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组词:书评:“伪公正”与“伪竞争”并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5:56:59
《新古典社会学的想象力》书评:
伊万·塞勒尼作为一名匈牙利籍的社会学家,亲身经历过欧洲社会主义制度从勃兴到衰落的整个过程,其在中国出版的《新古典社会学的想象力》收录了从20世纪60-90年代期间,他对于国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再分配机制,后共产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及其阶级/阶层地位等等问题的思考。

左页

资本主义在走上“正常”的轨道之前,曾经走过一段漫长的“过渡期”,其间一直伴随着经济的混乱和无序,政治的暴力与掠夺。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此一说法并非虚言。从狄更斯笔下的“悲惨世界”到上世纪初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知识分子就一路唱衰资本主义,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资本主义陷入信仰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人们依然在思考,资本主义是否能存活,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这样说道:“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不能。”一直到东西冷战结束后,在一些地方人们才真正以发展资本主义为自豪,资本主义不仅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也获得了意识形态,甚至道德上的肯定,一直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为顶点。

实际上,尽管作为一种经济生活现象,资本主义在13-14世纪的意大利半岛就已经出现了,但“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赋予其某种政治含义,并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布罗代尔说,“这个马克思从未使用过的名词,却被归并于马氏的规范之中”。

但吊诡的是,正是因为社会主义这个最强劲对手的攻击和鞭策,资本主义才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不断轮番出现的经济危机,然后一次次的成功化解,资本主义惊人地让“经济失败正常化”。政治上,因为苏联极权主义的崩溃,西方的自由民主政治到达了某种从未有过的鼎盛期。最终,马克思的《资本论》也被仅仅作为资本主义充分了解自己的一本反面教材,而不再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诅咒。在《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中,左翼政治家唐纳德·萨松不无怨恨地说道,资本主义这场癌症,这个强奸犯,如果没有社会主义为它解毒它早就暴毙了,“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西欧社会主义的主要成就就是使资本主义文明化”。

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社会主义的“短缺”,同时又坚持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的合法性,中国走上了一条通过消弱“中央再分配机制”的道路。中国转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就在一种混合经济形式的出现,一种多元的产权形式。伊万·塞勒尼把曾经的“中央再分配机制”描述为,“从生产者那里抽取来的剩余被集中到一个中央权威部门的手中并根据这一威权部门的政治意志而进行配置”。与此相对,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在于,市场作为资源的主要配置机制,而福利制度作为市场的补充弥补市场的缺陷。按照伊万·塞勒尼的说法,两种制度互为“镜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是造成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但一定程度上被福利制度所中和;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再分配机制”创造了基本的不平等,但非正式的市场活动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种不平等。

伊万·塞勒尼作为一名匈牙利籍的社会学家,亲身经历过欧洲社会主义制度从勃兴到衰落的整个过程,其在中国出版的《新古典社会学的想象力》收录了从20世纪60-90年代期间,他对于国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再分配机制,后共产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及其阶级/阶层地位等等问题的思考。文章视角独到,对于反思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制度运行和未来的历史走向,有着难以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伊万·塞勒尼的分析是一种韦伯意义上的理想类型分析,具体到中国的现实,可能要复杂得多。一方面,随着市场机制的发育成熟,市场早已经不是在中央分配机制下起着调和不平等的作用了,它现在自身就在制造着不平等,这或许是现在中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除了市场机制造就的不平等外,中国由行政分配造就的不平等同样也没有减少,这点只要看看今天中国的大学生挤破脑袋要进体制内就可以知道了。而最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前者是后者的1.8倍。由此,中国的不平等有了两个源头,造成所谓的“双重不平等”,而在权钱勾结的情况下又有可能形成伊万·塞勒尼所谓的“不平等的剪刀差”。这或许也是今天我们在苦恼的所谓“官二代”和“富二代”同时并存的现象。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秦晖先生在分析桑巴特提出的经典问题时,就曾经指出过,在转型过程中,中国可能面临的困境,那就是反对竞争的“伪公正”与反对公正的“伪竞争”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今天看来,这两种现象不是循环,而可能是并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能够顺利克服科尔奈笔下所谓的“短缺经济”,但却有可能根本无法克服伊万·塞勒尼所谓的“不平等的剪刀差”。于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了现今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此时着力发展出一套和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相配套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似乎迫在眉睫。

回顾中东欧政治体制的失败,人们能够轻易发现,其原因决不单纯是经济上的失败,实际上它包括众多纵横交错的内外因素,在伊万·塞勒尼看来:“倒台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无法维系一个合法的政治体系,尤其存在着精英内部的冲突更是如此。”伊万·塞勒尼这里所谓的“精英”主要指的就是那些见风使舵的知识分子和官僚,在《无须资本家打造资本主义》一书中,他分析了这种奇妙的景象。我们知道,在中东欧的转型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是彻底转向资本主义的道路,人们没有容忍所谓的混合经济形式的存在,在整个转型过程中,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出现一个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就被自上而下地给“设计”了出来。而这些“设计师”是谁呢?他们就是前政党的经济技术专家,以及为其提供合法性的人文知识分子。在转型过程中,他们主动承担起了“打造”一个资本主义的任务,“‘打造资本主义’成为了一个伦理任务。 ——时代周报#pages { margin:15px auto; text-align:center; clear:both;}#pages a { padding:3px 6px 2px; margin:3px; border:1px solid #a7a49b; text-align:center; color:#a7a49b;}#pages a.now{ background:#a7a49b; color:#fff; border:0;}#pages a:hover,#pages a.now:hover { background:#a7a49b; color:#fff;}#keyword_f a{margin-left:8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