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军官军衔图片:统战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42:54

统战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统战的历史简介

统战是统一战线的简称。

统一战线名称的发展变化:

192171日党的建立开始,我党就开始了统一战线工作。89年来,我国统一战线的名称,随着不同政治形势发展变化,也产生了不同的名称。至今前后出现过4统一战线的名称
    (1)1921—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一联合战线联合阵线(有的文章说大革命时期叫民主联合阵线,土地革命时期叫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2)1927—1945
(抗日战争前后)一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945—1977
(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1978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一一爱国统一战线 19799月,邓小平同志将新时期统一战线称为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提法改为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一直延续至今。
  
 统一战线的三个时期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第一时期(1921—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建立国共合作,唤起民众,进行民族民主大革命。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第二时期(1949—1978):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建国初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为进入社会主义准备条件。
  2、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过渡时期统一战线,其任务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奋斗;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任务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
  3文化大革命对统一战线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
  4、统一战线恢复时期(1976—1978年)。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任务是积极落实各项统一战线政策,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恢复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
第三时期(1978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1978—1988)。全面落实统战政策,实现了统一战线工作重点战略转移,提出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以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总目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几千万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为统一祖国服务;发扬爱国传统和智力优势,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完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并使这三者密切配合,互相促进。
  2、爱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88—1998)。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8至今)。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选读资料》:〈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爱国统一战线新的发展阶段。1979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建议为全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摘掉执行投降主义路线帽子的请示报告》,撤销了1964年强加给李维汉的所谓长期以来在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方面坚持一条反党、反中央、反毛主席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向资产阶级和封建农奴主投降,严重损害了党的事业的罪名,明确指出,给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扣上执行投降主义、修正主义路线的罪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应一律推倒。1979615日,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邓小平作了题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开幕词,讲话阐明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范围和方针政策,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56425,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对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民主党派,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把完善这一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9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在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样,就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组成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就改变了过去统战工作主要在大陆范围内做工作的旧格局,形成立足大陆、三个面向 (面向港澳、面向台湾、面向世界)开放型的新格局。 
   
二、统战的基本知识

统一战线的涵义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这个统一战线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战略,贯穿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始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性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统一战线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也有了新的发展。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一联盟从总体上看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内人民的团结;二是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台港澳同胞的团结;三是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
   
四者联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概念的提出,是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这些人群中,既有劳动者的属性和特征,又有非劳动者的属性和特征,但又不能单纯用劳动者或非劳动者的概念来概括他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概念准确地概括了新的社会阶层本质属性,同时也概括和反映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概念在外延上大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概念,或者说,在一个同心圆中,建设者大于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中大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写进了政协章程,写进了宪法,在党的十七大上也写入了党章。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特征
     
1)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范畴,统一战线的基本构成由三者变为四者;二是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内涵更加丰富,总体上囊括了中华民族所有的积极力量,不仅包括大陆范围内的全体人民,而且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2)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指的是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包容。在大陆范围内,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论什么样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在祖国统一问题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指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博大的胸怀和更加包容的精神。
      3)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构成上的多样;二是成员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上的多样;三是成员具体利益诉求上的多样。
      4)具有显著的社会性。表现在:一是统战工作已经由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二是统战工作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基层延伸;三是统战工作由公有制单位向非公有制单位扩大,四是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日益增多。
     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的联系与区别
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1)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机构性质看,统战部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职能看,统战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从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看,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15个方面,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人民政协在组织构成上囊括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少政协委员特别是非中共政协委员既是人民政协的主体,也是统一战线的成员。(4)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特点看,两者都具有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根本任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显著特点,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突出优势,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重要作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特殊功能。(5)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落实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共同责任。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必须大力加强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积极推进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6)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主题看,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统一战线的基本职能
   
统一战线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说四句话16个字,即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具体讲有六个方面:(1)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基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单依靠占全国总人口5%的7336万中共党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团结,依靠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依靠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有了统一战线空前广泛的联盟,就能够把一切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上来。(2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爱国统一战线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团结合作,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文明建设。(3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协调好统一战线内部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巩固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必不可少的环节。统一战线汇集了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他们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具有我们党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可以有效地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对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作用。(4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密切联系群众。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党外人士,联系各自的群众,代表各自群众的利益,反映各自群众的要求,通过他们,我们能够了解到通过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信息和情况,听到不易反映上来的呼声和意愿,获取难以得到的建议和批评。这有助于我们党在研究形势时,更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制定政策时,更准确地体察群众心理,做到符合民意;在解决问题时,更切实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这样才能赢得民心,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5安排人事,合作共事,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是统一战线的一项传统工作。党外人士是各领域、各层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安排一批人,影响一大片。2007年4月和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决定任命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万钢为科技部部长、无党派人士陈竺为卫生部部长。这种安排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长期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目前,全国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有3.1万人,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17.7万多人,在省、市、县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3.6万人。2005年和2006年中央下发了三个重要文件(中发[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5号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2006]15号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对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一条就是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统战部门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完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中占有比例和数量的规定,会商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常委、委员的推荐提名工作;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工作,积极推荐选拔优秀党外人士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切实保证党外干部有职有权地开展工作(分管工作的行政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人事任免的建议权),为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6联络友谊,沟通感情,促进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统一战线具有联系面广、反促统的独特优势,要依靠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力量,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统一前,必须通过不断发展壮大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广泛团结,增进交流,联络友谊,沟通感情,寻求共识,化解隔膜与障碍;统一后,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条件下,更需要依靠统一战线来广泛团结意识形态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们,同心同德,携手奋进,共同谱写振兴中华的新篇章。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基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最广泛、强大和持久的力量支持。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则包括以下5个方面。(1)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2)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服务 ;(3)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4)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5)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因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从党的历史看,统一战线的名称有过多次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的变化,也带来了工作范围和对象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的新变化:一是一部分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数量减少,作用减弱。如原工商业者健在的已为数不多;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从1988年到1997年,黄埔同学会成员自然减员30%;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已逐渐被新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所代替。二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等在结构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三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迅速扩大,出国留学人员和移居海外的华侨等不断增多,成为新的重要的统战对象。因此,1979年,第14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从8个方面确定了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即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各方面的爱国者;知识分子工作;从原工商业者改造过来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港澳台统战工作;华侨上层统战工作;国际友好活动。1981年底,第15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又从10个方面明确了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即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党外知识分子,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原工商业者,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爱国宗教领袖人物,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归国侨胞和国外侨胞。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根据新的变化,把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概括为12个方面,即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等。2006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15种对象,主要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与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范围相比,新增加了第三种对象和第项的及眷属,去掉了回大陆定居的台胞这一项。
      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很广,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所以通常说,统战部是党外人士之家。
  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更宽了,对象更多了,任务更加繁重了。

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是我们党89年统战工作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使之成为统一战线成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是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调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和优势的基本前提。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寓党的领导于民主协商之中,认真听取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意见,接受监督,集思广益,正确决策,使广大党外人士理解和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还必须使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及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坚持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为解决中国社会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决定着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战线是党的总线路和总政策的组成部分,只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必须牢固树立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选好角度,发挥优势,为实现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四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具体性质、目标、任务各有不同,但是,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证明,要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团结的面越宽越好,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把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都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五是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在统战工作中,首先要求"同",就是要通过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工作,把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上来。存"异",就是对不同性质的异,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对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带来的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在求大同的基础上,可以存大异;对党派之间的差异、信仰之间的差异、民族之间的差异、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差异等,则可以长期存在;对待统一战线成员中一些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则要体谅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

六是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统一战线中的矛盾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即使个别的对抗性矛盾,也可以通过非对抗性的方式来处理。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它要求把团结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批评作为实现团结的主要手段,按照"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的原则,支持统一战线成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统一战线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矛盾,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七是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照顾同盟者利益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党都通过制定各种政策,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以团结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照顾同盟者利益包括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同盟者的利益会有所不同,但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不能改变。照顾同盟者利益,任何时候都是我们党带领同盟者一道前进的重要保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对祖国统一的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它包括以下内容:(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祖国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等,一律受法律保护。(3)高度自治。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台湾、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中央政府和特别行政区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统一后,台湾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财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定商务、文化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为结束敌对状态,实现和平统一,两岸应尽早接触谈判。但中国无义务对任何图谋分裂中国的行动,作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民主党派的涵义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它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在政治态度上存在左、中、右的政治分野。其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采取争取、联合的方针,在抗日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建立了合作关系,各民主党派在斗争中经受了考验。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除中国青年党、民主社会党投靠国民党以外,其他民主党派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1948年发布的“五一”口号,同中国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共有11个民主党派,初步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格局。1949年底,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救国会自行宣布解散,遂形成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民主党派都确定以《共同纲领》和宪法、人民政协章程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亦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既是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执政党与反对党,在朝党与在野党互相倾轧、互相斗争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坚持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的关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和政治思想工作来实现的。(2)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在保持政治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要放手让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各民主党派的内部事务,均由他们自由做出决定,共产党要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自主权。 (3)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团结奋斗中出现的矛盾。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一般说,是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一致情况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当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求得正确解决。这是处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之间矛盾的指导方针。

“三个统战”的提出和内涵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十七大和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于200848日至10日召开了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在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对全区统战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和谐统战的思想,并对三个统战的内涵和要求进行了集中阐述,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广西实践对新时期统战理论的科学诠释,也成为新时期广西统战工作的指导性理论。

经济统战是指不同的社会力量,以一定的共同经济利益为基础,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经济途径实现大联合,以及在经济组织中实现大联合。中国有句俗语: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之所以要实现经济界的联合,是因为实现大联合后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配置和更合理的利用,进而使得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质量更优。

文化统战是指借助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作用,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诉求,而促成一定的社会力量组成形式上的联盟的一种统战工作手段。

和谐统战是指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更加巩固,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社会各阶层关系更加协调,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统一战线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三、统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

(1)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2)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无产阶级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国家内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和统一;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国际联合。(3)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必须联合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行动,也要联合资产阶级。(4)无产阶级政党在同其他阶级和政党联合行动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际上就是指无产阶级要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

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1)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这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一样适用的。有两种同盟军,一种是直接的,即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另一种是间接的,即充分利用敌人营垒中的一切矛盾。在这里,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妥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取同盟军的一条重要策略原则。(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民主革命彻底胜利以及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和根本保证。而无产阶级要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就必须建立工农联盟。(3)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使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得到解放。(4)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实现工人阶级行动的统一。(5)建立党与非党的联盟。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或同他们中的大多数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共产党员和非党员结盟是绝对要的,党同非党知识分子的联合是十分重要的。(6)实行多党合作。苏维埃政权不只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政权,必须吸收代表其他劳动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党参加。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要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调动群众,就必须对那些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并愿意合作的政党采取团结的态度。(7)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中国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2)建立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即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更广泛的联盟。(3)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要坚持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一,要依靠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第二,要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并在政治上教育提高同盟者,二者缺一不可。(4)区分中国资产阶级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部分。同官僚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积极的一面进行联合,对其消极的一面进行批评,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并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统一战线工作,逐步实行和平赎买。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通过说服教育,把这个阶级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对其代表人物,给予适当的政治安排。(5)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对于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有联合,有批评;对于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有各种不同性质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6)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目标,率领同盟者前进并取得胜利;同时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和要求,在有的情况下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这种妥协和让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7)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党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统战基本理论的创造性发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性质、地位、任务、对象、范围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阐述,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科学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邓小平分析了我国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界定,为我们党制定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突出强调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毛泽东曾经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总结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1979年邓小平通过对十年“文革”动乱的反思,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忽视统战工作的错误认识,强调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三)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新形势,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四)确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邓小平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新时期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两个范围的联盟,突破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界限,使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五)发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1982年9月,十二大报告首次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同年11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开创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十六字方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统战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科学地回答统一战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一)论述了爱国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在谈到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因此,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二)阐明了爱国统一战线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统一体,没有一致性不可能建立统一战线,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一致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样,多样性也有了很大发展。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三)明确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进入新世纪,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四)阐述了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统一战线的历史反复证明,围绕革命和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是统一战线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统一战线永恒不变的主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统一战线,必须着眼于扩大和加强团结。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要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就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这个主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统战基本理论的发展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一)提出了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重要法宝的新论断。胡锦涛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这个新的论断,既是对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总结,又是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二)扩展了统一战线的范围。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作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新情况,也为统一战线增加了生机和活力。(三)提出了发展是统一战线的第一要务。贾庆林同志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统一战线的第一要务。统一战线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四)提出了衡量统一战线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贾庆林同志指出,十六大强调,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是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衡量统一战线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综上所述,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钻研、不懈探索,切实加强统战理论和建设工作,才能真正使理论研究成为推动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2)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3)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4)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应该一律平等,应该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5)大力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各民族要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6)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7)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8)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还要注意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2)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的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3)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5)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证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7)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员,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8)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统战的工作和实践

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是做党外有代表性人物的工作,并通过他们把所联系的千百万群众团结起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与我们党亲密合作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直接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前途命运。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统一战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这几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有关人民团体在进行领导成员新老交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治交接,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取得重大进展,最基本的一条,也是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这是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的组织保证。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关键是使他们能够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政治上与我们党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大的社会影响,能够经受各种政治考验。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既要通过党校、社院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又要通过加强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的安排工作,积极为他们铺台阶、搭舞台,帮助他们扩大社会影响,帮助他们提高领导水平和参政水平,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逐步成熟起来。总之,只有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不断涌现,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才能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才能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统一战线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联盟,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就必须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否则统一战线就难以建立,即使建立了也不能巩固和持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要团结同盟者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就必须给同盟者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日益明显,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越来越成为我们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当前,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首先要积极引导同盟者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全局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大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具体利益。其次要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应措施,使同盟者的具体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特别是要注意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认真搞好党外人士的安排工作,确保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占有适当的比例,并与党内同级领导干部享受同等待遇,保证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领导干部有职有权,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事实证明,越是充分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就越能不断增强爱国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团结和带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统一战线是促进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桥梁纽带

爱国统一战线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保持香港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繁荣,不仅要有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更有赖于港澳各阶层同胞与我们党和政府和衷共济,密切合作。统一战线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以后,台湾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使命,也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而迫切的愿望。但是,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害怕中国的强大,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国的和平统一进程;台湾地区领导人更替后,岛内政党纷争、政局多变,进一步加大了和平统一的难度;由于历史上两岸长期隔绝,台湾一些民众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还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因此,同香港、澳门问题相比,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更复杂,难度也更大。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曾指出:“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要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扩大两岸的交往与交流,进一步增进感情、联络友谊、消除隔阂、扩大共识,最大程度地密切两岸人民的关系,最大范围地团结台湾各族、各界和各阶层民众,反对“台湾独立”,反对分裂,发展壮大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力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新时期统一战线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全局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包括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的高低、作用的大小,从根本上讲,就是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  把统一战线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既要防止游离于经济建设中心之外的错误倾向,又要防止混同于具体经济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简单做法。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建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只有这样,统一战线工作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

统一战线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的优势和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在我国,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广大人民的意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这三项政治制度,都是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体现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成为发扬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自治地区,既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又保证了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在新的世纪中,必须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扩大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更广泛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广泛的政治动力。

统一战线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优势和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相互激荡,进步和落后的文化观念相互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能否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先进的文化体系,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汇集了大量高中级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他们作为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显著作用。统一战线包括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士,他们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他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发挥统一战线成员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牢固确立,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统一战线在协调处理重大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大关系,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更加团结,各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
   
政党关系是现代民主国家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没有政党关系的和谐,就没有国家政治关系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根本、一个关键、四个方面
   
第一,巩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条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在指导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设计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目标取向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二,巩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这一制度,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三个方面来认识:
      1)从历史必然性看,确立和实行这一制度是合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决定了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在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一党专制也行不通。
      2)从伟大独创性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形式;二是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三是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执政方式,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和参政党,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四是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相结合,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即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3)从巨大的优越性看,协商民主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它有利于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具体讲有四个方面:一是能够集思广益,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二是能够提高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是能够实现和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四是能够涵盖各方,充分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意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巩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要注重把握好四个既要又要。一是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二是既要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三是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地接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四是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2、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1.6%。目前,少数民族人口约1.0846亿。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500万人,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有2300人。全国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旗),1173个民族乡,包括我们高邮的菱塘回族乡。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切实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
      第一,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第二,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二是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更好地前进,又着力帮助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步伐;三是既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又要注重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和问题,坚决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各种分裂和破坏活动。
      3、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第一,必须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一是要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心理根源;二是要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三是要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四是要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既不能用行政手段压制宗教,也不能放弃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而是要通过扎实工作,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第二,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是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三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四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大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兼顾和实现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努力使整个社会更加生机勃勃、更加融洽和谐。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第一,充分发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巩固新形势下的工农联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强劲的科技和智力支持。
      第二,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20字工作方针,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渠道和载体;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
      第三,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认真研究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
      5、正确认识和处理海内外同胞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内地与港澳的关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二,正确处理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完全统一。
      第三,正确处理大陆同胞与海外侨胞的关系,共同致力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大业。

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

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和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因此,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和建设大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基本战略,成为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一大重要法宝。80多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反复证明,围绕革命和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既是统一战线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衡量统一战线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也是统一战线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完成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更需要通过统一战线最大范围地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团结的人越多,团结的面越宽,统战工作的成效就越显著,对党的事业也就越有利。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沟通感情、联络友谊、凝聚人心的独特优势,广泛团结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中国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所以,毛泽东同志把统一战线视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2000年,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胡锦涛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其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法宝。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
  进人新的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出现新的发展变化。要完成统一战线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要对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统一战线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统一战线的作用将更加重要。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将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由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事端将会增加,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还会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使我国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也必将对统一战线的民主党派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以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既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特殊功能,在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二是统一战线的构成将更加多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已呈多样化的状态。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在数量和规模上还会扩大,社会各阶层的分化、组合和流动在程度上进一步加深。新的社会群体产生后,原有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将有新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分流的知识分子以及海外新华侨等一些新的统战工作对象将会大量涌现,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将更加多样。
  三是统一战线成员中的政治意愿将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参政议政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有序政治参与,并把他们的政治意愿和要求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四是统一战线工作将进一步社会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需要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随着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统战工作将逐步从大陆扩展到海外,从上层延伸到基层,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承担统战工作的各种社会团体和部门也将会逐渐增多,统战工作会越来越显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五是统一战线工作将广泛运用现代化手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将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错综复杂。统一战线工作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动态,把握人们的思想变化,迅速处理各种敏感问题,单纯依靠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己经难以奏效,必须延长手臂,厂眨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做好新世纪的统战工作。
  
 五、我市的主要统战工作介绍

近年来,我市的统战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特别是统战信息工作和党外干部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列。我市的统战信息工作08和09两年在〈广西统战信息〉的用稿得分在全区均排名第7,在梧州均排名第1。09年我市被〈中国统一战线〉刊用的稿件有6篇,占全区的46篇的八分之一强。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我市的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建设工作。09年8月,我市在全区党外干部工作会议上作了这方面的经验介绍,是8个作经验介绍的唯一一个县市级单位。

作为全区5个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之一,我市已先后接纳了11名自治区选派和4名梧州市选派来挂职锻炼的党外干部。他们有的来自民主党派区委会机关,有的来自自治区直属机关事业单位,有的来自梧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外干部;挂任的职务有副市长、市长助理、副局长、副镇长、镇长助理等;挂职的时间大多是一年,个别延长半年。几年来,岑溪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的工作,使来岑溪挂职锻炼的党外干部政治上健康发展,生活上健康成长。

一、充分认识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的重要性,努力为挂职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培养和选拔党外干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是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而如何促使更多的党外干部尽快健康成长起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合作共事事业提出的新要求。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在全区先后选取了5个县、市、区作为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为我区党外干部尽快健康发展和健康成长搭建了好的平台。岑溪市作为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之一,深深懂得抓好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配合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做好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一方面,充分认识到这是新时期干部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2005]5号和自治区党委[2005]15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多赢”的举措。就是说岑溪作为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既能给党外干部锻炼提供环境条件,又能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为此,我们对到来挂职锻炼的党外干部实行“四个同样”:

一是在思想上同样重视。我们在思想,对上级派来挂职的党外干部与本地任职的党内干部同样重视。市委、政府领导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来岑挂职锻炼党外干部的座谈会,就有关问题进行商议,并在各个场合注意介绍宣传挂职的党外干部。

二是在政治上同样关心。市委、政府政治上关心挂职锻炼的党外干部,重视他们的政治参与,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市人大、政协召开重要会议以及相关活动,都邀请挂职党外干部参加,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

三是在使用上同样对待。我们对挂职党外干部与当地干部在使用安排上平等看待、不偏心眼,做到既明确具体分工落实挂点单位,又注意发挥其特长适当安排。来自广西水电学校的科长梁美祥同志,2005年来挂任市教育局副局长时,适逢我市筹办职业教育中心,局里便安排他挂职干部分管职业教育工作。他凭借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管理的经验,出主意想办法,为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全区县(市)级最大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已在我市建设起来了。

四是在待遇上同样落实。这几年来,我们在财政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做到来挂职锻炼党外干部与当地干部在待遇上一视同仁,党内领导干部配备工作用车的,党外挂职干部同样配备,另外在工作经费,办公室配置和生活用房等方面,都作同等安排,使他们免除后顾之忧,专心工作。

二、“给位子压担子搭台子”,促使党外挂职干部健康成长

为了使挂职锻炼的党外干部健康成长起来,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做到:

一是大胆使用给位子。我们觉得,挂职锻炼的党外干部都是经过上级干部人事部门推荐挑选出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素质。因此,我们没有把挂职当虚职看,而是当实职看,大胆使用,让党外挂职干部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对他们分管工作赋予行政管理指挥权、处理问题决定权和人事任免建议权。比如,2005年、2008年分别来挂任副市长的民革区委干部李拥军和自治区建设厅干部杨栋同志,市委、政府没有让他们搞协管,而是都安排他们分管城建、工业园区建设等重要工作。

二是精心培养压担子。挂职党外干部所挂职时间都不长,为了使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全面的锻炼,我们在帮助他们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让他们在急、难、重的任务中磨炼,给压重担独挡一面开展工作。如:2008年挂职副市长的杨栋同志,市里分管他负责15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建设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他不畏艰难,最后完成了21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市委、政府对他的工作很满意。

三是营造环境搭台子。为了使挂职党外干部充分发挥才干、施展才华,岑溪市为他们造就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为他们搭建工作平台。如2004年挂职党外副市长李 伟同志,我们根据他的特长,让他筹备首届端午节龙舟赛,他采取市场运作的形式,不花政府一分钱,举办了有18个队、5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本市历史上第一次龙舟赛。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建立健全“六项制度”,强化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的管理

为了强化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基地的管理,我们制定了谈心帮助、工作考核、情况汇报、联系反馈、联席会议和廉政建设等“六项制度”。

一是谈心帮助制度。也可以说这是做好挂职党外干部的服务工作。这项制度要求,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联系党外挂职干部,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作风纪律等方面的情况;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要具体抓好挂职工作中的指导和检查;挂职所在单位的一把手要在工作、生活上主动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为他们学习锻炼、履行职责,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工作考核制度。我们参照本市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市委统战部和组织部对挂职党外干部进行半年工作考评和年终总结鉴定。所有考核、鉴定材料存入档案,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寄回派出单位存档。

三是情况汇报制度。挂职党外干部定期每季度向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和派出单位汇报其工作情况。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对挂职党外干部做出成绩的立即给予肯定鼓励,发现问题的及时给予指出或帮助协调解决。

四是联系反馈制度。市委统战部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利用电话、短信等形式,经常与挂职党外干部的派出单位领导或干部人事部门进行联系,及时通报挂职干部有关情况,反馈有关信息,切实做好交流沟通。

五是联席会议制度。市委统战部和组织部每半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主要内容是共同研究制定挂职锻炼基地一些政策性的事项和规定,一起解决挂职党外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是廉政建设制度。挂职党外干部和当地担任实职的党员干部一样,我们坚持定期不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领导干部反腐倡廉规定,讲政治、讲正气,守法纪,艰苦奋斗,廉洁从政。

几年来,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获得了让党外挂职干部在岑溪得到锻炼成长,同时使岑溪的经济社会得到发展促进的“多赢”效果。一是党外挂职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长了才干,回单位以后大都得到提拔使用,为我们党合作共事事业输送了合格人才;二是随着这些学有专长的党外干部的到来,给我市带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并帮助我市获得上级部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三是促进了省(区)级机关单位与县(市)乡镇级机关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思想交流和情况交流,对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长远的积极作用。(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