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华兴表行有几家:商场促销:真是赔本赚吆喝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55:27

新华网上海6月10日电(记者周蕊、俞丽虹)“满送”“打折”“特价”……每到节庆,商场促销大战便在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但当购物时的兴奋与冲动消退之后,许多消费者心生疑问:在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商家打折促销的力度却丝毫未减,难道真的是愿意赔本赚吆喝

商场促销迷局

“特价手机只要一元”“特卖一折起”“化妆品三折促销”……像这样打着特卖旗号的广告,逢年过节就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人们的视线。

在上海某购物中心的大门前,“国际名牌一折起特卖”的广告让不少人为之驻足。记者来到位于顶层的特卖场,发现这里没有楼下广告上的国际品牌,只有一些不知名的牌子和被售货员称为“外贸尾单”的服装

“这家购物中心常年都这样,顶层的特卖场就是骗人的。商场、购物中心现在也都不靠谱,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某商城的广告,说有某国际一线大牌的特卖,结果去了一看全是不知名品牌的服装,销售人员却说这些是和该大牌在中国的同一个代工厂生产的品牌。”家住长宁区的何惠兰说,“特卖里面的‘花头’很多,买的总归没有卖的精。”

“我去年换季时购买了这件大衣,原价3500多元,对折之后不到1800元∩在商场周年庆时居然又看到了这件衣服,参加的是‘满300减120’的活动,一算反而要2000多元了。”小学教师陆宁宁说。

满送活动的背后

消费者最爱“明码实价”直接打折的促销方式,但商家最爱的却莫过于“满额送券”,像“满300送300”这样看似力度惊人的促销,其实背后藏着不少玄机。

“商场的满送活动每次都把我‘深度套牢’,最后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从事行政工作的林楠总结了商场满送活动的“精髓”。

“现在商场里面不少衣服都是标价499元、599元,刚刚不到满送的额度。如果不另外买点东西凑到满送的额度总不甘心∩怎么凑里面就大有学问,现在的商场哪里有卖几元钱的东西就算是双袜子也要几十元了,最后变成了赠券的奴隶。”林楠说。

林楠表示,“领券容易用券难”也是商家常用的手法。“一般大型节庆促销活动中,商场的大多数专柜都会参与发券,但收券的专柜却很少,最后往往是拿着赠券在商场里转来转去找不到地方花,或者被迫重复消费。”

消费者为满送所累,商家又为何独宠这种促销手段“像‘满300送300’这种力度,看起来和直接打五折差不多,其实差远了,只是个‘五折起’。”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说,“虽然‘满300送300’看起来比‘满218减100’合算,但如果具体到每个消费者的情况,满减说不定还便宜一点。”

“商家热衷满送,只是因为能有效地扩大营业收入。比如‘满300送300’,就能将营业额扩大至少一倍。而满减虽然受消费者喜爱,对营业额的刺激却并不明显,商家用得较少。”一位从事零售业多年的人士说。

明白消费有多远

特价品是“空心汤圆”、做促销价格反而变贵了、满送迫使消费者重复消费……商场促销名为让利、实为“深度套牢”的伎俩层出不穷,到底我们离明明白白消费还有多远

专家认为,要破解商场促销的怪圈,不仅需要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执法和监督,让不法商人无处藏身。

法律专家表示,像陆宁宁遇到的这种“越促销越贵”的情况,其实是违背《价格法》的。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冬表示,“消费者如果遇到这种行为,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获得‘退一赔一’的赔偿。”

“消费者要多长一个心眼,不能看到促销就冲动消费。”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赵皎黎说,“消费者要学会自我保护,但消费者更加期待政府部门的监督保障。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和监督的力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企业而言,一般来讲30%的利润率已比较高了,也就是说一般商品到了7折已没有利润了,由于部分商家虚标原价,长期以来使得消费者形成一种追求特价、惊爆价的消费心理,非打折不买。”齐晓斋说,长期以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很明显,“明码实价”的品牌反而难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齐晓斋表示,要想破除业界“虚标原价”的“行业潜规则”,需要消费者和业界共同努力。“消费者一味追求特价的心理也应改变,应看重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而不是单纯的让利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