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鳗:【麒麟合创】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岭南建筑成时代牺牲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7:06

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岭南建筑成时代牺牲品

http://dg.house.sina.com.cn  2011年08月25日14:11  新浪房产

下载 (43.57 KB)
2011-9-7 08:14

 

         新浪房产讯(编辑 胡伟波)随着城乡建设事业的加快推进,近年来,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何为岭南特色建筑?岭南建筑的未来命运将会如何?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们该如何弘扬和传承岭南建筑文化?为此,新浪乐居记者特地采访了著名岭南建筑文化研究学者李培军先生。

  新浪乐居: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定义岭南特色建筑?岭南特色建筑具有哪些特征?东莞现有哪些岭南特色古建筑?
 
  李培军:岭南民居或园林建筑种类齐全,布局灵活多样,营造技艺娴熟精湛,艺术风格瑰丽轻盈,突显亚热带风光特色,且兼容了中原、吴楚和西方建筑文化,形成独具岭南地域特色的建筑体系,统称为岭南特色建筑。

  岭南特色建筑大致具有六个方面的特征:

  1)庭园或园林小巧见胜,结构紧凑而不拥挤;如可园,名列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面积却只有三亩三;而一般民居亦是小巧玲珑,绝不臃肿。

  2)庭园或园林建筑融入自然元素,结合山水;如明园,原李扬敬将军旧宅,借助壬峰,筑亭,植树,养花,而山下修楼,尽得自然之趣;再如可园之邀山阁,远借黄旗、罗浮山之胜景,近观可湖之水韵。

  3)庭园或园林讲究布局,讲究风水。如虎门白沙逆水流龟村,形似乌龟,街道、小巷规则排列,给水排水井然有序,村中曾设有吊桥、村堡,易守难攻,至今仍发挥着设计独特的功用。而石排塘尾古村依山傍水,布局形似螃蟹,村前有两池塘,状如蟹钳,塘边有井,形似蟹眼,而纵横交错的街道均为麻石小巷,有明渠排水,至今通畅无阻,从未出再过水浸街的局面。

      4)庭园、村落、城市建筑多呈半轴对称。庭园多以天井为核心,依次分布,如石排塘尾古村落李宪宗的庭院天井;而一般村落都是以宗祠为中心,如南社古村落就以宗祠为中心,民居分排两翼。而就东莞老城而言,老市府就是全城的中心和至高点;

  5)庭园或园林建筑构件既重实用,又兼美观。构件多以石为主,结构坚固而腐蚀,充分考虑南方湿潮天气因素及发挥防震的功能;美观方面兼饰砖雕、木雕、石雕等。如粤晖园的“百福朝晖”的大型砖雕;石排塘尾明清古村落的宗祠和书院等都兼顾了实用和美观的特点。

  6)融百家之长,传统风格、宗教色彩和西方风格并存。传统建筑风格中的屋脊脊花或以烧再制的陶瓷公仔或以通背的灰塑,再如山墙高耸,体现了徽派建筑特色,同时又自出新裁设计出金土水火土不同型制的五行山墙,不仅形式美观,而且利于防火防盗。宗教色彩的建筑,如凤岗黄洞客家的门头上的造型和彩绘皆吸收了伊斯兰教建筑风格;而凤岗黄洞的观合楼和排屋上的灰雕都引进了西方建筑风格,又如振华路骑楼、欧公祠徐景唐故居等都是民 国时期中西结合的建筑典范。

  东莞现存的岭南建筑大致有四类:

  1)商业骑楼建筑群;如莞城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石龙中山路;横沥老街;桥头镇东正街老圩;

  2)数百间宗祠;如南城蚝岗苏氏宗祠、潢涌黎氏宗祠、万江大汾何氏宗祠、漳澎陈氏宗祠、石排塘尾李氏宗祠、石龙黄家山麦氏宗祠、桥头迳背罗氏宗祠、中堂凤涌陈氏宗祠、厚街河田的方氏宗祠等不一而足,蔚然大观的民俗风情。

  3)古村落;茶山南社古村落;石排塘尾古村落;东城鳌峙塘古村落;凤岗黄洞古村落;麻涌漳澎水乡村落;

  4)园林、名人故居、寺庙、碑亭等;如可园、粤晖园;虎门南栅蒋光鼐的故居、鳌峙塘徐景唐故居;石龙黄家山欧公祠、黄旗古庙;道滘六一一亭、人民公园明伦堂信条碑亭等。

新浪乐居:现在出现大量应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它们能够代表岭南特色吗?新时代的岭南建筑具有哪些特征?
  李培军:我们不认为这些高层建筑能体现岭南特色。新时代的岭南建筑应该以传统和民族格调为基础,巧妙结合西方建筑理念和技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糅合,关注环境和节能的绿色建筑体系。

  新浪乐居:如今,不少岭南古建筑被拆除或遭到破坏,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古建筑的未来命运将会如何?

  李培军:主要原因应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所致,追求政绩急功近利所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当是对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特色文化的漠视和冷淡,没有真正的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不了解建设新城市不应以老城的消失为代价,不知道新城市的崛起应以文化为底蕴,只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才能造就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和品位。破坏旧建筑的行为,绝对是一种短视行为。纵观全市、全省、全国,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加强老旧建筑和古村落的保护,但全国各地的老建筑、古村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收效甚微,故而,希望借贵媒体的影响力向全社会呼吁保护老建筑,保护古村落,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我们所在地域的独特文化。最后,我们仍然认为保护老旧建筑任重而道远。

  新浪乐居:我们该如何去保护现存的岭南建筑?作为后辈,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宏扬岭南建筑文化?

  李培军: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四方面的措施保护现存的岭南建筑:

  政府立法保护现存的有价值的老街道、老建筑、古村落、独特景观建筑。如:东莞的骑楼——莞城的振华路等、石龙的中山路;南社古村落、石排塘尾古村落;凤岗、清溪、樟木头等镇客家围排楼;

   政府旅游部门,科学而合理地开发传统资源,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与市民互动的保护开发路子。学习国外、广州番遇岭南印象园等地做法,让传统的民风民俗,让原居民的生活再现。这就是城市的名片,可以让更多的人透过这个窗口了解这座城市,尽快消除外来者的陌生感,快速融入这个城市,并让更多人喜欢这个城市,并乐意居住的城市。

  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一定要融入本土元素,包括城市建设、街道命名、城市宣传、文化教育等。坚持放眼全国、全球,更要独立于全国、全球,这就是坚持本土的文化、本土的传统、本土的特色。

  政府应该大力宣传和表彰为保护岭南老建筑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号召更多的人关注老建筑,研究老建筑,传承岭南文化,弘扬岭南建筑文化。而作为一名年轻人,应该主动了解和学习本土的历史文化,历史人物,相关的民风民俗,城市的前世今生,注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努力宣传本土文化特色。

  人物简介

  李培军,笔名子木,是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新生代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东莞著名岭南建筑文化研究学者、新浪微博博主。子木自2007年至今致力于发掘与传播东莞本土文化,并与醉红颜组成“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组合,以在场主义为写作宗旨,通过行走再发现城市的民间文化之所在,努力把学术性的研究变成平民视角的文化内涵,让所有东莞人或来莞的人都能感受到身边的文化、历史、故事、风俗…… 2010年8月与醉红颜合著东莞本土散文小说集《东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