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金鹰地下停车场:搏击灾难的伟大战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44:06

搏击灾难的伟大战役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林治波

《人民日报》(2010年08月16日01 版)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一个残酷惨烈的黑夜,一个万众揪心的地标。

  当夜,暴雨倾盆,山崩堤决,泥石狂流。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在一瞬间撕碎了舟曲县城,一栋栋房屋轰然垮塌,一个个生命悄然消逝。小城舟曲犹如一叶“扁舟”,在山洪泥石流的疯狂肆虐中颠簸着、飘摇着,形势万分危急!

  受灾最重的是城关镇月圆村和春场村,很多房屋建筑被夷为平地,淤泥最厚的地方居然淹没了4层楼房!

  救我舟曲!救我生命!

  呼唤,撕心裂肺;驰援,十万火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党政军民携手奋起,众志成城,迅速打响了一场搏击灾难的伟大战役。

  托起生命之舟——

  救人第一,生命至上

  舟曲之伤,国之大殇。

  第一时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决策,紧急号令,驰援舟曲。8日中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舟曲,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同历次重大抢险救灾一样,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

  “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放在最突出位置”、“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

  与此同时,国家各有关部委、甘肃省各有关部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其他省份,都紧急行动起来,抢险队伍从四面八方迅速向舟曲集结。

  然而,舟曲救人何其艰难!

  180万立方米泥石在山洪的冲击下,如泰山压顶般滚滚而下,顷刻间把县城由北向南约5公里长、500米宽的区域夷为平地!比地震埋得还实,不幸被压在了下面的人,缺乏生存空间,几无生还可能。

  时间分秒流逝,生命将随时凋零。不能放掉一个机会,不能耽误一点时间!

  最先托起生命之舟的,是群众的自救互救。灾害发生后,临近县城的立节、大峪、憨班、丰迭、八藏等乡镇村组织的干部群众救援队伍奔赴救灾现场,县城周边的群众也紧急赶来。8时左右,八藏乡八藏村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救出了一名17岁的女孩。这是他们救出的第一个人,也是县城最早被救出来的被困人员。

  武警舟曲县中队是第一批投入救援的部队。正在休息的官兵,突然听到营区前后发生“轰隆隆”的响声,是山洪来了!在这里蹲点的支队政委何友新立刻让部队吹响冲锋号,50名官兵在第一时间投入救援。

  上午10时58分,兰州军区某防化团抵达舟曲。随后,迷彩绿、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共产党员再次成为灾区群众生命的“守护神”,成为抢险救援的中流砥柱。

  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一到灾区,各方救援力量立即投入紧急的“生命突击”。铁锹、撬棍、千斤顶、挖掘机、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直升机,工兵、医疗、防化、防疫、水电、航空兵……所有能利用的工具,一切能调动的力量,都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为了不伤到幸存者,救援人员用手挖、刨,全然不顾双手鲜血直流。

  “别管我,赶紧救人!”8月9日早晨6时,防化团五连官兵在舟曲县武装部家属楼探测到生命迹象,随即展开救援。连长杨敬安从早晨6时进入压扁的楼房内开凿通道,直到晚上11时滴水未进,狭小的空间、闷热的空气、高强度的作业使他慢慢失去了知觉,晕倒在救援一线……

  奋不顾身的抗洪抢险,一往无前的“生命突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9日上午,县电信局家属楼一位83岁的老太太,泥石流中受困20小时后,被陇南消防官兵从废墟中救出;

  ——9日上午,北街村72岁的杨金凤老人成功获救,被困35个小时;

  ——10日11时30分,52岁的藏族同胞刘马胜代由四川省广元市民兵救出,被困60个小时;

  ——11日9时20分,困于居民楼内81个小时的王电岚,被兰州军区某舟桥团官兵成功救出……

  卫生部、甘肃省卫生厅、解放军,以及四川、陕西、深圳等省市迅速派出医疗卫生队急赴灾区,抢救伤员,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截至8月14日12时,军地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共计525人。

  据统计,截至15日16时,舟曲灾区共解救人员1243人。这一个个无比珍贵、满怀希望的生命,展示着“生命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阐释着一个政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责任。

  护卫安全之舟——

  直面艰险,穿越灾难

  舟曲抢险,步步艰险,处处艰险。

  交通阻塞、堰塞湖、淤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抢险带来许多超乎想象的困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有关方面于不可承受中竭力承受,在难以推进处强力推进,抢险救灾取得初步成果。

  道路是灾区的生命线。8日,泥石流造成3条通往舟曲的360多公里道路中断。高山峡谷之间的抢通抢修举步维艰,交通部和甘肃省第一时间调集4支抢险突击队,以最快的速度抢通了受灾公路,保证了救援大部队全速进入灾区。

  8月11日晚,灾后首次强降水袭击舟曲,再次引发山洪泥石流。省城兰州通往舟曲灾区最快捷的“生命线”——两河口至舟曲公路交通中断。大雨下了一夜,抢修持续了一夜。12日10时40分,道路终于抢通,一批批救援人员和物资,又在“生命线”上畅通无阻!

  电力,是抢险救灾极其重要的条件。得知灾情,国家电网高度重视,紧急成立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三级抢修指挥部,由省电力公司组织调集800多人和大量装备,全力开展抢修工作。经过昼夜奋战,截至8月13日16时,舟曲县城共计34个台区恢复供电,农村115个台区全部恢复供电;同时,发电车供电保障了移动公司、解放军野战医院、净水车辆、电视台、居民集中安置点的临时用电需求。 

  灾害发生后,泥石流裹挟着大量沙石冲进白龙江,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白龙江河床平均抬升6米多,最高处抬升10米!河道由70多米骤然扩宽到100多米!这是悬在舟曲人民头上的很危险的“一盆水”,也是舟曲抢险面临的最大威胁,不处置随时会有危险……

  集合号再次吹响!8日下午,兰州军区紧急从某集团军工兵团抽调14名爆破骨干,乘直升机赶往灾区。14时,武警水电三总队168名官兵和30台套大型机械设备,从四川成都、广元和甘肃文县等6个方向开进舟曲。水电二总队紧急抽调55名兵力和10台套大型机械设备,星夜兼程向灾区进发。

  经过数日多次爆破,至12日,堰塞体已消除,溃坝险情基本排除,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疏通河道。

  和处置堰塞湖同样艰难的是清淤。首先是淤泥量大,其次是淤泥挖出之后堆放何处也是难题。舟曲地处狭窄的两山之间,空旷之处原本极少,如果堆放不好,再遇暴雨,又会是一次“水漫金山”。

  地方找到了,在县城以西5公里处,公路旁边,白龙江畔。但一直在灾区指挥抢险救灾的甘肃省委书记陆浩、代省长刘伟平仍放心不下,专门到实地察看。在确认地点适合之后,陆浩还一再叮嘱:“一定要进行加固,千万不能发生二次灾害!”

  为应对异常天气,预防二次灾害发生,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紧急调集力量,对舟曲实施地质灾害普查。经过3天努力,共查出重点地质隐患18处,约3万人受到威胁。为此,他们制订了应急预案,并组织专家绘制出6幅紧急撤离路线图,全力确保群众安全。

  炎热潮湿的天气使卫生防疫变得异常重要、更加紧迫。甘肃卫生系统的工作量和强度由这些数据即可得到印证:检测食品和饮用水22份;监督检查医疗卫生单位18家,餐饮单位34家,关闭不合格餐饮单位3家;为2800余名群众分发中药汤剂;分发大蒜420公斤;开展防疫防病知识宣传7730人次;向灾区群众发放防病宣传材料46955份……   

  起航希望之舟——

  舟曲不屈,舟曲不沉

  因为泥石流,舟曲成为苦难之地;因为人间大爱,舟曲又成了温暖之地、信心之地、力量之地、希望之地……

  灾难当头,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所显示出来的人性光辉,令人震撼:

  当两具遗体被战士们从淤泥中挖出,人们看到,年轻的妈妈紧紧搂着宝宝,依然保持着双臂守护的姿势,心中涌出的是一种心碎而又被母爱的伟大所震撼的悲痛! 

  洪流袭来,父亲一把将孩子秦格拉推入墙边的小桌子下面,毅然用身体堵住桌子的缺口……

  在被埋长达8个多小时的漆黑绝境里,33岁的年轻妈妈杨露梅拼命托举怀中4岁半的儿子。

  “先救我妈妈”,身困险境的14岁男孩张新建为了支撑着母亲活下去,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全家就剩我一个,不坚强怎么办?”18岁幸存女孩曾艳群如是说。

  妇幼保健站护士温林霞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接生婴儿,没有药品,没有设备,用来割断脐带的居然是一只铅笔刀!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取名“洪生”,夫妇俩感激地说:“没有你,就没有我们家洪生。”转而又对着小洪生说:“孩子,长大了你也要学医救人。”

  曾经在汶川地震时驱车千余公里驰援青川的河北石家庄“的哥”贾德利,经过28小时的高速行驶,11日抵达灾区,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加入运送救灾物资的队伍。

  舟曲一家养殖珍珠鸡的农户,把家中的60只鸡全部杀掉,送给兰州军区舟桥团;还有一位农民,天天开着拖拉机给部队送水。

  家在迭部的62岁藏族老阿妈李九地,天刚亮就起身,步行30多公里来到舟曲,给解放军送来连夜烙好的大饼、一针一线绣出的鞋垫和特地买来的猪肉。

  被救出的老人杨金凤,坚决拒绝了亲人的守护,说:“我被人家救了,你们不能守在这儿,都快出去救人,不用管我!”

  27岁的月圆村村民何金洪,父母和姐姐一夜之间都没了,房子也没了,但看见更多失去儿女的老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任务很艰巨:“活人还要吃喝拉撒,这么多乡亲,我没时间再哭了。”

  20岁的北关村姑娘袁雅,家中3人遇难,她强忍着悲痛,第二天就开始义务为救援人员送水送饭,直至晕倒,被人送进了医院。

  在公安局值班的民警冯青林,在泥石流中解救一名受灾群众,赶回家时女儿已遇难。简单料理完女儿后事,冯青林又投入救灾第一线。“只有一直忙着,才没有时间想女儿。”

  灾难发生后,烤饼店老板、回族群众马学忠用库存的面粉制作烤饼,免费发放给救援人员,直到面粉用光。

  他们的无私和善良,涤荡着人们的灵魂;他们的勇敢和坚毅,砥砺着人们的品格。

  灾难当头,那些救援者、共产党员,所显示出来的奉献、牺牲精神,更是令人动容。“每救出一个人,心里就好受一些”,王伟、曹恒昌,武警甘肃总队甘南州支队警官,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持在救援一线。

  危急关头,共产党员、江盘乡南桥村村委会主任王金明带领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扑进白龙江中抢救受灾群众70多人。在舟曲抢险救灾中,127支党员突击队奋战在一线。一位农民动情地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有党员在,我们就有‘主心骨’。”

  灾难当头,血浓于水的亲情,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大爱,令人温暖。舟曲山高路远,地域狭小,身虽不能亲至,爱却未曾缺席。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东部都市到西部边塞,无私而巨大的支援如同缕缕春风、涓涓暖流,迅速涌向舟曲这个平时不为人知的边远小城。

  一笔笔带着体温的捐款,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祝福,将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手足深情,尽撒“藏乡江南”。还有灾区“姐妹花”,一个15岁的汉族小女孩,一个12岁的藏族小女孩,每天坚持为灾民送水,自己最多只喝3小杯。这份患难相随、休戚与共的情怀,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温馨的蓝天。

  灾难当头,那迎着灾难顽强发育的生机,给人以无穷希望。灾后第二天,舟曲县城就有商铺、诊所开门营业。灾后的第二个夜晚,舟曲县城就亮起点点灯光。“只要人在,我们就不愁未来!”“我还年轻,还有梦想!”

  在受灾最严重的月圆村,劫后余生的刘宝萍、李东主夫妇俩又忙活起来……村子西侧的几棵核桃树,青青的果实挂在枝头。灾难过去了,果实还要生长,生活还要继续……

  舟曲,犹如一艘希望之舟,虽经劫难,虽受重创,又顽强地开始了新的航程。因为,它有爱和力量的支撑。这种爱和力量的不竭源泉,来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自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来自13亿中国人民。

  风雨同舟,舟曲不屈!

  同舟共济,舟曲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