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五院:重解“写实”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7:50
重解“写实”艺术

     “写实主义油画”作为西方舶来品,经过中国几代艺术家的努力,在技术表现和艺术表现上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具象写实油画。但在我们对自己油画沾沾自喜的同时,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具象写实油画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巨大差距。虽然我们没有必要跟随在别人后面爬行,但对于西方具象写实绘画中“实”与“意”的本质意义还有待细心的领会和琢磨。尤其是在今天现代艺术思潮对传统艺术形成激烈冲击的背景下,更需要艺术家以坚定的意志和自信心对西方传统绘画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研究。

      一、写实绘画中的“抽象元素”有待挖掘

      中国的写实绘画在八十代初被称为“古典主义”,但实际上中国的写实绘画和“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存在着很大差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美术院校兴起的所谓“古典绘画”之主要特征是笔触细腻精到,而造型相对写实,色彩以酱色或自然色的呈现为主。此时的油画只能算是中国具象写实油画的开端,还谈不上什么主义。西方古典绘画源自古希腊,它是建构在古希腊哲学、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基础上的艺术样式,当时的人们追求崇高与理想,崇尚数理与完美,要求艺术作品的造型、比例等尽可能地接近古典美学中的理想规则。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从表面上看是建立在解剖学、透视学、光影学等科学之上的艺术,后来印象派的色彩学,从视觉上构成了这一时期在平面上营造三维真实空间的画面效果。而在其中却蕴含着理性的视觉形式因素的冲突与秩序,即在具象写实画面背后的抽象因素,它是决定艺术品位高低的关键所在,也是一般观者所难以通晓的”艺术门道”。

      古典主义绘画包括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绘画之前的西方具象写实绘画,最主要的特征是叙事性,它通过扩展故事情节与主体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展现内在冲突来体现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正因为营造画面气氛、突出中心主体的需要,其内在抽象因素的运用达到了极其完美的境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成与表现规则,即理性的秩序与完美的和谐。

      古典绘画的造型是按照理想的审美标准去重塑造型的,包括人的比例、形状、动态和表情,尽可能地表现出典雅、崇高、和谐与完美的造型。这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创造。如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提香的《维纳斯》等作品中优美的体态、完美的造型以及外形的方圆起伏、边线的虚实变化、色彩的细微差异这些具有崇高审美品格的艺术处理,体现出造型的感染力与色调控制的魅力。另一方面,在画面的视觉图式上,围绕所表现的主题与环境,强调画面主次关系与秩序感,并最大限度的利用绘画元素间的对比关系烘托氛围、突出主题。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中通过人物的动态组合关系,强化了每个人的心理“描写”,如果将画面抽象化,观者就会发现画面中力的分布与聚拢的关系。大卫的《贺拉斯兄弟之誓》中位于画面中心、并被一束神秘之光笼罩的父子四人组成了金字塔造型,它的英雄主义气概与左侧暗处哭作一团、造型扭捏的妇女形成了阳与阴、刚与柔的强烈对比。同时这幅作品中隐匿了许多细节的处理,仔细观察三兄弟的手、帽子、前后腿的细节差异,就足以令人称绝。这些看似真实而生动的画面,却处处体现着画家用心的安排与设计,严谨而生动。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具象写实绘画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对西方靠透视法则和光影规律制造体积和空间感的训练方式缺乏主动意识,往往容易被动地描摹光影表象而抓不住重点,长期作业又不注重感受,因而画出来的造型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我们的美术基础教学偏重于强调如何把造型画的立体,把空间画得深远,久而久之好多人以此为目的而不能自拔。其实这些能力的训练仅仅是画好具象写实绘画的基础,它与绘画艺术的关系不大。写实绘画的魅力在于画家对造型的主动处理和画面背后的抽象因素的运用,即我们在抛开具体形象后,画面形式因素所体现的与你所要表达的情调相一致的视觉效果,其中包括单纯的形状的情感指定性、形与形的组合关系——疏与密的对比关系——色彩的黑白与补色对比关系、色调与情调的关系、笔触与肌理的关系、虚与实的对比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主观情绪表达的和谐关系等等。这些因素的运用规则在西方传统绘画里已经做得非常完善了,只是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太少。关于古典绘画中的抽象因素,甚至有人认为两者是无法相融,是矛盾和对立的。这个问题也是长久以来影响写实绘画进展的主要症结所在。我想这些才是一个画家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研究和对绘画中形式因素的研究既是写实绘画的基础,也是绘画表现所要探究的根本。画画要研究画画的表现方式方法,学习传统不是单纯地学习传统风格和样式,而是研究绘画表现的规律和绘画的表现力,研究怎样用绘画语言形式把你的意志、情绪表达得清楚充分的方式,这样的艺术表现规律是任何画种、任何画风都需要研究的基本规律。

      二、设计课程应该纳入造型基础教学

      西方的现代绘画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对绘画形式、视觉表达方式强烈的原创意识和观念更新意识。现代艺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设计艺术的发展与教学,最具影响力的算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包豪斯学院,设计艺术在教学中不择手段的创意教学、构成教学、情绪与涂鸦体验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设计艺术的迅猛发展,并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先头兵。而油画教学却一直沿着传统的路子没有多大变化,专业课程单一,重技术轻创新、重基本功轻观念,有时误将平庸当质朴,误将“全因素”当全面。我觉得油画的教学思路应当拓展,油画教学也该设置一些设计课程。

      同时,中国写实油家也必须认识到古今中外的文化、历史、社会各方面的差异,寻求具有本民族自己艺术特色的具象写实绘画的全新体系与审美评判标准,建构中国写实绘画的新高度。中国传统绘画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写实的,只是与西方的不一样。西方的古典绘画营造的是一种瞬间固定的视觉再现效果。视点、角度、光线以及客观对象都是静态的呈现。中国画从观察对象起就是动态的,它注重“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在强调以心感悟的基础上追求对物象予以本质的表现。中国画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三远”透视法则,依此创造出多点透视的画面。早期的传统中国山水画已形成了具有东方造型特点的“写实”画面,但其自身并不以此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古来就有人将品画审美层次划分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的等级。绘画格调依次升高,逸品为最优。其中,能品是针对客观对象的形似再现提出的;妙品进一步要求艺术家的技术高超、妙笔生花;神品指刻划对象的精神已达到出神入化的状态;逸品则是指其作品真正达到物我两忘、超然脱俗、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境界。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古典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物象,而是通过状物而达意,通过类相而寄情,最终赋予作品以动人的艺术感染力,由叙述客体的“无我之境”达到表现内心的“有我之境”,“写心”而非“写物”。中国人的艺术向来是自我完善的途径,艺术本身不是目的。艺术作品的高度首先是艺术家境界的高度,艺术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全面修养、灵性与悟性。我相信具象写实绘画在中国必将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灿烂发展前景。

                                                                   艺术视野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