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佩恩3怎么注册:〖转载〗由诗素谈微型诗的创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9:53

由诗素谈微型诗的创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08月12日11:07  作者:凡夫518

  一、浅谈诗素      

  只要稍有文学常识的人就都知道,新诗从属于诗歌。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门类,其他还有散文,小说和戏剧。它们既然同聚文学门下,当然要有共同的属性,也有相容的要素。这里就要提出一个新概念——诗素。

  诗素,其实早有其说,最早无从考究。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李魁贤指出:“诗的美是意象的新颖,联想的丰盈;即诗素的美,而不是语言的美。诗的深奥,是意象的深邃,联想的闪烁;即诗素的深奥,而不是语言的深奥。”(李魁贤《心灵的侧影》,引自邹建军《台湾现代诗论十二家》第139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版)他把诗素作为意象,作为联想。温东华著 《征在主义诗论 ——以此宣布征在主义正式诞生》《论诗象 》中就提到“ 想把诗搞清楚,最好是从诗的象和诗的语言说起。其理由是,象作为单一的,都是诗素,作为整体,它又是诗本身。诗(或诗象)最终是通过语言来约制成型的,从语言的角度看,诗是语言的最高存在形式。象与语言虽分而为二,实则合而为一。象与语言虽明有所见,但最不容易说清楚。”温东华把诗素称为“象”或“诗象”。余光中译(美)罗勃.佛洛斯特/Robert Fros《雪夜林畔小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有关 “诗的元素”就把“结构密度大(把诗思、诗材、诗情、诗眼、诗素,有机的用诗语,把他们混合组织起来)”作为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着重於诗质与诗素之把持,且以繁富的意象去构成其诗境。憎恶那种赤裸裸的所谓“情绪的独白”。大致看来,他们所言的“诗素”,应该是指诗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图画感,动感,质感,情感以及能够振动人心,激发情志的力量和气质。这与不少人称诗歌的内容或素材为“诗素”是大相径庭的。

  可见,诗素是指诗歌作品的意蕴和内涵及由此产生的冲击力量,是通过诗人的精心构思和精彩描绘实现的。诗素的内容包括:意境、情境和语言技巧。意境,情境都是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虚构加工产生的,因此更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诗歌创作中,诗人运用语言信息创设特定的意境和情境,伴之卓有成效的语言技巧,履之音律,韵律(包含音韵和情韵),便酿造成一首诗歌。真正意境和情境的形成并感染读者,还要靠读者的再创造,这种创造是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有形象的塑造,意境的拓展,又有情感的酝酿,哲理的感悟,还有语言技巧的愉悦。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修养、文化程度、阅历、信仰等素质的不同,诗素在每个人身上显示的状态千差万别,正像人们读小说所说的,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其实诗素亦是其他文学门类必不或缺的基本要素,哪一种文学作品不是通过虚构意境、情境和施之卓有成效的语言技巧反映社会生活?不过诗素外, 因其他要素不尽相同,决定了它们的文学属性不同。在诗歌作品中地位最突出最重要,姑且称之为诗素。

  诗歌的要素有:诗素,音律,韵律。 散文的要素有:诗素,不完整的音律韵律,不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小说的要素有:诗素,完整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 戏剧的要素有:诗素,人物,故事情节,舞台设计与表演。 由此看来,诗素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素。        

  新诗,发展到今天,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 1.自由新诗 ; 2.自律体新诗; 3.格律体新韵诗(包括仿古诗);4. 微型诗。其中格律体新韵诗不过在格律上模仿古格律诗,却在平仄韵律上不做严格要求。微型诗只是作了篇幅限制的诗歌。

  自由体诗歌是诗歌文学的全新解放形式,它重意境情韵,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要求,而在音韵上另辟新径。借助于情韵基调和节律形成跌宕回旋或推波助澜,语言结构极为紧密,而且聚散抑扬错落有致,阴阳顿挫挥洒自如。放得开,收的拢,达到音之铿锵,韵之和谐的音乐境界。我们谓之为诗歌内在的律动。自律体新诗在音律,音韵上就做了一定的限制,但不严格。音步可多可少,韵步可长可短,只要流畅顺口,和谐自然就可以了。大多数学诗者适应和习惯这种体例。格律体新韵诗在音律和音韵的要求上又加了一码,虽然不像旧格律诗那样有严格的音律,音韵及平仄规定,音步,节奏,同韵,近韵可作适当调整,但其形式上的音乐美和建筑美是不容破坏的。

  赞同韵节奏以标准诗行为单位,一个标准诗行就是一个韵节奏。韵节奏的跨度愈大,诗歌的音韵性愈差,纯自由诗就完全失去了音韵,不再押韵,它需要和谐的音节奏弥补无韵的不足,以丰富饱满的情韵,鲜明灵动的诗素(为人们所能接受而又能引发人们丰富想象和联想的意象因素和情感因素)占据了全诗的统领地位,以至可以让人们忽略其音韵。

  诗素是诗歌的主体,是最不易把握和学习的。音律和韵律(情韵除外。它是作品本身酝酿的感情基调)都可以让人们听到看到,而诗素只能靠人们从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慢慢感悟获得。

  形式上的文字分行和音律及音韵,都不能确定诗歌与否。《百家姓》、《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既有音律又合音韵,我们不能说它们是诗歌;《乘法口诀》、《珠算口诀》节奏感很强,有了音律,我们也不能说它们是诗歌。虽然它们表述的内容实质性很强,而缺少的却是诗歌文学的最基本的要素——诗素和情韵,类似这样的文字充其量我们称它为赋,歌或者歌诀,押韵的称为韵文。 至于快板书,快书,数来宝,唱词,对口词之类我们可以称为板话和说唱词,亦和新诗有本质的不同。但可以认为,它们是新诗的先祖。

  因此,新诗创作必须首先考虑诗素、音律和情韵这些要素,其中诗素是最重要的。如果再提高要求,便是要有和谐的音韵。音韵要求的程度不同,新诗的体例便有所不同。

  二、微型诗与诗素

  现在,我们就给微型诗找到了娘家。微型诗,首先是诗,具有一般诗歌的特性和要求,具备诗素这一构成诗歌的必要条件。另外,微型诗可以是古体诗(古诗和格律诗),也可以是新诗(格律体新韵诗、自律体新诗、自由新诗)。但无论作为哪一种诗歌形式出现,微型诗还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就是篇幅做了限制。为区别于四行以上的小诗和短诗,微型诗要求除题目外,每首一般最多不超过三行,字数控制在三十字以内。这就决定了微型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短是短了,却要精。首先要在立意的深度和敏锐度上下功夫,在创设意境和情境上精益求精,也就是说,微型诗创作在诗素的要求方面更高于其它样式的诗歌。意境,情境和语言技巧。对于微型诗尤为重要。一首好的微型诗,可以丢掉格律,丢掉音韵,甚至丢掉节奏,但决不能丢掉诗素,因为它是诗歌的神髓,其他都是外形和装饰。我们简直可以把微型诗比作美术作品中的人体艺术,乍看赤裸裸的司空见惯,细琢磨竟是美术作品的极致。微型诗集中了诗之所长,高度凝炼、精粹的反映社会生活。由此看来,诗素不仅是微型诗的最基本要素,更是微型诗的生命线。不讲究诗素,微型诗便不复存在。任何有悖于诗素的文字,不管你怎样拼凑,我们都不认为是微型诗。自由体的微型诗,可以说就是剥光了衣服的单纯诗素的标准化造型。如:《小贩》,“笑容趴在钱袋上/克扣着斤两”,是一首非对称音步新韵型微诗,《秤杆》,“他说我的原配太老实/不如这个年轻”,就是一首自由体的微型诗。两首诗歌都注重了形象的描绘和塑造,其意境读者可以品味感悟到,情境的酝酿能引起共鸣,语言技巧虽不复杂,却耐人品味。第二首不要说格律音韵,文字的节奏都不严格。微型诗并不是意境欲朦胧,用词愈偏僻愈艰涩愈好,也不是把长句割裂回车凑三行即妥。我们坚持朴实中蕴含深意,灵动中妙趣横生,精短中余味悠长,闪烁中撼动人心的创作和评鉴底线,总之,不可忽略诗素的把握。

  当今微型诗创作中,许多写手大谬未然,把微型诗当作文字游戏,或如猜谜语似的公布谜面;或诠释名词,牵强附会;或病句充斥,割裂意象;更多人截文裁句,东拼西凑,写一些连自己都不懂的文字,冠以微型诗。其实不客气的讲,他们操作的可能是微型诗的皮毛,却正好丢弃的是微型诗的灵魂,他们无视了诗素这一诗歌王冠的基本依托。

  三、微型诗的立意

  立意,是确立作品思想与感情的指向,即作品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或感情。写作诗文讲究立意,立意精美,创设意境和情境才有章可循,规范思路,激发灵感,先声夺人。微型诗(写文章也一样)立意不可落入俗套。你想,别人都知道,都想到的东西你写出来谁还稀罕?别看论坛上又吹又捧地,那不是真实表态,都是干送人情,图个人气,真正研究起来就不能沽名钓誉,自欺欺人。作品要出彩,就要多角度切入,奇思妙想,平中见奇,出其不意。

  巫金余[香港]《墙头草》“用尽整个族群的臂力/毅然/把春天扎在高墙上”苍山一画先生这样评说: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人们常引以喻指和嘲讽那些立场摇摆、随声附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与评价往往与民族的心理积淀、文化背景有关。这首《墙头草》在立意上故意悖反人们的惯性思维,或者说思维定势,颠覆传统文本寓意,因而让人耳目一新。‘把春天扎在高墙上’,灵动之语也!它让人们对春天和青草产生美好的遐想!由此诗可知,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可以是对立的。如对竹的评价,有人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有人说“未出土时犹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认知角度或价值取向不同而已。再如凡夫的《陀螺》1、忙得团团转 /还不是为了自立; 2、一点皮肉之苦 /算是鞭策和鼓励 ;3、抽的再狠/我也不会妥协;4、生命在于运动 /不倒才是硬道理;5、为了生存 /这点事还摆不平;6、快站起来 /不打不成器的东西; 7、头重脚轻的家伙 /看你能晃多久;8、在那里摔倒/就在那里爬起。 紧扣陀螺运转的特点,各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立意,顾及了立意整体性。何谓立意的整体性呢?就是说,有的题材,一两句话根本说不清楚,需要从多侧面来刻画。因此,此时的立意就非常讲究。一是尽量全面,力争把全部的内涵说出来;二是互相呼应,就是力求对称起来,增加美感。你看,这8个方面,有的是它自己说,有的是旁人说;有的用自立,有的用站;有的用抽,有的用打;而且,把古体七律的因素也兼顾一下,押韵起来,是不是就令人回味呢?再加上富有哲理的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就比较形象的将一个个陀螺印到读者心中,以引起共鸣。当然,这几首读起来理性有余,意象不足,虽然运用了拟人、比喻、双关、反诘等修辞方法,但描绘终归不够。

  再如,有关“祭父”的诗文相当多,祭父的形式虽无奇不有,人们也司空见惯。祁国的《祭父》微型诗却别开生面。“我拿起电话/没拨任何号码/轻轻地喊了一声爸爸”。说来文字平淡无奇,电话谁没有打过?可谁又打过这样的电话?这样的内容放在这个题目的语言环境里,立意陡然突兀起来。正如苍山一画先生所评:这首诗没有曲折的构思,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平静的陈述语气叙述着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平常行为,但是让人觉得它的每一个字都燃烧着情感的火焰。也正是这“不经意”,说明作者这种平常行为已是一种情感驱使下的必然行为,因而更是感人至深。在这首诗面前,任何的矫情都必须退避三舍,任何的藻饰都将黯然失色!

  微型诗的炼意,关键在于选准事物和感悟事理,事物的特征、特性和涉及的事理是多方面的,更加人们思考的角度与方法各不同,作者就要首先考虑把作品的主旨确立在什么方位,选定范围和目标。最好是大家人人关心,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定位后,就借助原型说开来,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点此说彼,将意象或扩大,或缩小;或抬高,或降低;或以偏盖全,瞒天过海;或攻其一点,暗渡陈仓等等。通过描绘各意象,组合成一副完美的意境。让读者能感受到,又若即若离。见又不见,闻所未闻,思之有理,心悦诚服。

  说到炼意,还有一个灵感问题。人们常说“思如泉涌”或“江郎才尽”,都是说人们创作灵感的兴奋和消失。无灵感时,熟视无睹;灵感闪现,欣然命笔。我们看别人的精美诗文,常赞不绝口,拍案称奇:“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层意思?”就是说,同样熟悉的事物,未触发你的灵感火花,别人却大放光芒。灵感是思维的导火索,如同电脑密码,密码点破,继而豁然开朗。灵感不是凭空就有的,它是人们认知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感悟和思考的瞬间体验。“没有想到这层意思”就是没有悟出事物本身的内涵,灵感或者还在休眠之中。所以,写作者要勤观察,多思考,细品味,巧联想,说不定什么时候灵感会出现,于无声中听惊雷。而思想懒汉恐怕是不容易得到灵感的,也永远提炼不出一个好的主题。

  微型诗的立意,又不尽同于其他诗文。由于篇幅的精短所限,要在三二行乃至一行的有效文字中融入尽量丰富的意蕴,给人瞬时的情感震撼和经久的回味,确属不易。这就要求写手做到:1.巧设题目。题目是微型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提纲挈领,融会协调全篇的作用,题目不妥,将会立意不明,指鹿为马;2.精心构思,意境脱颖而出,立竿见影。尽管微型诗的语言允许多种风格,但语言的准确使用和调理直接影响主题的表达。不要诠释,不要猜谜,不要随意断文截句,保持全诗的整体性和立体感;3.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是挖深内涵,提炼主题的有效方法;4.不要什么都说白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四、 微型诗的情与理 

  微型诗篇幅精短,文字了了,却能瞬间激发读者的情感振奋,甚至大彻大悟。原因不仅仅在于微型诗字字矶珠,更赖于其长情短发,一语中的,耐人回味。动之情,晓之理,过目不忘。 

  大凡微型诗皆有感而发,假借原型事物,针对其特征、特性演绎刻画为崭新的意象,组合为纯美的意境,酝酿出真挚浓烈的情境。一首好的微型诗,犹如窥豹之管,知秋之叶,拨一弦而动心音。古云:诗言志。志则情与理。微型诗在酿情蕴理方面有哪些特点呢? 

  请先读凡夫拙作《打工》,   缩成一团 / 试图捂热 / 凉地板上的梦.很明显写的打工者,反映的既是打工者的生活,又是打工者的命运。“缩成一团”似乎写夜里睡觉,冷?饿? 病?反正不舒坦!睡在什么地方?“凉地板上”.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为什么要受这份罪?“试图捂热”一个“梦”!这是表面上的一层意思。再往深处想:进城打工,每一个打工者的心都是矛盾的,都是蜷缩的。他们远离爹娘妻儿,抛家舍业,离乡背井,到这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的城里寄人篱下,听人役使,你说心里是什么滋味?能不“缩成一团”吗?打工者比谁都要清楚自己的处境,但甘心情愿忍辱负重,是因为他们“试图捂热 / 凉地板上的梦”。他们有愿望,有追求,他们不甘心祖祖辈辈凉地板(贫瘠的土地)给予他们的饥饿或温饱,也想感受一下现代文明。他们深深的懂得,这一切愿望,或许就是梦想,要想实现,谈何容易!热切的希望,不容乐观的现实,那种辛酸,那种无奈,难道你不为之动容吗?朋友,我们是人,我们是善良的人!我们谁不愿意广大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幸福,“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至于对诗歌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不同的人就有许多不同的思考。比如:1.睡在凉地板上不如睡在床上做梦舒服;2.凉地板很难暖热;3.打工者的生活太艰苦;4.打工者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确不容易;5.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任重而道远......  微型诗在酿情蕴理方面的特点是:长话短说,浅置深蕴,给读者留下足够的品味空间。

  微型诗创作中,由于作者的立意角度和语言技巧各异,便会出现作品的情理侧重差别。有的重于抒情,有的重于说理。侧重于抒情的我们称为抒情诗;侧重于说理的我们谓之哲理诗。还有的抒情之中亦含哲理,我们同归于抒情诗一类。 

  微型诗的抒情的确是不易把握的,难得洋洋洒洒、痛快淋漓。想用有限的文字激发出暴风骤雨般的感情,产生雷霆万钧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引发读者瞬间情感的火花,并在火花闪现的顷刻,触发心灵的颤动,以至余波经久不息。不要小瞧这瞬间的火花,同样光辉灿烂,动人心弦。抒情诗大都借景或托物,并不直抒胸臆。通过对原型景物的描绘和渲染,寄情于景,托情于物。其中滋味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获得美的愉悦。如:老李飞雪的《客在异乡》:“夜半   几声犬吠咬破梦境/乡愁喷涌而出   /溅湿趴在窗口的那弯瘦月'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成功。全诗要写客在异乡的游子那种思乡之苦,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特定的景物:夜半犬吠,乡愁喷涌,溅湿瘦月。虚实相映成趣,明知言过其实,却又不觉荒唐,反而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诗中的动词用得尤为巧妙:“咬破','喷涌”,“溅湿”,“趴”,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激发了感情的升华。 

  微型诗创作中,大家一不小心就写成哲理诗,难怪不少人认为,微型诗不宜抒情,只适合写哲理诗。其实,让微型诗健康地向抒情方面发展,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抒情类的微型诗常用一些语言技巧,《客》诗中就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方法。哲理诗是大家熟知的一类微型诗,闪烁着智慧火花。作品往往由事物或事件的某方面的特征,特性或现象入手,或一针见血,或旁敲侧击,或热嘲冷讽,或请君入瓮等等手法以物寓理,以事寓理。这种哲理诗,常常选取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意象,结论虽说不上石破天惊,却也让人出乎意料,或别开生面,不得不心悦诚服。如余薇野的诗:《赤橙黄绿青蓝紫......》   不是虹,是人脸!一针见血的道破世事的险恶。顾城的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表达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柳笛的诗:《枝头》繁华落尽/孤零零地/举着一串空荡荡的日子。指出过度奢侈的繁华将意味着冷落。凡夫的《手术刀> 哪里有隐患/ 就在哪里下手.以物寓理,指出解决问题应抓住主要矛盾。 

  无论抒情还是哲理,都必须在创设意境和情境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技巧,才不至于苍白无味。

  五、微型诗的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是诗素中仅次于意境和情境的第三基本要素,诗歌创作须臾不得离开诗素,当然就必须讲究语言技巧。语言技巧是指诗歌创作中语言表达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一般如:象征,对比,衬托;拟人,夸张,比喻,排比,对偶,反语,双关,反诘,通感等,以及言辞的揣摩定夺。  

  微型诗要求语言一定精炼准确,创设意境要形象灵动,情境要极度到位,达到投一石而激千层浪的艺术效果。这就需要作者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借助语言技巧获得新意和深意,进而感动读者。  

  语言技巧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故弄玄虚,夺人耳目,而是要匠心独到,别具一格的创设意境和情境,使其水到渠成,锦上添花。即使同一题材,同一位作者,由于作品的立意不同,写作的定位不同,把握事物的闪光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不同,所运用的语言技巧就不尽相同。语言技巧运用得恰如其分,将会使意境清晰明朗,熠熠生辉;情景动人心弦,一鸣惊人。如写故乡之类的诗很多,凡夫的几首这样写:《过故乡》“匆匆折叠故乡的山水   /装上西行的列车    /情思洒了一路 ”;《老家》 “砍下一截城里的繁华  /植入老家的土地   /一定会长得山明水亮”;《乡情》 “装满锅子旱烟   /猛抽一口  /还是家乡那个味”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创设意境与情境,运用比喻,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注意了语言技巧的运用。怎样使语言技巧运用得恰如其分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文无定法”便指如此。    

  首先应把握所写内容的内涵,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将抽象具体形象化,将哲理情感化。如凡夫的《儿子》“挑着太阳/ 担着月亮//晚霞铺满老娘的呼唤”.意在写年轻人生活的艰辛和母子间的相互牵念,就用夸张和视角转移的方法来处理。《残年》 “ 将落日塞进灶膛 / 熬尽苦难的岁月”则用夸张和拟物描绘风烛残年的苦痛。其次,让诗活起来,有生命力。这就要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如《诗人》 “拔下自己的羽毛    /做一个简陋的小窝     /孵出些唧唧喳喳的文字”运用了拟物,还注意了动词、形容词和象声词的使用,才达到了醒人耳目的效果。再次,微型诗篇幅精短,行数字数都有相对的要求,这就给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提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文字提炼一定要“稳、准、狠”,即稳妥,准确,不惜修改舍弃。

  另外,微型诗还常常扩大词语的外延,偷换概念等等。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多一些幽默,诙谐或讽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六、微诗十忌

  忽略了诗素的所谓微型诗常有无法遏止的通病:意境模糊,情境凋零,语言或直白淡然,或艰涩绕口,或一览无余,或达意不清。字行排列随意,刻意刁钻。为免写手误入歧途,微型诗创作应十忌:

  一忌就事论事,剥皮剔骨。诗歌的魅力在于创设意境,并不需要将要写的事物解剥开来摆在读者面前,不然,留给读者的只有恶心,而不是美的享受。如《夜》“没有了光明/只有在黑暗中摸索/盼望丢失已久的太阳”。虽然表达了失去光明的痛苦和对光明的渴望,不能说立意不好。但夜的黑暗尽人皆知,即使语有双关,但无新意,难引起人们心灵的震动。若改为“撬开夜的外壳/塞进焦灼的梦/立刻燃烧起旭日的光明”,不仅同样表达人们渴望光明,而且要生动形象得多。    

  二忌搜肠刮肚,无病呻吟。诗歌以情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百无聊赖,附庸风雅,没有真情实感,其作品怎么动人心弦?如《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