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鲨进化邓氏鱼视频:中国管理文化精神??序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4:12

中国管理文化精神  序言

(2007-07-01 08:20:35)转载 标签:

文化精神

中西管理比较

思维方式

教育

 自 序 一、研究现状述评自19世纪中叶伴随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武力侵略而来的西学东渐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开始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薛福成、张之洞、梁启超等清末名贤乃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前驱先路,中经李大钊、梁漱溟、唐君毅、钱穆诸位大家的系统阐发而蔚为大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文化比较又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西方管理比较是整个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但这个领域却又是个薄弱环节。而以思维方式为切入点从文化层面进行管理比较研究的成果更是少见,甚至是空白领域。以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目前有关中西管理比较的研究大体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从研究的层次来看,大多数论者的比较研究还停留于以简单类比、现象罗列去描述中西方文化包括管理方面的各种差异和特征。这种研究对于引起人们对二者差异的关注,提醒人们意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从而客观评价、冷静思考应对,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它还不能从深层次上去解释其中的“必然”原因和“应然”理由,从而也就难以解决近代以来一直困扰中国思想界的中西方文化的定位问题(如中西体用),难以回答包括管理在内的中西方文化应不应该结合、能不能结合以及怎样结合的问题。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实证应用的研究居多,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论者的研究侧重点大都只在管理活动中主体思维与客体要素、思维与实践以及管理思维方式变革与科技发展、社会变化的关系等所谓哲学反映论的思辨方面,视界比较狭窄。而实际上,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反映观。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者大多是以西方哲学、管理学的概念和范畴体系去归类、整理中西方的管理思想,即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工作的。如此,既有削足适履之嫌,也缺乏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更无兼容并蓄的圆融贯通的能力。从评价的标准来看,由于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人们往往是自觉不自觉地以欧美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为标准或参照系,来评价中国文化,故看中国文化的消极面多,积极面少。而忽视了文明的多样性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也就失去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由此造成了西方管理理论的泛滥和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虚无主义盛行的局面。这充分反映出民族精神的被动和民族自信心的削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丹尼尔"A"雷恩在他的《管理思想演变》一书中认为:“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其实,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也是广义的管理。文化不同,管理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衡量管理成效的标准也不尽一致。如何从文明的多样性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去归纳整理、研究中西方的管理思想,还其本来面目,把它们放到各自应有的位置上,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本书便是构建中国管理学体系、在世界管理学领域为中国管理文化争得应有地位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努力。二、管理教育时弊之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数千年管理大一统国家经验的中华文化,其中蕴涵着无穷的管理智慧。发掘这一丰富的精神宝藏为现实的管理教育和管理实践服务,是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惜乎近代以来民族不幸, 文化经典教育中断,古圣先贤之学几成绝学。浅薄之至者,视民族文化如弊屦,横加批判,妄自菲薄。而数十年来中国思想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又是用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否定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其结果,就是使得中国思想学术界、教育界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上,已不同程度地西方化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今人所谓的管理,在传统文化里称为“经济”,即一门“经邦济世”、“经国济民”,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而现在却变成了纯知识技能学习的小儿科;原本是修己以正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文化精神,现在却成为以方法手段训练为目标的雕虫小技。孔子、老子等先哲的书作为生命感悟的结晶,原本是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的,读起来也是需要人们以心进入,将生命融入其中、与之交流,从而令人兴趣盎然、涵泳不尽的生命人文哲理。但是人们依傍西方管理学的范畴构建的管理学理论,却只是僵死的名词概念的罗织与知识点的排列堆积,读之也是味同嚼腊,兴趣索然。然而,当今充斥于高等院校的管理学教科书,却几乎尽是西方的管理理论,或被以西方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加工改造过的中国管理学、变了味的中国管理学。这就暗含着两个误区:一是,仿佛只有西方近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之后产生的管理理论才是先进的实用的管理思想,而对数千年来对管理大一统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五经四书和诸子百家的思想就是落后的无用的管理思想;二是,谈管理,只能是西方那种由逻辑思维所形成的概念范畴罗织的管理理论和“硬件操作”系统,不是或不能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直觉生命感悟所形成的文化精神和“软性管理”。诚然,西方的管理思想理论对于学生学习某些相关知识,提高某种技能,或许不无可取之处,但是对于提供学人安身立命之所,营造精神家园方面则严重缺失。致使培养的学生往往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有技能而无境界,学历与人品形成极大反差。不独管理学科如是,各个学科亦概莫能外。而这恰恰是教育的失败、管理的大忌、文化的隐忧。三、本书的成因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管理教学的教师,在多年教学工作过程中,心中时存疑虑、常感困惑。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那些通过逻辑思辨建立的概念范畴体系,或凭一时一地的经验总结而提出的所谓“原理”、“原则”,果真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不可移易的管理之道吗?难道让学生记住了那些名词概念、知识点,就能搞好管理了吗?管理是关乎人心的学问,如果没有《易"系辞》所说的那种“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生命感悟,如果没有太史公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那种目及八荒、思贯古今的宏阔广袤的视野与睿智哲思,如果没有宋儒张载所提倡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气度和精神境界,培养的学生便只能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满足谋生需要的小家子气的“人力资本”;而无法造就具有悲天悯人情怀,志在造福天下苍生的管理大家。茫茫寰宇,悠悠我心,中国管理路在何方?人类管理的正道又安在?有感于此,笔者近些年来尝试通过比较的方式给管理学科的学生讲授中西方管理思想,揭示二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样做,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思考管理问题的维度,对于开发智慧、提高鉴别分析和评价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潮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本人拓宽研究领域和发掘研究深度,提高管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具有莫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但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介绍讲解,不是平分秋色,而是针对时弊着重阐释中国管理文化的精神,力求将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展示给同学们。这种努力的结果,便是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的章节体系结构及内容所具有的特色。本书正是在讲稿的基础上,不断扩充、修改、提炼的产物。它虽是作者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个人心得,但亦可视为中国学人以阐发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面向世界发表的中国管理文化精神的宣言书。四、本书的结构与内容本书的结构在总体上分为五个部分:一、导论。二、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的特点比较。三、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原因的探讨。四、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五、序言和跋。其中,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特点比较是本书主要内容和重点所在,共分以下十二个专题:(一)人天观:“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二)目标观:重功利与重境界(三)要素观;重物与重人(四)人才观:尚能与重德(五)人性观:思辩说性与明心见性(六)群己观:正人与正己(七)规范观:外在强制与内在自觉(八)真理观:逻辑实证与直觉感悟(九)方法观:两点论与三点论(十)发展观:斗争发展与中和位育(十一)成就观: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十二)领导观:有为与无为。这十二个专题不可能包罗万象,只是对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方面作出的大体勾勒,以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本书所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关于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的十二个专题中的某些观点,在学术界不少学者的论著中虽亦间或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或集中或分散、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隐约的表述或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笔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作用,在本书中也适当地予以借鉴和吸收。但是本书的体系是站在天人合一的高度、以太极的眼光,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审视而形成的自己独有的创造性研究成果。本书的一个重要使命和特点,就是对西方管理理论和近代以来传入中国、影响世界至巨的各种思想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对强加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误解、曲解、甚至诬蔑不实的观点进行澄清,以还中国文化之本来面目。但是,这种反思和批判不是情绪化的全盘否定,而是非其所当非,是其所应是,力求立论客观公允,以理服人。五、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研究的说明对中西方文化包括管理思维方式差异形成原因的探讨是本书写作的难点,又关乎对全书结构体系的安排和内容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中西方文化包括管理领域那些一一对立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原因何在?的确是耐人寻味的。人们对此也解说不一。我们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地理环境”论、“轴心时代”论、“早熟” 论、“人性”论、“文化基因”论和“文字”论等观点进行了辨析,并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在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上,人们不是从外部环境因素去分析,就是由现象解释现象、由此差异解释彼差异,造成循环论证。“学不究其原,理不穷其极,思不造其微”(熊十力语),缺少“道通为一”的一贯精神,难以圆满究竟。当笔者运用中国文化的太极学说,从宇宙发生学意义上和天人合一的高度,把地球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思考中西方文化包括管理上的方方面面的差异时,确有豁然开朗、一通百通之感觉,并由此而感佩民族先哲智慧之伟大。以思维方式为切入点,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中西方管理比较研究,还是一个有待开拓探讨的新领域、新课题。我们的研究工作只能算是一场大戏的开台锣鼓或序幕,主角的出场和高潮的到来尚仰待时贤和后人。对民族文化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笔者深知自己对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精神的领悟是很肤浅的,以佛家所提倡的精进波罗蜜和儒家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精神和毅力,勇猛精进、身体力行,以求理解古圣先贤的真实义,为弘扬民族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乃吾所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诚望通人大德有以教我。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但如果能以本书千虑之一得的有限研究成果引来中西管理文化比较研究的万千气象,那将是笔者为之馨香祝祷的莫大幸事!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