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欧文简历:神童不“神”教育有“道”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6:56
神童不“神”教育有“道”
一直以来,大学里的少年班被看作是“科技精英的摇篮”,从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对多数人来说,少年天才就是“神童”,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然而记者连续跟踪采访发现,其实,这些神童并不“神”,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才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和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
在中国科大少年班学生宿舍,记者看到这些小“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不在父母身边的日子,自己打饭、自己洗衣、自己安排作息,有条不紊地生活、学习。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那稚嫩的面孔生就了大学生的沉稳。
繁重的高等教育课程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少年班老师介绍说,学生们每天由班主任或体育教师带领,在宽广的校园里跑步、打球;每天下午坚持课外活动二三个小时;每周有两次体育课和3次课外体育辅导;还组织了排球队、足球队、围棋队等,经常进行比赛。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进了少年班以后,改变了过去爱静不爱动的习惯,个头长高了,身体也结实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进入中国科大的“神童”有几个共同特点:家庭教育比较好;早期教育开发得好,基本上都上过幼儿园;学习习惯好,按时就寝;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满15岁的少年丁毅(化名)这次考上科大少年班着实令他的老师和同学们惊诧不已。要知道,平时他的成绩在班上只排名十几位。长得高高大大的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运动,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国少儿“贝贝杯”足球赛。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的他,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对少年班作了最好的诠释:“社会对少年班存在偏见,甚至极力鼓吹我们的神奇。其实,我们也都是平凡人。也许我们和其他孩子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站得靠前些,那就是跑内圈和跑外圈的差别。”
良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
中国科大曾对少年班学生进行形态、机能、素质等23个项目的测试,从3000个数据中统计出各项平均值,发现有83%的项目超过全国同龄少年的平均值。
毋庸置疑,能够考入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应该是高智商的少年群体。那他们认为自己是天才吗?一位已毕业的科大少年班学生说,世上哪有那么多“天才”?我长这么大,始终坚信这样一个等式:成才=10%的天才+90%的勤奋。精力多花些,功夫下大些,自然会有收获。
在超常教育专家贺淑曼眼里,“神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中科大副校长程艺说,所谓“神童”,坦率地讲,他们和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只是比别的孩子更早掌握了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最关键的。 科大少年班新生林可(化名)是个从小在全国性数学竞赛中屡屡获奖的好学生,她说在学习中能感觉到数学的美妙。身为中学教师的父亲说:“林可从小没什么超常的一面,我们平时教课任务也很重,不过大家很爱就学习的方式方法展开讨论,我们所做的是尊重和引导她的爱好,让她学得轻松、玩得快活。现在看来,这种早期教育对她的成长十分有益。
年仅12岁的中国科大少年班新生肖阳(化名)父亲是位公务员,他说他们从未逼孩子上过任何的特长班、补习班,没对他进行过任何狂热的“天才教育”。肖阳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多,不爱做作业的他有一年干脆在家自学,看各种课外书籍。正是这种尊重孩子、“让孩子大脑吃饱”的教育方法,使肖阳很快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科大少年班的一位班主任说:“家庭在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神童的70%以上就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其中父母是中小学教师的占多数。他们比一般的知识分子更懂得如何‘早期诱发’、启迪智力。”这位老师认为,当前很多家长对教育的功能不了解,一味地“逼子成龙”,违背了教育规律。
呼唤有特色的超常教育
西方一些著名学者认为,投资金矿不如投资人的“智力富矿”。我国超常教育专家贺淑曼教授提出,超常教育发展到今天,应当有新的含义:一是早慧、成绩优秀的“精英教育”、“神童教育”,现在的高校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走这一条路;二是对智力中等偏上的学生实行“发现教育”、“特殊教育”。我们不能因为分数的原因就扼杀这些孩子的天性。殊不知,爱因斯坦、爱迪生等都是先被关在校门外,而后才展现出其天才的。
专家强调,对任何孩子,哪怕是十分聪明的孩子,都不能刻意地当作“神童”来培养,即使对智力超常的儿童也应当作平常儿童看待。因为无论将来做一个杰出人还是普通人,良好的人品和性格始终是第一位的。
中国科大副校长程艺教授指出,科大开办少年班不是为了制造“神童”、培养天才,而是想从教育角度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创造一种具有补充性和灵活性的教育机制。中国教育的计划非常强,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经过高考进入大学。但是,那么多的青少年中,确实有一部分在高二甚至更早时候就把中学的知识全部学完、学好了。少年班给这些学生创造了一个提前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超越通常的模式连贯地继续自己的学业,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对他们“减负”。
20多年来,少年班根据“神童”的心理、生理等特点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出了一条通才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路子。过去,少年班偏重理科,现在开始注重培养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宽阔的科研视角,开设文学、历史和艺术等课程,允许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程,构建广博的知识基础,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少年班的心理学老师定期为学生举办“怎样尽快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统一”、“如何培养竞争品质”、“心理的自我调节”等讲座。班主任还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同时指导学生用自我激励、心理补偿、宣泄等方法来调节遭受挫折后的心理不平衡。
人的志向、情趣千差万别,幻想用一个模式来克隆出“神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既违反教育规律又扼杀孩子天性。我们期待着超常教育的春天到来。既给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又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这恐怕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