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逃生缓降器: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2:02
一、乌鲁木齐高新区的基本情况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9.8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起216国道,西至北京南路,南临新医路,北到喀什东路。2004年又新增北区建设用地12.35平方公里。
高新区成立以来,坚持从新疆实际出发,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宗旨,立足新疆资源优势转化,大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立足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立足乌鲁木齐面向中亚市场的桥头堡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目前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区+北区工业园区+区外园区的发展格局。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主要聚集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社会资源,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体现高新区服务能力;火炬创新创业园区以创业中心、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依托,聚集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资源,体现高新区创新能力;北区工业园区,主要聚集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体现快速发展能力。
二、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十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是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建区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科技创新能力、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里,高新区突破发展空间的瓶颈约束,在高新区北区打造新型工业化园区。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传统产业为辅助,流通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六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对区域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龙头作用。
1、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5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80亿元,工业增加值7.89亿元,财政收入3.835亿元,外贸出口6.89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整个“十五”时期实现的营业总收入相当于“九五”时期的5.76倍;工业增加值相当于3.25倍;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6.28倍;外贸出口相当于13.17倍;财政收入相当于4.43倍。“十五”时期,全区累计利用外资1.11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47倍。
今年1-8月份,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87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工业增加值6.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47亿美元,同比增长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8亿元,同比增长1.8倍;实现税收4.33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财政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0.3%。
2、特色产业不断强化,企业规模化发展加快
依托新疆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高新区将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有效结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招商引资,营造有利于新疆能源资源利用转化的政策环境,大力引进、扶持特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油、神华集团等一批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入驻。
新疆天风发电股份公司利用新疆丰富的风力资源,变风能为电能,建起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风力发电厂。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各大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服务,一举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各大油田中从事石油技术服务规模最大的公司。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而且还是我国集研究、生产、示范、应用为一体的太阳能高科技示范基地,今年9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专门参观了公司生产的太阳能高新技术产品。
截至2005年底,高新区独立法人企业达到1543家,分支机构467家,外商投资企业44家。全区营业总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家,超亿元的企业26家,上市公司8家,以特色资源为依托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逐渐形成。新能源、广汇LNG、美克、新疆众和、特丰药业、华世丹药业、东风汽车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骨干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3、创新创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百花村软件园、新疆·大学国家科技园和中亚科技合作园国际企业孵化器“一心四园”的科技孵化网络。各类孵化场地达5万多平方米,在建孵化场地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0余家,毕业企业30余家。产学研互动日趋活跃,全疆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与区内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区内骨干企业均成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包括2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设站单位和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各1家。一批教授、博士等高科技人才领办、创办各类科技企业,形成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五期间,高新区累计实施科技项目428项,列入国家“863”计划5项,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火炬计划”80项,179项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中有70%落户高新区。
4、打造软硬环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时期,高新区着力打造软硬环境,为驻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累计实现基本建设投资50.63亿元,其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5.3亿元,北区工业园一期4.85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建设,形成了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配套设施完备的科技新城和宜居环境。在软环境方面,机关效能建设、数字化园区建设初显成效,实现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高效平台。北区“无费区”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利用新疆东联西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在全国高新区中率先倡导建立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西拓展中亚市场
2005年,高新区依托新疆面向中亚市场的地缘优势,积极倡导成立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目前联盟共有53个单位加入联盟,其中国家级高新区38个。联盟依托科技部火炬中心,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主体,以乌鲁木齐高新区为基地,利用新疆特有的口岸优势,发挥高新区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中国企业与中亚地区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技术、产品向中亚地区市场的转移和输出。目前联盟已开辟了联盟网站(www.camsah.com),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并打造出口加工基地,成立了“中亚科技合作园”。2006年,乌鲁木齐高新区积极探索开拓中亚市场有效方式,不仅与哈萨克斯坦阿尔泰科技园区签定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共同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技术交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乌鲁木齐高新区还与哈方达成意向,拟于2007年9月在哈国的阿拉木图办高新技术产品汇展。
三、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高新区根据年初全国科技大会的会议精神,以及温家宝总理关于国家级高新区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立足新疆实际,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主要经济指标力争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到2010年,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将达到660亿元;工业增加值(现价)23.2亿元,年均递增25%;进出口总额达到27.5亿美元,年均递增25%;财政收入8.8亿元,年均递增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培育营业总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5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亿元的企业30家,建成国家级的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科研和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