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甜城商住两用:从《天工开物》的失踪看清朝的愚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58:00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二百余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可见明代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看了这样的事实,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我的感想只有一个,就是愤怒。


  被大家嘲笑挖苦讽刺,污蔑成专制无能腐败的明朝,大科学家层出不穷,在明朝末年尚且能有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写出这样具有世界水平的书籍,里面记载的大量的科技(这些科技是在明朝被广泛应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毒瓦斯的技术,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技术等等,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锌矿冶炼,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明朝的中国人才掌握的技术。所以这本书在明朝一出版,外国传教士得到以后,就极为重视,大量翻译发行。


  而被某些人吹嘘为盛世的满清,不仅没有一个人能写出一部科技方面的著作,而且居然连保存这样一本明朝人写的书,都做不到!以至于这本书居然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将近300年!!


  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可想而知,如果当时这本书没有流传到日本,没有流传到法国、英国,那么这本书就从世界上彻底消失了,除了少数特别专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明朝的中国曾经出版过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里记载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科技和农业科技。


  满清的文字狱真是可怕,有点象希特勒的焚书、思想大清洗运动,不仅彻底消灭了大量政治思想方面的著作、历史方面的作者,而且居然连《天工开物》这样的科技著作,都不能逃脱被消灭的厄运。满清的文字狱最可怕的地方是其消灭的彻底性,以至于大量的书籍可以让我们现在的人认为根本不存在,这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天工开物》由于被及时到传播到了国外(这里面多半是为了逃避满清屠杀的明末遗民的功劳,当然也有在明朝的外国传教士的功劳),所以幸运的被保存了下来!可是很容易就明白,明朝出版的更多的科技著作、思想著作,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满清残暴封闭愚昧的统治下,究竟又有多少有价值的科技、思想著作被如圆明园般的彻底毁灭,已经是现在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的。光凭这一点,满清的罪孽已经是无可饶恕的。


  现在的人往往把明朝和清朝混为一谈,实在是受了长期愚民宣传的结果。明朝鼎盛之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达非洲,大小国家皆来朝拜,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过这样的辉煌,都没有过这样开放的胸襟和视野。然而在满清御用文人的笔下,这样的壮举却被大肆丑化,污蔑成是纯粹为了面子的无用之举!可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在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海上的贸易之路也被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通,这为后来晚明海上贸易的发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的中国人也大规模的移民到海外。而且中国和外国之间文化科技上交流也因此终明朝一世也没有断绝过,外国发明的火器往往没有多久就迅速传入中国,被大规模的仿制和装备军队,并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到明朝末年,中国人在火器的装备和使用上丝毫不逊色于当时世界上其他最先进的国家,甚至还有反超的趋势。


  不仅如此明代的民间思想活跃开放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前所未有的。


  当时反传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活到了七十岁,这在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贽的书在当时是畅销书,几乎人手一本,以至于某些书店、印刷作坊,为了赚钱,居然把一些书冒充为李贽写的拿来卖,其盛况可想而知。


  明朝党争之所以如此剧烈,这和明朝思想活跃也是分不开的,而反过来思想的活跃、党争的激烈又促使更为先进、更为激烈的思想的出现,尤如百家争鸣。


  大家看看明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可以知道明朝思想界的活跃和进步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在这本书里黄宗羲明确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他反对的已经不是某一个昏庸暴君的统治,而是对整个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彻底的批判,说“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为了避免大家认为我断章取义,可以看看他的原话。


  “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於己,以天下之害尽归於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於辞矣。”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确的提出臣和君是完全平等和独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臣不是君的仆妾,相反,只是平等的同事关系,或者路人关系,甚至说臣是皇帝的师友。


  他提出“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他提倡法制,并且明确指出皇帝的所谓法律不过是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而不是天下之法。


  “後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於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强调只有先实行法治,然后才能有人治,用皇帝的非法之法,就算有能人,也要受到这个非法之法的束缚而不能成就功业。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後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於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


  而实行了真正的法治之后,有一个好皇帝,固然不错,但就算这个皇帝不好,同样不能危害天下。


  用他的话说“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後有治人。”


  黄宗羲还提倡设立有实权的首相(就是宰相)职位,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并且互相牵制,宰相可以选择贤能来担任,就算世袭的皇帝不好,也不要紧。


  他主张“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


  他认为“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後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还提出设立学校,作用一是养士,二是议论天下是非。


  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於学校。”


  他主张学校应该起到牵制朝廷的作用,他驳斥那种明朝是亡于党争的说法,相反他认为正是对党争的遏止,对学校的遏止导致明朝的灭亡。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於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嗟乎!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讬之於君。授田之法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犹势利以诱之。是亦不仁之甚,而以其空名跻之曰“君父,君父”,则吾谁欺!郡县学官,毋得出自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