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翻译公证流程:我们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7:55:27
我们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 (3) 翁淮南 张少义 刘文韬 冯静 武淳 2011年08月26日18:51   来源:《党建》 我们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 (3)--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要构建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战略,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思维方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重视文化产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探索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倪宁——

  要构建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战略


  坦率地说,中国文化现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相称。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而又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究其原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缺乏全方位、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当前,我们对中国文化如何形成世界影响力,战术讲得多,战略讲得少,还没有形成战略系统。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的深圳世界大运会,都是展现、宣扬中国文化的极好机会,然而推广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不足,其产生的影响还没有最大化。比如,我国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数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致力于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中国文化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生命力,更值得关注和传播。

  另外,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些策略、方法的运用也需要检讨。跨文化传播有其规律和科学,我们不能仅仅按照自身的话语体系对外进行沟通,应该努力搭建相互能够理解、进行对话的平台,否则只能对牛弹琴。

  这里可结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当前和今后长远时期内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中所涉及的运作模式和传播效果等问题。实施长期系统规划,可以确保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下一步战略全面明确。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

  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方式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的份额,欧盟占34%。从中我们可以感知这样一个事实: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文化影响力是不够的。

  要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首先要改变我们对文化影响力的认知和思维模式,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思维方式,以为只要把大量文化产品输出到国外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文化产品吸引力不足,其效果便打了折扣。

  但要真正改变这种思维定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可能更多希望展示我们中华灿烂历史文化,但真正的文化影响力却可能来自中国目前真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状。对此,我们要开展国外受众接受中国文化产品和内容的研究。如果我们能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展示目前我们真实的甚至可能有点缺点的文化现状,将是提升我们世界文化影响力最为有效的渠道。

  从唐朝吸引诸多外国留学生来看,文化吸引力其实就是文化的影响力。换言之,我们在实现我们文化“走出去”战略之前,首先需要从我们的文化历史和底蕴中提炼最具生命力和时代感强的文化要素,并使这些文化要素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

  要重视文化产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具有品牌效应。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为一国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利益;负面的国家形象则有可能使国家面临重重阻力,最终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此聚合民心,形成内部共识,然后借助适当的表现形式向外传播,使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否则,将形象塑造仅仅当做表面文章来做,把它视为技术技巧层面的事情,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大的气力,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包括对国家形象进行准确的定位。长期以来,在国家形象的定位和传播方面,我们主打历史牌,把对外宣传的重点放在历史文化传统的介绍与展示上,力求将中华文明中人无我有的部分呈现给世人。目前需要做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符号系统的拓展与更新,融入更多现代化、国际化的元素,将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与未来的中国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时代感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有针对性。在目前世界上“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着力突出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和亲近感,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挖掘那些与世界各国文化、与世界价值观相通的部分,以情动人,引起外部世界的共鸣。其实很多国家的形象片也都是这样做的。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

  要探索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目前,我国对一艘从国外引进的废旧航母进行改装实验,却引起了他国高度的警戒,而拥有十几艘超级航母的美国则被视为当然。这说明,中国文化传播存在令人忧心的问题:国内与国外公众存在着巨大的认识鸿沟。

  对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跨文化传播新路径:一是改革与宣传要并重。国家形象的改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推进国家的改革开放,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而有效的对外宣传,是对国家形象传播提升的重要跨径。二是要拓宽国家形象传播渠道。国家形象的传播不能仅仅依赖于官方的主流媒介,非主流媒体、非专业性的媒体、文化交流、旅游、体育比赛、影视剧等,都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传播。三是要发展国民教育,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同时,提升传媒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专业对话。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蔓仪——

  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文化的传播是需要载体的,而很多时候载体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和作品。一方面做好作品内容的创作,一方面做好内容的传播,才能切实提高一个民族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

  我们公司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视动画片自2005年在全国播出至今已超过700余集,一直保持良好的收视率,并登陆美国迪士尼国际频道,在海外52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及超过17种当地语言播出,成功实现了文化“走出去”的目标。

  要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要坚持以专业做专业的原则制定品牌经营路线,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文化精髓融入作品之中,让文化产品具有“走出去”的内在生命力。这里,“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并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原创的作品之一《宋代足球小将》,讲的是足球的起源在中国,中国古代把踢足球称之为蹴鞠。作品在海外受到文化消费者的欢迎,这说明文化的历史积淀对现在的文化产品输出存在深远的影响。

  要注意文化品牌的国际化运作。现代的文化作品要走得更远,就要用国际视野去运作内容和市场,提高文化产品的艺术性,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或者受众易于接受。而这其中能够融会中西文化视野,具有现代市场运作能力的人才将对国内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

  要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原创性。要激励创作,以资助、补贴、奖励的形式对有潜质的创作者给予适度的扶持。要创造条件,让更多有潜力的创意人才拓宽国际视野,施展才华,同时,要保护原创,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