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 奥巴马:“扶老犹豫症”从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3:41

“扶老犹豫症”从何而来?

 

                                      文/孙海岗

 

何谓“扶老犹豫症”?就是一个人在街上,当看到老人摔倒,内心本来有一种想扶的良心冲动,却又因为惧怕被诬陷担责,而产生的一种犹豫心理症状。这种心理,随着“彭宇案效应”的扩大,正在到处蔓延。

 

这种恐惧症,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也不符合当代中国的道德现状,是流行于一小部分人群中的小众心理,却被有些媒体无限放大,整得“国人道德滑坡说”甚嚣尘上。但如果换一个时空,就会发现现实没有这么冷酷。

 

9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54位全国道德模范和260位提名奖获得者的事迹引起热烈的反响。927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详细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多项问题。

 

关于要不要扶老携幼的问题,王世明说:“总而言之,扶老携幼这种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来说,我们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应该去做,不能不做,没有二话可说。这里我想用吴菊萍的话来回答,‘我们拒绝袖手旁观’,我觉得这个话说得就非常好。谢谢。”

 

王世明的回答,符合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掷地有声。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做事,理应基于道德原则,而不是基于是否对自己有利。那种对自己有利或者无害,才遵守道德原则,对自己不利或者存在风险,就回避道德良心拷问的做法,是怯懦的。金庸小说里面的萧峰,为了弥补汉族和契丹族之间的裂痕,拯救北宋子民的性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才是中华文明的主流。

 

920号的道德模范表彰会上,勇接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落水青年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战士邰忠利,勇救落水同伴献出宝贵生命的15岁少年甘占恩,奋不顾身、火海救人的英雄翁婿谭良才、王茂华等道德模范,才是当代中国道德形象的典型代表。

 

那么,这种小范围流行的“扶老犹豫症”是从何而来的呢?

 

很简单,就是新老媒体对“彭宇案”以及类似案件的无节制炒作。在商业社会,一些媒体出于吸引眼球目的,信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商业原则,对健康的道德行为缺乏报道积极性,对彭宇案这种非正常的、挑战受众敏感神经的特殊事件,则好比苍蝇见了血,不榨干其中的眼球利润誓不罢休。于是,区区一个南京彭宇案,就让一部分人产生“扶老犹豫症”。

 

“扶老犹豫症”的产生,提醒人们,在中国人道德形象问题上,不应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被少数挑战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恶性个案所影响,甚至连累自己的道德水准随之下降。21世纪的中国,应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道德英雄,他们的存在,不但会温暖我们的心灵,也会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