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榭的落叶什么意思: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1:15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又称斯德哥尔摩效应、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简介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心理疾病,缘自患者与绑架者共同生活,对其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感,也可称为“人质情结”。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质数据库显示,大约27%的人质表现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证状。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依据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综合症可能是由此发展而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重要范例。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起源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词源于公元1973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件银行抢劫案件。

    1973年8月,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突然闯入两名全副武装的劫匪。劫匪扣押了4名银行职员作人质,与警察对峙了6天之久。6天后,警方设法钻通了保管库,用催泪瓦斯将人质和劫匪驱赶出来,狙击手同时作好了危急情况下击毙劫匪的准备。然而,离开保管库后,3名人质反而将劫持者围了起来,保护他不受警方的伤害。被警方营救出来后,人质非但没有控诉绑架者,相反却为劫匪辩护,对警察的调查取证工作也采取坚决不合作的态度,致调查取证工作困难重重。其中一位女人质甚至还爱上了一位劫匪,并和他订了婚。还有一位人质居然在全世界为绑架者筹款,建立了为绑架者辩护的基金会。此等咄咄怪事让瑞典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之后,为了解答人们心中的疑惑,瑞典国会拨出巨款,成立专门机构对此事件进行研究。结论在十年后才出来:这些人质之所以表现出如此怪诞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从此,人们把这种心理疾病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产生条件

    在突发事件中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会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但由于情节较轻,不被重视。通常有三个特征:

    1、受害者感到害怕,产生严重的心理恐惧。

    2、受害者最终安全的离开,没有实际的身体上的伤害。

    3、受害者对于类似情况始终不知所措。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心理历程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1、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2、害怕:垄罩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3、同情: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4、帮助: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案例

    2011年9月,河南洛阳性奴案被曝光。河南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职工李浩,在闹市区购置储藏室开挖地窖,并将从当地夜总会等地诱骗的6名坐台女囚禁,长期进行性侵。在被囚女子小晴成功逃跑向当地警方报案后,警方查明,李浩在地窖中不仅长期将被囚女子训练成“性奴”,还涉嫌杀害两名女子。被囚禁的歌厅女出现为李浩“争风吃醋”的情况,甚至帮助李浩杀害其他被囚女子。4名女子在被短暂安置调查后,因涉嫌刑事犯罪全部被刑拘。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行娟认为,在被长期非法禁锢并遭受性侵的过程中,这些女子很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是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的。在被囚的情况下,几名女子求生的本能远远盖过所谓的礼义廉耻,她们表现出的症状又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电影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捆着我,绑着我》

    《午夜守门人》

     西班牙电影大师阿莫多瓦作品。《捆着我,绑着我》的男主人公实施绑架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折磨对方,而是打着“爱”的旗号,在这种畸型的浪漫之外,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黑日危机》

    电影《黑日危机》中女主角苏菲·玛索爱上了绑架她的匪徒,即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征”。

    《危机最前线》

    电影《危机最前线》约翰·屈伏塔扮演的绑匪也得到了人质的同情,达斯汀·霍夫曼则扮演了煽风点火导致其自杀的新闻记者。

    《狂野的爱》

    由苏菲·玛索主演的《狂野的爱》中也对“斯德哥尔摩症候征”进行了疯狂的解读。

    《午夜守门人》

    《午夜守门人》表现了斯德哥尔摩症候征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具体反映,一种“生米做成熟饭”式的忠贞,一种虐恋后的“嫁鸡随鸡”,从战时一直延续到二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