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化工围困东营湿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7:22
“黄河流经千百年,输沙造田建平原。”九曲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造就大片新生地。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每年以2000多公顷的陆地面积向大海推进,“昨日沧海,今日桑田”的动人画卷,在这里得到生动、完美的诠释。

  这片土地是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芦苇荡里经常看到白鹳、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头鹤等。每年迁徙路过鸟类有600万只,有43种鸟类超过全球总数量的1%,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国际机场”。为保护这片湿地和鸟类,国务院在此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2006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自此,大批化工企业入驻东营,而新建的化工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仅相隔一条乡村公路。

  本报记者 严友良 发自山东东营、上海

  8月29日,清晨。山东省东营市仙河镇,一个因为仙鹤、胜利油田和黄河入海口而闻名的地方。

  车子在泥泞不堪的路上,颠簸向北。路左边荒草丛中,不时冒出被当地人叫做“水泡子”的小片水域;而右边则是一早来收虾的工人忙碌的身影。

  走过一段路程,西边的马路牙子上不断出现一块块白底红字的水泥界碑,上面写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界”的字样。

  几米之外,一道绿色铁门矗立道路中央,铁门两侧写有“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绿地,努力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字样的标语,落款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保护站”。

  视线穿越铁门,对面正在兴建的化工厂与铁门上的标语俨然形成鲜明对照。不远处,是一座座崭新的厂房,不少高耸的烟囱正在“吞云吐雾”。

  “以前,路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湿地,只不过路西边是保护区,路东边则被划在了保护区的外面。现在,东边成了一个正在兴起的化工园。”任增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被称为“黄河入海口的神仙姐姐”的任增颖任职于胜利油田。热爱大海、热爱鸟类的她,为保护黄河入海口的这块湿地,与化工厂孤军奋战多年。如今,她因为这得罪了一些人,被“贬”到烟台做清洁工。

  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设一千二、黄河口、大汶流三个管理站,总面积15.3万公顷,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秋天的清晨,行走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上,不时可见路边的“水泡子”里,一群群黑翅长脚鹬在水面游弋。人车经过,鸟儿惊起,掠过澄蓝的水面,在朝阳的映衬下,在天空中形成美丽的剪影……

  观鸟途中,任增颖很兴奋。过去,她最大的乐趣便是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在湿地里找鸟、观鸟。“我差不多能喊出150多种鸟的名字,看到受伤的鸟儿,也会带回去照料。”因为热心环保和“爱鸟”,2007年,任增颖被评为胜利油田“爱护环境模范”;2008年又当选为东营市“文明市民”。

  著名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发起人、中央广播电视台记者汪永晨曾在任的邀请下一起前来东营观鸟。在汪看来,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鸟类来此栖息,应归功于黄河对大地最后的眷顾。

  50多年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仍是一片汪洋,是母亲河孕育了这片土地。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黄河,如同一条桀骜不驯的黄色巨龙,从黄土高原咆哮而过,裹泥带沙蜿蜒东流,经过5400多公里的漫长征途,在这里汇入渤海湾。由于受到海水的顶托,黄河水流速度减慢,大量泥沙得以在这里淤积沉淀,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最终形成了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直到今天,每年仍以2000多公顷的陆地面积向大海推进。”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珍稀动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连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正是如此,这里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一年四季,这里美景无限。春天,上万亩槐林吐露醉人芬芳;盛夏,血红的夕阳摇曳沉落芦苇荡;深秋,无边碱蓬铺就旷野红地毯;隆冬,白雪皑皑的景象直抵海天交接处……”

  9月15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一牛姓管理员,这样描述保护区的美景。

  这名管理员介绍,伴随这片土地而生的,是以原生态的旖旎景观闻名于世的黄河口湿地。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海淡水交汇,形成了宽阔的湿地,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栖息。这里已发现将近300种鸟类栖息,被国际湿地组织官员冠以“鸟类的国际机场”之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主要价值正在于此。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作为自然界独特的生态系统,湿地有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与杂质、保留营养物质、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作用。

  湿地和鸟类是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对象。“保护区内湿地类型主要有灌丛疏林湿地、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五大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说。

  另外,从俄罗斯到澳大利亚以及环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一线,是两条鸟类迁徙通道,经常有大批鸟儿迁徙时在保护区停留。正因为这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先后被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湿地国际亚太组织“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

  据统计,鸟类种类和数量由1992年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296种,占中国鸟类总种数的1/5,现有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遗鸥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9种。

  任增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来这里绝对是鸟的天堂。从镇上开车半小时,就可见到渤海湾的水天一色和在空中盘旋的鸥鸟。在往海港的路上,还会看到高速路两侧的芦苇荡里的天鹅、苍鹭或者野鸭,看到高压线上停歇的隼、黑翅鸢等鸟类……”

  化工园与保护区争地

  9月13日,当时代周报记者来到隔开保护区与化工园的这条公路时,刚一下车就感觉到一些刺鼻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夜幕下,数家工厂内灯火通明。

  湿地旁边化工厂的日益增多,始自2006年。正是在这一年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开工建设,而当时全国正在清理开发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批复的,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月14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团工委书记巴海峰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巴海峰说,在2006年全国清理开发区时,山东省之所以批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改变河口临港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改变东营市“沿海的城市不见海”的境况;二是为山东省西北部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区规划控制区232平方公里,远景发展区466平方公里。巴海峰强调,他们不断向上海金山区学习,希望将东营打造成一个集“工业园区、港口和滨海城市”的现代开发区。

  2009年5月,东营市拿到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化学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招牌—这也是该协会颁发的第13张国字头招牌。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港被规划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和优先发展区。这无疑又为开发区的建设添了一把火。

  “开发区将发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巴海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在建和投产项目33个,总投资600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对这些企业进行了一下梳理,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和石油化工有关。其中,最大的是中海油一个集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及渤海油田专业服务与海洋工程基地于一体的总投资高达450亿元的庞大计划—中海油在东营市的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

  此外,已落户的企业还包括海科瑞林、亚通、爱克森、胜基、科宏、万达、万通、华泰、神驰、嘉贝(香港)等项目,即将确定入驻的东辰控股集团、山东万福达化工有限公司等5个新项目,也都和化工产业密切相关。

  而所有这些化工企业几乎都位于东营港临港工业园内,其与保护区最近的距离仅有三米。隔开保护区与化工园的,是一条乡村公路。

  当记者就此事向巴海峰求证时,巴解释,“化工园所在地并非保护区”,而且“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核心区不能动”。这些化工企业的环评报告?巴海峰以肯定的口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它们都通过了,“不过没有在网上公布,如果要查找的话,需要通过相关程序。”

  “站在这里,望到的都是化工厂,据说有几十家。怎么能让这些化工厂离自然保护区这么近呢?”面对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旁边林立的化工企业,汪永晨觉得不可想象。

  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保护区与工业园之间的“争地”纠纷。2009年,保护区地图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官方网站公布的开发区规划总图标明的保护区东部区界,存在明显分歧,两者面积有重合。若按后者的图示,保护区范围将比以前有所减少。

  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确需调整范围的,应上报国务院批准,涉及功能区调整的,也应由国务院相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一段时间内,保护区的界碑还曾被刷白,令居民们一度担心开发区真要“吞并”保护区,所幸的是,后来界碑又被刷上了红色的保护区字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先,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在后,彼此边界亲密相邻,甚至出现部分面积的交汇重叠。这是开发区规划"无心失误",还是保护区面积调整在先?是明知故犯,还是先斩后奏?”保护区与化工厂“争地”的情形,令汪永晨很困惑。

  采访过程中,有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反映,2010年7月,保护区的土曾被挖去填了开发区的地,而保护区内的土地也有被平整的迹象。后来,这一现象因人们的举报没有再发生。

  空气里总弥漫着奇怪的味道

  “以前一到冬天,来这里过冬的天鹅可多了。开车经过,就会惊起路边的天鹅。但这两年,在这一带很少能拍到鸟了。”8月29日,导演乔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乔正在当地拍摄一部关于黄河沿岸野生动物的电影,已经在黄河上行走了三年多。

  “都是那些化工厂闹的。”附近一邵姓居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邵认为,伴随着湿地旁边的工厂日益增多,河水开始变黑了,空气越来越差,而以前时常光顾的珍稀鸟类也在减少……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正旺就表示,化工是高污染行业,如果工厂排污没有达标,那些有毒的废水废气将直接影响保护区内鸟类的生存。“人为设定的保护区有边界,但鸟类活动是没有边界的,如果化工园离保护区太近,尤其是像"点天灯"(化工厂冒黑烟的大火炬)这种现象的存在,肯定会影响鸟类的迁徙。”

  事实上,受到影响的,不只是鸟类。

  对于化工厂附近仙河镇居民们来说,2010年3月25日这一天,是一个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日子。

  当天,几乎所有的仙河人都闻到一股刺鼻的类似臭鸡蛋的气味。“这种气味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听说有小学生被熏得呕吐了。”9月14日,一位居民向记者回忆。这位居民说,2009年起,常有人半夜里被“类似胶皮燃烧的呛人味道”熏醒,“最初,大家都不知道这些气味从哪里来。”

  巴海峰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那天的气味确实比较大,原因是开发区首家建成并试生产的化工企业—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在进行投产前的调试环节中出了问题。“不过仙河镇南边的那些小化工厂也有很严重的问题。”巴海峰表示。

  当时,有人跑到实地查看,发现南边两个油毡厂附近有浓重气味。“那些小化工厂白天不敢排放废气,就晚上排。”当地居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这些小化工厂虽不属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正式批准的企业,但也是近几年才冒出来。

  任增颖说,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仙河镇自然环境十分优美,2002年还曾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镇”的荣誉称号。但如今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却因化工园的兴建,开始感到不安。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不少离化工园更近的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维修大队队员,已向上级单位提出集体搬迁的书面请求。“空气里总是飘着怪怪的味道,我们必须搬走。”一位队员家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湿地保卫战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还存在着一个潜在危险。黄河三角洲一马平川,一旦风暴潮来袭,就会深入内陆地区,淹没乡村城镇。1997年风暴潮爆发时,就曾将地处保护区腹地、离渤海相对较远的一千二管理站全淹了。

  “在海边建这么大一片化工园,如果风暴潮来袭,化工厂里的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任增颖深感忧虑。

  任增颖特别怀念当初没有大型工业污染的仙河镇,“那时,鸟儿不会遇到"点天灯",人们不会呼吸到"毒气"”。

  打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主页,“滨海、高效、绿色、生态”的口号映入眼帘。

  “既然要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何必还要发展化工产业?母亲河卸下了身上的负重,在她回归大海的最后时刻,把大片区域变成了我国整个东部地区罕见的天然湿地。但是,这里的生态系统还非常脆弱,除了大量的鸟类栖息以外,应该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和干扰,保护它在自然环境下发展和衍变。”杨勇认为,在自然保护区旁边,完全不应该存在化工厂。

  任增颖也质疑化工厂的建设,“在黄河三角洲大张旗鼓地进行化工厂建设,必然要出现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湿地生态被破坏后难以恢复,而大量的化工污水又将带给渤海湾什么样的未来呢?”

  任增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发展,GDP增长是衡量地方政绩的标准,因此,很多规划在没有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即被制定实施,甚至很多官员都认定那片湿地没多大用处。

  实际上,对于保护区的人为干扰与活动,不仅仅是化工厂。在化工园附近,时代周报记者还见到了不少“生态养殖园”。而在自然保护区另一侧,一些养殖户把海水抽调上来养虾。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如何体现“高效、绿色与生态”?巴海峰坦承,这并非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高效生态只是一个概念,要做到化工企业没有一点污染不可能。但管委会会尽力做好,将对人与环境的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东营市环保局一工作人员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2010年3月25日之后,东营港环保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拉网式巡查,共查出高耗能、高污染、无环评手续的小企业7家,协调油田供电单位立即对7家污染企业采取停止供电的强制措施。

  此外,当地还采取其他一些措施。譬如,前期“从企业落户上,低于1亿的项目,一般不让落户,因为小企业很难在环保上投入”,“未通过环评的项目不让落户”,“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更多考虑落户产业的链条,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投产后,管委会环保部门通过电子设备24小时监控企业排污口。

  “此外,开发区管委会还投资1个亿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上述环保局官员说。

  政府部门做出这样的姿态,令人欣慰。但是,这多少应归功于去年3月25日之后,仙河镇居民的行动。

  那天之后,仙河镇居民在网上热议并讨论如何为保护家园采取行动。他们在“仙河吧”发起数次签名倡议,组织当地民众在“治理污染,拯救仙河”、“要新鲜空气,不要毒气”的横幅上签名。“我们何尝不想保护环境、保护湿地?我们管委会离化工厂非常近,旁边也有职工宿舍,难道我们的命就不值钱吗?”对于当地居民的这一诉求巴海峰表示认同,分歧在于,“经济也是要发展的,没有经济的增长,东营的未来更没有希望。”

  而在任增颖看来,对于既成现实,保护湿地的战争,只能是将污染降至最低。“至少应该做到三点:政府监督、公众参与、全民监督。”

  任增颖希望能有一个供政府与民众展开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希望居民能够理性对待污染问题,通过合理的途径、合法的方式来反映自身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