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川真司在日本的人气:高价买了无法解套的股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46:12

高价买了无法解套的股票-转翠薇隐者09.5.29!!!!!

(2010-06-06 13:51:06)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司,行业分析(基本面)

翠薇隐者评论:

这是一篇老文章,也很偏激,不过,也许真理就在那些偏激狂手中,谁知道呢,近一年过去了,我们回头看了一下,而当我们再过5年或10年再来看这篇文章会怎么样结果及心态呢?

我以前转载了一篇文章“历史之鉴-----1997年绩优股倒下的回忆”,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价买了一辈子也无法解套的股票名单   每次牛市过后都会造出一批永远都解不了套的股票,以前的暂且不表,只说这轮6000点过后的怪胎: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铝业、中信证券,这四中,几乎可以完全确定:假设你去年20岁,能够活到100岁,但很可惜,在这80年时间里,无论是股价还是分红除权,都绝对不能让你回本。

  中国石油,即使油价会到200甚至300美元,但你别指望它的股价会回到48元,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解套梦的人来说,也无法用漫长的等待来获得足够的分红回本,至于送转股,那更是痴心妄想-----谁见过那么大盘面的股票有转增股本的?所以去年公布年报之前的股本转增传言,我闻听了只有鼻孔里哼的一声:这样的股,天生就是挨宰的菜牛。要说嚷嚷叫的杨百万之流,若非某些利益集团雇佣的吹鼓手,那他肯定是买进的当天脑袋被驴踢坏了。

  一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30元

  两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20元

  三年之后:不会超过10元

  最后归宿:大市向好在3---10元徘徊,大市不好回归1---2元。

  中国平安,不要说外国的金融股几百块都不嫌贵,那是在外国,中国永远不会有这么优秀的金融股出现。140以上买进的人,除了等到100岁以后含恨死去,恐怕找不到更好的下场,这是一家现金泛滥的公司,但也意味着将来身无分文到处举债,如果你买了这样的股票,你还能指望它给你什么样的回报?中国的投保人都是近年才参保的,所以作为保险公司现在有大把闲钱,如果说他们是顶级的业务推销员我很同意,可惜他们并不是顶级的理财高手,从他们的投资方式和理念来看,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将把所有可用现金挥霍一空,然后四处举债度日。这是一个越来越糟糕的行业,20年、30年后,那些当初投保的人都会伸手向他们要钱,但是,他们早在今天就已经把钱花光了,怎么支付给这些投保人?

  从平安的股本情况来分析,他们也是一家不可能转增的公司,最多在收成好的年份分几块钱了事,所以要它重回140,已经完全切断了那根直起来的脊梁。

  一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80元

  两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50元

  三年以后:最多20元

  最后归宿:财务极度恶化后不断增发以补充资金,沦为垃圾股,大市好时可上20、30元,不好时磨蹭在1---5元间消磨时光。

    中国铝业,这是个本不至于如此落魄的贵族,只因它容易成为国际资本猎的对象而把它上死囚印记,60多块买进的人们,除了哭,这辈子是别指望它重回那个让人神往的高位了。中国的企业,都是垄断之下的产物,大虽大矣,强却不强。即使成为世界第一,那也不过是穿了件皇帝的新衣,外国人早摸透了中国人的脾性,要死中国人不用机枪大,只需要昧着良心厚着脸皮说几句违心的奉承话,就可以让这些狂妄的当权者自取灭亡,每年的排行榜上搞几个知名大公司上去,就真以为中国经济成了世界支柱,殊不知,这个柱子早被蛀空了,只待时机一到,微风吹过就轰然倒塌。

  一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30元

  两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15元

  三年以后:只能在十元以内徘徊

  最后归宿:被人遗忘的垃圾股,大市好坏都很难影响到它

  中信证券,如果不是疯狂的失去理智,投资人不应该如此透支自己的生,为什么要在110以上的价格买它?它也许是四中里唯一一只有股本扩张能力的股票,但即便如此,大概也不会在现有基础上出现大于两倍的转增能力,所以要解套也是水月镜花。从他们的投资水平来看,他们大概依然逃脱不了前辈南方证券的下场,以积极进取的形象示人,然后举步维艰,最后自身亡。他们是一家以投资为发展方向的公司,主要的资本不是钱也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决策层的判断能力,或许他们可以凭借关系在国内欺行霸市,但终究他们还要成为华尔街的猎物,在那里除了聪明才智,任何伎俩都不顶用,如果到了中信垮掉的那天,我相信它绝对是败在国际赌局之中。

  一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50元

  两年之内最大上涨极限:50元

  三年以后:逐渐沉寂,被别的券商股代替。最大可能在5----20元之间波动。
其它候选股票名单:

  银行类股票,工行、建行这些都将是继任者,这些号称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批着狼皮四处抢劫本国国的钱去取悦外国投资者,注定难以长久发展。看看排名靠前的银行吧,那些摸爬滚百年的老公司,他们的收入构成是怎样的,而我们的银行又是怎样的。那些银行从全世界任何可以赚钱的角落里挖出利润来,而我们的银行,剔除本国收入以外,到外国投资的项目都是贴钱的,这点,与上面四家正印死囚都别无二致,所以,他们的死亡率其实极其高,只要美国的次债继续演变,国内的地产和信贷市场一崩溃,国内的中小企业倒闭奈何不了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放贷给这些企业,但很多表里光鲜内部却的一塌糊涂的所谓央企特大国企才是真正要他们的阎王爷,他们都是几十亿几百亿的贷款,而这些款项基本上都投入了国际资本布好局的产业链上,比如矿山、港口、基建、土地等看似很值钱的项目,却懵然不知正一步一步掉进了猎人们挖好的陷阱当中。只要这些项目像十年前很多项目一样建成就破产的一幕重现,这些昨天还是老大的银行马上玩完。

  地产类股票,比如万科、金地、北辰、中粮地产、华侨城、招商地产,万科已经完成了它的成长周期,40块买进的人也基本上再难解套,而后面几家,只怕最少会有一家难逃破产重组的运,深圳市场上这轮牛市留下的永远高点标记,这几家公司责无旁贷。
       
     矿产股:驰宏锌锗、宏达股份、紫金矿业这些都将入选,福建的上市公司一向有破中国资本市场潜规则纪录的嗜好,从当初的闽东电力到现在的紫金矿业,总是要写上一些另类纪录才甘心,不知道另一个纪录会不会由紫金来完成:22元,这个看似很低的极限价竟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天价。在我看来,紫金已经不再具有成长性,首先黄金做为资本流动性过剩时期的销钱窟窿,到了目前阶段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它同土地的性质一样,土地曾经在两三年前让金钱变得像种子一样,你只要种下它,过一段时间就会长成一棵能够摇下无数现金来的摇钱树,现在,土地变成了硫酸池,你扔进去什么都化成一滩臭水呈现在你眼前;黄金亦如是,当初只要把狗屎镀成那种颜色往保险柜一放,立马升值,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黄金变回狗屎,对于这样的公司,当它的黄金变成狗屎之际,它的股票也便成了狗屎,前景可说渺茫。谁要是告诉你黄金能保值,你要信了就跟杨百万一样脑袋被驴踢了——当流动性过剩的时候,你手里拥有的任何东西都是可以保值的优质债券(包括狗屎),当流动性紧缩的时候,你手里拥有的除了现金之外任何东西都变成了不值一文钱的次级债券(包括黄金),这才是财经真理。


作者:*xnhjlabcdefgxnhjl  2008-08-30 08:09:02

 

 

 

======================================================================================

 

 

 

转帖                        

                              历史之鉴——1997年绩优股倒下的回忆
                                                       福尔莫斯2007-12-17 23:35:02 


    历史是面镜子。不懂历史,可以说就不会对事物有清楚的理解。
    本人经历了93-95年那轮大熊市,也经历了1996-1997年那轮大牛市。回顾一下每轮牛熊循环后很多大牌“绩优股”纷纷倒下后的深层原因,对于我们认识公司,可以说定会有莫大的好处。


    先说1996-1997年那轮大牛市。深科技,是我当时最钟情的一个股,经历了三天从6元直奔21.99元的辉煌后,我几乎“爱”上了这家公司。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家公司基本上就是个为IBM做配套的公司,开始怀疑深科技是否已经被严重高估;深发展,同样是深圳股市当时的灵魂股,相信深圳的任何一个老股民对都深发展都有过如同“圣人”式的崇拜感情,要对之产生“高估”的怀疑,至少在感情上是过不去的。但是,基本的估价观念还是告诉我,深发展也有高估的时候吧?于是,1997年6月份,写了篇《业绩.市盈率.成长》的文章(股市动态分析上),对发展和深科技提出了初步的怀疑。


    也许是从未买过四川长虹,对之的质疑也许就客观、顺利地多。1997年9月,深圳某券商负责自营的老总约我吃饭,探讨一些问题,其中专门提到如何看待四川长虹。我和他就四川长虹有过如下的对话:


    老总:长虹才30倍PE,不会见顶吧。
    我:长虹一直是沪市最低市盈率的股票,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长虹不可能达到如深科技那样的市盈率,除非有一天它的业绩大幅下滑。
   老总:业绩下滑?呵,那中国股市还会有绩优股吗?
    我:……?
   老总:长虹我们与倪总见过面交谈过,明年业绩还可保持至少30%以上成长,后年将可能有80%-100%的增长,因为农村市场有可能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我:我不知道明后年长虹会如何增长,但我觉着它的业绩有一天肯定要下滑。而且不会远。
    老总:为什么?
    我:因为我觉得它与其它厂家没什么大的区别啊。
    老总:哈哈,如果你要来办个电视机厂,你能干过长虹吗?
    我:我不会办企业。但是,其它厂家没必要非要干过长虹才能生存啊。
    老总:告诉你,你也许不知道,电视机在中国城市中刚刚普及,但县镇、乡村更是市场惊人。在中国电视机行业,长虹的竞争力是绝对的第一,连日本的企业都怕。而且,再过多少年,中国的高清和数字电视要开播了,长虹将可能要占50%以上的市场,那时长虹股价恐怕几百元以上了。
    我:也许吧,……。


    1998年,长虹股价开始崩溃。我又见过那位管自营的老总。正好那时是长虹宣布降价,声称要挤掉竞争对手的市场。这位老总说,价格战对长虹长远是大利好,今后长虹肯定是胜者。我说为何?他说,长虹的历史表明,它是中国竞争力最强的电视企业。第二,长虹的老总倪润峰是中国企业界少有的“中央委员”(我以前真的不知道),其它厂家都可以倒,长虹不会倒,国家怎么也会向长虹倾斜的。这是中国国情。你不懂。还有,中国与其它国家不一样,电视机行业的市场几乎是无限的,农村市场很快要爆炸式增长。


    过了几年后,我才对长虹的倒下有了深入的认识:
    1。长虹之败,不在市场。电视机行业从1997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增长。而且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一直很快。需求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2。没有坚固和具实质壁垒性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再大的企业,再高的市场占有率、再高的声望的企业,即便有某个强势的领导人物都是没有用的。
    3。独立思考企业价值,勿用其它与之无关的东西来干扰你的思考逻辑。
2004年,当我预言上海汽车这类股迟早要全部跌回去时,很多人却给我一个劲地讲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多大多大;当我提醒万科这类企业不可能长期保持这么高的收益、其企业领导人已经头脑发热的时候,很多人却一个劲地给我讲房地产在中国还有多大多大的需求……。


    企业的价值不等于市场需求。


    下面一个就是深发展。

    深发展从上市以来就一直是“套不住”的股票。当人们习惯于深发展每年“必须”增长,且要比其它公司的平均增长率高时,当深股老股民都把深发展当作港股中的汇丰时,深发展当时(97年)新上任的行长周林(现又一进局的人)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深发展将从注重银行的收益转为注重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上。我当时如挨闷棍。从这句话开始我开始认真把它只当做个普通银行来看,看看它的一切。它的坏帐、它的会计政策、它的……
  

    原来深发展也有有大问题的时候!
    后来的疑问是:为什么深发展出问题一定是在股市的牛市结束后而不是在1996、1997年?
    再看看深科技。关于深科技,在其它贴里或多或少说了不少了。这个企业的盛衰,让我对技术类和配件类企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果在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回到1991-1992年的牛市。当时的明星股或绩优成长股是什么呢(当时还不熟悉上海股市)?深宝安、深中华、深物业、振业、金田、甚至深中浩(而万科、南波则一直是中庸而标准的“二线股”,引不起任何炒家的注意)。结果,随着93年初牛市的终结,这些公司从此衰落不起。


    牛市是什么呢?我都想用这么一句来概括:就是消灭当时主流类公司的过程,消灭那些体质不强的而发育过快的猛小子的时候!
    本轮牛市呢?我想这一本质不会变!小心那些体质不强却被众人拥捧的“大蓝筹”!
我慢慢才体会到林奇从不买任何热门行业里的热门股,以及巴菲特远离经济主题的时尚,以及格雷罕拇“投资人经常犯的失误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买入了那些原本素质不高的绩优股”的教诲!
上一轮牛市的大热门或大牛股,到本轮牛市至今的最高点,有几个还能创新高?青岛海尔、深发展、东软股份。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1。1997年当时最热门的“一线绩优股”,到现在本轮牛市,它们有几个能创出新高的?这个比例说明什么?
    2。把这些极少数能创新高的热门股那时的价位与本轮牛市创新高的价格与同期指数的升幅比一比,看看它们长期看是否远远跑输了大盘?
中国年轻的股市也不例外。如果长期投资这些“热门行业里的热门股”,其下场会是什么,这是美国人总结的现象,但在中国这么“特殊”的市场上仍然是那么的有效!

 


    Midren 2007-12-18 11:56:45 
    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本质上是同一种方法):
    1、选择成长性行业中的公司,但价格不能偏离价值太远。所以04年初的上海汽车没有价值,可是当他跌到接近1倍市净率的时候投资价值大大上升,类似的还有在中国仍然属于成长性行业的钢铁、水泥、房地产、机械、煤炭等。关键在于价格是否合适,应该说这类似于罗杰斯的投资方式。(当前利率下1倍市净率的价格去购买未来N年长期平均roe超过10%的公司怎么说也算得上合适)
    2、选择消费类(广义的消费)行业有竞争壁垒的公司,长期持有直到价格充分高估或业绩增长将低于市场预期,类似于巴菲特70年代后的投资方式。
    俺受福探影响很大,但感觉福探喜欢的只是第二种公司。

 


    Billkang 2007-12-18 14:21:01 
    我认为福探说的现象是准确的,原因的分析似乎还可以多一些。
    我十分同意福探对在牛市中热门股的看法,投资人不能被牛市中套在热门股头上的光环迷惑,要充分认识到背后潜藏的风险,一个被高估的绩优股很可能是没有投资价值的,而在牛市中,热门股往往被严重高估。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规避现在市场中类似当初长虹、深发展和深科技这样的股票,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找出这些股票的共性,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股票不能长期为投资人带来好的回报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如何找出现在市场中的类似90年代初的万科这样的股票。我赞同福探的观点,长虹等企业并不是因为整个市场萎缩而导致业绩下滑的。从93年到今天,我已经买过4部彩电,接近3万元,比我在手机上的投入大(不算话费),可以看出彩电市场依然不小。
    我看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分成两类。像长虹等企业,其核心问题是体制问题,长虹是典型的国企。在竞争型行业中,国企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现在“经营状况好”国企基本上已经退缩到了垄断行业,他们构成了目前A股大蓝筹的主体。这些“经营状况好”国企的股票大家现在愿意购买吗?我看风险很大,因为“经营状况好”主要是人为设置的行业进入门槛造成的。

    另一类是目前经营不错的民企,这些企业中有可能出现伟大的企业,但风险依然存在。民企的衰落往往是由于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很多企业缺乏内部制衡,容易冒进,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多元化,没有有效控制风险。地产界的顺驰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我的总体的看法是,今后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从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发展而来的。它们会是谁呢?

 


    广告风2007-12-18 16:22:40 
    所以,市场是人性的舞台.把自己膨胀的欲望消蚀掉,眼睛自然会看得透.换句大家喜欢的说法,冷静和理性能让人赢.不过我不太认为大师们是靠冷静赢钱的.因为他们无需冷静.有个冷静就有不冷静在,就得犯错.大约有九成的人会在好的时候作大富翁的梦,坏的时候想到破产.这和市场最后赢钱的比例刚好相反.



   注:以上讨论的每个公司基本面不够成荐股,注意风险,据此投资盈亏自负!

 

 

 

======================================================================================

 

 

 

    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建议暂不考虑地产与银行股。这是因为,地产股已经不在具有前几年那种盈利的想象空间了。土地增值税与房地产税的推出与实施是大概率事件。这或将根本改变房地产市场的利益格局。现在觉得10倍、20倍的PE(市盈率)似乎具有了投资价值,但随着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会不断降低,未来的动态市盈率也会随之上升。那么,现在看上去被低估的股票,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成为高估的股票。

 

    银行股也一样。银行贷款占比较高的地方政府担保的投资贷款,一旦出现坏账,那么原来十分光鲜的财务报表或将十分难看。这并非是耸人听闻的恐吓,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要求各银行清查给地方政府的贷款项目,“解包还原”(将原来贷款担保的资产包逐项清理)。其中所包含的意思自是不言而喻。有私募基金经理称,即使有一天银行股和地产股市盈率降到5倍也不买,就是基于这种预期。再有,所谓弱市的防御型品种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医药股在这轮的下跌中比较抗跌,甚至逆势上涨。这其实已经透支了其未来的成长预期,或许在大势继续下行的过程中有补跌的可能。

 

  此外,就房地产的紧缩政策,哈继铭判断中央很难再加码。"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行业,它涨得太快,导致老百姓纷纷抱怨,但是它如果下降话,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他认为,如果房价接下来出现下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

 

 

 

近半年来没有研究次新股,主要是因为对次新股上市做假的可能性的担心,因为,年报没有出来,没办法看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转送能力及分红打算。但是,最尽,次新股行情却很好,可惜了。但我对创业板还是排斥,也许这就是自生的风险控制了吧。
现在年报出来了,有得研究了,昨天根据年报情况初步看了看下列次新股选出来研究,研究好了等下跌,下跌较多时潜伏进去。

这些股挑选的原则:
1. 把低于30%的T了(有几个连锁的除外)
2. 符合50倍PE,必需利润增长50%之上的原则
3. 分红送股能力还行

请大家都来讨论,集大家的智慧来增减,并最好说说看好或不喜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