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嘉信理财:人民网评:“我爸是市长”的谣言为何能量巨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30:39

人民网评:“我爸是市长”的谣言为何能量巨大

詹勇

2011年09月26日00:1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字号
  “我爸是市长!”几天前,在温州街头,一场因为停车导致的口角和纠纷,随着这句话在围观人群中流传蔓延,事态迅速扩大,短时间内上千人聚集,不仅围住19岁的肇事者富家子马文聪和到场民警达5个多小时,而且不少人情绪失控,上演了一出“怒砸奔驰”的“威武活剧”。与此同时,通过微博“我爸是市长”也在网上疯传。然而,事后证明,这句掀起轩然大波的话是谣言。

  一句谣言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回到事件现场,年轻的肇事者开着百万豪车,打人撞人,蛮横粗暴,显然一幅很有“来头”的架势;再加上交警处置失当,有“袒护”之嫌。一旦这些片段组合起来,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我爸是市长”的脱口而出,就有了“顺理成章”的特定语境,也有了在网络不胫而走的动力。

  谣言虽假,产生谣言的心理动能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一句“我爸是市长”,众人群起围之、砸之,一则是出于愤怒,对肇事者凭借“权势”恣意妄为、态度嚣张的表现义愤填膺;一则是出于担忧,这么有“背景”的肇事者,能不能得到应有惩处?会不会在“爸爸”的关照下不了了之?平民受害者的权利会不会得到维护?当时在现场采访的《温州晚报》记者也有这样的感觉,人们相传这样话的时候,其实是希望弱者能得到帮助,让事情更快、更好地解决。

  自从去年河北大学校园车祸现场,传出“我爸是李刚”以来,“我爸是某某”已经成为一种新闻句式,不管是真实的“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村长”,还是虚构的“我爸是市长”,都指向了相似的社会问题:一些强势群体成员,以权力、财富等为底气和“保护伞”,挑战公序良俗,危害公众利益;而“萝卜招聘”、“拼爹就业”、选择性执法等社会不公现象的存在,又不断在事实和心理层面强化了人们对“爸爸”身份的“偏见”、对于自身权益受损的担忧,产生了许多“非直接利益相关者”。“我爸”是不是“市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一些人可以凭借特殊身份横行无忌,那么每个无“身份”的人都将是潜在的受害者,说不定哪天也会碰上被打被撞的遭遇,这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的焦虑。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注定不能容忍“我爸是某某”无限制地“造句”下去。然而,拆解这一“问题句式”,不能靠传播谣言,不能靠情绪宣泄,不能靠无端指责,更不能靠暴力打砸,还得回到理性与法治的轨道上来,抑暴扶弱,端正风气。李刚之子李启铭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受到劳教一年的处罚,“市长”之子马文聪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拘,“京城四少”之一王烁因多项罪名被公诉,这些处理结果,表明了有关部门的严正态度,向一些跋扈的“二代”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告诉人们,公平正义的力量,认真负责的行动,才是扫除“我爸是某某”现象的强劲“铁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