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破坏者2爆发:新闻采写 教学大纲 符合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1:40:07


>>退出


课程负责人

课程师资


课程规划与建设


教材建设


课程课件


教学效果

社会实践


实践教学

课程成果

课程评价



课程建设与规划:
·教学改革方案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课程对应的学时  ·题库 ·案例库
·目标定位 ·课程的重点难点 ·课程描述 ·扩充性资料  ·试卷
教学大纲

发出日期:2009-5-22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新闻文体和它们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来提高大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增强本专业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和新闻实践能力,为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新闻采访。这一部分共包括六章,分别讲述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新闻线索的发现与报道的策划、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以及新闻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对新闻采访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
2.新闻写作。这部分内容共包括十一章,分别就新闻写作的规律、不同媒体的新闻写作以及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等各种不同的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进行论述。
三、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前接《新闻理论》,后续新闻实践与实习。因此在讲授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联系新闻理论的相关知识,并且要结合实践,为学生实习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基于这个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l.范例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解精选的知识和精选的新闻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这种方法经过如下几个环节:教师精选知识 →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讨论、教师分析案例→学生理解掌握。
2.实践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实际写作,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学导式教学方法。根据大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
五、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本门课程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在内容安排上,一方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讨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经典案例讲述和说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
六、教材选编原则
选择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学通论》和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钢的新著《新闻写作精要》,该书条理清楚,便于学生掌握和自学。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革。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绪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l.了解新闻采访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2.新闻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4.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教学重点
l.学习掌握采访写作的地位
2.了解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3.记者的素质
教学难点
1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讨论6学时
参考书目
1.张默《新闻采访与写作》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3.刘海贵 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4.汤世英 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5.丁柏铨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二)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三)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二、新闻采访: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闻记者的基本的、重要的一项动作内容是新闻采访和写作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有着相同的起点: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相一致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第三节 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一)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二)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三)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
(一)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二)善于从沟通交流中发现线索
(三)善于与被采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二)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三)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甘于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2.认识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3.认识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
教学重点
1.学习新闻采访的本质
2.理解新闻采访的特点
3.新闻采访的双主体
教学难点
新闻采访的双主体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讨论10学时
参考书目
1.丁柏铨《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2.于力  《新闻采访实务》
3.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4.刘海贵 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5.汤世英 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6.丁柏铨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一)对现有新闻采访定义的讨论
(二)关于新闻采访定义的基本理念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收集活动。
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一)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
(二)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
(三)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符号互动
(一)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符号互动行为
(二)  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
二、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一、 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一)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
社会守望者、信息传播者、文化传承者
(二)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政治素养、法律与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
二、 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
(一)采访对象的特点
相当的复杂性、较强的专业性、鲜明的目的性
(二)采访对象的种类
当事人、知情人、目击者、有关人士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新闻线索的涵义和特点
2.理解掌握新闻敏感
3.认识新闻报道策划
教学重点
1.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2.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教学难点
1.新闻敏感的培养
2.新报道策划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10学时
参考书目
1.张默《新闻采访与写作》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3.刘海贵 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4.汤世英 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5.丁柏铨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6.丁柏铨  《新闻理论新探》
第一节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
一、新闻线索的涵义及其特点
(一)新闻线索的涵义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简略、零碎、稍纵即逝、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较多的是表象
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
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三、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企事业单位、重大文体活动、社会网络、其他媒体的报道、日常的平凡生活
第二节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发现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二、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
三、新闻线索的捕捉与追寻
从异常的情况和当前的宏观形势中捕捉新闻线索,敏锐地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获取新闻线索。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一、 报道策划的实际涵义
报道策划的目的之一,是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利用新闻线索进行行之有效的采访
二、 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为报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认识采访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2.掌握采访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3.认识准备工作的原则
4.掌握如何拟订切实可行的方案
5.创造采访机会
教学重点
1.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2.如何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
3.拟订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4.如何创造采访机会
教学难点
1.如何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2.怎样制定采访计划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6学时
参考书目
1.张默《新闻采访与写作》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3.刘海贵 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4.汤世英 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5.丁柏铨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6.丁柏铨  《新闻理论新探》
第一节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意义
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沟通,提高采访效率;在关键时刻提出精彩的问题;与采访对象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避免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
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检索相关传媒的报道,进行预采访
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采访一分钟准备十分钟
第二节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
理性外向型、感性外向型、理性内向型、感性内向型
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
热情配合记者采访、消极应付记者采访、借故回避记者采访、故意阻挠记者采访
第三节 拟订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
采访意图的确立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与受众的意图一致,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相一致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
采访计划是对整个采访过程的规划,应包括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采访的主要方法,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
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
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
创造合适的采访环境和合适的语境
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
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
采访当事人身边的人,在采访对象的秘书身上做文章
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
决不轻言放弃,抓住任何机会进行采访
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
采用暗访的形式进行采访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新闻采访的方法
2.注意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3.了解采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新闻采访中注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新闻采访的方法
2.如何提出精彩的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提出精彩的问题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6学时
参考书目
1.张默《新闻采访与写作》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3.刘海贵 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4.汤世英 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5.丁柏铨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6.丁柏铨  《新闻理论新探》
第一节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
一、 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
采访活动没有不变的模式、采访对象情况复杂、随时出现的新闻线索
二、始终掌握采访提问的主动权
明确提问目标、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三、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彩问题
(一)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
(二)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
四、  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
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
在采访中仔细倾听有助于了解事实真相,发现新闻线索,为写作提供思路。
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
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面倾听、耐心地倾听
三、 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之人
(一)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
(二)对想说而说不出者,对思维活跃爱跑题者
(三)对出于某种原因讲一半留一半者
(四)对给采访设置障碍者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
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
三、采访中常用的几种观察方法
正视采访对象,留意每一个细节,进行紧张的思考
第四节     采访中的记录方法
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
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
(一)快速有效地记录
(二)抓住要点进行记录
(三)适当的总结
(四)善用录音设备
第五章  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隐性采访涵义
2.掌握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
3.认识网络在线采访
4.精确新闻采访
教学重点
1.掌握隐性采访的分类
2.理解隐性采访的作用
3.民意调查采访
4.网络在线采访
教学难点
掌握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10学时
参考书目
1.于力《新闻采访实务》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3.刘海贵 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4.汤世英 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5.丁柏铨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6.丁柏铨  《新闻理论新探》
第一节  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
一、隐性采访的涵义和类型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的采访。
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v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隐性采访稍有不慎会构成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害
第二节   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
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
二、使用ICQ或MSN进行采访
三、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四、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
五、使用网上调查系统进行采访
第三节   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
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
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
三、借助统计分析进行采访
四、实施跟踪调查进行采访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
2.掌握怎样整理采访素材
教学重点
如何整理新闻素材
教学难点
怎样对采访素材进行加工取舍
课时分配
本章讲授9学时
1.于力《新闻采访实务》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3.刘海贵 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4.汤世英 薄瀚培《新闻通讯写作》
5.丁柏铨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6.丁柏铨  《新闻理论新探》
第一节   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
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
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
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忽
(一)写作素材不充分
(二)新闻信息未经核实
第二节   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
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
核对人名、数字、地名等基本信息
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
(一)对采访笔记进行补充所包括的内容
(二)采访笔记补充工作解析
第三节   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
一、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审视采访对象提供的新闻事实,找出相关新闻事实的逻辑主线
二、 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
首先考虑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素材,顾及媒体特点所提出的要求
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
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写作部分)
第一部分说 明
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新闻采访写作课,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何讲好此课是要好好研究的。此课是创新实践和改革课。宗旨是:让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出课堂。改革的理由之一:根据新闻专业的特点和大学生们的实际,老师再不能“满堂贯”,要用启发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老师答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培养学生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改革的理由之二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必须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实践,自己动手采写,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由惑而知之,会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更扎实。在这门课的学习方法上,采取“倒着讲和学”的作法,即先讲消息写作,后讲消息采访。这在全国的新闻采访写作课中,是一门创新。目的是让学生由惑而知之。因为新闻的采访和写作也和生产产品一样。打个比方,就是让大家先知道冰箱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去生产零部件。当你生产零部件时,知道这是要做冰箱的。知道该选哪些零部件,如何生产。这种学习方法,会更好地帮助学生选材、采访和方便写作,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新闻采访和写作课。
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新闻文体和它们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来提高大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增强本专业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和新闻实践能力,为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分别就新闻写作的规律、不同媒体的新闻写作以及消息、通讯等各种不同的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进行论述。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基于这个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l      范例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解精选的知识和精选的新闻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这种方法经过如下几个环节:教师精选知识 →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讨论、教师分析案例→学生理解掌握。
l    实践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分步骤地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学生实际写作,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l    学导式教学方法。根据大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
l      互动式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实行讨论式教学。
四、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l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本门课程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在内容安排上,一方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讨论学习,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l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经典案例讲述和说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    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职业理想、奉献精神。
五、教材选编原则
l            以清华大学李希光的《新闻学核心》及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钢的新著《新闻写作精要》为基础,自编讲义。
l              以专题形式,讲授新闻学有关问题和新闻写作的有关问题。
l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第一章 消息写作(学时分配40学时,含采访实践)
一.     消息与通讯的分类(4学时)
二.     消息的结构(4学时)
三.     消息的写作(4学时)
四.     消息的主体和结尾(4学时)
五.     消息的背景和角度(4学时)
六.     消息的标题制作(4学时)
七.     动态消息、经验消息(4学时)
八.     事件消息(4学时)
九.     人物消息,会议消息(4学时)
十、社会新闻。评述式消息(4学时)
第二章  通讯 (学时分配11学时,含采访实践)
一.     通讯主题的提炼,结构的表现手法。(4学时)
二.     人物、事件、风貌、工作通讯的写法(4学时)
三.     新闻特写、人物专访的写法(3学时)
我们进行了模拟采访、新闻发布会的采访和内向性格学生转变训练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对应的学时实践教学环境
目标定位教学效果课程的重点难点课程描述扩充性资料题库案例库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9年5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