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重机枪射击视频:一叶芭蕉一叶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3:20:11

一叶芭蕉一叶秋

2011年09月28日 14:3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秋夜,独坐轩窗前,闲读,有多情的风越窗而入,撩动长发,更撩动几许秋的情思轻愁。窗外,一株芭蕉于飒飒的秋风中,挺然闲立。她摇曳的清姿,从古至今,曾如何撞进文人骚客的眼里、心里,继而跌进了诗人词客的诗词里。翻读诗词,总能看到她亭立妩媚的身影,如何地站成一片撩人的风景。

 

芭蕉,在《诗经》里,曾客串了一把。据说,《将仲子》是三千多年前一位女子写的一首情诗,开始是写在芭蕉叶上,用以表达对情郎的炽热相思。可以想见,宽大的芭蕉叶,曾成了古代恋人传情达意的媒介。

据传,唐朝诗僧怀素为了练习书法,就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临帖挥毫。后来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最后终于练就了天下第一的狂草。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难怪陆游有诗“芭蕉绿润偏宜墨,戏就明窗学草书”,或许说的就是他。

《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探春,似乎也爱芭蕉,从她给自己取别号“蕉下客”可窥一二。我想起曾看过的一幅芭蕉水墨图:一丛茂盛的芭蕉向四周伸展着硕大的叶子,芭蕉如盖的绿荫下,一个娴静的女子侧身斜躺在一张苇席上,手边一本书已滑落到了地上,而女子一脸安然地睡着了。这幅水墨画名为《乐》。

想想,人在芭蕉下,书是可看可不看的,心事,也是可想可不想的,而只需闭着眼享受那一份独有的宁静。这就是一种难得的乐啊!芭蕉体现的是一种清高风雅。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芭蕉荫下,或把酒吟诗,或煮茶品茗,或下棋论古,或抚琴对唱,或闲读诗书……这都是人生的雅事乐事。

秋夜读芭蕉,在心里氤氲起浓浓的秋意。白居易《夜雨》说:“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是对前程的迷茫和无奈;李煜《长相思》说:“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写出了他对妻子娥皇的相思之苦;词人李易安在《添字采桑子》中写道:“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形象地表现了她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元人徐再思一曲《双调·水仙子·夜雨》更是把芭蕉秋雨的意蕴演绎到了极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此曲写的是羁旅之愁苦,细腻真切地道出了作者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这些无不是秋愁。那淡淡的秋思愁绪伴着细密的秋雨濡湿了芭蕉,也濡湿了夜读人的心,让人心事漫漶。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读那快乐的芭蕉句。“梅妻鹤子”的隐逸诗人林逋的《宿洞霄宫》尤为经典:“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字里行间流泻秋色无限,枕上听芭蕉雨的情韵,多么闲适而又诗意。杨万里《芭蕉雨》:“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蕉雨淅沥伴清梦,再受用不过了。

我家院子里的两株芭蕉,长成合抱之姿,宛如亲密的恋人相拥对望。有朋友说芭蕉是有妖气的,不宜在家院中栽种,可我不听,兀自让它们占着院中一隅,蓬勃长成一簇摇曳的绿云。说到底,是无法割舍芭蕉树下乘荫闲读、品茗闲谈的惬意,以及在下雨的秋夜,听一曲雨打芭蕉的天籁的诗意。

秋风敲窗,雨打芭蕉的夜,我看到,秋在一片宽大的芭蕉叶上,行走。禁不住肤浅地效仿古人吟一句:“一阵秋风一阵雨,一叶芭蕉一叶秋。”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梁惠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