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卡通转账到美国:熊春锦先生讲德经第一章(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19:34

讲解四

(根据熊春锦先生 20O4-01-15 讲座录音整理)

天光载性德覆被

    我们借《道德经》的这一章,主要的就是向大家说明白道德对于人类的必要性,对于众生的重要性,对于人身体内的重要性,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的重要性,知道她是须臾不可离的生命的能量物质。建立了这样的理念以后,我们才能发起大愿心来修德归道。虽然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言道德,但是离真正认识这个道德,可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们共同进行学习,展开对道德的认识,就显得极为重要。在《黄帝内经本神》这一章中,曾经有这一段话: “天之载我者德也,地之载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气 ”。 诞生于三皇时期的这部《黄帝内经》,它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是一种道治的社会,那时祖先们已经认识到在道的控制下,人就是德的化生;德能的含量多寡、强弱,决定着人的秉性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所以说古人早就认识到德就是生的根本,是人类万物生存的基础。由此可见德在我们体内的重要性,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在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只有这个德在体内流动,这个炁又能蓬勃的运行,这样我们心身内才能生成不同的各种系统的炁,人的心身也就显得生机盎然,生气勃勃。

    道德的修证者,首先要将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将道德与万物众生须臾不可离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人体内心身须臾不可离不可分的关系,都要认识清楚,把这种正知、正见都要建立起来。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分析我们德性的强弱、稀疏、厚薄、主次,都去分析一下,知己才能知彼。如果对自已内环境的德性场含量、主次、强弱还没有弄清楚,那可以说就是一种盲修瞎炼。只有抓住了德在我们体内、心中的分布主次关系,找到自己理性当中缺损最严重的进行修补,对照客观现实去寻找最佳的修德、补德途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我们内环境的再造变化。希望大家依照那两张表,都能根据道德修养五德分析表和道德修养个性分析表,对照检查自己。一个个性分析表,一个五德分析表,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的身,进行系统性地分析,自己对自己点评一下,总结一下,找到不足,肯定成绩。认识自己的五行状况,认识自己失德的缺损状态,以及如何去补充、修持自己的德性。如果能抓住主要的、关键的缺失,强化性地学习 " 道经 " ,并且结合《百病百药》、《悔过忏善》,清因化业,整体性地求证一下,利用我们道医天地的场,综合性地去启动运转,我想许多人都会快速地将失去的五德成份补充起来。道 学是人修的,佛学也是人做的,只要敢于自己解剖自己,立足于自己心身体这个内环境去严格要求,刻苦地进行修和改,那么重新获得淳德而复归于道,并不是十分困难和遥远的事。

    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中,道治时期几千年,德治时期也是几千年。后来离道失德,进入人治、法治社会也不过两千五百年而已,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并不算长。我们现在觉悟到道德的重要性,在自己体内已经出现了道德场性,对于淳德合道,只要把握住离道离德的顺行变化过程,那么逆修返归也就并不困难。所以趁课堂讲课的时间,希望大家都抓住这个机遇。

地德慈炁养命体

    可以说在整个内功界,都只是单纯谈气,其实这是误入旁门左道的一种状态。实际上真正的修学者都应该修德重德。正如《黄帝内经 ? 本神》中所讲的: " 天之载我者德也 , 地之载我者气也 " 。这一德一炁,才是最完美的修证目标,所以多谈多实践这个德和这个炁,才是真正把握住了宇宙自然赐于我们的完整能量。如果只抓一个炁,那一定是旁门左道,异端邪说,而且前途是十分渺茫的,不可能复归于上德,不可能合道,不可能虚实相通,也不可能大自在。所以我们在学习实践第一章的时候,一定要把德的理念确立在自己的正见正识中,把心身中的阴我用完整的德性去同化融化,把阴心中所含有的私欲,所有的贪、嗔、痴、疑,以及现在还在犯,今后有可能再犯的身、口、意三业,都丢到德的净化场中,让它获得净化,使阴我复归于德性状态。这样一来,我们这颗心就容易归到太极 图的中,就容易把握住徼,把握住妙,从而真实不虚地步入众妙之门。我们的心场、脑场,也会真实不虚地打开,而使德的光炁场周流一身。这个状态既纯净又磅礴,是最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状态,是身心愉悦又健康的状态。

    我们准备利用几堂课的时间,给大家对照阴阳五行系统性地规范一下。要明白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对于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子系统,要整体把握住,又突出重点,结合自己的内环境,再次强化,激起这个德流。对这个德的能量在体内的运行认识到了,再加上身心的不断敞开,那么这个德流就能够越积越多,汇成大江大河,汇聚成为大海,使体内充分地获得一种补充,聚积敲开众妙之门的能量,这是一个根本的方向。读一下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前人所写的《黄帝内经》这句话,可以扫除很多迷雾,使我们对《道德经》有一个正确认识。仅仅是这句话也能使我们开悟,只需要去进行认真实践,真正认识到德的重要性,认识到炁的重要性。

     借今天这点时间强调一下,大家在下面对这一章要反复地进行诵读。诵读的方法与诵读第一章的方法是相同的,要将自己调到较好的状态以后再进行诵读。尽快掌握好这一段这一章的理念,从中参出其中的法。这个法在每个人内环境的五行强弱是不同的, 法只能在灵悟当中产生。我告诉大家:在这一段这一章里,就含有在先天状态下将你内五德补齐的人天大秘密,就看我们是否能通过诵念进入到其中。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在这一章当中,把五行的内容都囊括进去了。

    有人问为什么《道德经》中没有谈到智呢?“智”德在内五行中向道的方向转化处在什么位置呢?她处在最后一位,是命的基础,因为智属肾水。无智而难为体,所以不能忘记这个智德。在这里主要是讲性功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要带领大家敲开心门,将心真正敞开,实现那个“ 观心得道”。这不仅关乎我们自己,而且对人类社会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人类社会已经到了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失礼,后来又进入到一个人治状态,也就是用后天的智来治理社会。而我们在自己治理自己内部的时候,对智德的表现要经常对照看看,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后天状态下处事为人呢?这个先天智和后天智是有一定的区别性,要将它区分开来,整体地把握住内环境。当你真正进入、印透到心灵中之时,在反复念诵的过程中,内五行的自然制约和变化就会出现。当诵到某一个对应脏腑的字与音的时候,你注意一下自己相应的五脏,那么先天内五德五行就更容易启动。要用正确的理念与方法扶助她,将错误的东西去掉,这是一种用天德来补齐我们内五行不足的方法,也是一个天人之秘。当然每个人的内环境不一样,要具体对照起来,至少是五大类型。因为人的禀性当中分为五类,有的人可能禀性中主要是乙木状态,但不可能是单纯的乙木状态,他可能还有阴土性、阴水性,所以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调节内环境中的德场。对于德炁,每个人都要自己寻得,真正在内环境中去循音寻德,这种感应要自己及时把握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