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峰格汇装修公司: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不足200人 10年内证人或消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6:39:30
.h1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MARGIN: 17pt 0cm 16.5pt; FONT-SIZE: 22pt; FONT-WEIGHT: bold}.h2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h3 {PAGE-BREAK-AFTER: avoi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DIV.union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DIV.union TD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

  倪翠萍老人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铜像雕塑旁,向大家讲述自己受伤时的情况 (资料图片)

  星岛环球网消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上,矗立着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铜像雕塑,一位是倪翠萍,一位是彭玉珍。

  《现代快报》报道,2004年12月16日,彭玉珍去世,昨天(1日),倪翠萍老人又因帕金森病医治无效,于下午1:30在位于长江北岸桥北新村的家中去世,享年85周岁。倪翠萍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非常典型和重要的一位,为宣传南京大屠杀历史做了很大的贡献。今天上午,老人将被送往殡仪馆,明天上午7:00左右会召开一个追悼会。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今年初,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还有300多人,目前已不足200人,未来5到10年这些“活人证”有可能消失。

  先后赴美国日本参加证言集会

  倪翠萍于1926年10月22日出生在南京朝天宫黄泥巷。1937年底,她跟随家人搬到南京城西郊江东门与上新河之间的积余村避难。1937年12月13日上午11点左右,她父亲倪恩金准备到河边洗菜,被3个日本兵连开三枪打死了。她母亲听到枪声跑出来,也被日军一枪打死。11岁的倪翠萍从棚子里跑出来,还未喊出声,左肩膀便中了一枪,骨头被打断,倒在地上疼得直打滚。

  成了孤儿的倪翠萍,失去生活依靠,被其舅父收养。由于当时生活贫困,无钱医治,她的舅母用手将子弹头抠了出来,伤口因此严重感染,长时间流血流脓,头发与脓血粘结在一起,生了蛆虫。三年后,才基本愈合。但是,肩部留下了较大的伤疤,有个深度大约2公分的凹陷,每到阴雨天,仍隐隐作痛。

  此外,还留下终身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左手上举不能超过头部,一辈子吃饭都是问题。

  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一,倪翠萍不仅在国内为青年人和来访的国外友人讲述当年一家七口受害的历史,还先后2次赴日本(1996年、2003年)、1次赴美国(2001年)参加证言集会,以切身的经历,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呼吁珍惜世界和平。她生前曾经说过:“这段历史在我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会让下一代的人知道。”

  现在,老人的家中还保存着许多在日本和美国拍摄的照片。照片上,倪翠萍表情凝重,台下坐满了听众。然而,倪翠萍第一次到日本时,却遭到当地右翼人士的攻击:有人朝她住的地方扔石头,窗户被砸碎。

  她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老人说过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段历史在我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会让下一代的人知道。我要讲出来,让我家子子孙孙都晓得,让日本人知道,我要做历史的见证人。”这是老人生前的承诺。

  第一个提供大屠杀遇难者遗像

  老人走了,但是江东门纪念馆“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上的铜像雕塑却一直会矗立着:与真人一比一的比例,在那里,倪翠萍指着左肩上的枪伤控诉侵华日军的暴行,向每一位来馆的海内外观众无言地讲述着自己受害的经历。

  昨天,姚义俊也告诉记者,外婆去世了,但他们会代替她每年到江东门纪念馆祭拜亲人,同时也去铜版路上看看“外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表示,倪翠萍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非常典型和重要的一位,不仅曾跟随他前往日本、美国参加证言集会,还是第一个提供大屠杀遇难者遗像的人。“那年我们一起从美国回来,在飞机上坐了17个小时,我们俩聊得比较多,当时就问她‘有没有父母的照片?’没想到,老人说,‘有啊,我家镜柜后面就有。’第二天,老人就把她父母的小照片送到了纪念馆,后来纪念馆开始正式征集大屠杀遇难者遗像,倪翠萍老人的父亲倪恩金成为第一个,现在他的照片就在我们展厅的序厅里循环放……一个戴瓜皮帽的。”

  对于老人的离去,朱成山表示遗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又少了一个!

  老人走得很平静

  5年前,倪翠萍老人就患了帕金森病,当时症状比较轻。每年12月13日这个特殊日子,在江东门纪念馆都能见到老人的身影。

  近来,老人的病情越来越重。“前段时间,朱成山馆长来看她的时候,她还能与他简单地讲几句,但从那以后,就大多处于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了。”昨天,老人的外孙姚义俊告诉记者,倪翠萍只有一个女儿,就是他妈妈,“我们和外婆住在一起,妈妈一直在照顾她。”

  “今天,就知道不对劲。”姚义俊说,以前,外婆躺在床上,不管谁进去叫她,都不会回应,“尽管她听不到,但我们每次回来都会进去跟她打个招呼,今天,她有反应,喘着粗气,把头扭过来,嘴巴还动了一下。”

  “当时就感觉不太好,妈妈很担心,看外婆喘气这么难,我就把她抱到椅子上坐着,这样她的呼吸果然顺畅了一些。”随后,倪翠萍的女儿又给老人喂了一点药,这是老人每天睡觉前吃的药,吃完后状况会好很多。“妈妈守在外婆身边,不敢离开,下午1点多钟时,突然听到房间妈妈大叫‘好像不对劲,不行了’,大家冲进去,外婆的手脚慢慢变凉了。”

  记者在采访时,电话那头,隐隐传来悲痛的哭声,姚义俊说那是他妈妈,太伤心了。在姚义俊的记忆里,今年大半年以来,外婆只有偶尔会清醒一下,有时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但不管怎么糊涂,她对大屠杀事件却始终记得,稍微清醒一点就会勾起她的痛苦回忆。”

  姚义俊说,外婆走了,让家人欣慰的是她走得很平静,全家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