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投资重组的时间:抗日英雄张发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9:15


首先声明。以下内容来自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正规网站,经过多重审核。
有一位汪精卫的老部下,日本人的老朋友,和孙中山一样,一不愉快就跑会到日本旅游去了,但!他同时也是抗日最坚决的民族英雄。。。。。。。
他是北伐军铁军军长,叶挺的长官。
汪精卫叛变,宁、汉合流实行清共,他因部下有不少共产党员且多为骨干,并不热心反共,反而接纳郭沫若、张云逸、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员到二方面军任职。南昌起义后,他采纳叶剑英的意见不去追击叶挺、贺龙,而令第四军南下广东与李济深争地盘。

他拥护汪精卫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驱逐黄绍桂系部队。
但是:“九·一八”事变后,他电请南京政府允其率部开往东北抗日,蒋介石不予理睬。12月国民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民国21年3月,他再次要求率部援黑龙江,蒋又不允,反将其调往江西“剿共”。他痛感国事危急而报国无门,于10月只身出国游历欧美。他在国外宣传抗日救国受各地华侨欢迎。,在伦敦他发表谈话说:“如有机会,余愿率一旅之孤军奋起抗敌,期有抱国仇于万一也。”在美国,一位医生名叫雅仑,用一个传家之宝的酒杯盛满白兰地对他说:“在我有生之年,如你能打败日本,情愿把这杯子送给你”。他毫不犹豫一饮而尽(抗战胜利后,雅仑找到张的弟弟勇斌果然把酒杯交其带回)。

民国24年春他回国到南京见蒋介石,提出;“今后中国之出路,唯有抗战之一途”。蒋许他日后为抗日先锋。
面对强敌,他坚持,只有战斗,唯有战斗。
和一些论坛里,一见失败就阴阳怪气,毫无唇亡齿寒之痛的说客比,他这样滴才是民族的脊梁!
敌强阶段,他重创敌人,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让敌人闪电战阴谋彻底流产。
相持阶段,他有足够的韧性,反复拉锯。
反攻时,敢于果断的抓住敌人弱点进攻,进攻,再进攻。

他一生戎马,但颇重视文化教育,曾在家乡创办风度小学,于四战区创办志锐中学,培养了不少热血青年。任四军长时曾赠始兴中山图书馆《万有文库》、《四部丛刊》各一套。他死后,叶剑英委员长致电其家属:“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特电致信,尚希节哀”台湾始兴同乡会曾开会追悼并献一挽联:“望出曲江,绪承风度,千载道范,先后献身邦国,古今辉映;声扬咸宁,威镇华夏,一代名将,从此撒手人寰,中外同哀。”

 
互动百科:

张发奎(1896-1980),男,字向华,广东始兴人。中国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一度为孙中山随身侍卫。民国9年奔赴漳州“援闽粤军”任中尉副官。抗日战争胜利后,辞职到香港定居,直至1980年3日10日病逝,终年85岁。张发奎一生戎马,但颇重视文化教育,曾在家乡创办风度小学,于四战区创办志锐中学,培养了不少热血青年。

 

艰难的战况,几则小故事:

  长官司令部驻地内有个军械库,属于军政部管辖系统,中校库长是何应钦的侄公子。此库保管几万发炮弹和三千斤炸药,储藏在蟠龙山东面的一个大山洞里,洞口紧对着特别党部。1941年6月下旬,阴雨连绵,山水奔泻,因司库员疏忽,水溢进洞,炸药受水浸,起化学反应,洞口喷出白烟,昼夜不息。但是这何库长仍然麻痹大意,眼见喷了几天烟,一天比一天浓,他才打算将炮弹搬出。由于为时已晚,洞内温度高,人不能进,他竟索性不理了。张发奎知道后,天天派人询问,副官处也几次去人了解,而何库长总是那一句:“没危险!” 6月30日是扩大会议例会的日子,上午8时开会。张发奎因山洞喷烟,时刻挂心,遂提前绕路亲去洞口,一看大惊,便把库长叫到面前,问:“有没有危险?”岂料这库长到了如此危急时刻,仍是连声:“没危险!没危险!”将军不放心地又追一句:“有危险,你负责?”何却满不在乎地回答:“我负责!”将军以为他定有依据,就不再问了,看开会时间快到,于是急急离去。陡听山崩地震一声巨响,刹那间天昏地暗,飞砂走石,蟠龙山笼罩在一片茫茫的硝烟中。张发奎脸色惨白,声音发抖,下令赶快通知卫生处救人!“快去把军械库长抓来,别给他跑了!”“快交代南卫门,不准军械库出去一人!”
  清查此难,特别党部上校专员以下,死十二人,另轻重伤不计其数。望着那堆聚集拢来、焦头烂额的残缺尸身,将军含泪说:“我不杀库长,对不起你们。” 即将爆炸情况急电军事委员会和军政部。何应钦担心侄子性命不保,一面表示从优抚恤死难官兵;一面着将该库长解送重庆。张发奎想到,库长一解军法司,命就保住了,那还行!当然不行!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人考虑到何部长又是参谋总长,不好硬顶。将军恼了,把桌子一拍问道:“怎么?我十二条命,抵不上一个库长?他既亲口保证没危险,为什么先将自己家眷搬走?”与会者听后默然。此事拖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在柳州把这个库长处决了。
  桂柳失守之后,张发奎把战区主力撤退到柳州西面的宜山地区,部署若干道防线,阻击日军西进。11月17日,日军突破宜山防线。两军在怀远一线展开炮战。张发奎站在怀远桥头,用望远镜观察战况。敌军炮弹呼啸而来,不时在近处爆炸。夜幕降临后,张发奎才坐上指挥车从怀远向设于广西边境六寨的指挥所赶去。
  公路两旁,躺着大群饥寒交迫的难民,哭喊声不绝于耳。张将军说:“我现在作这个回忆,内心仍不免辛酸万分。”可见这些情景给他的震撼。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公路上茫然地对着寒冷、黑暗的夜空,发出一声声揪心裂肺的哭喊妈妈的声音。小女孩在强烈的车灯照射下摔倒了,张将军急令刹车。他跳下车来,扶起那小女孩,问她妈妈在什么地方。她说妈妈把她丢下自己走了,她不知道自己姓名,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凛冽的寒风在小女孩可怜的脸蛋上肆虐,她被冻得嘴唇发紫,浑身打抖。张将军的眼圈湿润了。他把孩子抱上自己的指挥车,带回家中交给妻子,给她取名“怀远”。很不幸,数月后这个小生命夭折了。

 

战争是艰难的,不是YY,如果要打,就得有饿着肚子造刀枪的心理准备。

最讨厌一见失败就阴阳怪气,毫无唇亡齿寒之痛的说客。

这里有一些人把投降看成天经地义,嘲笑逃兵也冷嘲热讽逆境中艰难战斗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