中疲惫不堪的情景。
"日已高"与"晓"对应,用时间的推移写行程的长远。
"翩翩"写出了来者的神气,"黄衣白衫"点出了来者的身份。
"惜不得"三字写出了老人的极端痛苦但敢怒不敢言的心情。
"手把""口称""回车""叱牛"几个连续的动作,表明抢炭的过程简单粗暴,不由分说,直接写宦官专横跋扈、任意掠夺的暴行。
"充"字用得好……一个"充"字,写出了'"宫市"巧取豪夺的实质。
……
第五个教学板块:情感演读,叙说想象。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叙说、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这里的"说"从表达形式来看,已经由前面有对象的"说"深化到想象的"说",由前面的"说句"深化到"说段"。)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进行演读,读出情景、情感。
2.请同学们就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想象,想象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第一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特写镜头。
如眼角深深的皱纹,如汗水,如黑指……
③第二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动景。
如大雪之下的卖炭翁在拼命拉车赶车。
③第三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老人的一种心情。
如早起去卖炭的心情,如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教师可提供一些词语,如无可奈何、光天化日、忍气吞声、顶风冒雪、冰天雪地、仰天长叹、不由分说、无耻之尤、无恶不作、凶神恶煞、老泪纵横、顶风冒雪、无依无靠、忍气吞声之类)
第六个教学板块:教学收束,小结。
教师小结课文学习情况并点明以上的"说与读"也是一种自读文言诗文的学法。
5.课型设计的艺术——语言学用课
语言学用课,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方面唱重头戏的基本课型。
语言学用课的任务,是突出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也就是进行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听、说、读、写的教学;进行字词品读、句式学用、精段读写与智能练习的教学;进行习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赏析语言的教学。
这种课型是常用的,又是创新的。说它是常用的,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本能地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要进行语言教学,以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本能地运用着它。
说它是创新的,是因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语言教学的问题很少有深刻而又实用的探究,有时甚至淡化到不涉及对语法修辞的教学研究。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有科学的语言教学的体系,从大面积的教学看,难以见到对语言学用课课型的研究。
所以笔者想说:即使在新理念风行的今天,我们也不要忘了,语言学用课,是一种唱重头戏的基本课型。
设计与运用这种课型是有重要理由的:
除了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个朴素的真理,我们还可以找到有力的"政策"依据:
第一,教育部颁布的试用修订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有一个要点是对历代大纲的突破。它第一次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积累"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语言积累的量化指标,从很高的地位突出了语言教学的问题。
我们从这部大纲中可以看出,语言简洁、内容高度精练的大纲中竟反复提到语言"积累"。第一次,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积累";第二次,是从"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角度提"积累";第三次,是从"教学评估"的角度提"积累"。
一部大纲,共三次--分三个层次提到语言积累的问题,这前所未有,分量很重,这其中的内涵必定深刻,这一定是对多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进行深沉思考之后的意见。如果我们读一读大纲中关于教学评估的一段话,可以更让我们直觉得到大纲的制定者对语言教学的坚定态度:
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新的课程标准对语言教学的重视并不亚于教学大纲。它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还告诫我们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语言学用课是一种包容性很大的灵活多姿的课型,它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细化为若干种语言教学课,如语言习得课、语言积累课、语言实践课、语言品析课、吟读美文课、背诵经典课等等学习内容比较集中的课型。
为了在语言学用课型中能更有力地表现出教师在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方面的作用,教师要力求做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主要从如下角度来设计语言学用课:
1.着眼于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训练语言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习得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感;
4.探究语言表达的规律与技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5.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6.欣赏、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及语言表达的精妙手法;
7.开发语言学习的课程资源;
8.从诗意读写、艺术性读写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体验,张扬学生个性,表现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语言学用课对教师研读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教师要上好语言学用课,就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提炼,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还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处理与运用课文。如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们几乎没有从其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进行过研究,而这一课中的情感张力,恰恰紧紧依托在课文的句式表达之上。
语言学用课对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别出心裁,将积累性忆读活动、情感性演读活动、创造性写读活动、个性化理读活动、课文集美式活动等有利于学生学习、积累、品味语言的活动尽力地设计到课堂教学之中。
笔者在前面朗读课中已设计了《白杨礼赞》的朗读教学方案,下面再请看笔者关于《白杨礼赞》语言学用课的教学创意。
一、教材细析
《白杨礼赞》最美之处是什么,教学中让学生最有收益的是什么,恐怕不是它的象征意义,也不是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而是它的奥妙无穷的句式--作者以其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娴熟地运用各种句式,尽善尽美地充分地表达了心中的激情。如果我们设计一节"语言学用课",整节课都用来学习、运用课中的句式,那也许就是一节效率很高且很有实用价值的课。
从将句子写生动、写活泼、写得有层次的角度,我们可以从《白杨礼赞》中提取一类"扩展句"--它们丰富多姿,多角度地表现了作者将"短"写"长"、贯注情感的写句艺术。
1.总分式扩展句: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2.主词式扩展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复说式扩展句: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因果式扩展句: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对比式扩展句: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增词式扩展句: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大,参天耸立,对抗着西北风。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
7.特意否定式扩展句: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8.插说式扩展句: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9.层进式扩展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式一排白杨树,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10.抑扬式扩展句:
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换一个角度看,从将句子写得富有韵味、写得充满情感的角度,我们可以从《白杨礼赞》中提取不同类别的"抒情句"--它们多角度地、生动地表现着作者不同寻常的写句技巧。
第一类,运用不同的句法结构写句,如—
1.并列式抒情句: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2.因果式抒情句: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令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假设式抒情句: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对抗着西北风。
4.递进式抒情句: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第二类,运用不同修辞方法写句,如—
1.设问式抒情句: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有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2.比拟式抒情句: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3.对比式抒情句: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4.排比或抒情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式一排白杨树,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第三类,运用不同的语法手段写句,如—
l.复杂谓语句: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文,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复杂定语句: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
二、教学创意
以上分析,为我们设计《白杨礼赞》语言学用课提供了充分的教材依据,我们可以巧取角度,精妙组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创意。
创意之一,全课的教学分四步走:①理解课文特点;②积累课中雅词;③学用一种句式;④背读一个精段。
创意之二,全课的教学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白杨礼赞》中的句式与抒情。
创意之三,全课的教学主要为三步:①探究,发现句式;②品评,欣赏句式;③实践,学用句式。
创意之四,全课的教学呈"分层推进"的态势:第一块,理解课文的篇式;第二块,分析课文的段式;第三块,学用课文的句式。
创意之五,全课的两个课时中,用一个课时用来学用句式,分为两个教学板块:第一块,品析句子,编写"美句句典";第二块,选点突破,学用一种句式。
6.课型设计的艺术——文学欣赏课
文学欣赏课,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高雅的常用课型。
在中学语文诸多课型中,文学欣赏课尤有新意,尤有美意。
运用这种课型,是因为中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言文诗词等文学欣赏教学单元。这些单元往往明确规定"本单元重点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等。一般来说,一个学段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20篇以上的课文需要运用文学欣赏课的课型来进行教学。
运用这种课型,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关于阅读能力方面就文学欣赏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等等。
而现在,这种课型则因为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而显得更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道: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门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说道: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根据课标的这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综合如下教学角度,来设计文学欣赏课型;
l.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点示基本的文学知识。
2.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演读、编创、品读的基本能力。
3.指导学生欣赏国内现当代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4.指导学生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5.指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欣赏优美的语言。
6.指点某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的欣赏角度与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7.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8.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
设计文学欣赏课型,要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充分准备:
一是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二是设计好媒体运用方案。
设计文学欣赏课型,要主意突现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语言品味,二是形象感染,三是情感熏陶。
设计文学欣赏课型,应做到四要:
一要注意突出文体色彩,二是要有比较高雅的教学手段,三是注意突现作品显著的独特的"美点",四是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识和情感熏陶。
在进行文学欣赏教学中,要注意不要将课上成讲读课、讲析课、串讲课,教师不要一讲到底,要注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牛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下面请欣赏笔者的《我愿意是急流》文学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在《我愿意是急流》的阅读与欣赏中,完成""四个一"的教学内容:欣赏一首爱情诗,感受关于"意象"的一种知识,每人说一句对本诗进行欣赏的话,每人说一句对"爱"的理解的话。
二课型与课时
文学欣赏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
1.读一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情感。
2.读一读这首诗,品味诗中的美点。
3.读一读这首诗,感悟"爱"的含义。
四教学设想
1.组织课文美听活动。
2.进行课文美读教学。
3.组织课文美析教学。
4.组织迁移式美说活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样闪耀着青春火焰的诗句;我们又将第一次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学习爱情诗--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它,同样也闪耀着青春的火焰。
--(课件:首页:课文标题、作者。)
我们这节课的上法是:--(课件: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第一个教学板块:美美地听。
教师: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让我们陶醉。下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一遍。听的时候要想象诗中的"画面"。
--(课件:男声配乐诵读。画面色彩深一点,音乐阳刚一点。)
请同学们再听读课文。听的时候要注意理解诗中的"意象"。
--(课件:女声配乐诵读。画面色彩淡一点,音乐阴柔一点。)
请同学们第三遍听读课文。听的时候要感受诗中的"真情",同时要轻声地跟读。
--(课件:男声配乐诵读,全诗字幕以朗读速度出现,以便同学们跟读。)
(教师过渡)
第二个教学板块;美美地读。
教师: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一首好诗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火花。下面请同学们朗读《我愿意是急流》。
第一遍,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同学们朗读)
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节奏、停顿、快慢都要把握好。(同学们朗读)
再读一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诗的抒情性。
(同学们朗读)
再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朗读全诗。
--(课件:轻声的音乐,诗的全文按朗读的速度出现: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长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教师过渡)
第三个教学板块:美美地品。
l、教师: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品读《我愿意是急流》,可以从诗的意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等方面进行。请同学们自选内容,自选角度,说一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同学们进行课堂自由析赏:
·美在比喻的丰富多彩。
·美在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表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
·美在诗人高尚的爱情表白。
·美在两个比喻构成一组对应,组成一节,有着刚柔相济的和谐。
·美在第一节都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美在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
·美在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都是对"爱人"美好的设喻。
·美在"愿意"的反复咏叹,它生动美好地表现出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可以献出一切的主题。
·美在全诗"重章叠句",循环往复,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
·美在全诗结构整齐、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艺术之美。
·美在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美在诗人的感情之美。
……
教师补说:
·美在全诗极富人情味,叩响人们心灵的琴弦。
·美在诗中的这种感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熏陶。
·美在全诗既充分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又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审美意识。
2.教师归纳同学们的发言,教师进行3分钟的讲析—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看,有如下三美:
第一,意象之美。诗往往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什么是意象,简言之,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之"意"(情意)的"象"(具体形象)。例如在我们的民族传统中,就有我们熟知的表达情感的意象:
月亮一思人、思乡,红豆一相思,杜鹃一悔恨的情绪,杨柳一离别的愁肠,雨一离别之愁,菊花一高洁的品质,梧桐一伤感的情绪,登高一思人、思乡、感慨……
《我愿意是急流》的意象之美:美在比喻新颖,美在相依相联,美在刚柔相济,美在循环往复,美在角度丰富,美在层层递进,美在极好地寄寓了、表达了作者真诚热烈的情感。
第二,意境之美。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意象的精心组合中蕴含着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如《沁园春·长沙》,意境崇高壮美;《登鹳雀楼》意境开阔;如《再别康桥》,意境柔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意境凄美;《石壕吏》意境深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意境悲壮,《天净沙·秋思》意境凄婉,有的边塞诗意境苍凉……而《我愿意是急流》通过多组并排意象的铺陈,情感真率,一唱三叹,表现出的是优美清新、阔大奔放的艺术境界。
第三,意蕴之美。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我愿意是急流》的意蕴是深刻而又美好的,它让我们感悟到的,是对爱情真诚无私的高尚品格,它富有启迪人们心灵的审美价值。
--(课件:缓慢依次出现如下内容:)
我愿意是急流
意象丰美
意境优美
意蕴淳美
3.教师:为了加深对"意象""意境""意蕴"的理解,我们再来对比(听读)欣赏一位女诗人写的爱情诗--《致橡树》。
--(课件:女声:舒婷《致橡树》配乐诗朗诵,依次出现全诗的文字: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立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4.教师:这首诗的主导意象是橡树与木棉,它的意境开朗明快,它表现出的意蕴是一种爱情的价值取向,不高攀,不低就,不做依附者,不做施恩者,也不做盲目的奉献者。
(教师过渡)
第四个教学板块:美美地说。
1.教师:欣赏诗歌能激发我们自己的情感体验,请同学们就对生活的理解,从广义的或狭义的角度,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独创性的表达,说说自己对"爱"的理解。那么"爱"是什么?一千种联想、一万个比喻也说不完它的内涵。如,有人说"爱是妈妈在狂风骤雨中送到校门口的一把伞",有人说"爱是你的眼,一瞅着我,我就住进了美丽的乐园"……。现请同学们用"爱是……"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或一段富有诗意的话,也可以说一句"献给你一句'爱'的话",也可以朗诵自己选的、自己写的抒情诗。要求有个性,有独创性。
2.同学们即席发言,教师即时评讲。
第五个教学板块:全课收束。
教师对"爱是什么"说上儿句话。
第一句话:爱是诗化了的情感,爱是纯真而又专一、炽烈而又恒久、欢乐而又痛苦、浪漫而又理智的高尚情感。
第二句话:爱,就是将"我爱你"这一句短短的话语变成一首激动心灵的抒情诗。
第三句话: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要注意到意蕴的多向性。今天我们是从爱情诗的角度来学习这首诗,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从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那么,它们会表达出什么样的意蕴呢?
7.课型设计的艺术——学法指导课
学法指导课,有效地训练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的高层次课型。
学法指导课,不论是指导学习方法,还是培养操作技能,实际上都是着眼于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法指导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是以阅读材料作为载体,在完成文本阅读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突现方法训练的课型。因此,它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多维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从理论上看,从现实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看,从新教材的使用看,技能训练课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强势群体"。
因为教学新理念中,有太多太多的理由需要我们运用这种课型,如:
l.语文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而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2.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中除了"方法训练"成分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人的培养上,表现在语文教育在为造就一代新人而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3.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现代语文教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
但从实际上看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学法指导课却实实在在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师,重在教师的讲析,重在知识的系统性,重在语文知识的考查,由于这种传统的观念与作法的巨大惯性,以及由于这巨大惯性导致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视野与技能的狭窄,大面积的语文教学基本上不运用这种课型。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快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是时不我待。
设计、运用学法指导课,可综合考虑如下层面的指导训练内容:
第一层面: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如朗读和默读的方法,诵读的方法,精读、略读和测览的方法,品读与欣赏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等。
第二层面:文章阅读的基本技能。
如运用工具书的方法,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摘录、制表格或制卡片的方法,写提纲、写阅读提要、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概括或者延展的方法等等。
第三层面:立足发展的学习方式。
如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特别是利用网络、音像制品、学习软件和图书馆搜集信息和资料的基本方法,运用现代技术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方法,带有个性特点的积累资料的方法,制订阅读计划的方法,以及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选择的方法等等。
第四层面:执行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时的基本思维角度与思维方法。
如综合、归纳、提炼、组合、链接、发散、分类、比较、印证、辨析、置疑、联想、想象等等。
第五层面: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最优秀的学习品质。
如多角度处理信息资料、连续发现、跳跃性联想、多方位探究、独立创意、反向思考等等。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敬畏生命》学法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主旨,加深对生命意识的感悟。
2.学会阅读写物抒情类的短文。
二、课型设计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学读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抒情短文《敬畏生命》。作者在文中对生命现象充满了敬重,充满了折服,充满了赞叹。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两个步骤:首先是学读如何阅读这样的文章,然后是扩读,进行读法实践。
(二)先来学读课文。
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轻声地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同学们活动)
3.板书:一读课文,了解内容
第二步:理解课文层次。(6分钟左右)
1.提问:下面我们来分析、品读课文。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老师,在遇到这一类文章时,应该怎样进行阅读分析呢?
2.点拨:这是一篇写物抒情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一般分两大层,一层重在描写,一层重在抒情。
3.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课文这五段如何分为两个层次。
同学们先自读,再商议着读,然后男生读描写这一层,女生读抒情这一层。
4.板书:二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三步:体会课文情感。
1.点拨:写物抒情的短文,贯串全文的就是一个"情"字,这个情,在描写这一块中,主要是将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来深情地描写景物。
①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用横线标出描写、赞叹种子飘散景象的词句。
(大团大团浑然不觉小型的云朵无限的云库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不分昼夜的飘散惊心动魄的壮举)
②听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用圆圈圈出抒写"我"的强烈的心理感受的词句。
(情况简直令人吃惊感到诧异和震撼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感到吃惊诧异震撼折服敬畏感动强烈地碰撞)
③讨论交流。
2.同学们带着惊叹与赞颂朗读描写的句子,要求读出重音。
3.同学们再读课文,体验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感悟,渗透自己的情感。
4.板书:三读课文,品评情味
第四步:理解课文主旨。
1.点拨:写物抒情的短文,在抒情这一块中,主要是直接抒情,将情感倾泻于字里行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深深地抒发情感。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抒情部分,要求读出深深回味的语调。
3.借风力传播种于不过是一种生物现象,作者何以有这样繁复的情愫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言)
4.教师激情评点(紧扣"生命"),学生激情朗读课文第4、5两段。
5.板书:四读课文,领会主旨
(三)再来实践学法。
第一步:教师小结学法。
我们前面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要把握阅读步骤,即一读明内容、二读理层次、三读品情味、四读悟主旨。
2.是要知道写物抒情文章的大致结构,即一层重在描写,一层重在抒情议论。
3.三是要注意品读方向,即品读文章情味,主要在描写这个层次内进行,感悟文章主旨,主要在抒情议论这个层次内进行。
4.品味文中的情感可以这样进行: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品味作者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第二步:学生实践学法。
1.老师下发阅读材料《青菜》。
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学读这篇材料。
2.一位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全班同学听读,然后齐说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3.同学们快速朗读材料。
4.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层次。
5.请同学们用"这一个词充满感情地写出了……"的句式发言,品味描写中的情感。
6.请同学用深情朗诵的方式,感受短文的主旨。
7.回扣教法学法,进行教学小结。
附阅读材料《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车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革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8.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
探究性学习课是立意新颖的、开放深刻的而又难度很大的课型。
探究性学习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它风貌崭新,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可供借鉴或者推广的形态模式。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曾指出,在教学中应"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及教学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
现在,这种突破是必需的、必然的了。
因为"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需要我们对"探究性学习课"进行探究。
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科教学中的最新理念之一。语文新课标以极大的力度谈到了探究性学习:
它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它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它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应"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井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
真是反复要求、多角度强调啊!
这就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被反复提及,而且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要求,一种规定,一种基本精神。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探索"探究性学习课"的时候.有"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三个概念摆在我们面前,虽然三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都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我们仍有必要对此加以理解。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含义是相近的,有时是同义的,只不过"研究"二字的分量比"探究"重一些,给教师的压力大一些。但在目前的语文课程理念中,这二者的区别倒是大了起来。这是因为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要求、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研究过程,它更是一门选修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要开展有个性化的、延续时间较长的、以表现自己探索研究成果的专题研究活动。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过程,它提倡跨领域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组织综合性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求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与"研究性学习"一样,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带有一定的专题性,由此而表现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活动性。合作性和个性化。与"研究性学习"这种"课程"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范围小且时间短;与"综合性学习"这种"活动"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联系的内容较少区活动的形式比较简洁;与上述二者相比,"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也表现了"探究性学习课"的实用价值。
但真正从设计探究性学习课课型及课中活动来讲,很多语文教师是有难度的,难度本身恐怕在于教师的力不从心,在于教师本身的探索研究能力不够,在于教师的创造性阅读的功力较差。所以,要想在大面积上实践"探究性学习课",在目前来讲,还得从降低难度做起。
第一,不要把"探究"当成"研究",可把"探究"当成"发现",这样,压力要小一些。
第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观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集中在阅读教学中。
第三,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课型任务定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或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之上。
第四,可设计一下探究性学习的训练序列,分步进行,逐层推进。
第五,将"探究性学习课"中的安排内容少一点、容易一点。
第六,如果我们把探究性学习的视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那么,我们可综合考虑如下角度的指导内容,来设计、运用探究性学习课:
l.从发散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美点、妙点、弱点、疵点;
2.从纵深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特别之处;
3.多侧面地探究课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成因;
4.多元地探求课文的结构划分或旨意表达;
5.从横向联系的、辐集的、单元教学的角度探究语言文字的某种表达规律;
6.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单元复习的角度探究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
7.从求异的角度探究课文中已成定论的看法;
8.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9.从课文出发进行有创意的读法、学法交流;
10.针对课文难点组织合作的学习;
11.就某一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12.就某一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13.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性阅读。
……
下面请看笔者尝试着对《死海不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课型与课时
探究性学习课,两节
三教学创意
1.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用"微型话题"的方式,进行由课内到课外的、跨学科的探究件学习活动。
四预习要求
1.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想一想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内容入手,来引申、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来让我们得到进行探究的实践机会?
五第一节课的活动
1.教师十分简洁地导入课文。
2.教师板书如下内容,要求学生就课文的写法理解这10个字的含义:
悬念插入补说关键信息
3.同学们讨论:原来,这篇科学小品的构思方法是,先在开头描绘出死海的情景,设立一个悬念,就像记叙文中的"倒叙"法开头一样;然后在每次说明内容之前,插叙一个故事传说,增加课文的生动性;最后对说明对象的某些问题作一点补充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就是那两个说明段。
4.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两个说明段。
①阅读理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这一段。
(教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
②阅读理解"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这一段。
(自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
(过渡,引入到对课文词语的积累)
5.要求同学们理解、积累课文中的二字雅词与四字短语,将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
此起彼伏无边无际寸草不生勃然大怒安然无恙大惊失色改邪归正
汪洋大海日日夜夜执迷不悟游弋保佑谕告告诫家眷塌陷转瞬不逊干涸日趋
6.教师引导:我们将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大家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先由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适合探究的"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话题",然后我们对这些"点"进行探究,展开这个话题。如课文中说到死海是一个"咸水湖",我们就可以探究什么是咸水湖,世界上有多少咸水湖,中国有多少咸水湖,请同学们读课文,给大家"贡献"探究的"话题"。
7.师生共同活动,找探究"点",教师进行综合,展示话题,请同学们自由选定,回家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查找资料,对自己所选定的"点"进行探究。
五第二节课的活动
1.教师导引:今天我们是用"微型话题"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每位同学所探究的,都是一个小小的"话题"。
2.媒体再展示"话题":
第一层面的话题:
①《死海不死》的开头
②《死海不死》的结尾
③《死海不死》中故事的作用
④《死海不死》的构思特点
⑤《死海不死》中的说明方法
⑥《死海不死》中的因果关系
⑦《死海不死》中的"死"
⑧课文中的几条关键信息
第二层面的话题:
说说浮力的故事
什么是咸度,说说咸度与生命
世界上的咸水湖
中国有咸水湖吗
为什么种庄稼需要淡水
什么是"神话",什么是"传说"
话说"盐类","盐类"与化学工业
为什么湖水有的淡,有的咸
海水为什么会有治病功能
从死海的形成看地壳运动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路撒冷这座城
古罗马的奴隶
话说约旦国
"转瞬"有多长
约旦河水中为什么矿物质特别多
食盐的生活用途
死海真的会死吗
什么是"人体的密度"
海面为什么"空气清新,含氧量高"
死海与旅游
用地理学的观点看"大裂谷"
我设计的死海疗养方案
"石人"传说知多少
我所知道的死海见闻
矿物质与人的生活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死海
如果死海和地中海相通联
死海边上能建工厂吗
"死海"的网上资料查询
3.同学们进行小组活动,展开自己的话题,交流自己的见解。
4.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优选,请特别有见解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5.教师小结这次活动的成果,从思想方法上再给学生点拨。
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在单课教学中进行尝试外,还可以从单元教学的角度、从某册课文内容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组织、由于资料的丰富,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将进行得更加深入和更富有情味。
如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诗词单元上到单元小结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来进行一次"微型课题"的探究。
这个微型课题是:浅谈宋词中_________。
学生们也许会写出这样一些题目:浅谈宋词中的"典故",浅谈宋词中"愁",浅谈宋词中的"流水",浅谈宋词中的"楼台",浅谈宋词中的"离别",浅谈宋词中的"忆",浅谈宋词中的"梦",浅谈宋词中的"战乱",浅谈宋词中的"月",浅谈宋词中的"叹",浅谈宋词中的"爱情",浅谈宋词中的"苏轼作品",浅谈宋词中的"李清照作品",浅谈宋词中的"写景名句",浅谈宋词中的"抒情名句",浅谈宋词中的"爱国情怀"……
在这样的"微型课题"的探究中,哪怕每位学生只能够写上简单的几句,这样的课也是成功的--因为,这毕竟是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9.课型设计的艺术——关于课型创新的若干思考
课型的创新,应该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及未来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的全面使用,课型创新的问题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将有非常优秀的创新课型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之中。
但是在真正的日常教学之中,课型研究始终是一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如:
l.在大量高层级的科研课题中,极少有关于课型研究的实用课题。
2.在几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中,极少有课型研究的优秀成果。
3.很少见到研究课型的立论高远的文章,很难见到关于课型研究的学术专论。
4.基本上没有关于课型研究的研讨交流活动。
5.即使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新教材培训的时期,不管是哪一级的培训,都看不到与创新课型有关的指导或辅导活动。
这就导致了课型研究滞后于教学改革、滞后于教材改革的后果。
难怪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中《语文》的实验过作中,有很多由优秀的教学能手指教的、平时看来是值得称道的课,却受到了课改专家的批评与否定。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课型惯性巨大,执教者往往用陈旧的课型来教学新颖的教材。
所以,我们应从课改成功的高度来看课型创新的问题。可以说,在现在,课型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不需要过多地论证;我们所需要的,是真正地在大面积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上作课型的改革进行突破。
下面,谈谈对课型改革与创新方向的一些思考。
第一,我们可以从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探求其对谈型设计的隐性要求。
课型创新也好,教法创新也好,教学手段创新以好,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透彻地理解教学纲领性指导文件的精神,离开了指导,就带有盲人骑瞎马的意味。
2001年秋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颁布,它给我们带来了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同时带来了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的深刻变化。从阅读教学来讲,它要求我们从许多重要方面更新观念和进行改革,其中含有不少的对课型进行创新的隐性要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认真探索。如下面一些重要内容,都与新型的课型设计有关:
l.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的设计。
"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道: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义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
"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道: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程标准"字数不多,但"独立"这个词共出现了8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道: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说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买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语文课堂教学应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说道: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说道: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5.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跨学科教学"。
"课程标准"在"教学的基本理念"中说道: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强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阐述。
6.语文课堂教学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说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又说道: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以说,上述内容表现出语文教学与语义教学设计在理念上的极为重大的变化,它们给我们表达出了教学要进行改革、教学设计要进行创新的指令性的要求。
第二,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课型设计与创新的可能性。
对课型的研究,不应该是小敲小打、零打碎敲的,对此应该有着比较高的立意,要从不同的研究线条入手开展对课型的研究,以形成对新课型进行探求的网状覆盖,从而在课型研究上获得有力的突破。
一般来说,如下方面的线条是可以牵引开来的。
1.着眼于教材的运用来研究课型的创新。
在试用修订本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诞生了试用修订本的初、高中语文教材,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已经诞生了若干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义实验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先进,表现出如下鲜明的特点:①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②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③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④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⑤教材内容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⑥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⑦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注意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所以,我们决不能将理念这样先进、思想这样明确、内容这样新颖的教材及纳入讲读课、析读课、串讲课等传统课型的笼子之中,让新教材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备受煎熬。
所以,从大面积上看,新教材的出现应给课型设计和课型改革带来兴奋的热情和激动的波澜,带来理智的思考与科学的实践。新教材的使用迫切地需要课型改革,新教材需要新课型。
所以,除了朗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文学欣赏课型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课型之外,我们还可研究、实践如下适用于新教材的新课型:
①阅读实践课--其课型任务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中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中掌握运用阅读的方法与技能。
②语文活动课--其课型任务是将语文能力的培养融于生动活泼的训练、比赛、娱乐、游戏、演出等等丰富多姿的活动之中,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人学习语文的广阔视野,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③增容阅读课--其课型任务是在教学中或者进行比较阅读,或者进行材料联读,或者进行穿插式阅读,或者进行课外信息交流,或者引进其他阅读资源等,以增加阅读的数量,扩展阅读的眼界,提高阅读的速度。
④技能训练课--其课型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学会发现、扩展、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源,训练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科学、有效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⑤独立阅读课--其课型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自己的阅读个性。
⑥思维训练课--其课型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阅读中的发现,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的潜能。
⑦探究性学习课--其课型任务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2.着眼于教学科研来研究课型的创新。
这里所说的"教学科研",主要指阅读教学改革的某种试验方案或者某个专项研究的课题。由于各个科研方案的视角、方法、手段等等内容的不同,所创新的课型也会各有所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一个与教学有关的研究课题,都应该做到同时对课型设计进行研究,以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着眼于教学科研来研究课型的创新,有时会有别开生面的体会与收获。
比如,笔者正在主持"初中语文积累教育研究"这个课题,与此同时,也在进行初中语文积累教育的课型研究。我们一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语言积累、能力训练、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五个方面得到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二是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刨新的课型更美,特别是讲求课型设计的造型之美。
为此,笔者从不同的层面设计了几种初中语文积累教育创新课型系列。它由吟读课型系列、练读课型系列、联读课型系列和品读练读课型系列等四个系列的课型组成。
"吟读课型系列"在教学上的作用是让学生读起来,让学生在大量的朗读中感知语文材料,感受语言氛围,感悟语言表达,养成学生的阅读气质。它主要包括如下课型:①习读课,②朗读课,③吟读课,④演读课,⑤诵读课。
"练读课型系列"在教学上的作用是让学生受到不同层次的阅读技能技法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敏锐的感觉,有正确的品读方法和获取信息的科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是要指导学生知道如何习得语言,如何积累语言,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运用语言。它主要包括如下课型:①练读课,②理读课(含辨读课),③说读课,④写读课。
"联读课型系列"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它主要包括如下课型:①联读课,②比读课,③插读课,④扩读课。
"品读课型系列"在教学上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它主要包括如下重要课型:①字词品读课,②句式学用课,③段式读写课,④篇章比读课,⑤智能练习课。
另外,我们还可以:
从学生课中活动的角度来研究课型的创新,从更新教学手段的角度来研究课型的创新,从展现教师个人教学设计艺术的角度来研究课型的创新,从文体教学的角度来研究课型的创新,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研究课型的创新,等等。
总之,课型创新的美而远景在向我们招手。
破除串讲式、讲析式、答问式、谈话式等陈旧的课型,是我们的责任。
创造学生自主阅读式、教师不讲析式、活动式、探究式等等崭新的课型,更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所创造的优秀课型,要表现出我们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充分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们所创造的优秀课型,要能够处理好阅读与诵读、阅读与听说、阅读与编创、阅读与论辩、阅读与置疑、阅读与品析、阅读与积累、阅读与想象、阅读与延伸等各种关系,让学生在诵读、听说、编创、论辩、置疑、表演……想象、扩读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求知、求智、求美、求乐。
我们所创造的优秀课型,要丰富而又新颖,科学而又艺术,独特而又普通。既要带有研究性,又要适用于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既是优秀教师的创造而又适用于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师,既能参加各个层次的教学竞赛,又可以说是一般通用的常规课型。
如果能够这样,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艺术就走进了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课堂。
一、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上)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研究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我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
2.让我们懂得,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促使我们对教学内容加强整合,从而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点;
5.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之美和内在的细节之美的设计艺术和创新艺术。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学思路的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体会到设计者的水平、风格、特色。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思路设计的研究更加表现出其重要性。课标要求我们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并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改革以讲析为主的教学,而代之以教学内容灵动、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
所以,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就成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如下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线索式思路;选点式思路;反复式思路;穿插式思路;迁移式思路;整体式思路。
由于"教学思路"的灵活性和命名上的个性化,上述若干"思路"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并列的,这些命名只是意在突出它们各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上)
先请看笔者的一个策划--《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蓝图:
1.告诉大家--读妙文。
2.提醒自己--寻雅词。
3.评说课文--品奇字。
4.表现生活--用美句。
这个策划所展示的是四个呈"块"状的教学内容。它们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学习,着眼于每一"块"解决一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或进行一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步步为营,有序延展,形成一篇课文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朗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角度与组合方式都很丰富,但"板块"二字仅仅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下面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板块内容,设计板块思路。
如课文《提醒幸福》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有:
1.语言生动:
祈盼怅然先哲崇尚步履韵律孪生回味征兆甘霖希冀真谛温馨渲染踌躇追悔姗姗袅袅婷婷茸茸熠熠皓月当空临门一脚惴惴不安荣辱不惊谆谆告诫无足挂齿南辕北辙步履匆匆瞻前顾后相濡以沫心心相印天涯海角
2.意蕴丰美:
①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②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③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④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⑤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地,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⑥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⑦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⑧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
3.哲理深刻: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根据上面提炼出来的三个特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
1.字词品味活动。
2.句段欣赏活动。
3.课文创编活动(将课文中的核心内容集合起来,形成一篇短小的美文)。
将这三项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节课的"板块式思路"。
例二,活用、巧用课文内容,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来安排教学的板块。
如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的教学。
七首词的教学,大致在三个课时左右。对于这样一课多篇的教材,教者首先就应提醒自己要活用、巧用课文,要对课文进行配伍,进行重组,要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从有利于课中活动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课文特点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学思路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师心智的角度处理教材。
如:我们可以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板块":
第一步,个性化朗读;第二步,艺术性改写;第三步,对比式评说。这将是很有文学欣赏品位的一节课。
例三,扩展阅读材料,开发课文资源,从课内课外相融合的角度来形成教学板块。
如《有的人》的教学。
《有的人》短小精美,通篇运用对比的表现方法,以铿锵有力的诗句,抒发了对纪念鲁迅的感受,进行了饱含哲理的深刻议论。但历来的教学大都就诗教诗,缺乏有力度的烘托。我们可以增加课外内容,将教学过程艺术地安排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板块:第一块,就是课内的教学内容,即《有的人》本身的教学;第二块,就是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课外材料。这两个教学板块在教学过程中成为"1+1"式的教学格局。这种教学思路实际上是一种"扩容思路"--用"增加数量"的方式使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深刻动人。
教学设想如下:
教学板块:《有的人》+有关悼念鲁迅的文字--全课教学由两个粘联在一起的教学板块构成。
板块一:朗读、品析《有的人》(约30分钟)(略)。
板块二:朗读、评点有关材料(评点以教师为主进行)(约15分钟)。
朗读材料一: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评点:这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邹韬奋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的演讲辞。一个"战"字,点出了时代背景,点出了时代环境的黑暗与恶劣,一句"战而不屈",准确地勾勒出鲁迅先生的战斗风骨,饱含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赞誉之情。
朗读材料二: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有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评点:这是作家郁达夫在鲁迅逝世后满怀激情写下的《怀鲁迅》中的精彩片断,文中情感丰富,议论深刻,哲理生辉。
朗读材料三: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评点:这是鲁迅先生的日本挚友佐藤村夫在先生逝世后写的一副挽联。此联运用排比手法,"三有"对"三无",切人切事,要言不烦,歌颂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
朗读材料四:
鲁迅先生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和残害,他一点也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他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评点: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鲁迅--现代中国的圣人》中的片断。
全段文字具有高度的描述美。毛泽东同志不愧为语言大师,他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准确观察和精心描画,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战斗风格和战斗风采。
朗读材料五:
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一道烟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评点:这是闻一多先生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演讲的开头段。全段充满了理趣美,充满了深深赞颂的感情,一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表达了作者的崇高评价。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深刻、精美、高度凝练而充满思想情感的语言组合,它们将多么有效地增强课文教学中的感染力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下)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
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
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1.识词实践(约8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消遣装潢运筹偏执愚鲁挑剔吹嘘炫耀揣摩梗概蒸馏博学狡黠掩饰
2.背读实践(约8分钟)
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如:
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
3.析读实践(约8分钟)
讲析课文中重要的一个段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请同学们自主解决如下问题:①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4.学用实践(约13分钟)
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如: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成偏执的书呆子。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学习之后,同学们自选内容,就"青春"(或"书""时间""学习""读书")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线条简洁,内容朴实。教师将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分为四个学习的板块,较完美地覆盖了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例二:《卖油翁》教学简案。
教学板块:四读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
1.导入,初读课文。(约6分钟)
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
②学生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
2.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译文(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
②学生自读自译。
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④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⑤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⑥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析文句。(约10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语调的轻重。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
教师示范: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对自己的欣赏。
学生们发言,老师点拨。如: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这句话有两层,写了陈尧咨的一次活动,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卖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这句话写卖油翁看射箭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示他对陈尧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这就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置了悬念。
……
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品字词。(约10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
2.请同学们用"……用得好……写出了"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
"睨"和"微颔"用得好,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
"忿然"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恼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
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用得好--它们反复出现,借卖油翁之口点出了事物的真谛,也表现了卖油翁的谦逊与朴实。
……
第四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感受。(约8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2.同学们就"感受"进行发言准备。
3.学生发言,老师评点。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双线结构,内容精细。"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中的小板块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教学的过程显得严整而又细腻,表现出一定的结构之美和造型之美。由于需要"读"与"说",便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由于小板块的细致划分且学习要求与角度的变化,学生能够读得起来,也能够说得起来,整个教程同样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由上述教例,我们可以体会到:
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
由上述教例,我们可以体会到:
板块式的教学结构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严密有序地安排进各个教学板块,从而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的水平。
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由上述教例,我们还可以体会到:
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安排不要老是千"课"一面,不要显得呆板和机械。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有如下的两种途径。
第一,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
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如:
《紫藤萝瀑布》是精短的散文,可对其设计"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赏析"的教学思路。
《桃花源记》是奇美的文言散文,可设计"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教学思路。
海伦的《我的老师》是朴实的长篇散文,可设计"浏览-感悟-精读-积累"的教学思路。
《十三岁的际遇》是优美的较长的散文,可设计"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段"的思路。
《琵琶行》是长篇文言自读课文,可设计"诵读-听读-选点品读-佳句积累"的教学程序。
《过万重山漫想》是篇幅很长的美文,可用"欣赏美文-品析美点-领悟美意(用诗的语言,多元地表现主题)"的流程来组织教学。
如此等等,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不落窠臼。
第二,可尝试对一篇课文设计几种不同的思路。
就拿《卖油翁》来说,我们前面设计了四读四说的"板块交叉式思路",其实我们还可以构想如下的教学蓝图:
1.三块式:品析积累背读2.四块式:正字音明词义析文句背全文(或:朗读译读品读背读)
3.五块式:以读课文为线--说词义译文句析内容演情景背全文4.六块式:校读字音点读字词译读文句问读疑难演读情景背读全文如果能够像这样精思傅会,课文的阅读教学一定会灵活多姿。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2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语文教学艺术50讲3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语文教学艺术50讲4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语文教学艺术50讲5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2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易中天讲的很有哲理的十句话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说话艺术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把它发给你最爱的人,写的真好! - wlpzpp71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你一辈子都在找的一篇好文章!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朋友,真的好怕见到你 - 月牙弯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认识你真好【配乐朗诵】 - 温柔细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认识你真好【配乐朗诵】 - 温柔细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音画:朋友.认识你.真好(开博一周年纪念)】 - 不是很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今生遇见你真好!【情感图文】 - 無為居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认识你真好(配乐朗诵) - 望穿秋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真的好伤心 - 晶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做人做事好习惯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最值钱的3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有收获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语文教学艺术50讲4 余映潮 【引用】把它发给你最爱的人,写的真好! - 傲雪迎霜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