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评价魔岩三杰:袁世凯:“中国华盛顿”的第一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18:02
转播到腾讯微博

 
看历史201109月封面
袁世凯:“中国华盛顿”的第一天
本刊特约撰稿|凡歌
共和第一日,却是有法不依的第一日。无论革命者、保皇者、都按需自取,随时毁约,动辄乱法。袁世凯之困即是共和之困,抉择容易,尝试却难。
“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亲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 在深夜发往南方的一份电报上,他签下“袁世凯真”4个字。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像往常一样,6点钟起床洗漱,6点半吃完一大海碗的鸡丝汤面,然后开始了这一天的公务活动。他前一天深夜发出的电报,此刻已经唐绍仪转给了孙中山。在接到这一电报后,孙中山起草了给袁世凯的急电称:“现即报告参议院,提出辞表,推荐执事。”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袁世凯,在之前五个月的努力后,接近了他的目标。
■ 进退
“这是最后一手了。诏书一下,清朝的天下就只限制在紫禁城里头了。”
2月12日清晨,在袁世凯开始一天的晨课的时候。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连同四个侍卫武官,共14人,亲历了帝国最后一刻的政务交接。
以护卫身份亲历此事的唐在礼回忆显示,整个交接过程相当平静、快捷。袁世凯则未亲历这一场面,自从丁字街遇炸未中以后,他就奏请清廷给假,允其在私邸养病办公,不入朝。当天胡惟德代表他入朝,并带领大臣鞠了三个躬,以此新礼节替代此前二百多年的磕头礼。
在拿到溥仪的退位诏书后,胡惟德率大臣退出宫门,上了马车,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而去。袁世凯在上午,即已拿到了退位诏书,亦得到了诸人汇报早朝之情况。
对于清室之退位,袁世凯似颇有愧疚之感。吴瀛《故宫(微博)博物院前后五年经过记》中记称:袁在清皇室优待条件之末有一个亲批,“先朝政权未能保全,仅留尊号,至今耿耿,所有优待各节,无论何时,断乎不许变更,容当列入宪法。”
退位诏书当日电传南京临时政府。
在宣告一个朝代结束的357个字中,最关键的却不到六十个字:“……袁世凯前经咨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查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叶恭绰在其笔记中记载称:“逊位之诏,张金坡(锡銮)早令人拟一稿,同人嫌其冗长,交与余修正。余以为时尚早,密藏衣袋中(时重要文件不敢置家中,多放在衣袋。有一次夜间收到解款数十万汇单,余亦置衣袋中,不敢告一人也。)至十二月二十日前后,方拟动笔,而南方已拟好一稿,电知北京(此稿闻系张季直、赵竹君二公所拟)。遂由某君修改定稿。此稿末句‘岂不懿欤’四字,闻系某太史手笔,余甚佩之。”
在叶遐庵为“岂不懿欤”四个字叫好不迭的时候,南方的胡汉民却暴跳如雷。这份诏书的主导者正是胡汉民,执行者是张謇,留日才子杨廷栋起草初稿,张謇再润色修改,最后由唐绍仪发电报给袁世凯。胡汉民在其自传中称后来“59字”系袁自行添加,而一旦公布则为时已晚,清朝遗言“无再起死回生而使之更改之理。”
唐在礼在50年后回忆此事,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传闻最盛的是南方张季直与赵竹君所拟之稿,用电报传递至京,后经汪衮甫、徐世昌等修改。惟稿内原无‘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语,隆裕阅后再三斟酌,认为:‘这样下诏岂不是把天下双手交给革命党了吗?如果他们一翻脸,我们母子怎么活下去呢?’因此她两次提出要‘由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因此,就来往商量了两趟,才由袁叫人添写了这个句意。当时关于诏书的传闻是不少的,究竟如何,很难确定。”
时过境迁,唐在礼当无需再为袁世凯粉饰。隆裕固有此意,袁世凯也就顺水推舟,只是将此一黑锅全部扣在袁世凯的头上,可能就未尽如实了。
在西方观察者的眼中,“最后一诏”的意义亦极为重大。2月13日,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给外交大臣格雷写信说:作为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而且它早期的皇帝们曾使中国达到空前兴旺发达状态的一个王朝的最后法令,这道告别谕旨是具有某些历史兴味的。不过,虽然为准备这个谕旨尽了很大的努力,但很显然,该谕旨的起草人在宣布把古老的帝国变为新生的共和国时,感到了某些困难。
……最初由南方各省发出的实行共和的呼吁,在北方各将领的奏折中得到了反响,直到最后它终于成为全国的普遍要求。朝廷不想从自私自利的动机出发,阻挠国民的意愿;隆裕太后遵循古圣先贤关于天下为公的遗训,将统治权交还国家,并且正式宣布赞成共和。
“第二天,北京城各家报纸就把诏书的全文发表出来。老百姓欢天喜地地拱手相告:‘换了朝代了,这是共和的天下了,这样就用不着打仗了!’”唐在礼如此记述当日北京的反应。在上海望平街报馆荟萃之地,这一诏书被书之牌上,悬挂门外,引来数万群众聚集热议。在南京,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注意到,除官方人士外,似乎对谕旨没有任何兴奋情绪,若干时候以来人们便已期待着它的颁布。
一直在为袁世凯忙碌奔走,周旋于隆裕、诸大臣、南方政府的邮传大臣梁士诒此刻已经心疲力竭,“退位诏下,一睡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