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seed总集篇百度云:薄熙来住房新政引发中国房市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44:09

薄熙来住房新政引发中国房市转型
 薄熙来设住房保障局为穷人盖房 对房市泡沫致命一击

2010年02月21日  华龙网
 


 
  据《重庆日报》报道,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重点研究公租房问题,提出今年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公租房,年底向社会投放20万平方米公租房。 据悉,为加强公租房的建设与管理,我市还将设立住房保障局,并出台《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在农历大年初一,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表示要为重庆老百姓送两件大礼,一是为穷人盖房子,二是贫困农民的万元增收计划,此举一时间引爆中国保障性房屋建设话题,在年前重庆方面释放4000万方公屋建设计划后,新年第一天,重庆市公屋计划再推一步,设立住房保障局,着手解决蜗居一族和蚁族的居住权益问题,虽说各地大都设有住房保障机构,不过此住房保障局已非彼住房保障局,重庆住房保障局恐怕要担负的是一项浩大的住房社会保障工程。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重庆大规模的公屋建设计划能否引爆各地保障性住房转型,进而影响风险日益增加、价格泡沫日益突出的中国房市转型,值得观察。或许,从2007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新加坡组屋那一刻开始,中国住房保障的胚胎就一直在萌发,只不过因为金融危机,让上一轮调控嘎然而止,如今银行紧缩房贷,政府迫于民生压力转型公屋建设,任何试图高歌中国房地产的论调恐怕都要掂量一下。

  从地方政府的区域政策而言,保持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当是第一要务,重庆从2007年底开始酝酿出台1800万方的危旧房改造计划,不但极大的改善了原居民居住品质,而且对冲了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使得重庆储备土地的国有公司资产大增,经济体量并不大的重庆国有资产却达到9000多亿,位居全国第四,为重庆布局重大民生项目和投资项目赢得了主动,这就是所谓“国进民进”的“重庆经验”。重庆此轮公屋计划,其实宏调意味依然十分明显,地球人都知道此轮土地财政已经难以为继,重庆作为少数几个土地收入占比财政收入低于50%的城市,其土地出让金收益依然高达400多亿,虽然主城区已有13万户解决了租赁住房,但按照重庆国土房管局测算,预计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按户均2.5人计算,约400万户,按20%的家庭需政府提供租赁住房计算,需求量为80万套,因此2010—2020年还需提供67万套租赁住房。以租赁住房中50%为公租房测算,未来10年,主城区约需提供33.5万套公租房;按每套建筑面积35—80平方米计算,总建设规模为2000万平方米左右。因此,对冲新一轮房市动荡,再次成为政府区域政策的重要选择,出台公屋计划,不仅仅是民生大帐,而是经济可持续运行的治本之策。换言之,从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房市动荡的前兆。

  此外,重庆远郊区县根据城市化进程,也考虑建设公租房2000万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全市将完成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任务。重庆这本住房保障的账目算是初步有了眉目,而且有了机构,此间重庆市长黄奇帆曾经放言那一个银行敢放贷300亿给政府建房,相信以重庆8大投的操盘经验,缺的不是钱,而是地方政府住有所居的民本情怀,现在重庆以打黑的决心再来撬动住房保障这块对冲房市泡沫的公共政策武器,其政策执行力和成效引发的效果值得强烈关注,一旦在国内形成蝴蝶效应,对中国房地产新一年走势的影响不可小觑,或将是泡沫破裂的最后一击。

  重庆今年将开建500万方公屋,建成20万㎡公租房 ,房价最高的深圳2010年的计划是建公共租赁住房1.784万套,建筑面积80.28万平方米,平均每套45平方米,房价排在第二的北京市的09年的计划是50万方。上海今年计划新增廉租受益家庭2.1万户,实物配租家庭1.2万户,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区县有序扩大经济适用房配售供应同步推进公共租赁房、单位租赁房、人才公寓等租赁住房建设。2010年,昆明将加大与国有困难企业实行政企共建廉租住房的建设力度,共向省发改委上报廉租住房建设计划22055套。各地的公屋建设计划已经开始发力,但是与重庆的决心比起来,显然还有差距,由重庆公屋计划引爆的民生议题,相信对下一步各地的公屋计划产生强烈的刺激。 

  中国社科院正式对外发布的首份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重庆居民的支付能力一般,房产泡沫居中,但是住房保障居前 ,在这种背景之下重庆撬动的公屋建设计划,或将极大刺激各地保障性政策,对此,我们静观其变。

   文/两江书生

  附录:

  2009年国内各大城市房价、人均收入、购房年限比较

  深圳均价22304元/平米,人均收入:24870元,需不吃不喝90年。

  北京均价19725元/平米,人均收入:21989元,不吃不喝80.7年。 

  上海均价17000元/平米,人均收入:23623元,需不吃不喝64.7年。 

  广州均价10937.3元/平米,人均收入:22469元,不吃不喝43.8年。

  杭州均价21036.5元/平米,人均收入:21689元,不吃不喝87.2年。    

  厦门均价11946.8元/平米,人均收入:21290元,不吃不喝50.5年。       

  南京均价8594元/平米, 人均收入:20317元,需不吃不喝38年。      

  合肥均价4654元/平米,人均收入:18000元,需不吃不喝23.2年。    

  长沙均价4090元/平米,人均收入:10457.13元,不吃不喝35.2年。          

  成都均价6418元/平米,人均收入:16900元,需不吃不喝34.1年。 

  重庆均价4675元/平米,人均收入:15950元,需不吃不喝26.3年。   

  郑州均价4457元/平米, 人均收入:26476元,需不吃不喝15.1年。 
 

 

薄熙来执著为穷人盖房背后的重庆故事
 
2010年02月21日  华龙网
 
 
  今天再次看到重庆卫视制作的薄熙来慰问喜迁新居群众的同期录音:2010年我们下决心办两件事,一是为困难群众盖房子,对,就是盖房子,书记的语气肯定而执著,透出政府干预房市,提供保障性住房的信心。二是要让贫苦农民成为万元户,搞一个万元增收计划。

  房子已经不是房子,而是与婚姻、家庭、教育、孩子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民权利,政府必须提供保障。两年前曾采访了三个重庆住房困难家庭,因为获得廉租住房而改变生活品质的故事。或许透过这些故事,老百姓的蜗居之痛、民生之痛才显得真实而无奈。公共租赁房或许比经济适用房更实在,更具可持续性。

  第一个家庭:蜗居制约孩子成长

  第一个叫冉启财,50岁,下岗,老婆得了癌症。孩子在一所职业中学读书。三人吃低保,1人1个月补助195元。因为没有房子,他只好与弟弟一家三口,母亲三个家庭住在28个平方的房子里。房子成了他心灵最深的伤痕。妻子在10年前要与他离婚,孩子长期与父母住在一个8平方的房子里,显得十分倔强和内向,在家里很少说话。

  也经常去采访很多的城市贫困家庭,但一直时间紧,不能深入的采访。今天时间宽裕,所以干脆按照纪录片的方式拍摄。

  记者:没有房子,给你带来那些困难和不便呢?

  答:生活上不便,三家轮流做饭,从上午10点做到下午2点。儿子与我们夫妻生活在一间屋,也很不便。

  记者:心理压力大吗?

  答:很大的,30年了,都没有一个房子,几口人圈在一个笼子里一样,透不过气来。妻子骂,几家人在一起吵架,人际关系压力很大,都是为房子的情,感到自己很悲哀,无能为力。

  记者:想到过要改变这种生活吗?

  没有能力,找不到工作,最后没有办法,准备把房子隔成两层。

  记者:房子对孩子成长带来影响吗?

  答:孩子不爱说话,我想影响很大的,经常沉默,半天不说一句话。

  第二个家庭:无房流浪二十年

  一家5口人,老人现在61岁,80年代中期房改的时候因为道路修建拆迁,其居住的公房被拆,自己当时拿不出8000元购买产权,一家人开始了20年的无房流浪生涯。

  没有房子,老两口去帮别人打工,晚上就在店铺里搭一张床休息,两个女儿在69中读书的时候被蜡烛熏坏了眼睛,基本上没有劳动力,儿子人健康,但因为家境问题也找了一个残疾人。在孩子小的时候,邻居同情他们,安排两个女儿在家里居住。好在大女儿找了人家,小女30多岁了还没有找到。老伴去年也去世了。今年住上了政府提供租金的房子,总算安顿了下来。

  第三个家庭:无房借助度光阴

  韦永红,女人40岁,与丈夫离婚,后不久前夫也去世了。没有房子,自己只好在大哥家里住,苦度光阴。孩子只好在奶奶家里,因为奶奶家也很窄,他的叔父总是想赶孩子走。

  2007年韦永红孩子报考29中,按照条件,只有低保无房的才能申请,一个人补助100元。用这点钱去租了房,基本的生活条件终于具备了。 50岁的冉启财把家里弄得很干净,儿子也与夫妻分开住了,再也不用轮流做饭了,他开始主动报名到社区搞巡逻。廉租房终于让他们可以体面一点的生活了。

  中国的人权白皮书说: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发展权。调查了这三户,的确很感怀。在这样一个差距甚大的社会,我们没有理由对窘困者说教。

  但愿重庆4000万公共租赁房计划早日实现。

   文/两江书生
 

 

 


2010,薄熙来在重庆将迎难而上

  2010年02月20日   腾讯·大渝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大年初一到沙坪坝看望小学教师时说,“今年要集中力量为老百姓办好两件事情,一是为城市中低收入者‘盖房子’,二是在‘两翼’贫困农村实施‘万元增收计划’”(重庆日报)。  
 

  薄熙来的这番话,被人解读为“一是为百姓修房子,二是让百姓找票子”——而实事求是地说,这两件事情对于当今的重庆,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修房子首先涉及到两大要素;土地和资金。重庆和其他地方很大不同的就是,因为位于两江相夹的峡谷当中,城市中可用于房屋建设的土地愈发地紧凑和珍贵,市委市政府下定大决心要为中低收入者修房子,不管是旧城拆迁改造、还是新批建设用地,对于重庆来说都是相当地不易。

  正因为土地要素的“寸土寸金”,薄熙来要给中低收入者“造房子”或许还将面临重庆相关区县、部分房地产商的阻力——因为给中低收入者“造房子”,或将在事实上动摇重庆的房屋价格、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商的高额利润。

  至于“造房子”的另一要素资金,也是薄熙来和重庆市政府需要直接面对的重要问题。即使,“造房子”是合应民心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本级财政“蛋糕”尚非雄厚的重庆来说,要实现西部唯一直辖市的众多“引擎功能”,有限的财政收入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用途。

  对于第二件大事,也就是让“两翼”贫困农村实施“万元增收计划”,记得薄熙来曾经说过一句很直白的话,大意就是要让当地农民通过林下经济等种、养殖产业,大家都成为“万元户”。

  “万元户”现在对于城市的人家来说或许有点不以为然——城市的随便哪个普通家庭,平均每个月收入8、900元也就是“万元户”了——但对于重庆的“两翼”、特别是三峡库区部分区县的边远山区农村,要让农民都成为“万元户”就目前来说还正不是个小问题!

  首先,这些地方都面临“产业空心化”之痛。农民没有可以依托的农副产业,除了继续传统的种植之外、想谈增收都是一句空话;

  其次,这些地方的交通、物流、通讯等配套设施目前都比较落后。不少农民的“等、靠、要”观念还继续存在,缺乏“苦熬不如苦干”精神;

  最为关键的是,往往就是在这些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同样普遍存在。农村青壮劳动力通常都外出到大城市务工去了,剩留下来的老人和妇女,他们的主要任务只是照看房子和孩子、而不是发展什么产业!

  如此看来,薄熙来在2010大年初一提出的两件民生大事,也就是“给百姓修房子”和“让农民找票子”,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困难——然而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薄熙来和重庆市委市政府一帮人下定了为百姓“做好两件事”的决心,整个重庆上下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难而上的重庆在2010年将同样地异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