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尊尼男士羊毛衫:邓聿文:警惕学者越出底线出卖良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11:19

邓聿文:警惕学者越出底线出卖良知

2010-07-23 08:21:16 来源: 成都商报(成都) 跟贴 87 条 手机看股票

我个人相信张不会出卖他的灵魂,即使真有人愿出10亿来购买。原因很简单,他不缺钱,也不缺名誉和地位,不大可能为了10亿而毁灭现有的一切,除非他打算从此以后不想在江湖上混。但张不会为足够大的利益放弃自己的信仰不等于其他人不会。

邓聿文 (北京 学者)

“给我10亿也许我会写本反市场的书”,说这话的人是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的张维迎(博客)。张最近出了一本书《市场的逻辑》。此话是针对有关诱惑的话题而说的。

张是个有争议的学者,自然,此话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批评者认为知识分子的信念不能待价而沽,支持者认为张是个诚实的人,品质可贵。

起初我注意到这话时只看了标题,以为张不过是开个玩笑,用以强调自己对市场的坚守。及至想写此文,把访谈找来一看,才觉得这也许表达了张真实的意思。张在访谈中并不讳言自己在面对足够大的诱惑时,可能把作为立身之本的信念也卖掉,在这一点上,比起一些喜欢冠冕堂皇的“虚伪崇高”的人来,张的确要强很多。诚实不仅是一个学者,也是普通人的可贵品质,张把他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诱惑时的那种矛盾心态展示给了世人,这很可爱。

但是,假如张真的接受了哪位富豪或者某个组织开出的10亿价码而反市场,那就太可怕了。因为“市场”是张的标签,是张的学术生命之所在,如果因为某人开的价码足够大,就把立身之本都放弃了,可见他过去孜孜以求,念兹在兹,而且要别人信奉的那套东西,并不出自真心的信仰。人们就有理由怀疑,他这么多年来的艰难坚守,像一个牧师般不停的布道,就是一种假象,是为了博取更大的价码。再推而广之,一个连基本信念和价值都可以拱手出卖的学者,他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可出卖?

我个人相信张不会出卖他的灵魂,即使真有人愿出10亿来购买。原因很简单,他不缺钱,也不缺名誉和地位,不大可能为了10亿而毁灭现有的一切,除非他打算从此以后不想在江湖上混。但张不会为足够大的利益放弃自己的信仰不等于其他人不会。在我们这个社会,为了一己私利甚至仅仅是蝇头小利而放弃原则和信念的学者大有人在。

为什么一些学者给人的印象是“变色”特别快,今天鼓吹市场第一,明天鼓吹调控为重,后天又可能转回来?这里当然有自身的认识问题,认识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也改变,但也有一些人是经不起诱惑,用张的话来说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张在上述访谈中就承认,学者面对的诱惑太大———名、利、职位。这就好比一个英雄,在战场上杀敌,经过了多少年的生死磨练,但一个美人就可以攻克他。

除了名利诱惑外,在目前这个物质社会,各种形式的诱惑实在太多,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的确很少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人性的弱点使然。尽管如此,还是有必要指出,抵挡不住诱惑可以,但必须坦然承认,最可恶的是把灵魂卖给了撒旦,却还自称是上帝的使徒。

 

目前这种现象在中国广泛存在。《瞭望》周刊就曾刊文分析经济学家为利益集团服务的几种类型,这不是说,学者不能为利益集团说话。在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不同学者为不同利益集团代言很正常,但代言必须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能违背社会基本的公理和道德,不能撒谎,同时在代言时必须亮明自己的身份。

学者一旦失去底线,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原则、信念和信仰,其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要比官商勾结、官官勾结的危害大得多,因为学者的理论修养和话语优势常常使自己的言行看起来具有正义性质,从而使人们失去应有的判断力。所以,在各种利益交换中,要警惕学者越出底线,出卖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