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留美子漫画:多灾多难多晶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38:06

多晶硅历史“冰点”再临 光伏产业难言乐观

www.eastmoney.com2011年10月09日 04:10张建21世纪经济报道

  对多晶硅市场而言,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2011年三季度的最后一个月,曾经有着强烈市场回暖预期和不俗价格涨幅的多晶硅再次陷入市场低迷的怪圈。当月,多晶硅市场现货报价在年初突破110美元每公斤的高点后,最终经历半年的起伏而跌至45美元附近,已然接近2009年9月40美元的历史低点。

  噩耗接踵而至的是,仅仅一个国庆大假的短暂间隙,持续低迷的多晶硅市场就再度遭遇消息面的重创。近日,对价格掌控一直较为坚挺的欧美多晶硅厂商曝出,其在2012年新推出的长期合约最低报价原则上已达到40美元每公斤,甚至有机会触及每公斤35美元价位,相较于目前50美元的合约均价,将出现大幅折让。

  这使得成本竞争原本就不占优势的国内绝大多数多晶硅厂商由此遭受两难。一厢是持续低迷的中下游需求市场的价格倒逼,另一厢则是国际大厂低成本竞争的价格遏制。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8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6473吨,刷新了自2010年11月以来保持的6153吨最高纪录。在大量多晶硅流入中国市场,且价格低于国内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价格被再次拉低。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仍整体面临较大的库存消化压力。其中,受欧美终端光伏市场下滑直接影响的中下游硅片及组件企业,三季度已普遍出现亏损,其四季度将很可能减产甚至停产,由此而及,上游多晶硅订单低价出售以较少损失的概率较大,这使得四季度多晶硅市场价格有可能会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终端市场需求仍将持续低迷。多位业内市场人士称,尽管欧洲市场在6月初落定了较为积极的光伏补贴政策,国内市场随后也曾启动支持政策,但因欧美债务危机深度影响,三季度初的多晶硅市场仍反弹甚微,未来预期或持续看淡,多重因素下,多晶硅价格将降至历史低点。由此而及,上游多晶硅企业将整体面临利润理性回归,而为确保利润稳定,其惟有通过技改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现货价或持续走低

  从今年多晶硅价格走势看,多晶硅市场在一季度一度出现强势回暖。据记者当时调查(详见2011年2月26日19版《多晶硅涨潮调查:短线放阳长线收阴》),其下游市场实际上存在假象,在没有真实需求的支撑下,半年内价格必然会出现回调。

  此预判在二季度迅速成为现实。在下游需求市场不甚明朗的情况,包括上游多晶硅在内的光伏产业环节都在当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滑。而至6月底7月初,由于欧洲主要市场德国光伏补贴政策落地,原计划下砍补贴的政策最终延期,以及国内光伏发电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内多晶硅市场才再次出现回暖。但由于终端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多大变化且持续萎缩,更在欧洲债务危机及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利空氛围下,其市场价格最终在9月再陷低迷。

  据中国硅业协会提供的材料显示,步入9月份后,国内多晶硅价格依旧没有转暖迹象。主流价格主要维持在35万-40万元/吨,较8月份进一步下跌8.5%左右,价格的持续低迷令厂商倍感煎熬,也使年内整个产业的后市充满悲观气氛。而当月价格继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下游电池片价格持续滑落。据国外权威光伏机构PVNEWS报价显示,9月份国际硅晶圆及多晶硅电池片降价幅度分别达到了7.7%及4.8%。下游产量的快速增加及欧洲装机量未达到预期导致下游市场整体乏力,受电池片下跌所带来的联动性影响,多晶硅不可避免受到拖累。

  另一方面则是国外多晶硅现货的低价冲击。据称,由于欧洲不少光伏企业在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相继减产甚至停产,流入到中国市场的多晶硅数量出现了明显上升。国外低价多晶硅对本地市场的冲击力也愈发明显。有多晶硅厂商反映,尽管多晶硅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基本都能销售出去,但是由于当前价格过低,一些成本较高的小厂商不愿继续廉价销售,因此选择停产检修等方式,也造成国外低价多晶硅市场比重上升,从而将市场价格被动拉低。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球光伏市场则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市场将以消化库存为主。此前有数据显示,上半年电池片库存量已达11GW。这使得电池组件价格在过去的三个月出现了30%的降幅。据权威机构solarbuzz的最新统计显示,欧洲市场今年的需求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如果国内厂商均按年初指标出货,则预计将超出终端市场需求4.4GW.

  该机构还称,2012年将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电池总产能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50%,而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就目前来看预计却小于25%。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产量,明年年底组件库存有可能飙升至22GW。全球的太阳能市场在2012年将继续承受价格压力。

  由此不难理解,市场对于目前国际多晶硅大厂给出的2012年40美元的新长期合约仍持观望态度。在他们看来,未来终端需求难以预估,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晶圆、电池、模块都面临供过于求问题而减产,甚至停产,未来多晶硅价格肯定会遭受更大挑战。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第四季度需求较第三季度要好,主要是2012年又将面临补助下砍的问题,需求被迫提前出现,以赶搭2011年相对较佳的补助。但与此同时,下游终端业内人士也认为,需求会增加,但不会像过往般大幅的激增,所以供过于求的太阳光电产业链,预估仍难跳脱现况的困境,全球库存压力问题同样存在。而第四季最关键的议价仍是多晶硅合约价格走势,因为其关系硅片及电池厂的制造成本。

  成本控制将成关键

  市场供需短期难以扭转使得处于光伏产业环节的厂商也面临不同的窘境。处于产业中下游的硅片及组件商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截至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已在二季度开始面临持续亏损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已出现减产甚至停产。

  据相关券商机构此前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全行业平均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其中,电池片与组件毛利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多晶硅与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毛利下降0.8个百分点。在美国上市的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光伏企业,二季度业务均出现亏损。

  三季度以来,电池组件持续走低,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已很难有存活空间,企业亏损日益严重,尽管为了保证资金流动,很多光伏厂商宁可赔本也在艰难出货,但是如果这样的行情持续下去,近一半企业将面临被迫停产的命运。当前包括Solarbuzz在内等多家专业机构都认为年底电池片及组件平均价格还会较9月份下跌15%-20%左右,届时全球光伏产业很有可能将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诸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等光伏巨头则因为此前与上游厂商签订了价格较高长期合约,则面临毁约赔付和持续亏损的选择。

  “由于此前多晶硅价格波动较大,下游大厂为规避原材料上涨的风险,一般都采取签订长单,锁定成本的方式进行合同。但前提肯定是要能赚钱。”四川某大型多晶硅企业人士称,目前有部分大厂是2008年签订的合同,长的达到10年,短的有5年,约定价格普遍比目前的现货价高。

  7月1日,无锡尚德宣布与MEMC公司终止了10年的合作协议,并支付了2.12亿美元的巨额赔偿金。据称,终止合约后,尚德将不再需要按合约在2011~2016年间购买大约4.6GW的硅片,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能为尚德电力省下大约4亿美元成本支出。

  对身处产业前端的多晶硅厂商而言,受中下游企业价格和成本倒挂的压力,其价格也必然面临下滑的局面。而与此同时,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国外多晶硅的低价竞争,也使其不得不更多倾力于单位成本控制。

  9月14日,多晶硅龙头上市公司乐山电力公告称,其将与天威保变联手向从事多晶硅业务的子公司乐电天威增资3.82亿元,以帮助该公司实施单条年产能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冷氢化技改。该项目拟定总投资达7.58亿元,而通过技改,将有效降低多晶硅单位成本。

  冷氢化技改是当前能显著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光伏龙头保利协鑫此前进行技改,已持续使得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从40美元降至目前的22美元左右,竞争力骤然提升。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生产商的成本在40-50美元之间,与国外25美元左右价格相比,根本毫无优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通过技改的多晶硅供应商才能确保原有稳定的利润,对垂直一体化企业来说,更可以借此平滑其在中下游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利润分布,提升竞争力。”前述市场人士认为,依照目前多晶硅价格的走势,国内很多厂商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长久下去,行业必然将出现整合,届时八成的企业要遭淘汰。

  市场供需内外交困

  不过,对绝大多数多晶硅厂商而言,真正左右其产品价格的仍是下游终端市场的供需状况。其中尤以欧洲市场为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5.8GW,其中欧盟全年新增装机达12.3GW。而德国2010年装机达6.7GW,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到42.5%,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欧洲也由此占到国内90%的光伏市场份额。

  牵一发而动全身。欧洲市场的光伏补贴政策也直接左右着国内光伏市场的供需变化。2010年9月,正是由于欧洲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大幅缩减,该行业在冰冻两年之后意外迎来爆发式增长。多晶硅市场价格更由此攀升至2011年初的110美元。

  今年二季度,多晶硅市场价格再次与欧洲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的落地紧密相连。行业机构信息显示,欧洲主要国家太阳能市场需求在6月曾出现一个久违的小高潮。这使得当月国内的电池组件去库存进度明显。华宝证券分析师陈亮称,到6月底组件库存已从4月末的10GW下降为8GW,距离4-5CW的行业正常库存水平已大为接近。

  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德国。据悉,5月29日深夜,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计划,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将弥补由此带来的能源缺口。6月初,德国联邦政府讨论并批准了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订案,原计划于2012年3月份开始生效的削减光伏上网电价补贴计划也从可再生能源法案草案中移除。

  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市场意大利一度停止的补贴政策随之明朗。此前,为了保证现有的安装系统能够在补贴下调之前顺利并网,意大利政府已将现有的涉及削减光伏补贴的三号法案延期执行。

  不过,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度或许是市场未曾预料的。随之的两个月,欧洲市场需求在短暂的反弹后再次陷入低迷,相关补贴政策的执行也未见动静。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中下游硅片及电池组件产能却不断攀升。这也最终使得下游供需再次失衡,而低价消化库存遂也成为此轮光伏产业跌入低谷的导火索。

  尽管国内也随即出台了光伏发电市场规模化启动的相关刺激政策,但尚不成熟的中国需求市场显然很难消除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根据权威机构EnergyTrend称,德国市场六月至八月的安装量达到2GW,九月安装量预估在1GW,使得德国2012年的补助修正在年初下调外,年中预料也将进行另一波下修,EnergyTrend预估下修幅度将会超过10%,因此2012年全年补助金额下修的幅度将超过20%。如果明年欧洲市场动能仍仅靠德国和意大利二大市场支撑,上述情况将对于欧洲市场的成长带来不小的影响。

  EnergyTrend由此认为,外在环境不利需求回温,未来降价在所难免,厂商第四季获利展望不佳。在中间厂商获利不佳的状况下,上半年获利表现较佳的厂商将会受到其它厂商要求同甘共苦的压力,在价格上有可能被迫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以满足客户的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与10月31日分别是意大利与德国的光伏安装截止日,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两个国家的大部分企业肯定会在这两个时间点之前抓紧申报项目,或许会给下游市场需求带来一定动力。但可以确定的是,截至目前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已使得上游多晶硅厂商的新合约价格跌入低谷。因此,供需堪忧的状况能否扭转仍尚需观察。  

无锡尚德破产传言背后 光伏巨头遭遇生死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 06:48 时代周报微博

  本报记者 梅岭 实习生 尹乔 发自广州

  生存或死亡,在2011年,成为了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集体面临的艰难选择。在各国政府扶持政策转向、银行银根紧缩、产品价格暴跌、产能严重过剩的“不能承受之重”情况下,全球的光伏企业开始相互厮杀,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在这场全行业寒冬中得以存活?

  不久前,美国三家太阳能公司宣告破产,在申请破产的过程中,三家美国公司CEO纷纷指出导致企业无法生存的罪魁祸首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10月19日,德国第二大太阳能厂商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述,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对进口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超过100%的进口关税。

  然而,寒冬之下,遭遇国外企业集体抵制的中国光伏企业,同样一片哀鸿遍野。此前一天,10月18日晚11点,市场传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STP.NYSE)将面临着破产的传言。

  尚德的一元时代

  无锡尚德成立于2001年,10年的光伏产业黄金(1710.30,-13.20,-0.77%)期,不仅令尚德电力从无锡小厂一跃而至全国第一、全球第四大龙头企业,同时也把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推上了2006年的中国首富位置。

  然而,10年一坎。2011年,无锡尚德持续不断地陷入了一系列的企业丑闻:公司高管相继离职、大型跨国合约提前终止、巨额亏损的尴尬财报以及8月份陷入“将中国慈善作为洗钱工具”的捐诈门事件,随后,便是破产以及董事长施正荣正准备资产转移的爆炸性丑闻……

  在市场传出公司面临破产后,尚德媒体关系部经理张建敏立刻辟谣称:“从产业规模角度而言尚德是世界第一,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好。”然而正是这规模第一,成为业内一致认为是光伏产业寒冬中最大的危机根源—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尚德电力的破产是必然的,因为它就是一家充斥着种种谎言的公司。”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创始人、此前将尚德电力拉入“捐诈门”事件的罗凡华对时代周报记者称。而国内另一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董事长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几年前我们就已经感觉到尚德的经济状况有问题,付款艰难,比较缓慢,这是给它提供过货源的企业的共识。而它的亏损并不单是运营上的,尚德是一家一天到晚都在犯错的公司”。

  近日,身处舆论漩涡的施正荣接受了媒体的访问,并称“要给这个行业定一个成本目标,尽快实现一元钱一度电的电价”。时至今日,施正荣期待的光伏行业一元时代看似在寒冬下越走越远,无锡尚德的股价却从最高峰的90美元/股一路下跌至1.7美元/股,跌幅高达97%。被戏称为“尚德的一元时代”。

  在直面公司破产风波时,施正荣在谈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那么辉煌,即使是百年老店,发展过程中也会有波浪曲折”外还提及:公司的运营账最为重要,它可以看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利润状况,我们企业去年仅4季度一个季度就盈利3亿多美元。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纵观无锡尚德的财务报表,人们会发现公司净利率在2004年达到23.20%后便开始了持续的下跌,2005-2007年行业发展稳定时期,尚德净利率仅在13.54%-10.62%之间徘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司净利率低至1.61%,2009年,公司净利率也仅为5.06%。

  2010年,全球光伏行业迈入了一个发展小高峰,但尚德电力前三季度亏损仍达1亿元,在四季度时由于引进了一价值2.5亿美元的GSF基金投资,得以完成全年净利润2.623亿美元。也正是施正荣谈到的3亿多美元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实际上这笔款项由于为投资收益,尚德电力并未从中得到现金。如若抛开这3.2亿元的投资收益,尚德电力这一年实际净利润则为负值。

  截至目前,尚德电力的净利润率为-30.01%,营业利润率为-20.50%。据尚德电力2011年二季报显示:公司二季度总营收为8.307亿美元,环比降5.3%;二季度净亏损为2.595亿美元。

  “由此可看,尚德电力在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跌,行业进入寒冬之际,全年亏损已基本无疑。”国内一光伏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尚德电力目前拥有的资产为54.34亿美元,而其负债为37.74亿美元,其中短期借款为16.6亿美元。

  “尚德的状态大家都看到了,它并没怎么赚钱,都是不断地在亏损,主要问题是债务比较多,和它做生意的企业都觉得他付款很难,所以传出破产也不足为奇。”国内另一家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董事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错误不断的尚德

  “尚德的亏损并不都是运营上的亏损,它一天到晚都在犯错,有些是赔钱,有些是错误的投资,有些是跟合伙人吵翻了又赔钱,最不能让我理解的就是汇兑损失,无论欧元涨跌,它的财报中都有汇兑损失。并且单靠规模扩张是盈利不了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就是尚德,可是它能盈利吗?”上述企业董事长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实际上,尚德电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道德问题,最大的特征就是贪。跟美国MEMC公司合同签十年,现在毁约。和我们创业大赛组委会也是签十年,第三年就出问题。类似的出尔反尔还有很多,包括欧洲企业的毁约,也是赔了8000多万欧元。”罗凡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2006年,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10年的长期硅片供货合同,今年7月,尚德电力宣布终止此项合同,为此公司将承担损失2.2亿美元。“我们二季度的毛利率与去年基本持平,主要是因为我们终止了与美国MEMC的合同,2006年,原材料价格比市场便宜了20%-30%,后来原材料趋势一直往下走,所以我们终止了,总计我们要付出1.1亿美元,但可以节省4亿美元。”施正荣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

  然而,这一切,都源于尚德电力在2008年高位囤积过多晶硅所致,随后多晶硅的价格一度从300多美元/公斤一度下跌至100美元/公斤以下,由于囤积过度,才导致公司的损失巨大。

  随后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并购硅片企业,以获取25%-50%的硅片自给自足。这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尚德“从单一生产转为垂直整合的信号”之一。

  然而,这一并购硅片的行为仍饱受诟病,“形势不好的时候做产业链是完全没有优势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外面买硅片会比自己做硅片更便宜,因为价格成本比自己生产的要低很多。”上述光伏企业董事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而在2010年被称为光伏行业“最赚钱的一年”里,正是因为尚德电力的两次巨大的投资失败,导致了尚德这一年不仅未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

  去年11月,尚德将此前建设的薄膜电池厂,正式转为晶硅电池厂。但尚德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只有7%,远低于美国同行11%-12%的水平。2010年,多晶硅价格较早年大幅下滑。施正荣则决定调整策略,砍去薄膜电池业务,再度将生产线转为晶体硅生产线。这样的调整,直接导致尚德电力2010年第二季度净亏达1.74亿美元,严重拖累全年业绩表现。

  而失控于薄膜电池投资的同时,尚德也失控于晶体硅的投资。在投资顺大实业的项目上,尚德损失达1.5亿美元。而实际上,第二季度尚德电力的毛利率在11家中排名倒数第三,第三季度则处于垫底位置。

  “现在尚德电力没有订单了,据尚德总监经理级别的内部人士称,尚德整个欧洲的订单全部毁了,美国的订单也没有了,此前尚德订单来自欧美的占比九成,现在拿到的只有几个作秀的亚洲订单,并且还将延时付款两年。”罗凡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企业问题频出的情况下,今年7月,尚德电力美国业务总裁陈立志离职,令市场颇感意外的是,陈立志的离职声明并非通过尚德电力发布,而是直接发给路透社。此前,尚德CFO张怡于5月离职转投天华能源。张怡是尚德早创时期担任至今的财务负责人,她的离职也令市场大感意外。此外,曾在尚德上市时期被施正荣委以重任的销售总监叶得军同样离开了尚德电力。

  深陷诈捐门

  在近日媒体访问施正荣时,不可避免地谈及“诈捐”事件,而他的回复则是:“我又不是骗子,我是6000多万真金白银拿出去的,我要骗国家六七百万的税?逻辑都不成立。”然而据爆料人透露的信息:尚德电力用于慈善的所谓6000多万真金白银中,除了早期是以现金作为捐赠主体以外,2009年后尚德电力均是以器材捐赠。而时代周报记者也看到了器材捐赠的各项收据。

  对于目前沸沸扬扬的诈捐事件,施正荣指出:在整个捐赠过程中,我们监管不够到位,慈善做得不够专业。但在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创始人罗凡华眼中,尚德电力的慈善行为,是一系列的谎言构建而成。

  据罗凡华介绍:“2008年,尚德电力第一次赞助我们的活动,一共80万的现金,2008年以后,尚德的股价开始下跌,到了2008年年底,无锡尚德的经济和出货量在第三季度出现了锐减,并且裁员30%,经济陷入困境后,公司开始提出新的构想,不再捐款,而是捐赠器材。”

  “得到慈善总会的确认,这些捐赠品就可以拿到税金上的直接减免。企业捐款达到3000万元后可以抵消15%、1000万可抵免150万元的税金。”罗凡华表示。

  2009年,尚德电力赞助了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价值”3200万元的器材。而据罗凡华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这3200万元的捐赠其实是个连环谎言的过程,这其中有200套小电站,但是这些小电站中却没有最为核心的率电器。”

  在发电领域中,率电器是最为核心的器材,这200个率电器打折而来是130多万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尚德电力将2008年汶川地震捐给上海慈善基金会的20万美元以为灾区孩子捐赠9个电站为由提出来使用了。而这9个电站,却是从上面的200个电站中抽取的。”罗凡华表示。

  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施正荣提及了此事:“我夫人把20万美元的支票送到上海慈善总会,后来知道地震需要电力,就改为捐赠137万元人民币,委托公司购买9套发电产品给灾区。”然而是否从上述200个电站中提取,却没有提及。

  “尚德电力捐赠的一个目的就是消耗残次品,去年的电池组件全是残次品,功率都在200瓦以下,行业标准为280瓦。2010年捐赠瓦数应该为2600千瓦,但是尚德实际上只捐赠了40千瓦,仅占2%。第一年捐赠25%,第二年只有2%。”罗凡华表示。

  “到了2011年,捐赠的金额下降了。说明施正荣也看出了问题,副总裁谢晓兰把他的东西都卖了,他可能也有所感觉就降低金额。”罗凡华表示,“此前尚德对捐赠物品提货都要经过教育学会,再卖给第三方。这次却是尚德自己去提货、拿钱。前两年提货还有合同,这一次连合同都没有签署。在我开始爆料后,这笔货物也就卖不出去了。”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尚德电力发去了采访函,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收到任何回复。此前表示会在近期内出示证据的尚德电力,至今也未见。

  行业寒冬还有多远

  此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全球领域中一度被誉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在以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为基础的情况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一度占据全球光伏市场60%的比例。

  然而,这一切在2011年被改变。截至目前,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在这一场寒冬中,有市场人士指出:将有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被淘汰。

  “明天虽然很美好,但你得确定今天晚上还活着。”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现在这个过程和形势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欧债危机后,欧洲银行对于太阳能行业贷款紧缩,但同时我们的太阳能厂家却在准备扩大产能,大量的翻倍,但需求却没有变化,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在香港上市的卡姆丹克董事长张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对于目前的“寒冬”,张屹表示:“今天这个局面可以说是这个行业自己造成的,没有人想到需求量会停滞不前,大家都往前冲,造成了大量的供过于求。”而供过于求、行业在2010年的预判错误以及中国企业一味追求规模而忽略技术,成为目前严冬的“罪魁祸首”。

  9月8日,美国一参议员致奥巴马的信中提及,中国产品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中越发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光伏组件量子2006-2010年之间增加了1593%。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以每年9000万兆瓦的装机量增长,占据了全球60%总量。今年7月,浙江近200家光伏企业的产能超过上年总量的230%。

  “行情好的时候,一堆人便进入了这个行业,但这些新成员是比较盲目的,不做长久的分析,只想分一杯羹,这是造成这个行业困境的根本原因—供过于求。2008年很多企业加入,2009年形势不好很多企业倒下,2010年形势一好,大家又忘记了曾经有过下坡路,产能又大量增加,运气不好的是,欧债危机来临。”张屹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以浙江为例,目前浙江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0MW以下。据张屹给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目前供过于求起码有一倍多,全球市场需求在20GW左右,产能却达到40GW-50GW,多余的20GW只能淘汰”。

  “很多企业都误判了形势,去年光伏产业增速还是非常快的,这就给某些企业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号,就大量扩产,可后来市场不佳,这部分的产能只能闲置,也造成了大量的现金流无法回笼。”李胜茂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张屹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太阳能产业优点是规模大成本低,缺点是没有技术优势,日后行业需要把发展重点转变下,不要一味在低层次扩大规模,而是要将产品做得更精更好。”

  2008年,英国媒体曾将施正荣评选为“可拯救地球50人”之一。三年后,这位光伏界的“比尔·盖茨”在行业跌宕起伏的冲击和自身问题的双重压迫下,最为迫切的,却是如何拯救外界眼中早已千疮百孔的尚德……

国内首现多晶硅企业破产 多晶硅价格小幅反弹

www.eastmoney.com2012年01月06日 03:33陈其珏上海证券报

  在经历连续3个季度价格下跌之后,多晶硅价格上周终于略有反弹,不过和国内大多数多晶硅厂的盈亏平衡线还有相当距离。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中小多晶硅厂逐渐熬不过“寒冬”,首现破产案例,意味着近年来所形成的多晶硅投资泡沫面临开始破裂。业内人士认为,光伏行业能否走出困境关键还要看政策导向。

  据PVinsights数据显示,上周多晶硅均价报29.2美元/公斤,环比前一周上涨2.1%。太阳能研究机构EnergyTrend的数据则显示,上周多晶硅平均价位上扬到24.21美元/公斤,环比涨幅为1.77%。

  “在经历了前期的大幅下跌后,多晶硅价格近期的确有所企稳,预计这一状况会维持一段时间。”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原料成本下降很快,下游的组件、电池价格已颇具竞争力,只是有些企业还在消化“老单”,短期内无法以更低成本参与竞争。

  尽管如此,这一价格水平还是低于国内大多数多晶硅生产厂家的成本。“国内多数中小多晶硅厂的成本都在60美元-70美元/公斤,在报价与成本倒挂的情况下,相当数量厂家只能选择停产。”吕锦标透露,目前国内最多只有五六家多晶硅企业仍在生产。

  更严峻的是,一些停产企业已熬不过“寒冬”。记者从浙江平湖市人民法院获悉,成立于2008年、投资过亿的浙江协成硅业有限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这料将是国内首家破产的多晶硅厂。

  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08年7月成立,注册资金2.5亿元,是一家开发、生产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一期投资8.5亿元建成的多晶硅项目,已于2010年底投产。

  “对当前的光伏行业来说,不是光靠降价就能解除危机的,还是需要政策扶持。未来随着火电价格越来越高、光伏发电成本越来越低,行业也会迎来转机。”吕锦标说。

  据悉,发改委、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就将多晶硅从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删除,意味着政府不再希望外资来华投资多晶硅,这对国内产业将起到保护作用。 

多晶硅价格急转而下 薄膜太阳能电池陷入尴尬境地

www.eastmoney.com2012年01月14日 04:34张昊每日经济新闻

  曾几何时,A股市场光伏概念股风声鹤唳,光伏概念股受到市场爆炒。与资本市场一致的是,同期光伏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价格一度上涨至约500美元/公斤的天价。高企的价格,让不少光伏企业饱受原料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携巨资投入成本优势明显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当多晶硅价格达到天价后,自2008下半年扭头转向,2011年加速下跌,如今已经跌破30美元/公斤下方,上述多晶硅成本线已经远远低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线,这使得不少企业先前投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陷入尴尬境地。

  降成本企业转向薄膜领域

  太阳能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得前几年整个光伏行业迅速发展,其中2008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达到了约500美元/公斤。在多晶硅价格大幅飙升的同时,A股市场光伏板块受到市场热烈欢迎,上市公司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边缘业务,只要沾硅、沾光伏就会被市场爆炒。

  多晶硅一直是制造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主要材料,价格在2008年达到高峰以后虽已稳定下来,但多晶硅太阳能组件的成本仍然比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组件高出很多;市场看到光伏行业欣欣繁荣之时,不少太阳能多晶硅电池企业却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企业不得不寻求价格更低领域的投资,于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首选。

  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种,薄膜电池是在晶硅电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重要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硅基薄膜电池、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染料敏化光伏电池三大类。

  其中非晶硅、碲化镉和铜铟镓硒是其中最主要的薄膜电池形式。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生产的光伏电池总量达到10700MWp(注:Wp是太阳能电池的瓦数,是指在1000W/平方米光照行业深度研究下的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其中薄膜电池1700MWp,在其中占比约15.9%。

  在上述薄膜电池三种主要形式中,CIGS薄膜电池实验室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9.9%,是薄膜电池太阳能电池中转换率最高的,且产品达到的转换率在10%-13%。与此同时,由于CIGS成本较晶硅电池材料成本便宜,且最适合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因此多晶硅价格高企背景下,不少企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薄膜电池,并花巨资引进生产线。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看,2008年、2009年A股市场主要有两家上市公司涉足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一家是孚日股份 (002083,收盘价5.21元)、一家是哈高科 (600095,收盘价4.91元).

  孚日股份光伏业务包括两个子公司,伏日光伏(CIGSSe电池组件生产业务)和埃孚光伏(晶硅电池组件封装业务)。其中孚日光伏采用德国JST的薄膜电池技术,项目规划240MW,总投资60亿,首期60MW投资15亿,其中设备投资11175万欧元 (12亿人民币),第一条30MW生产线预计2009年4季度开始试产。

  而哈高科2009年8月与普尼太阳能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决定合资成立普尼太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普尼),进行新一代薄膜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中哈高科出资600万美元,占该公司40%的股权。

  多晶硅暴跌冲击薄膜领域

  当上述上市公司不惜花重金研发薄膜电池,并花巨资引进生产线后,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多晶硅价格在2008年达到近500美元/公斤后开始转头向下,尤其是进入2011年后,欧洲国家下调光伏补贴幅度过大,同时欧债危机上演,光伏电站运营商融资难度加大、欧洲太阳能装机需求整体呈现疲软状态。欧洲尤其是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主导了全球近80%总装机容量。另一方面,中国自2007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光伏电池生产国,且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欧洲。而在2010年-2011年中国建设了大量太阳能组件产能,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光伏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态势。

  一方面是国内多晶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下游组件需求疲弱,多晶硅行业供过于求导致了2011年多晶硅价格加速下跌,而目前多晶硅价格已经跌至了30美元/公斤,产品报价已经低于企业成本价,整个光伏行业步入寒冬。

  多晶硅价格暴跌,尤其是当前30美元/公斤以下价格,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已经毫无成本优势可言。

  “先前的薄膜产能因为大部分是固定投资,设备投入比较大,所以折旧费用高。”华鑫证券分析师徐呈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相比于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已经毫无成本优势。

  徐呈健认为,薄膜不具成本优势当然是指早前企业上马的产能,但不排除随着工艺的进一步成熟,今后上的薄膜产能有盈利的能力。另外从中短期情况看,经济性比较好的还是晶硅电池,但未来比较合理的模式还是薄膜电池。

  当前上市公司孚日股份及哈高科的情况似乎也从侧面验证了目前薄膜电池所处的尴尬境地。其中哈高科2010年11月30日与湖州市东湖实业公司签订协议,以4547.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其出售普尼太阳能 (杭州)有限公司130万美元股权;2011年3月分别与蓝山投资和物华创业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以每股5.3美元的价格分别向蓝山投资、物华创业转让普尼太阳能 (杭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500万美元)40万美元股权、130万美元股权,转让金额分别合计212万美元、689万美元。

  2011年10月,哈高科再次以31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向温州瑞同投资企业转让普尼太阳能(杭州)有限公司90万美元股权。

  与此同时孚日股份2008年初投资孚日光伏,早前预计为年产CI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60MW,将于2009年第三季度投产。但是或许是由于多晶硅价格下跌,该项目的投产进度一再推迟,直到2011年7月公司才公告其中第一条30MW生产线正式投产,而另一条生产线还没有开工迹象。

  某大型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哈高科在普尼股权转让中没有过多提及原因,但是期间连续做的股权转让决定,很大可能是考虑到了多晶硅价格下跌对薄膜电池的冲击。而孚日股份项目一再推迟,因为如果全面投产可能将面临巨大亏损。

  另一方面,该券商分析师认为,薄膜电池技术提升空间很大,但一直不是主流。其转化率稳定在6%~7%,这几年提升都不多,国内有少数企业能将转化率做到10%,但这运用在发电上还是不够。未来薄膜电池能否大规模运用主要还是看其转化率,如果低于10%仍然是没有任何机会,且中期内晶硅占据7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对此业内有较为统一的预期。成本优势不再,而转化率较低,中长期或将延续非主流,这不得不使前期巨额投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企业陷入尴尬。 

四川多晶硅企业几近全部停产 工信部急开座谈会

  严峻的形势已让国内多晶硅企业坐立不安。2012年3月13日,工信部召集数家多晶硅企业代表座谈,商谈目前的市场形势以及政策。3月18日,多晶硅行业技术创新联盟还将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四川是国内多晶硅生产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工信部公示首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20家多晶硅企业名单里四川就占有6家,另外未被纳入的还有几家。不过,目前仅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和四川瑞能维持生产,其余都停产。

  大规模停产

  四川境内有多晶硅企业1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乐山、眉山、成都、雅安等地。纳入工信部首批行业准入公示的有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等,他们的产能分别是1260吨、2200吨、3500吨、4000吨、3000吨和3000吨。

  一位原四川某多晶硅企业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美国实行“双反”,中国的终端市场又未启动,加之最近几年多晶硅行业产能扩张,无序竞争,因此目前市场形势非常低迷。

  “市场订单远远低于直接成本,更别说间接费用了。”该人士说,因此川内企业几乎都停产。永祥董事长冯德志表示,目前,四川境内的多晶硅企业只有永祥和瑞能在维持生产,瑞能则是自用。

  永祥的大股东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深化,欧洲政府在节支,政策上调低补贴,而金融信贷机构又无暇顾及;而制造能力上,2010到2011年上半年,从多晶硅到组件这部分扩张了很多产能,出现供大于求。”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多晶硅价格从2011年年中70多美元/公斤跌到年末30美元左右。刘汉元表示,“价格一跌再跌,跌到前段时间20万元/吨不到。这是全世界全行业亏损。”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已停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大家都在进行系统完善优化,技术改造,降低成本。”事实上,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停产意味着很大的损失,然而即使这样,企业也愿意停产。刘汉元还表示,永祥也是“咬住牙,勒紧裤腰带,鼓足气顶过去。”

  多晶硅行业也被称为“高耗能”行业。前述人士表示,电费是主要成本之一,占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的40%左右,一公斤多晶硅综合能耗在120度~200度电。刘汉元也表示,电价是比重最大一块,目前四川的电价每度在0.73元~0.75元之间,这种大规模的用电在全国也算比较高的。而全世界中等水平生产一公斤多晶硅100度电,到组件为止,在电池片上的全程消耗1千瓦需要1000度~1500度。

  “大家面临的成本压力和销售价格的压力,那么一定是相对成本更高的压力更大,咬紧牙把成本控制在相对优化的水平,尽量维持生产成为永祥过去和这段时间的指导思想。”刘汉元表示,永祥也是在成本线上晃来晃去,销售价格22万元/吨,成本线21万元~22万元/吨左右,而全国最先进的线基本上成本能达到20美元~25美元/公斤。

  虽然近期多晶硅价格略有回升,但是,“价格未来会回升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平衡实现时间的长短,但是价格总体下行,技术含量提升,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量不断提升,这是新兴产业必然的曲线,会反弹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要下去。”刘汉元说。

  行业洗牌?

  屋漏偏逢连夜雨,继美国之后,印度也发起针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双反”立案。受美、印两国带动,一旦欧盟也紧随其后采取类似措施,将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致命打击,业内担心,这样国内光伏产业会从此一蹶不振。

  而前述业内人士也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增速调整为7.5%,也就是说主要是转变增长方式,不是经济大型扩张,这对新能源行业将是一个坎。因此,在大规模行业停产的时候,很多人提出太阳能产业即将洗牌。

  刘汉元也表示公司讨论过合作并购等,“但是理论上可行现实上行不通,原因是过去建的生产线,固定资产投资、工艺选型等并不具备今天的经济性。过去花了10亿元的,今天可能只需5亿元,你把不合理的打折,把10亿元的打折成2亿元,但是别人不愿意,难以简单达成共识。”

  内外交困下,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太阳能产业希望中国市场能够进一步扩大来克服目前的困难。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民建中央常委的刘汉元在此次两会上再次提交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提案,分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快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国内光伏装机容量亟待进一步扩大》。

  国家发改委去年出台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中,并未对收购年限给出具体规定,因此,刘汉元建议,根据光伏组件的能源生产特点以及组件的使用寿命,收购政策的年限至少应为20年,也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大胆放开,并根据装机容量、成本的实际情况和电网等方面的承受能力,每两到三年重新审核发布上网电价政策,新制订的收购标准只管其后建设的项目。

  另外,刘汉元还提出,2007年中国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规定了2010年和2020年电网及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占比,但一直没有实施细则出台。因此,建议尽快完善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各地电网企业的配额不得低于一定比例,对不能完成配额的地方政府、电网企业进行一定的约束和惩罚。

  不过,刘汉元强调,“假如有洗牌,那是为了发下一轮的牌,企业数量会发生变化,但是太阳能产业总量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

多晶硅危局:国外企业大量倾销致大批企业停产

www.eastmoney.com2012年04月09日 08:14CCTV《经济半小时》

  被称为“微电子大厦基石”的多晶硅产业遭遇寒流一夜入冬,滑入生死边缘:80%的企业停产,涉及过员工余万名。四川是中国多晶硅产能最集中的地区,素有中国多晶硅业的“硅谷”之称。然而,在这次寒流中同样遭遇大面积停产的尴尬:十余家多晶硅生产商目前仅余2家维持生产,其余全部停产。走下136级的水泥阶梯,从半山腰的办公区去山下的生产区做安全巡视,易华兵一天要往返三趟,风雨无阻。29岁的易华兵,是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乐山分公司的总经理。峨嵋半导体,曾是中国多晶硅产业奠基者之一。这家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的多晶硅生产厂家,在这次波及全国的多晶硅“停产潮”寒流袭来时也未能幸免。昔日机器轰鸣的厂区,取而代之的是寂寥的鸟鸣声。

  2011年的全球多晶硅业像是过山车:上半年多晶硅主流价格在90美元每公斤上下浮动,而随着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各国纷纷减少对太阳能的补贴,11月份多晶硅价格已跌破30美元每公斤。目前全球光伏行业低迷,国内多晶硅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苦苦支撑一个月后,峨眉山半导体乐山分公司开始停产,无奈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开始在“寒冬”中煎熬的并非峨半一家,而是整个中国光伏产业。位于四川雅安市工业园的雅安永旺硅业有限公司,是四川多晶硅群中产能最小的企业,也在2011年11月1日宣布停产。这个占地一百亩的工厂,始建于2008年投资5个多亿,曾经年盈利3000-5000万元。现在,雅安永旺不但每月损失400万的收益,还要每月为人员工资、贷款利息、管理和维护等费用投入近800万元。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多晶硅产业出现严重的库存积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仅剩8家企业尚在开工,停产率已高达80%。四川是国内多晶硅生产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川十余家多晶硅企业,在工信部公示首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20家多晶硅企业名单里,四川就占有6家。目前仅剩四川永祥多和四川瑞能维持生产。峨半乐山分公司是入围企业之一,它的停产将影响430名工人的就业。

  记者:目前我们四百工人做什么样的安排呢?

  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乐山分公司总经理易华兵:我们现在对我们的职工是进行,就是根据他们所从事的一些工作进行一些特别的安排。对我们生产我们一线生产工人,我们采用了轮流休息和轮流值班的这样一个方法来进行解决。所以我们目前就是说整个来看呢,我们(坚持在岗)人数大概在我们的50%。

  娥眉半导体是个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企业,拥有47年的多晶硅生产历史。目前,其多晶硅年产能达到2200吨。这个企业经历过70年代中国多晶硅业的寒冬,也经历过前几年“拥硅为王”的辉煌。乐山分公司的停产,震动了整个中国光伏业。

  记者:在最辉煌的时候,有没有比较有意思的细节,印象比较深刻的?

  易华兵:我记得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当时多晶硅因为好多都买不到了,我们就是在进行技改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地下面还有埋了一些多晶硅的这种块,然后就是但是它那个量比较少,当时我们是基本上是以克,就是用金子那种感觉一样,把它弄好以后,比如说把它成型以后,就是包装以后这种都可以卖。但是像那种的话,你卖你都基本上还是属于怎么说呢,就是还要在外面排队排号。

  前几年紧俏的多晶硅产品,多会遭到下游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哄抢,价格一度由原来的20美元每公斤飙升到了300美元/公斤。2008年3月,记者在河南洛阳中硅公司采访时,正是多晶硅价格最高的时候,那时下游客户如果没有关系,要想买到一公斤的多晶硅都不可能。

  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的武思谨,当初正是看中了这个朝阳产业。在2008年来到了峨半乐山分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与他同时进厂的还有另外二百多位大学毕业生。

  那时企业刚从08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他见证了企业“拥硅为王”时的辉煌。如今面对席卷全国的多晶硅停产潮,25岁的武思谨措不及防。只到现在,他依然难以适应闲下来的生活,每天只好闷在单身宿舍里百无聊赖地看着肥皂剧。过去企业红火时,武思谨月工资可以拿到4千块钱,过年回家他都可以攒上两万块钱给湖北老家的父母。他焦急的期盼着工厂开工 ,结束看“肥皂剧”的日子。但至于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武思谨一脸茫然。

  一边是哀鸿遍野,80%企业已停产,诸如协成硅业即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一边则是凯歌高奏,具成本优势的多晶硅企业则变得强者恒强,诸如保利协鑫蝉联年度光伏企业“最赚钱的公司”和永祥多晶硅生产线的满负荷生产。产能过剩?技术落后?还是国外倾销?为何光伏大佬们的业绩上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态势? 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永祥路100号的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厂区机器轰鸣,40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称他们之所以坚持生产,是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控制在相对较好的水平,且成本优于现有的市场价格”。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是由通威集团控股的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该厂始建于2007年,次年9月一期投运,2011年9月二期投运,目前已经形成了4000吨的规模,成为川内多晶硅产能最大的公司。永祥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吸收西门子法工艺独创“永祥生产法”——多晶硅与化工联营的模式。多晶硅厂区与化工厂厂区靠近,节约了原材料、运输等成本,走循环经济之路。把多晶硅的技术水准、循环经济、以及成本优势体现出来。同为四川的多晶硅企业,四川瑞能凭借母公司在光伏业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而继续坚持生产。其多晶硅产品,被母公司浙江昱辉阳光能源全额采购。2011年保利协鑫在成本降低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多晶硅产能达6.5万吨每年。公司全年净利润43亿港元,同比增长6.2%,蝉联年度光伏企业“最赚钱的公司”。多晶硅生产商冯德志认为,在成本为王的时代,以上公司在生产技术领域的提升从而加强了对生产成本的控制。

  破产似乎成为一些多晶硅企业最终的归途。而浙江协成硅业,不幸成为多晶硅企业破产的第一例。协成硅业成立于2008年7月,目前具备300吨的多晶硅产能,并计划到2011年建成产能3300吨,这一宏图在2011年12月被迫终止。而尚德电力仍为亏损之首,全年亏损高达10亿美元。四川新光硅业总经理陈绍章认为,许多地方政府当初疯狂上马多晶硅项目,实际上是非常盲目的,当初没有考虑到技术因素和规模经营对成本的控制。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长期关注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被誉为“中国光伏新能源第一人”。他认为整个光伏产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寒冬。由于欧债危机的波及,整个欧盟对推广和安装太阳能发电力度稍微有所减弱。再加上美国和中国市场相对启动的速度偏慢,市场表现供大与求,导致价格大下跌。

  雅安永旺硅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赵明则认为,国内出现大量多晶硅企业倒闭潮,原因是国外同类企业的大量低价倾销。永旺的投资商同时在西部投资建设太阳能电站,有着比较完备的下游产业链。但为了节约成本,不得不购买国外供货商的低价多晶硅。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2月份我国共进口多晶硅64613.86吨,同比上升36%,进口多晶硅占据国内需求的半壁江山。2011年底韩国OCI甚至标出了多晶硅料20美元每公斤的价格。赵明通过调取欧美日韩多晶硅上市企业的财报发现,他们目前的销售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

  目前包括美国瓦克、韩国OCI等大厂均低价向中国出售多晶硅。它们的报价都在22美元每公斤左右,而国内企业的成本多在35美元每公斤左右根本没有竞争力。刘汉元也认为,国外的企业存在着倾销行为,中国的晶硅生产技术与欧美等老牌厂家已经没有任何差距,而他们的管理成本明显高于中国同类企业。

  刘汉元:有不少的公司,包括瓦克是上市公司。查查它的历史资料,事实上它的生产成本都在30美金左右。它们之所以以这种价格销售,第一面临市场的压力它要维持自己的分额,第二想把中国的这种企业扼杀在刚好初步形成的阶段。

  在国外企业是否存在向中国市场倾销的问题,易华兵与四川的其他多晶硅生产商看法一致。但目前仅从企业报表上来判断对方倾销与否,证据尚不充足。他担心美国针对中国多晶硅产品“双反”调查的启动,期待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启动对对方的涉嫌倾销的调查。赵明经常会翻起书橱里的几本泛黄的图书,那是七十年代中国硅业鼎盛时出版的专业书籍。70年代,中国曾经有多达20多家多晶硅企业,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发起的一轮多晶硅低价倾销中纷纷落马。只剩下四川峨眉739厂一家,维持每年仅几十吨的试验性生产。为挽救国内摇摇欲坠的众多多晶硅企业,目前国内数家多晶硅厂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对美多晶硅企业提起“双反”诉讼。而大多数业内人士则认为,中国多晶硅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发展壮大自己,开拓国内光伏市场,摆脱只重外销的单条腿走路弊端,才是面临危局的多晶硅业走出泥潭的正途。4个月过去了,厂区水泥路上长满了青苔,仓库贴上了封条。如今空荡荡的DSC中央控制室里,只有28台电脑显示屏在闪烁。易华兵,这位东方电气集团最年轻的高管,5年前当他踌躇满志的来到乐山分公司时,这个1500吨多晶硅的生产线,还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而今面对企业停产,易华兵开始反思企业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易华兵认为,中国多晶硅企业在遭遇寒流时迅速摆脱困局,企业自身要专注于自身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线的升级。但同时,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每月庞大的维护支出,压得永旺管理层喘不过气来。人员工资、贷款利息、管理和维护以及机器折旧费用。赵明担心的是,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如果停产三五个月可以,如何是三年、两年,那么资本它可能投入方会转向其它。庞大的资金,也许将成为压垮众多中小多晶硅企业的最后的稻草。

  赵明:那么永旺如果没有国家的一个产业政策和对西方国家的这一些进口的这一些控制,和一些调整,那么这个永旺也只有作为等,但是等作为化工这一块等不起,所谓的多晶硅企业都等不起,虽然说这个中国新的名词叫休眠状态,多晶硅处于休眠状态,它休眠不了的,因为化工所有的化工设备再加上我们化工装置的思路化硅的特性,它这个设备最多半年,超过一年左右再开车是没办法的,它已经腐蚀、锈蚀。

  刘汉元认为,走出目前困局企业要重视开拓国内市场。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他,再次提交了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两份提案。建议细化上网电价政策,完善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等。刘汉元认为去年整个中国光伏应用,只占到了全世界份额当年装机量的10%,未来在开拓国内市场上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刘汉元:全世界和全中国最大的市场都应该在中国,因此积极地维持外销,出口占领国际市场上这是一条腿,另外一条腿一定要做大做强,就是国内应用市场的产业户培育,对于企业来讲呢,就是说在这条腿上怎么样真正能够做实做强做大,对于国家产业政策上来讲,尽快形成国内的政策和这种导向,能够满足大家在国内发展的这种需求。

  同时刘汉元也认为,对于多晶硅产业来说,其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更好地保证多晶硅的品质。国内的多晶硅行业需要一个彻底的整合,使得以前以投机为目的,同时没有呈现规模的企业退出市场。早在两年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就注意到了多晶硅生产领域的投机行为。他认为多晶硅也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眼中的“唐僧肉”,只要上市公司染指多晶硅项目,就能凭借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场热捧。一夜之间,谁“拥硅为王”,谁就能吸引到大量的投资进入。

  作为多晶硅行业主管部门,2009年9月,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曾对多晶硅行业过热行为进行过预警。经济技术管理部主任鲁瑾,给记者拿出了一份,他们呈报给中央有关领导的报告。报告通过详细数据指出了多晶硅业的盲目与过热。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结果,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临时性反补贴税为2.90%至4.73%。据了解国内4家主要多晶硅制造企业,已经联合十几家中小多晶硅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双反”调查申请。3月18日,中国多晶硅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在更早的3月13日,工信部也曾召集数家多晶硅企业代表座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我总得认为,现在的数据拿的不完整,它的报账的低价的情况,我们怎么来分析,是倾销也好,或者怎么样,我们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我们国家的这种综合成本,一般在一公斤4050美元,国外厂商成本在30美元左右,这相对于国际市场供应价格,我们获利很难了。

  在岷江江畔,机器轰鸣,吊塔林立。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的三期年产6000吨多晶硅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个位于乐山市犍为县的工厂,在中国多晶硅业哀鸿遍野中逆势而上,并将于2012年9月建成投产。

  根据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多晶硅进口量为7615吨,同比上涨129.6%,环比上涨62.6%。1-2月份我国共进口多晶硅12296吨。多晶硅业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乐山分公司总经理易华兵也是一筹莫展。但易华兵同时也认为,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停下脚步做个思考。

  记者:这个一千五百吨有望什么时候开始复工生产?

  易华兵:我觉得从目前来看,应该来讲我们有望还是在明年左右,明年年初。如果说一些相关的工作进展顺利的话,那我们也有望在年底进行这个恢复生产。因为你知道,我知道这个技术研发也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或者说我们的还有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市场也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半小时观察:中国多晶硅企业纷纷倒闭,国外的低价倾销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源还在于国内的多晶硅企业大多停留在粗放生产、竞争力不高的阶段,再加上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在下游产业尚未完备的情况下,在短短3-5年之内走完了10年的历程,今后必然要为盲目上马痛苦埋单。近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组织召开多晶硅产业专题座谈会,分析产业困局和出路。我们一方面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提醒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发展壮大自己,这样才是多晶硅产业走出泥潭的正途。

 

多晶硅暴跌七成停产潮蔓延 11只A股市值缩水630亿

www.eastmoney.com2012年04月18日 03:5221世纪经济报道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受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影响,2011年和2012年一季度,多家涉及多晶硅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惨淡。

  而伴随着多晶硅价格“跌跌不休”,停产风暴更愈演愈烈。超过八成的多晶硅企业陷入停产的窘境下,此前还坚持生产的多晶硅龙头企业也于2012年前后宣布停产检修,或技改。有些停产企业此前刚位列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首批20家多晶硅行业准入企业名单。

  这使得原本将依靠龙头企业进行重组兼并的行业预期,也充满变数。

  更为不幸的是,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价格在持续震荡之下,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多晶硅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计仍表现低迷。接受采访的多家相关公司及业内人士表示,多晶硅价格企稳回升还尚待时日,市场行情在近半年内或将持续萎靡不振。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初至今,多晶硅价格已从100美元左右跌至28美元左右,跌幅达七成,截至4月17日,11家多晶硅A股公司市值为1002.87亿元,较当初缩水约630亿元。

  业绩全面惨淡

  目前沪深两市涉及多晶硅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威保变 (600550.SH)、川投能源 (600674.SH)、乐山电力 (600644.SH)、岷江水电 (600131.SH)、南玻A(000012.SZ)、航天机电 (600151.SH)、江苏阳光 (600220.SH)、特变电工 (600089.SH)、拓日新能 (002218.SZ)、鄂尔多斯 (600295.SH)、有研硅股 (600206.SH)11家上市公司。

  其中,拓日新能业绩最凄惨。其业绩预报显示,2010年盈利9626.75万元,而2011年却亏损13912.93万。

  而在业绩下滑个股中,天威保变以净利同比下降94.32%的幅度暂居榜首。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天威保变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降幅分别达29.93%、113.09%、94.32%。此外,航天机电和江苏阳光也预计业绩同比下降达九成和八成以上;特变电工、南玻A、岷江水电的降幅三者分别为23.71%、 19.03%、10.74%。

  乐山电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前年的5909.50万元降至去年的4001.35万元,降幅达32.29%。而有研硅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79.97万元,同比下降240.41%。

  停产潮蔓延

  上述公司的惨淡业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多晶硅价格下降拖累。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由去年初的70万元/吨跌至年末的20万元/吨,下跌幅度高达71.43%,并在去年12月初跌破国内众多公司20-23万元的成本价。

  而这一下跌使本就哀鸿遍野的多晶硅行业上演停产风暴。截至去年11月,已有超过八成的多晶硅企业停产,而2012年前后,停产则再次波及到被寄予厚望的诸多上市公司龙头。

  2011年12月2日,天威保变和乐山电力发布公告,天威保变参股子公司、乐山电力控股子公司乐电天威硅业公司停产实施技改,技改时间将达两年之久。此外,天威保变、岷江水电麾下的天威四川硅业公司,以及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共同持有的四川新光硅业公司也先后宣布停产检修。

  值得注意的是,停产企业此前刚位列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首批20家多晶硅行业准入企业名单。据业内人士称,由于多晶硅行业产能过剩且参差不齐,工信部意图通过此次多晶硅市场的暴跌洗牌,以20家企业为整合平台,推动多晶硅行业的兼并重组。然而,从目前来看,这一夙愿或将只是“空中楼阁”。

  据记者调查了解,在工信部公布的20家企业中,除了洛阳中硅等极少数企业未停产外,其他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停产的情况。这意味着依靠这些停产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业已不大可能。

  而除此之外,多晶硅行业的兼并重组还将面临“行业内企业成本差异较大”的难题。大同证券分析师蔡文彬向记者表示,由于多数小企业因为规模小而成本较高,而规模大的企业则成本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大的企业如果收购小企业,则会被小企业的成本所拖累,因此重组动力较小。而行业外的企业更不愿意收购,谁收购就意味着谁面临亏损的风险。

  一季度仍低迷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年底的20万元/吨的多晶硅价格并非“硅”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9日至4月13日,国内多晶硅下跌3%—5%,价格跌至17-20万元/吨。

  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多晶硅目前的价格走势仍不明朗,预计年内走出市场阴影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4月7日,南玻A发布201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净利润由上年同期41513万元下降至今年同期的12000万元,同比下降71%。而拓日新能预计第一季度的业绩同比降幅为60%-80%。乐山电力2012年第一季度业绩则出现亏损2967.45万元,同比下降209.8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协会分析师马海天表示:“多晶硅价格目前在低位盘旋,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但短期内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扬的空间也不大。”值此行情,准备投产的多晶硅公司将处于观望。

  值得注意的是,鄂尔多斯旗下东晶光伏公司目前仍处于调研阶段的多晶硅项目,或将受行情所致而拉长投产进度。据鄂尔多斯证券部人员向记者表示、:“该项目原本预计将在今年9月份投产,但是如果多晶硅价格持续震荡或者下跌,不排除推迟投产该项目。” 

多晶硅:一个亟待破解的产业困局

www.eastmoney.com2012年05月21日 08:19四川在线

  当人们还在反思因资本过剩所带来的市场陷阱时,却不容资本有再次回头的机会。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如此,上游的多晶硅行业亦如此。

  高度的资本聚集和成熟的研发技术在推动多晶硅行业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预示着新兴产业面临的尴尬变局。

  保障措施的不足,市场启动的滞后,发展的阵痛正将这个新生行业推向更大的挑战。

  光伏行业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破解产业困局?多晶硅在如此低迷之下,是否将意味着一场生死赌局?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光伏新能源第一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试图从中寻找光伏产业发展蜕变的答案。

  多晶硅价格为何一度暴跌?

  观点——根源在于短期供大于求

  华西都市报:国内多晶硅的主流价格曾经暴跌七成,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汉元:从2011去年下半年开始,全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主要原因包括欧债危机引起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经济预期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整个欧盟推广和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力度有所减弱,美国和中国市场启动速度相对偏慢,加上国内过去几年产能上升的速度比较快等,几方面原因结合在一起,使得行业相对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绝大部分企业在经营上遇到一些困难。

  华西都市报:今年工信部在内的多个部门及协会,纷纷与企业座谈和商讨,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刘汉元:商讨内容包括了如何通过企业联盟、政策配套等方式来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工信部及相关部门也对行业有了更积极、更确切的支持和信号。

  产能到底是否过剩?

  观点——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华西都市报:有外界质疑:现在的危机与前几年企业盲目上马项目、导致产能过剩有关。您如何看?

  刘汉元:过剩与否,关键要看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站在静态或者站在计划的角度去看,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客观现实。但也要注意,市场机制下,缺什么就一定会有人去生产什么,尤其是有广阔市场前景、有阶段性巨额利润的行业或产业,一定会吸引各种资本大量涌入。作为过剩经济学的第一定律,凯恩斯定律指出,过剩现象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普遍形态。一个新兴产业在初期即使存在一定过剩,也属正常的、阶段性的经济现象,并非多晶硅行业所独有。多晶硅行业的今天,本质上还是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本身在起作用。

  华西都市报:您如何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刘汉元:我国光伏应用市场的空间远比欧盟市场大得多。每年用电新增量和存量都远大于欧盟所有国家之和,因此,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一定是在中国。就国内企业而言,维持外销和出口,积极占领国际市场是一条腿;另一条腿是做大做强国内光伏市场。企业需要思考自身怎样真正做强、做大。而相关部门则需要尽快形成光伏产业的扶持措施和政策。

  新能源推广为何迟缓?

  观点——产业需政策配套和支撑

  华西都市报:与欧美相比,新能源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速度为何相对迟缓?

  刘汉元:问题的核心在于光伏产业缺乏政策配套和支撑。可以看到,欧盟前期市场的有效启动,有赖于政府以0.4欧元左右的收购价进行了电价补贴。正因为经过了一个政府培育的时期和必要过程,欧盟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水平、工艺制造水平得以大大提升,规模化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由此促成了光伏组件的安装造价可达到每千瓦等于甚至低于1万元的水平,每发出一度电大约需要1元钱左右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和传统能源用户端的价格已非常接近,同时离经济规律的均衡只有一步之遥。

  任何一个新兴技术应用,都需要产业政策等相关方面的配套和支撑。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处于发展瓶颈的关键阶段,有必要从政策上、法律法规的制订上给予支撑和倾斜。

  华西都市报:需要政策给予什么样的支撑?刘汉元: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们多次提出过这些内容,一是国内光伏上网电价的确定;二是在政策上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国内资本、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推动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适当放开下游的行政审批。

  企业如何化解危机?

  观点——需要不断优化技术

  华西都市报:企业应该怎么去化解危机?

  刘汉元:如果企业一次性只建一条生产线,没有后续的第二期、第三期工程,改进和提高的速度受到影响,或者中间改进不足、优化不充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凡是有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甚至五期、六期工程的,技术上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生产成本、能耗水平将大大降低,产出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个过程和适当发展的速度,实际上为企业和行业提供了自我改进、自我优化、自我革新的客观条件。大家知道,光伏电价前两三年是2-3元/度,现在1元/度,三年以后完全可能降到6毛钱以下。

  华西都市报:如果控制到6毛或8毛,和传统煤电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吗?

  刘汉元:基本上能相提并论。西部光伏电站的建设,与用电区域还有很长距离,所以仍然要靠西电东送的骨干网络,也会产生环节中的投入成本和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损失,但是均衡下来以后仍然比较经济。

  国外企业缘何亏本销售?

  观点——低价销售为维持份额

  华西都市报:美国的瓦克和MEMC,以及韩国的OCL近来以低价或亏本向中国大量销售多晶硅。报价在21-22美元/公斤。是否意味着国内企业与之差距很大?

  刘汉元:国外有不少公司包括瓦克等,都是上市公司,他们的成本也都在30美元左右。他们以这种价格销售,第一面临市场的压力,要维持市场份额;第二是想把中国的企业扼杀在发展的初期。之前这个行业由国际资本和大企业说了算,由他们定价、制订市场规则,一旦中国多晶硅产业发展起来,将长时间分享多晶硅市场的半壁江山。

  华西都市报:国内多晶硅生产的技术和设备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

  刘汉元:5年前有很大差距。5年后的今天,国内先进的企业和先进的生产线可以与国外企业相提并论,部分企业甚至优于国外企业。多晶硅生产本身要求系统无任何泄漏,否则会影响产品品质,因此在设备的密封性,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方面有很多很高的要求。

  近5年时间,国内各种民间资本和社会上的投资者大量投入进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已将近占到全世界的一半,先进的企业在能耗、物耗、环境治理等方面几乎和美国、德国、日本的企业处在一条水准线上。

  光伏产业的前景如何?

  观点——这是巨大的新兴产业

  华西都市报:您如何看待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刘汉元:从经济角度讲,1亩土地用于光伏发电,在西部阳光充裕的地方每年可发电15万-20万度,在中、东部地区也可发电10万度左右,如果电价以1元计算,则相当于1亩土地可以创造10万-20万元的财富。

  目前1亩土地每年仅能生产平均0.3吨粮食当量的财富价值,以每吨粮食5000元计算,相当于1亩土地直接创造财富价值1500元。由此推算,1亩土地用来进行太阳能发电,土地的价值就远高于通过生产粮食获得的财富,二者之间是66—133倍的巨大差异,而且这里说的土地不是占用我们的可耕地,而是西部地区大量的荒山、荒滩、沙漠、戈壁等的充分利用。所以,光伏发电是单位土地面积财富输出的最佳形式。

  纵观近现代历史,每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会出现一些新技术和新产业。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展望未来20—30年时间,光伏发电的普及过程将支撑中国未来超过房地产业规模的一个大的新兴产业的形成。

保利协鑫首季多晶硅售价跌58% 受累需求放缓

www.eastmoney.com2012年05月18日 08:23东方财富网    据香港信报报道,受太阳能行业放缓影响,保利协鑫(3800)首季多晶硅平均售价按年大跌58%,至每公斤25.98美元,硅片销量及产量亦出现按季下跌。但主席朱共山认为,虽然行业正经历整合与洗牌,亦加速成本降低,令太阳能接近传统能源经济效率的发展时间缩短了3至5年。他更预计,中国将于2014年以前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

  朱共山在业绩电话会议中预期,相较于去年全球太阳能总装机量27吉瓦,今年全球太阳能装机容量将按年增长近30%,至35吉瓦;而其中,中国市场今年将至少有6吉瓦的装机容量。

  协鑫一季度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为每公斤19.7美元,较第四季度每公斤19.3美元略有上升,主要因农历新年假期停产及维护的影响。而现时成本已经降至18.5美元,他相信,协鑫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很快成本会降至18美元以下。

  他表示,目前全球太阳能75%至80%的产能在中国,中国政府汲取风能的教训,正在加快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设备的投入,国家电网正在建设超高压线,建设太阳能从西部往南送的输送电网。

  公司表示,一季度多晶硅及硅片产能利用率达100%,相信本季度亦会基本满产,而今年的总产能目标为6万吨水平,公司目前的总产能则为6.5万吨。目前占七成的多晶硅为自用,用于硅片制造,而三成为外销市场。

  发电项目方面,公司透露,一季度有约92兆瓦的项目开工,主要在美国市场。

  而随着年内更多项目开工,相信下半年会有大型项目建成。目前保利协鑫有约3吉瓦的电站项目储备,主要集中于中美市场。

  至于其客户之一的德国太阳能电池企业Q-cells宣布破产,协鑫表示,应收账款并未受到影响,因公司主要采取预收款形式接订单。

中企要求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调查 波及500亿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9日 03: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钟荣

  中国多晶硅企业集体发声称行业已至生死存亡边缘,要求商务部启动对美韩的多晶硅双反调查。

  中国光伏行业联盟副秘书长高红玲证实,保利协鑫、赛维太阳能、大全新能源及其他多晶硅企业均已向商务部提交了申请。

  今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34034.74吨。5月份单月进口量为7896.08吨,环比增长27.67%,其中从美国进口3269.37吨,从韩国进口1752.74吨。

  受美国、韩国等国多晶硅低价进口影响,自2011年9月以来,国内80%中国企业已停产,影响波及整个行业超过500亿投资。

  与此对应的是,继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双反初裁尘埃落定之后,欧洲正酝酿启动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6月27日,美国商务部发出公告称,之前做出的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税将予以提高。

  “行业的停产已超过3个季度,造成失业人数超过5000人。”6月27日,一位多晶硅企业高管对此忧心忡忡,美国双反之后,本土组件价格反而下降,美国本土的制造商、服务商均可得益,但中国组件企业亏损更趋严重,多晶硅企业停产、限产面扩大,“为什么是国内的企业一直在输?”

  这位高管同时坦言,行业对美韩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的诉求,已获商务部积极回应。

  不一样的双反调查

  多晶硅行业集体向商务部提出针对美韩多晶硅企业的双反诉求,在2011年11月时已经有过先例,但彼时由于下游组件反对声音较大而被搁置。

  “但这一次不同,多晶硅企业的声音获得了许多下游企业的支持。”上述高管坦言,10月份美国双反终裁很难推翻初裁判决,现在又即将面临欧洲可能到来的双反调查,“没有反制手段,中国企业只会输得更惨”。

  数据显示,自5月中旬公布反倾销初裁结果后,输往美国的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已从0.9美元/瓦跌至0.8美元/瓦左右,价格下跌超过10%。由此也意味着,业界原先预计的双反会使美国光伏产品价格上升,并最终会影响美国双反终裁的设想落空。

  有据于此,美国商务部通告称,将提高针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反补贴税。其中,尚德电力被处以的反补贴税增加至3.44%,天合光能提高至5.81%,其他所有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反补贴税也将增加。

  如若再加上31.14%~249.96%的反倾销税率,中国光伏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再面临更高门槛。

  更为重要的是,在双反让美国厂商获取较大收益的同时,中国的光伏厂商的亏损仍在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赛维LDK亏损1.85亿美元,尚德亏损1.33亿美元,晶科能源亏损5700万美元,英利亏损4500万美元。

  融资环境也更加恶化,光伏企业目前的融资难度陡增。以四川为例,交通银行(4.54,0.04,0.89%)四川省分行已对光伏行业授信客户全面冻结授信额度。

  “现在多晶硅现货价格是25-26美元/公斤,我们反复跟下游企业讲,即使对美韩的多晶硅双反成立,这个价格也不会变动多少,只是供应方变化了。”该高管称,国际七大厂中的挪威的REC、德国的瓦克是可以出口到中国的,由此可以满足国内下游企业的需求。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对记者承认,该会正在做多晶硅行业受低价倾销损害的数据调查工作,“包括美韩企业到底以多低的价格出售,是否低于他们自身的成本价销售,力求真实准确”。

  多晶硅行业的救赎

  集中7家多晶硅企业之多的四川,目前仅有两家(瑞能和永祥)能够生产,但这仅是中国多晶硅行业大规模停产一个缩影。

  目前国内在建及已建成多晶硅企业总计有69家,但是超过八成已停产。

  多晶硅技术专家、成都恒海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告诉记者,洛阳硅业、亚洲硅业、阳光硅业、南玻旗下多晶硅也只能开一部分,“宁夏国电、昆明冶研新材料则停了”,内蒙的基本停完,能够基本满产的仅有保利协鑫、赛维LDK和瑞能三家。

  多晶硅行业为化学工业,如果机器长期不运行,就会面临炉体污染和腐蚀等问题,维护成本相当高昂,而目前国内停产多晶硅企业停产期已近三个季度之久。

  前述高管称,目前全球光伏行业低迷,包括美国瓦克、MEMC,韩国OCI等大厂均低价或以亏本价格向中国出售多晶硅,“它们的报价都在21-22美元/公斤左右,国内企业的成本多在35美元/公斤以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2011年,中国总计进口多晶硅64613.86吨,同比增长36.00%;此中,从韩国进口21361吨,同比增长89.47%。

国内多晶硅产业受进口冲击 八成企业已停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3日 05: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伟健

  2011年自美国和韩国进口的多晶硅比2008年增长432%,均价由每公斤300美元跌至不足30美元,商务部20日决定对此进行反倾销调查

  今年1—5月,自韩国进口多晶硅增加了12.11%,价格下降了62.32%;自美国进口则增加了94.51%,价格下降了67.07%。美国和韩国多晶硅企业可能采用亏本低价倾销的战略,等待中国多晶硅企业全线停产,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然后提价牟利。

  美国GT Solar公司上海代表处曾对媒体说,目前世界主要的多晶硅企业都在采用GT Solar公司的多晶硅炉生产多晶硅,而采用GT Solar的设备,成本应在30美元/公斤左右。这意味着不足30美元/公斤的价格,基本上是无利甚至在亏损。

  商务部20日发布公告称,决定从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调查。此次调查由江苏中能、江西赛维、洛阳中硅、重庆大全4家国内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通过近半年的申诉,赢得了商务部的贸易救济。有关专家称,这次调查对国内多晶硅企业将是个利好,为国内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中国从美韩进口的多晶硅产品总量大增、价格陡跌

  中国是光伏组件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多晶硅的进口大国。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展开的“双反”调查和初裁,对中国光伏组件产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大量企业停产,仍在坚持的企业则亏损连连。与此同时,来自美国、韩国等多晶硅生产大国的低价多晶硅产品,也对中国多晶硅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

  海关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1—5月,自韩国进口增加了12.11%,价格下降了62.32%; 自美国进口则增加了94.51%,价格下降了67.07%。与2008年相比,2011年自美国和韩国进口的多晶硅增长了432%,进口平均单价由最高时的300美元/公斤跌至不足30美元/公斤,下降了90%。

  发起调查的中国多晶硅企业认为,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多晶硅产品涉嫌严重倾销。此外,他们还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向多晶硅企业提供的大量补贴,使得美国多晶硅制造商获得了成本和价格优势,导致美国企业大量向中国低价出口。国内一家多晶硅企业负责人说:“例如,美国的《复兴法案》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总额为23亿美元的‘先进能源制造业税金抵免’,其中包括美国4家最大的多晶硅制造企业。”

  同时,目前美国和韩国销往中国市场的多晶硅价格可能低于成本价。多晶硅上游企业多晶硅炉生产企业美国GT Solar公司上海代表处曾对媒体说,目前世界主要的多晶硅企业都在采用GT Solar公司的多晶硅炉生产多晶硅,而采用GT Solar的设备,成本应在30美元/公斤左右。这也意味着,不足30美元/公斤的价格,基本上是无利甚至在亏损。

  一家发起调查的国内多晶硅企业负责人说,通过研究相关公司的财报,也可以印证韩国多晶硅企业在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向中国市场倾销多晶硅的事实。主打多晶硅和硅片业务的熊津能源,在2011年第二季度的营业亏损为88亿韩元,第三季度营业亏损高达577亿韩元。这位负责人说,美国和韩国多晶硅企业目前可能采用亏本低价倾销的战略,实际上在等待中国多晶硅企业全线停产,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然后再提高价格牟取暴利。

  国内多晶硅产业受冲击明显,43家多晶硅企业中80%已停产

  受低价进口的产品冲击,中国多晶硅产业利润急剧下滑,库存积压严重。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8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一家浙江企业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全行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多晶硅产业只能奋起自救,向商务部提出调查申请,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利益。今年3月,由江苏中能、江西赛维、洛阳中硅、重庆大全4家国内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的自救行为得到了商务部的高度重视,商务部及时施以了贸易救济手段。赵家生说:“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是世贸组织允许的救济国内产业,纠正不公正贸易的手段。”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渴望能在公平的环境里竞争。”这位负责人说,国内多晶硅企业在美、韩多晶硅进口飞速增长、价格急速下跌的冲击下大面积停产,这次向商务部寻求贸易救济得到积极回应,商务部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的权力来调查和纠正美韩不公平贸易行为,为国内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最有竞争力的国产多晶硅将夺回被恶意抢占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多晶硅市场份额大约进口和国产各占半壁江山,此次商务部的调查实施后,对我国的光伏原料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多晶硅总产能接近15万吨, 中国已成为全球多晶硅生产第一大国,前四大企业名列全球前十名,占70%产能的优质企业在关键技术、产业层次上与国际大企业相当,有的甚至名列全球前列。

  “今年的供应量在10万吨以上,比去年增加25%,这意味着即使双反影响了美国进口量,国内多晶硅依然可以满足供应。同时,双反后也不会出现价格剧烈波动,价格将回归正常理性范围,进口价低于正常价值的市场价格将得到纠正。”国内某多晶硅企业高管称。

  赵家生也认为,虽然国内目前多晶硅企业大面积停产,但占国内产能70%以上的优质产能集中在四五家企业,这些产能具备全球竞争能力,如果通过打击不正常贸易竞争使得市场价格回归理性,不一定能保护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小型多晶硅企业恢复生产,但具备竞争力的这些有效产能得到保护,必将开足马力保证供应。另外我国每年从欧洲、日本和台湾等市场的进口量也非常可观,综合考虑,我国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

  此外,由于国内产业技术不断提高,有效降低和控制了成本,如果得到有效保护,国内具备全球行业一流水平的产能将得到释放,不但多晶硅供应充分,而且我国市场的多晶硅价格长远来看将会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主席朱共山对记者说:“如果商务部最终裁定倾销成立,国内多晶硅价格肯定不会维持当前的‘白菜价’,但涨价的幅度有限。更多的利好是最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多晶硅将夺回被美韩以恶意手段抢占的市场份额。”

“双反”中欧博弈 商务部为国产多晶硅撑腰

www.eastmoney.com2012年08月20日 04:00陈其珏

  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有8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

  当前欧盟多晶硅27.5美元/公斤的到岸价格已低于正常价值,对中国多晶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用“双反”反制“双反” ,商务部为国内多晶硅企业撑腰。

  继针对美韩多晶硅的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之后,中国商务部上周五又受理了国内四家大型多晶硅企业提交的要求对欧盟多晶硅实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的申请,预计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决定是否立案。

  业内认为,这将成为中国应对欧盟对华“双反”威胁的重要反制措施。目前距离欧盟作出对华多晶硅“双反”是否立案的裁决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

  四龙头企业提初步证据

  上述企业分别为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以及重庆大全新能源。四家企业占据了中国多晶硅产业80%的份额。在申请书中,上述企业提供了欧盟多晶硅倾销、补贴和对中国产业损害的初步证据。

  此前,这四大多晶硅企业曾发起贸易救济申诉,要求对美国太阳能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对自韩国太阳能多晶硅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一贸易救济申诉已于今年7月20日得到商务部立案。

  据了解,进入中国市场的欧盟多晶硅大部分产自德国,小部分是意大利的产品。其中,国际多晶硅巨头德国瓦克公司进入中国的多晶硅数量最多——去年一年出口到中国1万多吨,而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9000吨,占到中国进口多晶硅量的22%左右。

  “去年有迹象显示美国准备对中国光伏产品开展”双反“时,中国方面没有引起足够警惕,导致后来非常被动。可能是吸取了这一教训,在此次欧盟也有类似意向时,中国的应对很及时,而且表现得更强势,例如将追溯期的条款也引入。”上述权威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此,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为遏止立案后美、韩两国多晶硅突击倾销进口的行为,此次中国多晶硅企业的确向商务部提出对美、韩进口的多晶硅进行追溯征税,以保证贸易救济措施的效果。

  此外,中国多晶硅企业还请求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采取措施,堵住进口多晶硅以加工贸易等方式规避“双反”措施的行为。

  多晶硅行业陷生存危机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分长赵家生介绍,今年1-6月,进入中国市场的欧盟产多晶硅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海关数据显示,1-6月,自欧盟进入中国市场的多晶硅约93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8%;平均到岸价格为27.5美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5%。其中,产自德国的多晶硅为9100吨,比去年同期上升59%。

  “在行业当前的技术能力下,欧盟多晶硅27.5美元/公斤的到岸价格已低于正常价值,对中国多晶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鲁瑾说。

  赵家生则表示,在中国商务部对自美、韩多晶硅进行贸易救济调查后,来自美韩的10多家相关企业已经登记应诉,目前案件处于正式调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欧盟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进行遏制,欧盟的倾销产品则会乘虚而入,这无疑会造成对美、韩两国多晶硅进行贸易救济调查的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曾经无法规模化生产多晶硅,光伏组件占全球半壁江山,却因“原料受制于人”,只得无奈接受价格畸高的进口多晶硅。然而,2008年突破技术制约以来,中国多晶硅产量连年高速攀升,进而受到美、欧、韩等国多晶硅企业以“恶意低价”进行打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表明,受进口冲击,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有8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一家浙江企业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全行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用“双反”反制“双反”

  “中国这一举措更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预先反制。目前欧盟还有一个月不到就必须做出”双反“是否立案的裁决,而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你如果立案,我们也立案。”上述权威人士说。

  在他看来,瓦克是欧洲的大公司,真正利益受损了就会着急,就会对欧盟施加压力。而德国总理默克尔本月就将访华,预计光伏“双反”将成为她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一个重要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反制打掉贸易壁垒在上一轮金融危机中就有先例。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发生之后,中国商务部毅然决定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双反”立案审查,逼迫美国最终选择了妥协。

  有消息称,商务部日前已经紧急召见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入京,共商对策。

>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 “双反”战多晶硅企业或多败俱伤
  • 中国企业对欧盟提起多晶硅“双反”申诉
  • 多晶硅企业提双反申诉 概念股活跃
  • 四大多晶硅企业对欧盟提起“双反”申诉
  • 中国企业对欧盟提起多晶硅双反申诉
  • 产能过剩低价进口双重夹击 八成多晶硅企业停产
  • 产能过剩和低价进口双重夹击 八成多晶硅企业停产
  • 多晶硅市场下半年仍难言改观
  • 多晶硅板块中报业绩普降 上市公司寻新增长点
  • 多晶硅板块中报业绩普降 上市公司各显其能

多晶硅价格连涨月余

www.eastmoney.com2013年02月05日 05:47仁际宇  

  自去年12月下旬多晶硅价格触底反弹至今,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多晶硅价格连续温和上涨。有分析认为,多晶硅价格反弹源于我国商务部对美欧韩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的预期。

  截至2月3日,据生意社统计,太阳能级多晶硅国内生产者价格为123.1元/千克,相比2012年12月下旬约118元/千克的低点,累计上涨了4.3%。而据申银万国研报,截至2月4日,国内多晶硅报价已达125元/千克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商务部即将对美欧韩多晶硅双反进行初裁的消息是此轮多晶硅价格反弹的主因。近日有媒体称,商务部将于2月20日公布双反调查初裁结果。

  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总计从德国、美国和韩国进口多晶硅7.6万吨,占据总进口量的88.6%。中国多晶硅年消费量估计在12万吨左右,至多不会超过15万吨,进口多晶硅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初裁结果出来后,来自美国、韩国和欧洲的多晶硅可能会被征收关税,在此预期下,中国多晶硅厂商持续提高产品价格。”东方证券分析师曾朵红说。

  申银万国研报显示,截至上周,进口多晶硅价格已达17.6美元/千克,而全球主要多晶硅生产商之一的瓦克报价已达21美元/千克。

  有分析认为,一旦双反正式立案,进口多晶硅价格将涨至20美元~24美元/千克,内地多数多晶硅企业有望恢复生产。

  对于多晶硅后期价格走势,多数券商分析师看法乐观。国信证券张弢表示:“由于近期国内多晶硅双反及部分下游企业主动减产,全产业链产品开始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加之近期日本和国内需求强劲,价格仍在上涨。而春节后国内需求将陆续打开,目前的价格仍未回到大部分企业能够复工的状态,因此价格上涨将会维持。”

  申银万国周旭辉预计:“多晶硅涨价态势将持续到春节后。原因是多晶硅是去产能化最彻底的环节,且双反预期有望持续推高价格。”

  不过,虽然多晶硅的价格开始回升,但并非所有多晶硅企业都有机会享受温暖。因深陷亏损泥潭,浙江协成硅业有限公司和江苏阳光下属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早已进入了破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