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不是大满贯吗:沈凤:轻仕途重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40:39
【金石鉴赏】二十九、沈凤:轻仕途重艺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新时间:2008-12-4 关键字:金石鉴赏,沈凤,篆刻
清乾隆年间,篆刻艺术兴盛,印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高手如云。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及古董鉴赏家沈凤,即为佼佼者之一。
沈凤(公元1685-1755年),江苏江阴人,字凡民,号凡翁、谦斋、桐君,别号补萝外史、补萝散人。他虬髯貌古,广额方颐,人称古君子。沈凤长于金石,兼善书画,自谓“生平篆刻第一,画次之,字又次之”。其艺术成就的取得,不仅由于天赋甚高,而且得益于清代“以书法冠海内”的著名书法家王澍的教诲。沈凤幼年即喜篆刻,但因家贫不能得到金石文字印谱等资料。16岁那年,家中遭逢火灾,以至一无所有。沈凤19岁拜王澍为师,博学精鉴,精通六法。当时王澍在淮安富户程氏家坐馆,沈凤伺候其侧。程氏富甲一方,又喜好古董,故罗致许多碑碣彝器、晋唐真迹,沈凤得以纵观临摹,大开眼界。王氏又授以八法源流,使沈凤业精而学博。沈凤此时刻画金石,古丽精峭,技艺日进。此后,沈凤曾四至北京,一游酒泉,每到一地,必搜访古今名迹而归,前后得数百种金石文字。他勤于篆刻,所至之处,公卿名流,闻其大名,争袖玉石,求其奏刀。沈凤有求必应,印作得以在公卿间流传,名声益振。

“补萝散人”印
沈凤轻仕途重艺术。乾隆二年(1737年)50余岁才署江宁南捕通判,后又任宣城、灵璧、舒城、建德、盱眙、泾县等地知县。但他不喜吏事,主要精力都用在钻研艺术上。每出行服饰萧然,但马车满载册籍图卷炉研等物,以备不时之需。他有时还在公堂上伸纸泼墨。任宣城县令时曾审讯一窃鸡者,边审边为窃贼画像以耻之,贼旁画了几只鸡,皆显畏窃欲飞之状。人观之,笑以为神。
沈凤善山水,多用干笔,潇洒纵逸,志取倪瓒画风。尝临倪瓒小幅,鉴者莫辨。传世作品有乾隆十一年作《山水图册》、十二年作《临黄鹤山樵秋山萧寺图》轴,著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还有乾隆十六年作仿《倪云林平林远帕图》,录于《金石家画第一集》;乾隆十八年作《竹麓隐居图》轴,现藏常州市博物馆;乾隆十九年作《题李睛江梅花卷》图,录于《百梅集》。
沈凤晚年于金陵养病,与隐居随园的袁枚及名列扬州八怪的李方膺交好。3人过从甚密,时时由袁枚做东,酒酣耳热,说古论今,十分投机;又经常结伴出游,观者称之为“三仙出洞”。沈凤与袁枚关系尤密,乃随园座上客。郑板桥有首绝句推崇沈凤:“政绩优游便出奇,不须峭削合时宜,良苗也怕惊雷电,扇得和风好好吹。”此时沈凤因年老力衰,已不肯刻石作画,只肯写字。于是袁枚请其题写随园匾额。两江总督尹继善过访随园,见处处是沈凤书法,乃笑曰:“何满山皆沈凤书耶?”
沈凤尽管当过官,艺术造诣颇深,但性格廉静谨厚,不懂敛财。晚年生活极为贫困,甚至“卒前数月,贫不能具膳”。乾隆二十年沈凤卒,享年71岁,葬于金陵南门外汤家洼。袁枚叹其晚景凄凉,赞其遗墨珍贵,作《哭沈补萝》诗云:“垂死交情秋握手,半生家难老传餐。谁云遗墨千年贵,我是同时得已难。”
沈凤著有《廉斋印谱》二卷。《廉斋印谱》真迹,近年才在江阴民间显现。这本印谱由江阴收藏爱好者周先生珍藏,为雍正戊申钤印本,内有85方全朱砂印,篆刻技艺十分精湛,对于研究沈凤印章流派和艺术思想,具有很高的价值。在这部印谱中有白文隶书“谦”,真书“三哥”,“不识六与七”等印。隶书与真书入印,宋元间虽有发现,但不为篆刻家普遍运用,沈凤算是打破旧学成规的一位印学家了。
此外篆刻中的“四灵”印是要高手才能刻得生动古朴,沈凤也刻制有“四灵”印。在这部印谱中,还有一些象形印,是在他以前的篆刻家颇少涉猎的。汉印中虽然有各种肖形印,但不似他所刻的范围广大。其印谱中有虎形、双鱼一雁、双雁一鱼、朱文双鱼,可能因为双鱼象征吉祥,而他也有“芙蓉江上渔者”的别号罢。总之,沈凤的自刻印有多姿多彩的形式,数量亦甚丰富,这是他和其他印人不同之处。(《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6-22 第15版 ))

纸窗竹屋 灯火青熒

“补萝外史”印

沈凤私印

凤印

结欢少年场

仁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