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锅做皮冻的方法:办事(丧)须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2:46:22
办丧须知
一、报丧:电话或来人向殡仪馆报丧,必须将报丧者的单位名称、报丧电话、时间及身份、死亡状况及接运地点、接运要求向殡仪馆报告登记清楚。
二、接运:接运地点必须有死者的新属或单位人员等候,经理检验遗体,死亡检疫证件等交接手续后,殡仪馆实行单车单具将遗体运往殡仪馆处理。
三、预约:凡办理殡葬业务,必须在1-2天派人或用电话与殡仪馆联系。
四、证件:办丧前要卫生或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和死亡身份证等资料给殡仪馆查验,否则不予办理。
五、着装:凡要为死者化妆的要提前在举行悼念活动前1-2小时,将有关物品点交殡仪馆,化妆室除殡仪馆工作人员外,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入内。
六、防腐:对遗体防腐时限为10天,再需延期时,必须经殡仪馆批准,凡超过防腐期间一个月而又示办理延期手续的,殡仪馆将遗体强行火化。
七、签字:处理遗体时,核对遗体,遗体送离悼念声所和进入火化车间、焚化都要死者亲属或单位代表签字确认。
八、结帐:办理丧事必须先结帐后服务
九、骨灰:火化后领取骨灰的,要凭殡仪馆开具的火化证明。领取寄存的骨灰,须凭寄存证件和领取者的身份证,否则不予领取,寄存骨灰要依时交纳保管费,如期一年不交者,经殡仪馆公告后,一个月内又不来办手续的,祝为无主骨灰处理,凡补办证件,必须持死者的公安或民政部门的证明。
十、焚烧:必按殡仪馆指定场所进行,若引发火灾,损坏设备设施,亲属按价赔偿。
出丧择日仪式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天刑”; 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 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少数民族在殡葬择日的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通的地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满族均选择单日出殡,而不能在双日出殡,据说,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西的“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丧,也不能在死者的属命之日出丧,否则不吉利。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最为吉利,不如属龙、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殡。贵州一带的侗族最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最忌“犯双日”。广西一些民族地区则忌讳犯“重丧”日期出丧。白族若犯重丧,须在中堂挂一匹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鸡,将其致死,在用笋叶做一口小棺,把装着死鸡的小棺从门坎小挖的小洞中送出,然后埋在路上,以此破之。而西藏米林县的#巴族,出丧的日期要由巫师行杀鸡看卦仪式来定,以鸡肝上纹路的走向显示吉凶。另外,在一些接近汉族的民族地区也有由"阴阳先生"的占卦仪式决定日期的。
还有一些民族和地区不但择日,还择时。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尸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讳正午出殡。俗以为正午出殡会招致灾异,不吉。云南一带的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丧。而花苗和白苗则在午后和黄昏出殡。贵州一带的苗族(白苗)是在天刚亮出丧。东北黑龙江一带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等地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以为这种时刻最吉利。
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然而,此仪式所涉及的内容、牵扯的面极广,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所以必须慎重。
讣告
讣告,又叫“讣闻”,“讣”原指报丧的意思,“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它是死者所属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者家属向其亲友、同事、社会公众报告某人去世的消息。讣告要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之前发出,以便让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准备花圈、挽联等。讣告可以张贴于死者的工作单位或住宅门口,较有影响的人物去世,还可登报或通过电台向社会发出,以便使讣告的内容迅速而广泛地告知社会。
讣告一般均应写出以下内容:死者的姓名、性别、身份、去世原因、详细时间、地点、终年岁数等要素。有时,个别讣告根据具体情况还写一些死者的简历。举办丧事的时间、地点以及其它一些要求。讣告落款部分,即发讣告的单位名称或治丧委员会全称或死者家属的称呼和姓名以及发讣告的日期。
写讣告时应注意下面两点:按传统习惯,写讣告只能用黄、白两种纸。一般情况,长辈之丧用白色纸,幼辈之丧用黄色纸。讣告的语言要求简明、严肃、郑重,以体现对死者的哀悼。
讣告常见的种类主要有一般式讣告(有的又叫普通式)、公告式讣告和新闻式讣告(有的又称消息式)等三种形式。
(一)一般式讣告
这一形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它是大众化讣告之一。旧式讣告为竖式,即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竖排竖写,落款在左,称谓也用古词,如称去世的父亲为“考”,称去世的母亲为“妣”,尊者去世称享年,一般人去世称“终年”。现代式的讣告均采用从左至右,从        上到下横排横写。其格式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在开头第一行正中用大于正文的字体写上“讣告”二字。第二行开始空两格写讣告的内容,主要写死者的姓名、身份,去世的时间、地点、终年岁数,也有的用享年,一般情况下,享年是敬辞,意思是享受过的有生之年,一般用于领导、长辈或年岁较大的人;终年是中性词,不带感情色彩,用法较为广泛。同时,还应写明死亡原因。如因病还是因其它事故等原因,若是因病,还应写明治疗情况;逝世一般用于领导和长辈;去世一般用于普通人。另外,还应写明殡葬的时间或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此外,还应在结尾部分写明发讣告的团体或个人的姓名及发讣告的年月日。
1、家属发布的讣告
讣 告
(姓名),不幸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在某某医院去世,终年某某岁。现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在某某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敬请某某某生前亲友莅临。
妻(夫)
儿子、女儿泣告
某年某月某日
2、单位发出的讣告
讣 告
原某某学校总务处长、中共党员马某某因病治疗无效,不幸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某某人民医院去世,终年78岁。兹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在某某市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望马某某生前亲友于某月某日时在学校门口乘车(或届时莅临)。
某某大学
某年某月某日
3、治丧委员会发出的讣告
一般来说,这一种讣告都是因为死者具有相当声望的知名人士。有时一个单位内部也有成立治丧委员会的。
讣 告
原某某大学校长王某某同志,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某某医院逝世,享年85岁。王某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在某某殡仪馆举行。
大学王某某同志治丧委员会
某年某月某日
4、旧日式讣告
讣 告
鲁迅(周树人)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病卒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即日移置万国殡仪馆,由二十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为各界瞻仰遗容时间。依先生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谨此讣闻。
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人名略)
某年某月某日
(二)公告式讣告
这种讣告一般比较庄严、隆重。通常用于生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物。往往由党或国家机关或一定级别的机关、团体等发出,它一般由公告部分和其它文件(或消息)共同组成了一份完整的讣告。
公告式的写作在内容上和一般式讣告基本相同,但在结构安排上有自己的特点,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发布逝世的消息。标题常常用公告形式,在公告之前往往是写明发布者的单位名称,而讣告之前写的死者的姓名,在这一部分中还要对死者作简单的评价并表示哀悼之意。这一部分内容虽然不是治丧委员会发布的,但它却是讣告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治丧委员会公告。这一部分是讣告的核心,其标题往往是某某某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正文部分主要是对丧事的安排及具体要求。
3、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这一部分内容有时也可以不对外公布。以上这三大部分往往同时发出。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宋庆龄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损失,决定为宋庆龄同志举行国葬,以表达我国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已经成立。
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
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的深切哀悼,现决定:
一、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二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吊唁。中央党政机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北京市各方面的负贵人、各方面的群众代表以及外国驻华使节和在京的国际友好人士,参加吊唁,瞻仰遗容。
二、六月三日下午四时,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追悼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转播追悼会的实况。
三、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在北京新华门、天安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其它驻外机构均下半旗致哀,六月三日拳行追悼会的当天,全国下半旗致哀,同时停止娱乐活动一天。
四、依照我国惯例,不邀请外国政府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吊唁。
特此公告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三) 新闻式讣告
这类讣告一般是在报纸上发布,死者一般是具有一定资历和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士。其目的是让社会知道,其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其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常常不落款,不写时间。
标题。这一类讣告的标题大多数情况用“某某同志逝世”之类,具有新闻性。
正文。介绍死者的原单位、职务及姓名、逝世的时间、地点、享(终)年岁数。其次,要对死者的生平做以简要的介绍,有的也做简单评价。
某某同志逝世
某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某某同志,因病于1999年12月28日在湖北省鄂州市逝世,终年64岁。
某某同志是山西省某某县某某村人,生于1930年。1946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6月至1951年8月在山西省某某厅从事人事工作,并任山西省某某厅青年团支部书记;1951年8月至1954年8月到中国人民大学某某系学习。1963年2月至1972年6月到中央某某部工作。历任某某局副局长、中央机关某某局副局长等职务。1988年10月到某某部工作,任副部长,党组成员兼任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某某同志长期从事人事、干部工作和政治工作,他工作深入,坚持原则,关心和爱护同志,受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培养、选拔干部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
灵堂布置
古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必须使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演变到后来,便出现了灵堂。人死后,丧家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灵堂两侧多挂有挽联,多少不一;民间还将亲朋赠送的祭幛悬于两侧,越多就越显得热闹风光;灵堂前设供桌,上摆祭物,多为菜肴果品之类,两旁香烛高烧;灵柩置于供桌之后。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灵堂门外左右两侧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到处。守灵期间,灵堂的供桌上燃有一盏油灯,时时加油,不使熄灭,号为"长明灯"。现在有特大号的蜡烛,能连续燃烧几天,可减轻守灵人的负担。民间认为,守灵时围观伴宿者越多,丧家脸上就越光彩。
吊唁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
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看丧居院落的格局。如果只搭一屋院子的棚,叫做“平棚起尖子”,也叫“一殿”,就像古典殿堂一样,上边起一条脊。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以搭一座大棚,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灵堂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后高前低,叫做“一殿一卷”,即后院高顶为“殿”, 前院低顶为“卷”。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可以卷起来的意思。这种棚历来都用数层席箔里外包严,不见杉槁,不但美观,且不漏水。从外观上看,宏伟壮丽,犹如宫殿,使人望之,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
除了主棚外,还必须有许多用途不等,名称不同的棚,规模大小不一。由于在这期间,吊唁的亲友多,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上祭恐怕发生拥挤,甚至排不上号。所以在其他院落就要搭一座或数座祭棚,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就被知宾引到这种棚里上祭。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官座,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
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这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
在浙江一带,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吊唁的人一进门就击鼓二下,亲属听见鼓声就嚎哭迎接。来吊唁的人向死者遗像行礼哀悼,然后垂泪痛哭。有的地方就只在灵案上放一个铜磬,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敲击,隔一会而敲一记,说是铜磬响一声,黄泉路上就光亮一闪,灵魂可借着照明前行,但又不可以连连敲,不然死者亡魂就会匆匆踉跄。灵堂上女眷们悲泣哭声,洋溢着整个灵堂。孝子孝媳至始至终都披麻戴孝跪在灵案边陪祭。来吊唁者都要在哀乐声中向死者跪拜。俗称“先死为大”,故除了长辈不下跪,即使平辈也得跪拜。有的地方把吊唁称为“拜祭”,一般亲友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而女婿家和娘家亲属除了香、纸外,必须备猪头、鹅为祭礼,当送祭礼前来吊唁的人到来时,有些还哭唱出来生前与死者的友好关系,嘱咐亡魂应保佑他如何等等。煮熟的猪头、鹅两样为一幅,到时一副供奉灵前,然后从上辈到小辈按顺序拜祭。死者的子孙全体跪于灵前,拜吊痛哭。而宁波一带的吊唁礼仪则别具一格,而且祭品也别有一番风趣。灵前摆上由火腿制成的琵琶琴,用熟猪头作头,熟猪肺和猪肝作身,制成的姜太公,饰着彩带的白鲞,用熟猪肚制成的白象,煮熟的鸡制作成的凤凰,悲悲切切的灵案上如一台小小的食品工艺博览,是家眷对亡灵的一番心意和良好的祝愿。吊唁开始,爆仗齐鸣,礼仪程序非常有讲究,吊祭的人都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长者在前,晚辈在后,专门设一赞礼生手持焚香一束,立在东面。另外设一个赞礼生立在西面。最后,要燃放爆竹,以标志祭拜礼仪的结束。
现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主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哭丧仪式
择日仪式之后便要哭丧。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为了求得孝得美名,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得惯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收入不菲。
哭丧时“唱”出的歌叫哭丧歌,壮族习惯是请民间歌师二人来唱哭丧歌。两位歌师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彝族人称此为“跳脚”,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跳,边跳边唱孝歌,据说这样可以为死者踩平通往阴间的荆棘之路。景颇人称此为“布滚戈”,要请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达旦。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绕竹幡作刺击状,以示驱邪。最早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的风俗,起源于汉代。确切地讲,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其次,挽歌的代表性作品是《韭露》、《蒿里》。而且分别规定了《韭露》是为王公贵人出殡时唱;《蒿里》则是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唱。这两首通行西汉的挽歌,相传是田横门客的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挽歌。《韭露》的歌词是:“韭上朝露何易稀。露韭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的歌词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挽歌入礼,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北朝时更加流行。有趣的是,挽歌习俗流行起来之后,唱挽歌的场合就不限于出殡送葬了。挽歌成了表达心中的痛苦,对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凄楚情感的一种宣泄。
从形式上来看,现代民间哭丧歌,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 二是“套头”; 三为“经”。散哭的特点是“随心翻”,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搭着什么就唱什么,没有限制。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至于套头,是有内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时候是哭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楚。“经”是结合丧葬仪式来唱的。病人死后,由女儿或者媳妇唱“买衣经”、“着衣经”等。哭的时候眼泪不能够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则的话尸体就会变成僵尸,没有办法腐烂,也就不能轮回了。另外一种说法是,阎罗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泪痕,就会把他拒之门外,死者就只好在阴间之外受无边的苦。另外,“着衣经”要在涨潮的时候唱,因为“涨”字有积攒家财的意思。如果在这个时候哭,他的家业就能够像潮水一样不断地高涨。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儿还要给母亲唱“梳头歌”。不管怎么样,入殓的时候会唱的子女和亲属都要唱“哭丧歌”,倾诉自己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而出殡的这一天清早,长房媳妇要唱“开大门”。因为民间认为,人死了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哭开大门的话,死者就会在阴间受罪。出殡的时候,女儿或媳妇要唱“出材经”,回来后唱“床祀经”。唱“亭子经”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在阴间路上歇脚乘凉。当设灵台的时候,要唱“灵台经”。
这种唱经的习俗大多由女性来主持,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平安的到达阴间。
路引简介
鬼城路引,起源于汉代末期。
路引是鬼国京都的唯一通行证,人死去的亡魂穿登仙寿衣,执路引,所有关津渡口即可验证放行,顺利地升入天堂。
路引上有三枚朱砂大印。一枚是鬼国京都城隍的大印,一枚是阴天子的大印,第三枚是涪洲府丰都正堂的大印。三枚印章缺一不可。
路引的使用方法。人寿终之时,沐浴着衣(即登仙寿衣)后,按路引规定的空白栏填写逝者的有关事项。然后在出殡时与纸钱同时火化,意味着按照阴律的法定程序给逝者颁发了通行证。
鬼城路引,乃佛门之宝。佛教认为:佛门是“以善为本,普渡众生”。凡持经延生堂开光的鬼城路引的亡魂,生前如太大罪孽,均可免受地狱之苦,在地藏王菩萨的超度下,取六道轮回之仙道而升天。
黄碟一纸通地府 红印三枚升天堂
做七文化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过去的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民间习俗“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过去守孝三年,现代做七比起传统的做法要简单,烧点纸,祭奠一下,至此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