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西餐厅菜品价格: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考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3:49:35

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考析

[来源:本站 |  时间:2008-07-25 | 文章点击:25| 评论:0条|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这对毛泽东此后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有关问题,学术界有各种说法。通过考证,可以初步认定毛泽东是经杨昌济向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并得到李大钊的安排,于1918年10月22日至26日之间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直到1919年3月12日之前。   [关键词] 毛泽东 北大图书馆 杨昌济 蔡元培 李大钊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里他结识了著名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大钊等人,这对毛泽东此后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的有关问题,学术界的说法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毛泽东是通过杨昌济推荐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并得到李大钊的安排,于1918年10月22日至26日之间进入北大图书馆,并工作到1919年3月12日之前。      一、毛泽东初来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      1917年,章士钊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向校长蔡元培推荐了杨昌济出任伦理学教授。当年5月,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从长沙赴京,出任该职,6月,携家眷住北京鼓楼后豆腐池胡同九号。杨昌济得知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正积极倡导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后,便写信告诉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的毛泽东,嘱他尽快来京,为湖南青年赴法作联系和准备。为此,毛泽东的同学蔡和森先行,6月23日由长沙启程,25日到达北京,联络赴法勤工俭学的具体组织事宜,并住宿在杨昌济家。在杨昌济的介绍下,蔡和森很快见到了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商议了赴法的各项细节[1](p7)。不久,蔡和森两次写信催促毛泽东,要求他邀集志愿留法的同志迅速北上,信中特别转达了杨昌济的意见:“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基”[2](p44)。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由于路遇洪水,道路阻断,19日方抵北京。第二天,毛泽东就去看望杨昌济,并与蔡和森住在杨家前院南房一间客房里。不久,考虑到来京的新民学会会员住地过于分散,不便联系,经杨先生帮助,毛泽东与蔡和森迁居位于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七号(现吉安所左巷八号)。在这七号小院的北房西间,他和蔡和森等八位新民学会会员同居一室,“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夜晚任何一人要翻个身,都要先和周围伙伴打个招呼。经杨昌济联系,蔡元培、李石曾同意为湖南青年先办三处留法预备班[3](p38)。      二、毛泽东是如何进入北大图书馆的      湖南先后抵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达四五十人,是全国来京人数最多的省。毛泽东面临着如何解决生活费用的问题。据他回忆: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从前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怀中(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4](p54-55)。关于毛泽东与李大钊相见一事,学术界有各种说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记载:8月下旬,经蔡元培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馆长是李大钊。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记载:10月间,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5](p41-43)。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年谱》记载:“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3](p38)。以上说法都没有提到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那么,毛泽东到北京后并任职北大图书馆与蔡元培有什么关系呢?   据萧子升回忆说,由于生活困难,他们想到了蔡元培:他一贯的仁慈宽厚,我们写信请示他可否给同学安插一个打扫教室的工作。蔡校长知道了这件事,有个更好的主意,蔡先生致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先生的书函可为明证:“守常先生大鉴:毛泽东欲在本校谋一半工半读工作,请设法在图书馆安置一个书记的职位,负责整理图书和清扫房间,月薪八元。蔡元培即日。”李大钊顺从的给了毛清扫房间、整理图书的工作,一个极简易的差事[6]。   萧子升的说法是否准确呢?无疑,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需要征得北大校长的同意。那时尚无人事管理机构,教职员工的任用与罢免,全由各机关、各学校的最高首长决定。如果没有蔡元培校长的许可,毛泽东是无法进入北大图书馆的。或许有过杨昌济请李大钊帮毛泽东在北京找工作的事情发生,但事实上,李大钊当时为了图书馆的迁移问题事务繁忙,很难有时间解决毛泽东的工作问题。因此,如果说正式相见,毛泽东需要在蔡元培到校后并得其首肯,虽然并不一定需要面见蔡元培。当时几乎所有进入北大的推荐都需要先向校长请示并由其决定,既然杨昌济是经人推荐并由蔡元培邀请调入北大的,杨理所当然可以找蔡元培。蔡元培对青年才俊的培养与厚爱,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方式也为杨昌济推荐毛泽东提供了可能,梁漱溟等人就是最好的例证。梁是一个未能考上北大的学生,但由于发表的文章很有见解,蔡元培就可以直接聘请他为北大哲学系讲师。杨昌济对于资质俊秀、为学勤奋的得意门生,肯定会自信地向蔡元培推荐,从杨昌济邀毛泽东来北京,并希望他进入北大读书的信件中即可推测其后续行为。   杨昌济是在什么时候与蔡元培说的呢?毛泽东又是什么时候与李大钊正式见面的呢?蔡元培1918年7月18日去北京香山避暑,9月20日主持了北京大学开学仪式[7](p226-227)。在开学以前,蔡元培不在北大。杨昌济向蔡元培推荐毛泽东的时间当为9月20日后。如果蔡元培同意了,李大钊为毛泽东安排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李大钊个性比较热心,乐于助人,也会尽快答应杨昌济先生的请求,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为毛泽东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职位。在此之前,毛泽东与李大钊见面的可能性亦很小。1918年8月19日到北京后,毛泽东主要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联系,帮助解决住宿、学习及赴法经费等,直至10月10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都在统筹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虽然生活困难,也曾表示急需找一个工作,但筹备勤工俭学的头绪繁多,且到处奔波,根本无暇着手自身的工作问题。而李大钊在开学后一直忙于图书馆的搬迁,一旦蔡元培同意后,毛泽东就可以与李大钊见面并联系工作之事了。如前所述,毛泽东、李大钊均有时间见面当为9月20日至10月14日之间,而10月上旬见面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可以较有把握的说,杨昌济通过向蔡元培推荐,得到了蔡元培的首肯,然后再找李大钊帮忙解决了毛泽东的工作问题。即便有其他程序的可能性,蔡元培与李大钊两人都功不可没。      三、蒋梦麟说法辨析      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的问题,还有另一种说法。曾在北大代理校长的蒋梦麟在《回忆中的李大钊、毛泽东》一文中说:“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有一天,李守常(李大钊)到校长室来说,毛泽东没饭吃,怎么办?我说,为什么不让他仍旧办合作社?他说不行,都破产了。我说,那末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位好啦。于是我就拿起笔来,写了一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圆。’”[8](p123)   蒋梦麟的说法存在明显的错误。蒋梦麟担任代理校长之时,毛泽东并不在北京。由于受五四学潮的影响,蔡元培离开北大。1919年7月23日上午10时,北京大学学生全体集会欢迎蒋梦麟代理蔡元培到校主持校务[9](p94)。直到9月20日,北大新的学期正式开学的时候,蔡元培才到校处理校务。而此前的两个月便为蒋梦麟第一次代替蔡元培出掌北大的校务[9](p99)。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职,是在1918年10月间,蒋梦麟此时尚未进入北大。蒋梦麟是在1919年春就任北大教育系教授,第一次代理北大校长,自1919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而是时毛泽东已离开北大,两者毫不相关。据梁漱溟讲,毛泽东北来,即投住杨昌济家,一面经杨介绍为图书馆职员,一面缴费做旁听生听课。正值五四运动之时,毛主席却未在北京[10](p217)。也许蒋梦麟为其他图书馆管理员批过类似的条子,但绝非毛泽东。而且,毛泽东当时并不出名,作为一校之长,为推荐工作批示的条子,往往不会具有较深的记忆。即便是蔡元培的各种回忆、书信,也无记载为毛泽东批过条子的事情。       [摘 要]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这对毛泽东此后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有关问题,学术界有各种说法。通过考证,可以初步认定毛泽东是经杨昌济向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并得到李大钊的安排,于1918年10月22日至26日之间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直到1919年3月12日之前。   [关键词] 毛泽东 北大图书馆 杨昌济 蔡元培 李大钊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里他结识了著名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大钊等人,这对毛泽东此后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的有关问题,学术界的说法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毛泽东是通过杨昌济推荐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并得到李大钊的安排,于1918年10月22日至26日之间进入北大图书馆,并工作到1919年3月12日之前。      一、毛泽东初来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      1917年,章士钊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向校长蔡元培推荐了杨昌济出任伦理学教授。当年5月,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从长沙赴京,出任该职,6月,携家眷住北京鼓楼后豆腐池胡同九号。杨昌济得知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正积极倡导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后,便写信告诉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的毛泽东,嘱他尽快来京,为湖南青年赴法作联系和准备。为此,毛泽东的同学蔡和森先行,6月23日由长沙启程,25日到达北京,联络赴法勤工俭学的具体组织事宜,并住宿在杨昌济家。在杨昌济的介绍下,蔡和森很快见到了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商议了赴法的各项细节[1](p7)。不久,蔡和森两次写信催促毛泽东,要求他邀集志愿留法的同志迅速北上,信中特别转达了杨昌济的意见:“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基”[2](p44)。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由于路遇洪水,道路阻断,19日方抵北京。第二天,毛泽东就去看望杨昌济,并与蔡和森住在杨家前院南房一间客房里。不久,考虑到来京的新民学会会员住地过于分散,不便联系,经杨先生帮助,毛泽东与蔡和森迁居位于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七号(现吉安所左巷八号)。在这七号小院的北房西间,他和蔡和森等八位新民学会会员同居一室,“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夜晚任何一人要翻个身,都要先和周围伙伴打个招呼。经杨昌济联系,蔡元培、李石曾同意为湖南青年先办三处留法预备班[3](p38)。      二、毛泽东是如何进入北大图书馆的      湖南先后抵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达四五十人,是全国来京人数最多的省。毛泽东面临着如何解决生活费用的问题。据他回忆: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从前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怀中(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4](p54-55)。关于毛泽东与李大钊相见一事,学术界有各种说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记载:8月下旬,经蔡元培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馆长是李大钊。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记载:10月间,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5](p41-43)。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年谱》记载:“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3](p38)。以上说法都没有提到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那么,毛泽东到北京后并任职北大图书馆与蔡元培有什么关系呢?   据萧子升回忆说,由于生活困难,他们想到了蔡元培:他一贯的仁慈宽厚,我们写信请示他可否给同学安插一个打扫教室的工作。蔡校长知道了这件事,有个更好的主意,蔡先生致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先生的书函可为明证:“守常先生大鉴:毛泽东欲在本校谋一半工半读工作,请设法在图书馆安置一个书记的职位,负责整理图书和清扫房间,月薪八元。蔡元培即日。”李大钊顺从的给了毛清扫房间、整理图书的工作,一个极简易的差事[6]。   萧子升的说法是否准确呢?无疑,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需要征得北大校长的同意。那时尚无人事管理机构,教职员工的任用与罢免,全由各机关、各学校的最高首长决定。如果没有蔡元培校长的许可,毛泽东是无法进入北大图书馆的。或许有过杨昌济请李大钊帮毛泽东在北京找工作的事情发生,但事实上,李大钊当时为了图书馆的迁移问题事务繁忙,很难有时间解决毛泽东的工作问题。因此,如果说正式相见,毛泽东需要在蔡元培到校后并得其首肯,虽然并不一定需要面见蔡元培。当时几乎所有进入北大的推荐都需要先向校长请示并由其决定,既然杨昌济是经人推荐并由蔡元培邀请调入北大的,杨理所当然可以找蔡元培。蔡元培对青年才俊的培养与厚爱,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方式也为杨昌济推荐毛泽东提供了可能,梁漱溟等人就是最好的例证。梁是一个未能考上北大的学生,但由于发表的文章很有见解,蔡元培就可以直接聘请他为北大哲学系讲师。杨昌济对于资质俊秀、为学勤奋的得意门生,肯定会自信地向蔡元培推荐,从杨昌济邀毛泽东来北京,并希望他进入北大读书的信件中即可推测其后续行为。   杨昌济是在什么时候与蔡元培说的呢?毛泽东又是什么时候与李大钊正式见面的呢?蔡元培1918年7月18日去北京香山避暑,9月20日主持了北京大学开学仪式[7](p226-227)。在开学以前,蔡元培不在北大。杨昌济向蔡元培推荐毛泽东的时间当为9月20日后。如果蔡元培同意了,李大钊为毛泽东安排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李大钊个性比较热心,乐于助人,也会尽快答应杨昌济先生的请求,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为毛泽东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职位。在此之前,毛泽东与李大钊见面的可能性亦很小。1918年8月19日到北京后,毛泽东主要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联系,帮助解决住宿、学习及赴法经费等,直至10月10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都在统筹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虽然生活困难,也曾表示急需找一个工作,但筹备勤工俭学的头绪繁多,且到处奔波,根本无暇着手自身的工作问题。而李大钊在开学后一直忙于图书馆的搬迁,一旦蔡元培同意后,毛泽东就可以与李大钊见面并联系工作之事了。如前所述,毛泽东、李大钊均有时间见面当为9月20日至10月14日之间,而10月上旬见面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可以较有把握的说,杨昌济通过向蔡元培推荐,得到了蔡元培的首肯,然后再找李大钊帮忙解决了毛泽东的工作问题。即便有其他程序的可能性,蔡元培与李大钊两人都功不可没。      三、蒋梦麟说法辨析      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的问题,还有另一种说法。曾在北大代理校长的蒋梦麟在《回忆中的李大钊、毛泽东》一文中说:“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有一天,李守常(李大钊)到校长室来说,毛泽东没饭吃,怎么办?我说,为什么不让他仍旧办合作社?他说不行,都破产了。我说,那末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位好啦。于是我就拿起笔来,写了一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圆。’”[8](p123)   蒋梦麟的说法存在明显的错误。蒋梦麟担任代理校长之时,毛泽东并不在北京。由于受五四学潮的影响,蔡元培离开北大。1919年7月23日上午10时,北京大学学生全体集会欢迎蒋梦麟代理蔡元培到校主持校务[9](p94)。直到9月20日,北大新的学期正式开学的时候,蔡元培才到校处理校务。而此前的两个月便为蒋梦麟第一次代替蔡元培出掌北大的校务[9](p99)。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职,是在1918年10月间,蒋梦麟此时尚未进入北大。蒋梦麟是在1919年春就任北大教育系教授,第一次代理北大校长,自1919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而是时毛泽东已离开北大,两者毫不相关。据梁漱溟讲,毛泽东北来,即投住杨昌济家,一面经杨介绍为图书馆职员,一面缴费做旁听生听课。正值五四运动之时,毛主席却未在北京[10](p217)。也许蒋梦麟为其他图书馆管理员批过类似的条子,但绝非毛泽东。而且,毛泽东当时并不出名,作为一校之长,为推荐工作批示的条子,往往不会具有较深的记忆。即便是蔡元培的各种回忆、书信,也无记载为毛泽东批过条子的事情。      四、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时间   关于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的具体时间,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1982年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1996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等书均没有明确说明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的。而《青年毛泽东》介绍:9月底,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11](p90)。同样没有说明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的具体时间。   许多人根据北京大学档案馆留存的工资发放册记载,认为,由于毛泽东于1918年12月和1919年l月、2月先后签收了3个整月的工资,由此可知,毛泽东开始在李大钊身边工作的时间,当在1918年11月或12月。据工资单而认定其进入北大的时间为11月,甚至更晚为12月,此种说法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为工资单可能丢失,曾在北大工作的许多名人的工资单就很难找到存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的活动找到解释的依据。   当时北京大学的开学日期一般定在9月20日。9月14日,李大钊发《图书馆主任布告》,告知本馆各职员按规定时间到校办公[12](p58)。当时北大的新图书馆很快正式启用,10月,图书馆迁往新址即红楼。红楼第一层,主要作图书馆之用,分为21个书库,6个阅览室。也就是说,开学后,北大图书馆主要是搬迁工作。10月14日,《北大日刊》载《图书馆主任布告》,告知本馆现拟迁往新大楼,从14日起,上午闭馆,下午及晚间仍在旧舍开馆、办公[12](p59)。由此可知搬迁的时间是在10月14日开始。10月22日,《北大日刊》发《图书馆主任布告》,通告自即日起,一概在新舍办公事。10月26日,《北大日刊》发《图书馆主任告白》,告知本馆第二阅览室在新大楼第一层31号室,专以陈列各种日报……本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可随时入览[13](p60)。至此,毛泽东在图书馆正式上班的时间已非常明显了,即为10月22日到26日之间。当时北大图书馆由5个阅览室组成,毛泽东负责第二阅览室,即报纸阅览室。每天的工作除打扫外,便是整理上架新到的报刊和登记前来阅览者的姓名。这15种报刊主要为上海《申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北京《晨报》、《京报》、《国民公报》、《顺天时报》,天津《大公报》,长沙《大公报》以及英文《北京导报》,日文《支那新报》等中外文报纸。毛泽东进北大图书馆任职,自然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可以留在北大自由旁听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因为当时蔡元培主张北大的学术活动和课堂教学向全社会开放,招收一批旁听生[13](p119)。而毛泽东离开北大的时间当为1919年3月12日之前。是日因母亲病重,毛泽东从北京动身回湖南,14日,达到上海[3](p40),然后从上海转回湖南。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收入很低,北大教授的月薪大多为二三百元,毛泽东每月薪金却只有八元,是最低一级的工薪。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了毛泽东关于北大的一段回忆。毛泽东说:“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头面人物很有兴趣,我打算去和头面人物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话。”[4](p54-55)毛泽东对过去的抱怨不假,但当时在杨、蔡、李等人的帮助下,进入北大图书馆,却基本解决了生活难题。毛泽东也利用这个大好机会积极参加北大哲学会和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有选择地旁听北大的一些重要课程。在北大,毛泽东结识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邵飘萍、胡适等新派人物,这对其五四前后思想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他逐步接受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共产主义道路不可缺少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周一平.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蔡和森1918年6月30日致毛泽东信,新民学会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4]斯诺:毛泽东回忆北大[A],肖卫主编:北大岁月[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   [5]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6]萧瑜.毛泽东与我节译之五[J].台湾:艺文志,1967,(20).   [7]王世儒编撰.蔡元培先生年谱[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蒋梦麟.新潮[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   [9]马勇.蒋梦麟传[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   [10]陈平原,夏晓虹编.北大旧事[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1]高菊村等著.青年毛泽东[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12]李大钊文史资料专辑[C],河北文史资料:第三辑[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   [13]李振东.北大校长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钟海连    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考析 方 勇 刘大禹

Tags:本文来源:本站  作者:编辑03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