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蓉携孩子现身机场:一张东北抗日英雄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08:27
这是奉天特委第一次被破坏。剧透一下,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叛徒。

照片给出了日期和被捕人员是共产党的重要信息,那么可以推定,这应该是被破获的共产党重要机关。满洲省委在此之前已经迁往哈尔滨,所以被破获的重要机关必 是奉天(沈阳)特委。围绕奉天特委和照片时间两个重要因素,很快便确认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所有人员名单。如果这些鬼子知道他们这次破坏的意义,也许鬼子们 会笑得更开心,我们会更痛心。

中国有数百万的烈士为了中国能站起来,付出了生命,这些英雄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这一波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而这一朵浪花,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和背景,突然变得重要起来。

在这里我就重点解读一下这张照片中的事件背景和重要性。

破坏奉天特委的元凶是奉天的特务部门。关东军的情报工作主要方向是苏联,奉天则是东北唯一常设对内特务机关的地方。日军极为重视奉天的特务工作,第一任奉 天特务机关长居然是个中将,而前后脚把满洲省委赶出了奉天和第一次摧毁奉天特委的是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这两位当时还分别是大佐和少将,1948年这 二位又前后脚走上了绞刑架。

说到他们两位,索性把他们四个狐朋狗友中的另外两个的下场也交代一下。另二位是石原莞尔和河本大作。

石原莞尔非常善于考试,战略情报能力也非常惊人,“中国的官府对民众实在太苛刻,民众决不会和官府站在一起”这句话是他1920年提出的,对于后来的日本 侵华影响很大(实际上是三十万义勇军浴血的时候,国民政府没和民众站在一起)。1930年一次骑马中,因为军刀太长,石原莞尔下马时伤了尿道,从此上厕所 对他很痛苦。1941 年被东条英机整治退出现役,却借此逃过了绞刑架,日本投降四周年之际因膀胱癌死去。

河本大作1928年炸死了张作霖,但事情干得不漂亮,没能完成后续工作,因此不敢回日本本土,并被转入预备役,不久便退役转入满铁捞钱去了;1941年因 为挡了鲇川义介的财路,被迫转往山西;1945年因为害怕返回日本,并对日本卷土重来还有梦想,兼之逃过了二战的战犯惩治,继续留在山西。闫老西手下这 么多日本人,河本功劳很大;1949年4月太原解放,河本终于去了他该去的战犯管理所;在那里河本是抗拒改造的典型,1955年病死在太原战犯管理所。

回到奉天宪兵队这边,关东军的司令部在关东州(大连),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则在奉天,后前往新京(长春)。奉天宪兵队在土肥原贤二离职前进行了整改,划分成 了宪兵队本部和奉天宪兵城内分队两个机构。奉天宪兵本部并不是光抓人、杀人,它手里掌握着奉天城内46个各类株式会社,抓人杀人的是其中的一个机构——特 高课。

这是鬼子这边的背景情况、共党这边呢?

1931年11月21日,奉天城内苏联领事馆前面的卡子,日军宪兵在当时的省委军委书记廖如愿身上搜出传单,并同时拘捕了省委宣传部秘书杨先铎。杨先铎受 刑不过,招供。据此宪兵队抓捕了满洲省委书记宣传部长赵毅敏及其夫人凌莎,并抓捕了满洲省委书记张应龙。张应龙在宪兵队的拷打下供出了大量情报,满洲省委 被严重破坏,张应龙自己则不久因受刑过重和疾病死在了监狱。满洲省委被迫迁往哈尔滨,在奉天留下了奉天特委继续工作。

满洲省委迁往哈尔滨后,由罗登贤继任省委书记。罗登贤是共党内部工人运动的大师级人物,多年追随苏兆征,但是在满洲省委书记任上却明确的把工作重点转向了 农村,抗联将领有多人经他一手派出去组织抗日队伍。抗联起家的第一桶金和东北今后14年虽然微薄但一直存在的希望要感谢这个少有的大明白人。罗登贤因为坚 持满洲情况不能照搬关内和不走王明的左倾路线,被撤往江苏,不久被王明假手KMT除去,牺牲于雨花台。罗登贤的独生子罗伟飞三个月时候被送往香港罗登贤姐 姐那里,罗伟飞此后再未见过父亲,与母亲重逢之时则是开国大典。

罗登贤被撤走,派来的华岗赴任途中被捕,王明的优秀下属李实于1932年6月开始担任满洲省委书记,并成为了任期最长的满洲省委书记。

李实最出名的事情是开除赵尚志、张甲洲的党籍。他也不想想张甲洲的党组织关系在北平,开除赵尚志的党籍他倒是有权力。他开除赵尚志的党籍并没有走正常的组 织程序和备案,仅凭开会时一句话就把他们的党籍给开除了,要不是被开除党籍都是神经坚强的牛人,还真不知道后来东北的事情怎么发展。因为没有相应的档案, 李实后来还企图狡辩自己没有开除赵尚志的党籍,无奈人还没死绝呢!李实后来被调往江苏,在江苏省委工作期间被捕,共产党费了不少力气把他救出来,出来第一 件事就是声明脱党。这人还平安活到文革期间,建国后担任湖北教育厅长,又担任教育部的司长,文革也受了一些冲击,没想到 1979年就给他平了反,比赵尚志还早3年。

此人是王明左倾主义的忠实信徒。奉天的情况已经如此危急,他居然还指示奉天特委搞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大肆活动。照片里面中共方面的背景是这样的。

9月中旬,奉天街头发现大量传单,题目是《告奉天工、农、兵及劳苦群众书》,《告满洲士兵书》,《告奉天农友书》,日宪兵队立刻加紧侦缉。10月5日,叛 徒张广骞、李成林向日本宪兵队告密;10月6日,当奉天特委开会之际,日宪兵队拘捕了张霭风、张子和、张俊芝、关天星、尹昌燮、黄哲焕,其中黄哲焕叛变;随后崔运河、李丕文(仅凭照片容易认成李玉文)、李军镐,柳顺春(李军镐之妻,照片中唯一女子)被捕。

日本人这时候对共党还没那么重视。奉天特委一共被严重破 坏四次,抓了好几个特委书记,至少三个没被杀,只是坐了挺长时间的监狱。不过,看过《风声》的人,很多人估计会选择自杀,而不是去做日本人的监狱

我不知道这其中哪一位是奉天特委书记张适,或者这张照片里面没有他(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张适参加过广州起义,尸山血海里逃得一条命,却和上级失去联系, 便前往东北找党的组织。在东北,他也是罗登贤派出搞军队的人之一,不久改任巡视员,负责指导吉林地区党的工作。1932年7月任奉天特委书记,10月因奉 天特委被破坏而被捕。1942年逢“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被特赦出狱,失去和党的联系。1946年春赴哈尔滨找到李兆麟,李兆麟对他非常信任,任命他为 中苏友协秘书长。李兆麟被刺当晚,军统特务也暗杀了张适。

李兆麟也说一下,因为这涉及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满洲省委迁往哈尔滨,奉天特委就成为了和关内联系的大血管。这条血管的另一头是河北省委。这次破坏后,河北 省委派来的人被迫撤出,只有几个人留下,其中就有李兆麟。也许大家都认为很快还能再恢复,哪知道这一堵塞就是这么久。在此之后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还有一定 程度上的人员、信息往来,但是越来越弱,直到断绝。

后来抗联的人看到《论持久战》的时候,是从中文到法文(英文?)、再到俄文,再翻译回中文,几乎面目全非,就这样还是被当成宝。

抗联撤往苏联后,延安和抗联的关系已经断了很久。延安冒着很大的风险,派出了一位原来在抗联7军的同志,前往东北寻找抗联。他居然找到了,但是文件、证件等都已丢失。他找到了被派回国小分队的战友,老战友为他作证,并带他前往苏联。但是他一进苏联就被扣押审查,同归的抗联的人说情也不行。周保中前去要人, 苏联人给他的回答是这个人我们审查过了,应该没有问题。那人呢?我们派出去执行任务去了。还是没能和延安接上关系。

割断满洲共产党和延安的联系,符合日本人的利益、苏联人的利益、王明的利益,唯独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次奉天特委被破坏事件,正是满洲省委和中央被割裂的开始,而且一上来就是狠狠一刀。


把照片对比度调到极限,发现大部分人员的名字都可以对上了。

前排右侧起,当为张霭风,关天星,崔运河(可识别崔字,故此推断),张俊芝(脸上有伤的),中排右起为李丕文,柳顺春,张子和,黄哲焕(叛徒),尹昌燮 (可识别尹字和燮字),最左边一人无法确定,推测为李镐军。也可能是您提到了名字,但不在十人被捕名单中的张适(但也有一种可能张适和张子和是一个人,子 和为其字,这纯粹是我的推测了)。

不过,我也怀疑张适没有在这次大逮捕中被捕,据我看到的资料,他是在1933年10月,而不是1932年被捕的,1933年五月在哈尔滨还领导过工运活动。想来,这种从广州起义中辗转脱难的人物,要抓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适1946年遇难后,1957年才被追认为烈士,世间有些晚。我猜测是他1942年出狱到抗战胜利后找到组织之间的历史需要甄别的原因,实际上,张适是 1942年借伪满“建国十周年”大赦巧妙地从监狱脱身的,不过,伪满对于所谓“大赦”的政治犯多采取严密的监视措施,张无法继续活动当也不奇怪。

奉天特委被破坏,是因为“飞行集会”。对这个“飞行集会”,看过《夜幕下的哈尔滨》或听过这部评书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夜》剧痛陈了“飞行集会”的 危害,但历史上真实的“飞行集会”造成的损失更大。所谓“飞行集会”纯粹出于追求场面的“面子工程”,实际上,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了大批地下人员的暴 露。同时,它既没有真正的杀敌成果,对教育群众也多有负面效应 – “飞行集会”是散发传单和演说为主的,没有对敌人的武装进攻,所以没有杀敌成果,而当时地下组织力量弱小,无法保障参加人员的安全,于是今天你在闹市演 讲,激励群众,明天你就被宪兵队抓住游街,这样的宣传效果无疑适得其反。

再比如,根据当时亲历者的回忆,第一次满洲省委被破坏的时候,省委书记张应龙当了叛徒,供出大量情报。宣传部长赵毅敏却坚贞不屈,咬牙不供,他的夫人凌莎也坚强地顶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

结果,敌人认为赵和凌没有什么价值,只把他们关了起来,两人后均经组织营救出狱,赵后一度担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凌莎为北京师范学院院长。

而日军认为张应龙还有很多没说的,于是越发加以酷刑。供得越多,打得越狠,最后活活把他弄死了。死的时候据说张已经被打得精神失常。

您看这叛徒当的。。。

关于这批抵抗者后来的情况,认真搜寻,依然很难有特别大的突破。不过,多少有些进展。这其中,可以证实的是,李丕文经过艰 苦的斗争,最后终于活着走出了敌伪的监狱。至少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依然健在,应当已经是九旬老人了。原满洲省委宣传部长赵毅敏2001年曾经谈到李丕文, 说他几年前曾撰《难忘的岁月》一文忆及在看守所的生活。

李丕文,又名李维周原名李显谋,辽中县满都户镇官粮窖村人,生于1902年,1927年经任国桢介绍入党。1928年担任台安县县委书记。曾在辽中县利用教师身份长期做地下活动。

他在辽中县文史资料第三集中曾有文章谈到自己的经历。李丕文回忆自己是在辽宁省女一中被捕的,当时公开身份是教员。由于当时日本宪兵队对于共产党的侦缉工 作还没有完全展开,这个案子被送交伪奉天高等法院审理,审判官让李丕文辨认共产党员名单,李说:“辽中师中有五百名学生,我每天只知备课上课,不认识。” 尽管日方严刑拷问,但李始终未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1934年初李被取消共产党嫌疑释放。此后李和台辽县委取得联系,重新开始工作。4月,台辽县委被破 坏,李避开搜索逃到北平。离休前任辽宁省政协副秘书长。

另外,在查找资料时发现,这次日方的大搜捕,奉天特委依然有李晨笛曾警觉并脱险。说明当时地下组织还是比较有生命力的。

张霭风(原名张俊庸)——33年释放,66年逝世。
张子和(叶正良)——不详。
张俊芝(张寒)——33年释放,74年离休。
关天星(应为吴天星,另名郝培庄,郝培壮,彭克明)——33年释放后,辗转到上海,又被捕,后加入太湖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尹昌燮——不详。
黄哲焕——张玉麟,朝鲜族
崔运河——不详,或名崔云河
李丕文(如萨言)、
李军镐——原名李元珠,不详
柳顺春——不详


东北抗战年表
1927年9月,中共中央派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陈为人到东北筹建东北地区党的统一组织——中共满洲省委
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从此,东北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
1928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遭到重大破坏。
1929年6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派刘少奇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1930年3 月下旬,刘少奇调回中央,由饶漱石暂时代理省委书记。不久,中央派李子芬接任满洲省委书记。
1930年8 月6日,省委决定将省委改称"总行动委员会"。
1930年8月末,陈谭秋来东北改组了"总行动委员会",委员扩大为15人。
1931年2月,中央派张应龙来中共满洲省委传达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任省委书记。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占中国东三省的战争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斥责国民党政府卖国不抵抗的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1年9月21日,流亡到北平的东北籍学生3000余人成立“东北学生抗日会”,组织“敢死队”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1 年9月23日,日军占领吉林市,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告诫当时的国民“对日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盘锦大地上的抗日勇士项青山、张海天、盖中华等部四百余人,英勇无畏地袭击了日军控制下的田庄台镇、营口市发电所和水源地等。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在东北首次遭到民众的迎头痛击,盘锦英豪打响了中国民众武装反抗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第一枪。
1931年9月24日,驻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向其所辖各县通电,呼吁军民团结共同抗日
1931年9月25日,驻吉林省城的第25旅张作舟部开抵榆树,宣布抗日
1931年9月28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部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率所部在永吉县老营盘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并通电全省 1931年10月初,邓铁梅在凤城县四区小汤沟顾家堡子创建东北民众自卫军,邓任司令。他们在装备、训练等方面相形见绌的情况下,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打击下,在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包围下,自发地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称的抗日队伍(统称为抗日义勇军),
1931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张应龙在沈阳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张应龙叛变,省委随即遭到破坏,部分人员被捕。为了尽快恢复满洲省委工作,中共中央于1931年12朋决定,由中央巡视员罗登贤代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同时将原中共奉天市委改为奉天特委,领导沈阳、大连、清原、本溪等地党的工作。中共满洲省委张应龙、何成湘、金伯阳、中央特派员罗登员等对日军的频繁活动已经有所警觉,并向中央领导报告。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板垣、石原等紧张地密谋策划阴谋。
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
1931 年10月下旬,在黑山县城的一个士绅会议上,公推曾任东北军黑山、新民、北镇、台安4县兵站处处长的王显廷组建“义勇军”。“九·一八”后,王显廷发起成立“抗日义勇军”,经过决议,此路义勇军的番号为“辽西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一路”,至此,中国第一支正式的“义勇军”在锦州成功建立。
1931年11月,马占山为首的东北义勇军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多门师团和张海鹏伪军进行战斗,毙敌甚多,博得全国人民的喝彩和援助,成为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
1931年12月,罗登贤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何成湘任组织部长,聂树先任宣传部长,金伯阳任职工部长,杨林任兵委书记。
1931年冬季,杨林携夫人李秋岳回上海,原定到老上级周恩来领导的中央军委工作,恰逢这时满洲省委请中央派遣军事干部,中央便把杨林派到他比较熟悉的东北地区。杨林去后马上组建了省委的军委,并担任书记,在东北大地上首次打出“苏维埃”的旗帜。
1932 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代书记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先后建立起巴彦、磐石、海龙、延吉、珲春、汪清、安图、和龙、珠河、密山、宁河、汤原、饶河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和抗日救国游击军、绥宁反日同盟军等,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2年6月,召开的“北方会议”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调离领导岗位,把省委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坚持援助义勇军和联合其它抗日武装力量的正确主张和实际工作,斥之为“机会主义”
1932年6月,中央调罗登贤去上海工作,由华岗接任满洲省委书记工作,李实任组织部长。华岗没到前由李实负责省委工作。
1932年秋,中共满洲省委派李秋岳同志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工作,她先后担任了县委委员、妇女部长、铁北区委书记等职务,她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赵一曼同志都是珠河反日游击区著名的抗日女英雄。1933年1月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山海关,向华北扩大侵略战争。
1933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郑重提出:中国工农红军愿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力和武装民众的三个条件下,和国内任何军队订立作战协定,共同抗日
1933年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
1933年7月,李实调回中央,李耀奎任代理省委书记。
1933年10月,李耀奎在哈尔滨被捕,省委书记由马良代理。
1934年团省委书记刘明佛被捕判变,省委机关遭到破坏。10月中央派杨光华来满洲代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又组成新的省委。
1935年4月,王明、康生将省委主要负责人杨光华、谭国甫、刘昆等调往莫斯科,省委工作交给张文烈负责,这时中共满洲省委工作基本停止。
从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反日游击队相继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共6个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前身是磐石南满游击队在1933年9月18日建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的基础上,于1934年11月改编而成立的。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为政治部主任。下辖2个师,全军约800余人。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前身是东满各县游击队在1934年3月组建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第1独立师的基础上,于1935年5月改编成立的。王德泰任军长,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兼政委,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全军约1200人;(第3师师长金日成)。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前身是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原珠河反日游击队),在此基础上,于1935年1月成立的。赵尚志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团。1935年9月至1936年春,扩编为6个团,相继扩编成6个师,全军约700余人。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前身是密山人民反日革命军和密山游击队,在此基础上,于1934年10月成立。李延禄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何忠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1935年又改称东北反日联合军第4军,全军约230余人。
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前身是绥宁反日同盟军,在此基础上,于1935年2月成立。周保中任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2个师,全军约900余人。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前身是汤原反日游击队总队,在此基础上,于1936年1月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代理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任参谋长。下辖6个团,全军约1000余人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于1936年7月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于1936年3月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于1936年8月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前身是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于1936年3月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前身是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于1936年2月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于1936年9月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4团,于1936年11月扩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前身是原东北民众救国军,于1936年9月收编并改编成立。谢文东任军长(后叛变),滕松柏任副军长(后叛变),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前身是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2支队,于1937年1月改编成立。李华堂任军长(后叛变),李熙山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前身是原反日山林队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汪雅臣部的“双龙”队,1936年曾改曾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于1936年11月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前身是原东北反日山林队祁致中部的“明山”队,1936年5月曾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于1937年11月组建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白云峰任参谋长(后叛变)。下辖1个师,师辖1、2、3旅。 1936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中共满洲省委传达了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建立吉东、松江、东满、南满等四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的指示。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6月18日组成3个路军,划分为新成立的各省委领导。新组建的3个路军即: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1、2军,于1936年7月组成。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共6000余人,归南满省委;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4、5、7、8、10军,以及救世军王荫武部、义勇军姚振山部,于1937年10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周保中任总指挥,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任参谋长,归吉东省委;
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3、6、9、11军,于1939年5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1940年4月任),许亨植(李熙山、朝鲜国籍)任总参谋长,归北满临时省委。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军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由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后叛变)任军长。下辖3个师。
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军编成。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1936 年至1937年,是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发展的年代。到1937年秋,已建成11个军,达30000余人,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3大游击区,抗联各军在辽、吉、黑广阔的原野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威胁着日伪统治,牵制了日伪军近40万的主力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是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结果,它扩大了抗日军队,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从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取消后至1942年,东北党组织几乎与中共中央失去了一切联系,这一时期全国都在进行抗日斗争,处于极其艰苦的时期,东北的抗日斗争已成为局部的斗争。这期间抗联受到日军空前的打击,失去了很多著名抗日将领,三路联军化整为零,继续与日军周旋。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亦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88旅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组成),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任参谋长。在苏联境内进行了3年的系统的现代化军事训练,包括爆破、空降、滑雪、通信等特殊技能的训练
194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彭真同志任书记(1945年9月16日,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1945 年9月15日中央决定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考虑到苏军配有军衔,为了便于工作,中央军委以毛泽东的名义给这6人授了军衔。其中,彭真、陈云、叶季壮为中将,伍修权为少将,段子俊、莫春和为上校,并且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了委任书。同时从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一、第二师、第三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五师一部)、鲁中军区、滨海军区、胶东军区和渤海军区的主力,共6万 新四军三师3万余人、后方留守兵团、中直及其他解放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359旅等部万余人)共计10万及2万干部迅速挺进东北。
1945 年9月18日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6人由曾克林陪同,乘坐贝鲁诺索夫的飞机前往东北,9月17日,彭真一行乘坐苏军飞机离开延安飞往东北。下午,飞机到了山海关上空。没想到飞行员不慎重,降落时飞机冲出跑道,一头栽进附近的稻田里。飞机头朝下,尾巴翘上了天,直挺挺地竖在稻田里。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负了轻伤,彭真被摔成脑震荡,陈云最幸运,被撞出了机舱,反而逃过了一劫。最倒霉的要算叶季壮,摔成了重伤,腿被油桶和无线电器材压住了。在山海关折腾了一夜之后,彭真一行于第二天改乘火车抵达沈阳。
1945年9月19日,在原张作霖帅府,召开了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由彭真、陈云主持并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和战略方针及东北局的总任务。1945年10月20日,周保中、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等同志向东北局移交了组织关系,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完成了历史使命即行撤销
1945年10月30日,中央决定进入东北的军队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1945年 10月31日 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肖劲光任第三副司令兼参谋长,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程子华任副政委,周保中任第四副司令,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同时决定组建北满分局和北满军区,陈云任书记兼军区政委,林枫任副书记,高岗任委员兼军区司令,张闻天任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达27万余人,至此,东北抗日联军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46年1月6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