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和员工开会怎么说:迎战塑化剂危机,台湾值得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2:32:49

迎战塑化剂危机,台湾值得学习

台湾日前出现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DEHP)事件。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从事发的第一时间起,台当局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处理。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固然让人痛心,但在痛心之余,该如何反思这场危机?

张鑫下架、追查、善后整个反应链条敏捷迅速 Think again

短短一周,下架回收所有涉嫌产品

      台“行政院”、“消保会”23日邀集六大通路、四大超商等卖场及经销商,配合回收可能受污染的食品。台“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26日发文,要求只要使用过“昱伸”所生产的起云剂的产品,都须主动下架回收,自行将产品送验自清。27日又要求全台超市、量贩、超商共10700多个贩卖点,将含有起云剂的五大类产品全面下架。29日,台“卫生署长”邱文达宣示,31日零时起,五大类含起云剂的食品都须检附安全证明,否则一律须下架回收,违者重罚。台北市卫生局派出25组、50名稽查人力,采劝扫街”方式进行全面稽查。

曝光当天,全面追查事件负责人

      23日,台“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首次发现塑化剂DEHP,彰化地检署立即根据供应链搜索17家厂商,扣得25公斤装的起云剂127.5桶,46项食品原料9906公斤,将昱伸负责人赖俊杰声押。27日,新北市板桥地检署又查到“宾汉香料化学公司”违法添加塑化剂DINP,台“卫生署”当天召开紧急会议,会同板桥地检署前往宾汉公司搜索物证,带回3人漏夜复讯,凌晨声请羁押。30日,冻结昱伸、宾汉两家公司的负责人资产,而对于目前掌握已经被污染的食品,“卫生署”、“环保署”等单位将尽快公开销毁。

设点咨询,消除疑虑减少恐慌

      24日,台“消保会”公布相关退货措施,要求厂商无条件接受退货,消费者如遇刁难可以申诉。民众可持发票至原购买处退货,若无发票可至大卖场退货,甚至接受空瓶就可退货。为了让对食品有疑虑的民众可以安心,27日,台当局连续开放检测机构免费检测塑化剂,并设立30多处咨询中心,接受民众咨询,为全台民众把关。

控制扩散,召回岛外相关产品

      台当局“卫生署”追查发现,含塑化剂的部分原料、食品已输出美、菲、越及大陆,台“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24日深夜紧急通报世界卫生组织(WHO)及通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窗口通知大陆。大陆、台湾、香港三地超市随即下架召回了相关产品。27日,经济部门也在生产制造源头进行管制,拟从生产制造端源头进行管制,把食品添加物业者也纳入食品GMP认证的自主管理对象,进行强制认证,通过改进行政作业手段,对食品进行更严格的把关。

专设小组,推动修法加大惩罚

      按照台湾“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涉案责任人只能罚款30万元新台币、判刑3年,民众对这种“轻罚”极为不满,台“法务部”为此让“高检署”成立专责小组侦办此案,拟对涉案者采用一罪一罚,被告合并可以达到30年;以该小组督导各地检署侦办相关案件,并透过媒体报道让民众了解此类事件的司法救济管道,如果权益或健康受损,可以提出民事诉讼。此外,根据台湾媒体的报道,“卫生署”与“行政院”也在加速“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正进程,希望提高相关的行政罚与刑罚,并争取在6月14日结束前三读通过。

黑心添加剂毒害台湾30年

香港一项研究发现:抽样99%港人血液含致癌塑化剂反思塑化剂事件,台湾举措可圈可点 更多

塑化剂出自食品检验环节的自查

      根据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主秘罗吉方透露,揭发此次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的是一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没想到竟发现用于工业的塑化剂。
      而内地以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奶粉到化学火锅底料,从瘦肉精火腿肠到染色馒头,几乎都是通过媒体的监督曝光,然后上级部门表示彻查,相关部门查处……我们不禁要问,在媒体曝光以前,一道道防线,一个个部门,一项项检测技术,都在哪里?

信息全面公开,不隐瞒也不捂盖子

      食品危机的特点是波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因此一切措施生效的关键,一是公开透明,二是争分夺秒。台“卫生署”发现食品含塑化剂之后,随即向民众公开信息,在发现部分原料出口的之后,更是在深夜紧急通报世界卫生组织(WHO)及通过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窗口通知大陆。而且“食品药物管理局”官网每天公布问题厂商名单和产品追查进度供民众参考,相关“部会”也及时透过媒体向民众公布事件发展进程。
      在面对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时,内地许多地方首先想到的是瞒报,对上瞒报,对公众瞒报,事实上,瞒报非但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极易酿成丑闻。当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政府有关部门对问题奶粉情况按下不报,据说是为了“维护稳定”。但事实证明,瞒报的结果非但未能维护稳定,反而在相当程度上危害了社会稳定,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关责任人没有否认不做公关直接负责

      两岸相关责任人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台湾,各大涉嫌使用的塑化剂的食品厂商,如果不能够提供未含塑化剂的安全证明,则不能上架,厂商们则都在排队等待着拥有检测资格的单位检测结果。统一、悦氏等公司则主动召在大陆、港澳地区被塑化剂污染的产品。大陆的此类事件中,相关责任人首先是否认,甚至会花钱雇佣公关公司扰乱公众知情权,2008年三三鹿集团不惜豪掷300万网络公关费用,打通关节,屏蔽甚至封锁了于自身不利的负面信息。
............................................................................................................................

严刑峻法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

      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之时,岛内也在计划用更严酷的手段来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严刑峻法的确能够对某个领域的犯罪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在特定的情势下,以专项法律和特别严格的司法追究去打击特定的犯罪行为,也的确能扭转风气和稳定社会底线。但如果以比较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犯罪预防,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严刑峻法只能惩治某种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对潜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却作用有限。食品药品犯罪的目的是牟利,如果无利可图,犯罪行为自然会减少。假如市场上所有的菌类产品都受到最严格的质量检查,含有毒物质的产品还会获得市场准入吗?

专家建议将内地饮料纳入塑化剂日常监控结语

结语

Conclusion

台湾当局对塑化剂事件的处理及时,有力,在这方面,台湾有不少地方值得大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