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就是异世界城主:人民日报公共文化服务,再加把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3:1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乎百姓文化生活,关乎人民大众能否更好地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艺文观察)
陈彬斌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06日   04 版)

图为浙江兰溪婺剧团下乡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宋健浩摄(人民图片)
关系到广大群众文化利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对传统文化事业单位的一次改革,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相关设施、设备等基本完善之后,公共文化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我国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及其职能设计,是以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为基础的。如今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若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面临许多问题。首先,由于管理职能交叉,文化资源分散,且绝大多数集中在现有文化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难以集中显现。其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成分过于单一,公有文化事业单位占绝大多数,社会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发育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经济政策不完备,难以吸引社会力量,进而难以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此外,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广大公共文化服务者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公共文化领域的制度建设也相对落后。
可以说,单纯依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本身的内部改革,这些问题和困难是难以解决的。只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才能真正建立与文化发展整体相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性来说,它的完善也离不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动态、发展,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性:无论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是积极健康的文化服务,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人员及其他相关环节应时而变。此外,作为开放式、互动式的服务类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从外部环境中吸取文化资源,还需要与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同步,依靠这些领域的进步,寻找新的制度支持和发展方式。
“十一五”期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十二五”文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将关系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那么如何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笔者认为,这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将公共文化服务有效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唯一责任主体是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投入的制度建设。目前,可以通过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免费开放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惠民工程,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说,免费开放的推进,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职能和服务定位,也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其发展的业务经费短缺的问题。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水平也应该随之提高,相应的经费保障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如何根据科学标准,建立持续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机制,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整合文化资源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集成化供给。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在生产和供给上,都存在多个渠道交叉生产和提供的情况,这不仅提高了管理和运行成本,同时也无法发挥集成服务的效能,带来了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便利性的要求。这种资源和服务的整合牵涉到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单纯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部改革难以实现。
第三,改革文化投资融资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早在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2000年12月,下发了《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决定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宽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吸引社会力量。这些政策和措施,对缓解当时公共文化经费紧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文化投融资管理体制,采取更加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已经成为一种迫切要求。对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项目,政府应该给予扶持——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供给,应该是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共同管理。
第四,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内部改革,深化人事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具体来说,即,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相关机构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转变。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老百姓将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选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分享。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系到广大群众文化利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对传统文化事业单位的一次改革,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相关设施、设备等基本完善之后,公共文化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我国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及其职能设计,是以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为基础的。如今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若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面临许多问题。首先,由于管理职能交叉,文化资源分散,且绝大多数集中在现有文化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难以集中显现。其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成分过于单一,公有文化事业单位占绝大多数,社会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发育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经济政策不完备,难以吸引社会力量,进而难以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此外,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广大公共文化服务者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公共文化领域的制度建设也相对落后。
可以说,单纯依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本身的内部改革,这些问题和困难是难以解决的。只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才能真正建立与文化发展整体相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性来说,它的完善也离不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动态、发展,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性:无论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是积极健康的文化服务,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人员及其他相关环节应时而变。此外,作为开放式、互动式的服务类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从外部环境中吸取文化资源,还需要与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同步,依靠这些领域的进步,寻找新的制度支持和发展方式。
“十一五”期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十二五”文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将关系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那么如何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笔者认为,这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将公共文化服务有效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唯一责任主体是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投入的制度建设。目前,可以通过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免费开放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惠民工程,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说,免费开放的推进,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职能和服务定位,也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其发展的业务经费短缺的问题。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水平也应该随之提高,相应的经费保障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如何根据科学标准,建立持续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机制,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整合文化资源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集成化供给。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在生产和供给上,都存在多个渠道交叉生产和提供的情况,这不仅提高了管理和运行成本,同时也无法发挥集成服务的效能,带来了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便利性的要求。这种资源和服务的整合牵涉到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单纯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部改革难以实现。
第三,改革文化投资融资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早在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2000年12月,下发了《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决定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宽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吸引社会力量。这些政策和措施,对缓解当时公共文化经费紧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文化投融资管理体制,采取更加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已经成为一种迫切要求。对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项目,政府应该给予扶持——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供给,应该是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共同管理。
第四,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内部改革,深化人事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具体来说,即,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相关机构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转变。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老百姓将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选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