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峦山一日游:“中国式以房养老”能否行得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15:48
以房养老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576   版次:AA54   版名:众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9-30
作者:梁江涛 张贵峰 苑广阔 王旭东 朱慧卿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一直深受人们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还提交“”方面的提案。日前,“以房养老”提案的办理部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现有的制度房屋产权70年,“以房养老”难以推行,“而且,如果是房价上行期,‘以房养老’问题不大,可如果遇到房价下行期,有可能遇到其他问题”。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漫画:朱慧卿

    “”一直深受人们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还提交“”方面的提案。日前,“以房养老”提案的办理部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现有的制度房屋产权70年,“以房养老”难以推行,“而且,如果是房价上行期,‘以房养老’问题不大,可如果遇到房价下行期,有可能遇到其他问题”。(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新京报》9月29日)

    以房养老需松“产权发条”

    美国以房养老的制度设计值得借鉴。“住宅产权70年大限”,让倒按揭的操作者对若干年后的房产价值没把握,觉得有风险,“估高了,我们吃亏;估低了,房主不愿意”,进而影响到这一新制度的推行。让以房养老步入快车道,需要从制度源头上破题,政府对土地财政进行结构性调整,松开产权70年的“发条”。就目前而言,不是没有可能。随着各地房产税的开征,对土地卖钱的依存度降低,将房产税的钱填补土地财政留下的缺口。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开征遗产税,解决延长或直接取消产权年限给财政带来的负担。总之,夕阳无限好,还需房养老。只要政府以民生为重,将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就能为以房养老开辟一条制度绿色通道,而且,“劫富济贫”之法玩转以房养老,不失为既能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又能助力调整收入分配的多赢之策。□梁江涛(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别太指望“以房养老”解决养老问题

    即使不存在“70年产权”的障碍,指望“以房养老”来解决目前我国显得日益逼仄的养老问题,也并不是一个真正靠得住、可以和值得普遍推广的养老解决方案。

    首先,目前我国最严峻的养老及老龄化问题,并不在城市而在农村。据“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这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农村,农村老人总数超过1.2亿。而众所周知,相比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不仅更为微薄,而且其住房也更不可能被用来养老———一方面,较之城市住房,农村住房的财产价值要低得多,难以承担养老功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依据现行制度,农村住房也根本不可能自由入市交易。(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再者,即便是在城市,“以房养老”的适用范围实际上也很狭窄。一方面,对于那些退休待遇十分优厚的城市人口(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依靠不菲的退休金便足以养老,根本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如租住在廉租房、公租房中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虽然他们确实有养老之忧,但是又根本没有条件和资格奢谈“以房养老”。因此,在城市真正需要并且有条件实行“以房养老”的人,其实并不多———仅限于那些退休金不够多,又拥有产权房的人群。

    最后,即使上述问题都不存在,要在未来普遍推行“以房养老”,也很可能会遭遇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房子是否还能顺利地被“抵押”或“倒按揭”出去?我们知道,“以房养老”的一个预设的基本逻辑前提实际上是,当一个人年老时,他的房子仍足够值钱,可以顺利地重新入市,并以高价出售给年轻一代的买房者。显然,在老龄化不断加剧、年轻人相对减少的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这一逻辑前提很可能会不再具备。专家推算,到2014年,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将首次超过少儿人口。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房价如何可能长期维持“上行”?□张贵峰

    “中国式以房养老”能否行得通?

    “以房养老”,概念听起来很简单,但真要实施起来,却非易事,它所要面对的,绝对不仅仅是目前房屋产权只有70年大限的“技术性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中国人的传统是“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尤其是对于那些思想传统、观念守旧的老年人,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挣来的一套房子,死后却成了别人的,心理上恐怕接受不了。而且,这还不仅仅是老人自己的事情,还涉及到老人的子女。很多老人的子女可能还等着继承父母房子这笔不小的“遗产”,现在却要归了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这些“外人”,这是否会因此影响子女和父母的感情呢?所以,要接受以房养老的概念,不仅仅需要老年人意识上的改变,同样也需要年轻人思想观念上的改变。

    其次是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房养老”牵涉到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牵涉到房地产评估、利率确定、人的寿命预期等诸多因素。很显然,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涉及到如此众多的领域和部门,没有政府机构从中予以协调关系和打通环节,恐怕很难实施下去。

    最后是双方的风险问题。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中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难以预测,对银行来说,正向按揭贷款的风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的,而“倒按揭”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不断增大。尤其是在目前房价走势不明了,房地产格局混乱的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难免会小心翼翼,轻易不敢试水。□苑广阔

    “以房养老”需防开发商“救市”

    开发商喜欢兴风作浪,更乐意操纵“房产舆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一针见血地指出,房地产界十分重视舆论的营造,也十分重视市场炒作。他们不仅自己赤膊上阵,而且还“豢养”有一批“御用文人”,或通过“重金”让一些专家和媒体为其制造舆论。开发商都是精明人,善于急中生智,善于转危为安,正值楼市“遇冷”,又恰逢重阳节,“以房养老”极容易被开发商“看好”,以至于进行“炒作”,误导社会舆论,旨在给遇冷的楼市点上“一把火”。□王旭东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