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和王纳文:纪念辛亥百年:孙中山何以愈挫愈奋?(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2:33

纪念辛亥百年:孙中山何以愈挫愈奋?(图)

http://www.huanqiu.com2011-10-08 14:50南方日报

 

孙中山在永丰舰上。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南京总统府前留影。

  从乡下务农到海外留学,从行医救人到发动革命,从革命党人到临时大总统,从创建兴中会到建立国民党,孙中山五十九年的生命经历跌宕起伏,是他“敢为天下先”的性格所决定,也是面对内外交困的国家环境所作出的选择。

  怎样改变这个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的旧世界,在古老的国度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理想?孙中山及其战友一直在通过大无畏的流血方式付诸实践。他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为了创建一个大同世界、独立国家,为了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他革命的一生,包括创建同盟会、建立临时政府、护法运动、联俄联共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理想而进行的大胆尝试。

  跨越百年之后,当下出现了一种现象:有些正在享受安稳生活的人,或揶揄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太过理想主义,或怀疑他参与革命的行动能力,或质疑他在整个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地位。然而,更多的主流依然是对孙中山及其他辛亥先烈的革命行动给予尊敬。这种敬意存在于官方语境之中,也存在于普罗大众的纪念活动里。

  大家访谈。

  时至今日,如何评价孙中山早有历史定论。

  在100年前风雨飘摇的中国,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掀起一系列救国革命运动。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为了梳理中山先生留下的辛亥遗产,进一步认识孙中山、认识辛亥革命,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和广东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王杰。

  南方日报:

  当前舆论有一种观点,说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先生尚在美国。他得知武昌起义也是来自于美国报纸。因此,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并未有实际贡献。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王杰:辛亥革命是一个较长的时段。一般来说,我们把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近代民主革命,统称为辛亥革命。时间长达16年。比如,最有影响的武昌起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节点,或者说是一个“终点”。武昌起义,实际上就是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引发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武汉革命军没有告知孙先生起义的计划,但在起义中仍然高举孙中山的旗帜。

  南方日报:在革命行动方面,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

  王杰:从1894年成立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兴中会”,到1905年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再到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从事推翻清廷的民主革命运动已有16年时间,他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比。此外,在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已经领导和筹划了10次武装起义。

  南方日报:众所周知,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后,经历了一段“挫败”的时期。你如何理解他这一段经历?

  王杰:孙中山任职大总统后,由于立宪派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及革命党人的妥协,他于1912年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此后的孙中山更是经历了世人熟知的“愈败愈战”的时期:1913年,因“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宣告失败;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掀起了“护法运动”,次年,因受桂系军阀挟制,被迫去职。看上去他的经历够坎坷,这却是孙中山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孙中山曾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然在寻求建立和维护共和国家的过程中,一度遭遇背叛、妥协与无奈,但孙中山依然未放弃“振兴中华”的理想。

  国庆期间的北京,巨幅画像“孙中山”再一次像往年一样,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对面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的画像遥遥对视。两个伟人一个眼光向北,一个目光朝南,共同注视这个他们为之奋斗的国家。其实早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的南端就悬挂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如果从政治意义上解读,这无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先生一如既往的尊敬与认可。         意义重大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契合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爆发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

  王杰:说起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渊源,要追溯到建党之初。辛亥革命作为继往开来的旧民主革命之集大成者,为后续革命的发展开通了道路。在辛亥革命爆发10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打开了民国初年思想解放的闸门,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杂、中西兼融而形成的百家争鸣的氛围中,马克思主义学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又以其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劲的真理魅力,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博弈中独占鳌头。可以说,辛亥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促进作用。

  南方日报: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期建立起亲密关系?

  王杰:在设法寻求日本、英美等国援助未果后,孙中山在苏俄身上看到了希望。苏维埃政府是工农政府,而孙中山所谋求的终极目标也是让农民工人分享社会改革之成就。这样,思想的链条就对接上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苏俄的社会主义有某些契合点,所以在1924年,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南方日报: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评价如何?

  张生:1956年,毛泽东称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这奠定了中共对孙中山的评价基调。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提出“对于孙中山的崇敬和怀念,至今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的十五大报告中,称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三位伟人之一”;到了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这是扮演孙中山的台湾演员赵文瑄在电影《辛亥革命》中的一句台词。由于今年关于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影视剧之多,除了电影版《辛亥革命》,还有《喋血英雄》、《第一大总统》都会相继上映,电视剧版的《辛亥革命》也已开播,诸如此类的台词经常出现在荧屏。与此同时,在全国各个城市的书店,此类题材的纪念图书也成为热销书。

  影响深远

  全球华人从中找到价值观

  南方日报:当前两岸影视剧中的“孙中山热潮”反映了什么?

  张生: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留给中国人最大的遗产是“民族、民权、民生”思想及“振兴中华”的理念。今天他这些精神和思想依然受到海峡两岸两党的推崇,全世界华人都从中能找到价值观。此外,现在海峡两岸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共两党关系得到缓和,作为两党的交集,孙中山是思想巨人和政治伟人,受到两岸人民一致的尊敬。

  南方日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有哪些借鉴意义?

  张生:孙中山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有很多超前性的东西,虽然时代不断变化,但是我们依然从中得到启示。孙中山先生虽然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人,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与时俱进”是精华,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从其思想和著作中找到与现实呼应的地方。比如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可谓是一份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他所提出的若干设想——建设西北、西南铁路网,“利用外资,利用外才”,在沿海地区大力兴建港口等设想,在今天都已逐一实现。

  革命艰辛

  他的贡献无人能比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四川保路运动、长沙起义、西安起义……1911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不断从全国爆发的革命事件,使清王朝逐渐分崩离析。这一年,孙中山45岁。此时的孙中山确实已经“不惑”,自檀香山创建最早革命团体兴中会后,他发起多个起义,走在武装反抗清政府和创立共和的时代前列。        那些人。

  救命恩师康德黎

  1887年,孙中山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时任书院教务长的是英国外科圣手、急救学先驱詹姆斯·康德黎爵士。作为首期学生,孙中山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在十二门学科中取得十科荣誉成绩,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典礼上,爱才如命的康德黎亲自授予孙中山毕业证书。

  对于孙中山来说,康德黎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他欣赏孙中山的学识和性格,孙中山独自行医的时光里,康德黎经常来到医院,协助处理重要手术。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康德黎帮孙中山介绍律师,成功从香港脱身,避祸日本。

  1896年10月11日,清政府驻英使馆在伦敦设计诱捕孙中山,准备押解回国。康德黎闻讯后立即报警,自费雇佣私家侦探守住清使馆,并利用媒体将此事宣扬开去。英国朝野各界均声援孙中山。最后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提出交涉,迫使清使馆释放了孙中山。这次蒙难经历使孙中山名声大噪。

  革命眷侣宋庆龄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避居日本,老友宋耀如的女儿宋庆龄在横滨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崇拜着孙中山的宋庆龄接替姐姐宋霭龄,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革命者的情怀让两人暗生情愫。虽然孙宋二人年龄悬殊,但爱情的力量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1922年“六·一六事变”发生,陈炯明进兵越秀楼。宋庆龄对丈夫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她催促孙中山先行撤离,自己留下来指挥卫队掩护,令人钦佩。

  忠诚战友黄兴

  黄兴是湖南人,少年时品学兼优,深受张之洞赏识,受两湖学院指派留学日本,很早就萌生了革命思想。1904年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组织成立了华兴会,为革命起义奠定了坚实基础。1905年黄兴结识孙中山,为之倾倒,将华兴会并入中国同盟会,推孙中山为总理。在后来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先后发动的倒孙风潮里,黄兴一直站在孙中山一边,帮助好友稳固革命领袖的地位。

  黄花岗起义中,黄兴率领革命党攻打两广督署,在战斗中负伤,断去右手两指。武昌首义后,黄兴又来到武汉接管军务,在汉口大战冯国璋。1911年底,南方诸省相继光复,各省代表推举黄兴担任大元帅,黄兴固辞不受。

  黄兴不仅是一员战将,也是后勤高手。护国运动期间,黄兴向南洋和美洲华侨筹措军费,借款讨袁。一生为革命事业奔波的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病逝,年仅42岁。

  那些事。

  孙中山早年悬壶济世,堪称良医。但他发现医生救人,只能救得数命,唯有革命,方能拯救无数之性命。因此他毅然弃医,当起了职业革命家。孙中山与好友们创立了兴中会,点燃了革命的第一支火炬。1900年庚子之乱后,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中也开始萌发革命思潮。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担任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

  出任临时大总统

  武昌首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筹措革命资金。他得到革命成功的消息后随即登船回国,于12月25日赶到上海,随即被十七省代表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他正式宣誓就职。为了避免南部独立省与北洋军之间出现长期内战的局面,孙中山于1912年2月14日辞职,以总统职位换取袁世凯的反戈一击,终结清王朝。

  “非常大总统”举兵北伐

  1917年7月12日,辫帅张勋操弄的宣统复辟闹剧被段祺瑞粉碎,但志得意满的段祺瑞拒绝恢复旧国会,而是通过安福俱乐部以贿赂的方式选举新国会。孙中山召集旧国会议员云集广州,共图维护约法尊严。由于当时议员人数未达法定下限,因此称为“非常国会”,孙中山称“非常大总统”,举兵北伐。南部各省纷纷响应,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迫使段祺瑞辞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虽然段祺瑞在1917年底辞职,但中国的政权仍掌握在北洋军阀的手里。孙中山也渐渐意识到要与帝国主义国家扶植的北洋军阀斗争,唯有发动群众一途。1924年,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携手共产党,大大强化了革命力量。

  正当第一次国共合作处于发展期的时候,孙中山却在1925年初被诊断出肝癌。3月12日,孙中山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孙中山的最后遗言是“和平……奋斗……救国家!”

  孙中山的遗志激励着革命者去完成孙中山未竟之事业。1928年,奉系军阀张学良通电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北伐胜利完成,中国达成形式上的统一。1929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从北京碧云寺归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在天之灵,终得告慰。

  建同盟会撒革命火种

  那些光影。(见习记者 魏香镜 辛均庆 实习生 刘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