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重奏 百度影音:华尔街,我们还要忍你多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51:17
向坤
在人类关于商业活动的全部记忆中,1929年的大萧条令人刻骨难忘。然而就在一个世纪不到的时间,人类又再次陷入泥沼。在2008年的某一天,几乎是一夜之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就变成了哀鸿遍野的屠宰场。
但这场海啸并未使群魔消失殆尽。举华尔街五大投行来说,尽管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强劲冲击,但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仍靠着与华盛顿或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Board)的盘根错节的裙带网络,死里逃生。对冲基金(hedge fund)不仅没有被海啸冲垮,反而在快速复苏。
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但这些金融家们还在以30%的利息和没完没了的收费伤害广大信用卡用户。他们淡定地向员工发放大笔酬金,仅2010年,华尔街共派出了1,350亿美元的年终奖,再度改写历史新高,其无耻程度雷倒芸芸众生。
哪里有资本,哪里就有华尔街的身影,这话毫不夸张。如今的华尔街主要靠投机赚钱。它并不在乎其行为会对普通大众、公司乃至整个国家造成怎样的连带伤害。在一场场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浩劫背后,总是隐现华尔街魅影。在攫取巨额财富的同时,其手上的鲜血和背后的亡灵却不计其数,然而为其买单的,则是美国政府以及民众的声誉。
就说华尔街跟欧元那点儿事吧。为达到独霸全球财富的目的,借助债务危机,华尔街猛烈攻击欧元这一唯一能够与美元抗衡的货币,其欲独霸全球财富之心,昭然若揭。眼下熊熊燃烧的债务危机之火已经烧得大洋彼岸的那些决策者们焦头烂额,但希腊显然还不配为此负责。谁有资格?自然是伟大的华尔街了。
2001年,梦想加入欧元区的希腊并不符合欧盟标准——财政赤字占GDP比重3%以下,国债占GDP比重60%以下——正在内外交困之际,一位“救世主”,拥有希腊血统的高盛高管劳迪亚蒂丝(Antigone Loudiadis)出现了。她为希腊政府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货币掉期交易策略,以帮助其作弊掩盖债务,从而令希腊如愿挤进欧元区的大门,作为回报高盛也获得了一笔高达3亿美元的佣金。
希腊最终被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玩晕了,但高盛从一开始就看到了其中隐藏的风险。为了确保自己借给希腊这笔资金的安全,高盛向一家德国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信用违约掉期(CDS)”来对冲风险,从而将欧元区的龙头德国拴在了自己的战车上。此后欧元区先后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并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赚了一笔的华尔街并不满足,投行满载而归后,对冲基金又加入了这场饕餮盛宴。2010年2月在纽约的一次聚会,一批对冲基金经理谈到了狙击欧元。2月末,索罗斯(George Soros)的好友格罗斯(Bill Gross)又将战火引至英镑。“英镑可能在几周之内出现暴跌”,这位大鳄丝毫不掩饰其对英镑的不看好。
评级机构自然也没闲着,在一次又一次的警告中,标普(Standard & Poor's)等三大评级机构很好地完成了对欧元的阻击任务。每当有重要的财长会议或者峰会之前,这三家机构都要出来吹一吹风,弄得全球市场都跟着恐慌。正是因为评级机构的穷追猛打,一向温和的欧盟也被激怒了。
整饬欧洲也就算了,穆迪(Moody)还把手伸向了中国。穆迪在2011年7月5日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敞口数据可能低估了3.5万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警告称这可能对中国的银行系统构成威胁。
不过穆迪这次失策了,其言论反而激起了中国和欧洲同仇敌忾。以至于连英国《金融时报》也站在中国立场,对穆迪篡改中国债务数据发出了质疑。
魔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上帝与魔鬼狼狈为奸。事实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一众精英们正倾情演绎着这一幕。
近年来,许多前高盛的合伙人进入了政府机构。包括克林顿执政期间的鲁宾(Robert Rubin),小布什掌管白宫时的保尔森(Henry Paulson),在白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办公厅主任鲍尔斯(Erskine Bowles),前高盛集团的常务董事、现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等等,高盛的人马密布全美各领域,政府、媒体、证监会、纽交所、世界银行……Government Sachs的称号也正是因此得名。
而评级机构之所以逐渐声名鹊起且实权在握,也是主要归因于政府监管机构对其的依赖性。他们往往借鉴或直接将评级结果融合到市场规则的制定当中。如果监管者担心货币市场基金所拥有证券的信贷质素,便会要求信评机构给出更高评级;如果监管者试图决定多少资金银行需要不同的贷款以抵消风险,他们就会将评级和具体的信用规则结合起来。
《纽约时报》曾这样描述,“一批来自华尔街的分析师统治了世界,那里有穆迪公司的本部”。一档电视节目也调侃说,只有五角大楼是评级机构的直接竞争者,国防部可以用轰炸机将整个国家从地球上抹去,而穆迪只要通过降低主权债务评级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你还在找“信贷泡沫”吗?其实我们正身处其中。眼下,每个人都知道联邦债务堆积如山,也明白国会有可能不会提高债限。但这仅仅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只要贪婪的本性不改,华尔街和美国就仍将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最终将由谁掏钱来摆平烂摊子?还不是和过去一样,要靠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