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海难猪人: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15:19
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如果有机密,整本书就是解密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16日 13:33衣鹏21世纪经济报道_ 东方财富网(Eastmoney.com)

      《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自9月8日起,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财经出版社向全国发行。 《朱镕基讲话实录》正在中国热销。

  《实录》收录了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约123万字。收入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编入《实录》的文稿,是根据朱镕基同志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方、部门考察调研讲话的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编辑而成,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几个月前,已卸任八年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回到母校参加校庆时,就带着这本书,他把样书高举过头顶,对在场学生说,经党政文件层层下达的正式发言,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以下称“《实录》”)中通通没有收录。

  朱镕基担任分管国务院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长达十年,包括一届常务副总理,一届总理,2003年卸任后,他较少公开露面。

  《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初印50万册,正式发行仅一周,即在不少实体书店脱销。价格竞争激烈的三家中国网络书商,都将四卷本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列入最热销排行的榜首。

  “(中国领导人)非正式讲话和回忆录的出版越来越常见。”《实录》一书在9月8日出版后,出版方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说,据介绍,到目前发行量最多的中国领导人著作,仍是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随着口语浓重的《实录》出版,朱过去不为人所知的讲话,在微博等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人民日报》亦刊发整版报道。历史研究者正在仔细研究,这部涉及财税金融、国企和政府机构等改革领域的重要文献。

  “中办几乎一个字没改”

  今年5月,朱镕基在参加清华大学校庆时,向曾任院长的经管学院展示了样书,当时的封面是白色,正式出版时则采用深红色,“(当时)封面大幅头像笑容浅一些,封面的选择,也反映了他的意愿。”编辑组成员鲁静说。

  “正式讲话我全部不收”

  朱镕基一直公开拒绝传记类出版物,《实录》中亦收录一则他婉拒策划传记的批示。在任国务院总理时,朱对公务人员在公共场所题词、参加剪彩等行为也明确表示过反对。

  随着中国电视直播技术兴起,这位数十年来中国政坛上的公众人物,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侃侃而谈和慷慨激昂。《实录》则取材于他在日常工作中的即兴言谈,向众人呈现更为立体的朱镕基。

  2003年政府换届以后,针对朱镕基的选集著作立项,专门成立一个十人左右的编辑组,由朱镕基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办公厅正部级官员李炳军担纲协调,另有两位国办人士具体参与。

  学界人士也陆续加入编辑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谢明干和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在朱镕基担任国家经委主任期间就有交往,尤为熟悉他在经济事务中的思路。

  书稿前后筹备历时8年,对相关材料的引用整理异常慎重。历史学博士鲁静2007年调入《实录》编辑组,她接手的部分讲话录音,历史图片和一些批示文件,都需提前经由专人逐字逐句整理。

  黄书元曾就书稿几次拜访朱镕基。对于整理稿中大量的口头语言,编辑组也与朱镕基多次沟通:“朱镕基的看法一直是,必须保留口语,否则就不是我说的了。”最后,“只有一些呵斥的不雅词被删除了”。

  历经多年酝酿,最初约1500万字的录音内容,先由出版社和编辑组粗选,再送朱镕基选定后,直到2011年上半年,才基本完成约120万字的书稿,报送中央办公厅审读。

  由于朱的讲话中涉及一些中央和省市官员,在转往中央办公厅审读时,也向其汇总了意见。书稿还送到中共重要的两个历史研究智囊,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办(对送审稿)几乎一个字没改。”黄书元说,此后书稿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报审过程,也与一般政治类书籍无异。

  人民出版社长期出版政治政论性书籍,至今依然维持事业单位编制,对整个流程轻车熟路。中央指定其出版党和国家领导人文集、著作,承担与《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类似的出版项目。

  直至今年,朱镕基又提出在《值得纪念的五年》一文后,加上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讲话稿。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书稿多次补充报批,直至出版。

  “(审核)不像外界想的那样复杂,其实不需要特别去沟通。”黄书元说,近年来领导人出版项目显著增多,送审报批工作也逐渐程序化。

 

  “如果有机密,整本书就是解密”

  与朱镕基一道曾任中共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人,近年来著作出版数量增多。以回忆录为主要体例的著作中,或多或少收录或摘录了一些“非正式讲话”。

  而按照惯例,数十年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正式讲话,尤其是各类会议发言,需视情形知照中央书记处,其他常委和分管领域的班子成员,以保持对外口径的一致性,并便于直接形成文件精神下发。

  也因此,书中“非正式讲话”的遴选和推敲,颇为重要。黄书元说,“朱镕基同志本身是优秀的政治家,他比我们更知道如何把关。”

  对于过去甚少公开论及的领域,《实录》中屡见惊人之语。多数人认为,这些“非正式讲话”如实反映了朱的思想特质,和中国法治的复杂性。

  书中提到,朱镕基曾在国家信访局描述,他的专车险些撞到上访人员,并且罕见地提到,曾经有上访者绕过门禁,进入中央领导人办公地,“震惊了中南海”。

  他曾在世纪之交着力打击走私,一次接见海关官员时,他提到对一些带有装甲的走私船,应该调动军队的驱逐舰,“把它打沉了,有啥了不起”。

  他在全国人大上海团座谈时告诫,一些地方不要片面追求高速度。有人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南方谈话唱反调。对此朱感到很大压力。而《人民日报》几天前对《实录》的报道亦摘录此段:不久,邓小平看到发言的录音整理,予以充分肯定。

  朱也曾因个人工作方式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致歉。如2001年5月对国家计委主任张维庆信件的批语。

  在备受关注的经济改革领域,《实录》涉及一些当时并未公开的具体事例。

  其中一些数据过去鲜见披露。如,为了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中央财政不足,在内地和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中套现了32亿元。上世纪末,有几家商业银行的坏账率仍然超过40%。

  在十五大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后,朱希望一些财税工作者带话给地方领导,“靠股份制增点资,解决不了国有企业的问题”;“最担心的是现在发行的都是垃圾股”。

  2000年中央帮助地方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朱镕基写给时任央行行长戴相龙的信件称,“说到底是一种财政性再贷款,基本上收不回来”。一年后,他又指出如果不严格控制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必然会导致货币的过量发行”。

  朱镕基在接见外宾时,往往有自如且幽默的表达。2002年基辛格对朱镕基解释,布什来自得州,和纽约人思路不同;朱回应,“所以,我们应该多看西部片。”

  会见迪士尼公司董事长时,朱开门见山,“你先要确定在中国建迪士尼乐园,我才让你(电视频道、玩具商店)进来。”

  2000年中国正在进行WTO最后谈判,朱镕基在与第一次见面的欧盟贸易专员谈话时,对方屡屡过于严肃地回应他的“玩笑话”。但他同时又严肃地说,中国对“政治”这个词很敏感。

  “如果这里面有机密,整本书就是解密。”黄书元说,书稿送审报批中,并没有经过特别的解密过程。

  “领导人的书没有刚性审查”

  书的主要策划力量仍然是坊间关注的话题。《实录》主要以市场化渠道推广发行,但在众多记者询问编辑组成员身份时,出版社仍然讳莫如深。

  在中国出版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版物,一直沿用老办法管理。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20年前出台的管理办法称,退休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只能由人民出版社(含省市一级)、中央文献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出版。参与《实录》发行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也曾是财政部直属单位。

  近年来出版体制市场化改革和大众阅读需求,开始在改变实际运行。除人民出版社外,其他几家出版社均在近两年转制为企业。“领导人的著作不愁销路,竞争是难免的。”黄书元说,过去完全由我们做的一些图书,比如领导人的“文集”,现在出于市场需求,也获得审批出版,大家在竞争市场份额。

  人民出版社在类似《实录》的项目中,也已不享受特别资金拨付。黄书元说,按照一般做法,《实录》四卷本的定价应该在240元以上,现行定价(196元)只能大体覆盖成本。

  海外版权是增加收入的另一渠道。2009年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即出售海外版权。“作者也参与海外版权分成,出书前朱镕基就决定将稿费捐出。但因为还没定捐到哪儿,稿费数字还不好说。”黄书元说。

  而在内容环节,除了法律规定的出版报审程序外,“领导人的书没有刚性的政治审查。”曾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供职15年的历史学者韩钢说。

  《建国以来若干重大事件的回顾》(薄一波著)在1980年代出版,口述史结合档案的形式,被认为是最早的“非正式”形态的领导人著作。“当时也就是发给研究室负责人看看,不叫审读,叫征求建议。”当时在党史研究室工作的韩钢说。

  韩回忆,此后的《李维汉回忆录》,《聂荣臻回忆录》,也没有经过专门政治审查。

  近年来,除中央文献研究室对一手文献资料严格判断外,一般党史研究和领导人著作的管理已经不再一味紧缩。

  黄书元介绍,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等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有不同体例的传记、日记、回忆录等著作问世。十六届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吴官正等也出版了专门文集。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历史学者杨继绳认为,大部分著作有一个显著特点,往往讲述领导人当政时分管领域的政策和经历。

  有一种声音担忧,在世领导人发表回忆录,会否影响史学界不同声音的表达。

  但也有论者并不担心,“任何一个人的文集或回忆,都不会是历史的全部。”杨继绳说。


朱镕基讲话实录:23个关键词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14日 10:58东方早报 _ 东方财富网(Eastmoney.com)

  “《实录》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文风朴实,充分体现了朱镕基同志讲真话,办实事的风格。《实录》的出版,对于了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9月13日,《人民日报》6版要闻版以整版篇幅,刊发题为“一部记录中国改革和发展历程的著作——学习《朱镕基讲话实录》”的文章,作出上述点评。

  《朱镕基讲话实录》(以下简称《实录》)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约123万字,收录了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91年4月至1998年3月)、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期间的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和批语、书信影印件302件。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朱镕基逐篇审定了编入《实录》的全部文稿。

  《人民日报》昨日刊发的整版文章全文长约11000字。该文基本以时间为序,撷取《实录》中朱镕基的部分讲话,穿插背景和评论,对朱镕基讲话中屡屡提及的23个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词”,逐一加以描述:

  1、1991年,清理三角债,“使经济运转恢复正常”。

  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一些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朱镕基强调不要片面追求高速度,这最终获得了邓小平的“充分肯定”。

  3、1992年到1993年,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胀。

  4、1993年,整顿金融秩序。

  5、1993年三、四季度,朱镕基先后到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分税制改革调研,随后建议中央对地方作出让步,“为在全国顺利实行分税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6、1992到1995年,推进金融改革和证券期货市场的规范。

  7、部署平抑粮油价格,推进粮食购销和流通体制改革。

  8、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9、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和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提出要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10、1998年到1999年,推进“改革力度比较大”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1、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12、1998年到1999年,指导防汛,提出“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三十二字工作思路,并且作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决策。在延安等地考察时,朱镕基还要求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

  13、1998年,打击走私。针对当时一些地方党政军机关和执法、司法部门所办公司和挂靠公司走私问题,朱镕基指出要“着重打击法人走私,特别是要打击那些有特殊背景的法人走私”,“党政机关和军队、武警部队是吃‘皇粮’的,绝不能经商办公司”,“各地的党政军机关和执法、司法部门都要坚决清理所办公司及其挂靠公司,并限期同所办公司和挂靠公司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

  14、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15、1999年7月15日,朱镕基在省、部长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支持国有企业脱困的三项重大措施,即“债转股”、用国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上市融资。在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和改革目标的同时,朱镕基力推打破国有企业行业垄断的改革,通过改革政府机构以实现政企分开,并在电力、电信、石油石化、航空、军工等系统推动分拆重组,打破这些领域独家垄断的局面,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16、逐步建立“三条保障线”,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2000年,为农民减负,在农村实行“费改税”。

  19、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

  20、2001年,延伸和完善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企业所得税不再按隶属关系划分,全部和个人所得税合在一起,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

  21、2001年,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调整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国家新闻出版署调整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这三个市场监管部门升格为正部级。

  22、重视加强审计和舆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

  23、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回顾五年总理任期的工作时说:“这五年,形势的确很好,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好,但是绝不可以盲目地乐观,然后就浮夸,就折腾。我们历史上有过这种教训,形势发展都是有周期的。我们不要走历史的老路,这就是我留给同志们的一句话。只要在这个问题上不出毛病,其他问题上就好办了,就不会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不可收拾的问题。”


 

朱镕基爱看港报:内地的报纸上找不到骂我的文章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15日 14:41人民网  _ 东方财富网(Eastmoney.com)


  记录朱镕基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重要讲话、文章、批示的《朱镕基讲话实录》8日正式出版发行。书中披露朱镕基多次涉港讲话:对香港形势,朱镕基强调要“稳定第一,团结为重”;长期关注港媒报道,朱镕基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卷末最后几章,朱镕基更用《狮子山下》歌词表达对香港特殊的感情,情深意切地说“我爱香港”。

  2001年3月8日,朱镕基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特区代表团全体会议。他强调,香港的行政事务由特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自行处理,但自己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个人对香港特区的意见是:肯定成绩,坚定信心,稳定第一,团结为重。“不要让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影响香港的稳定。对影响稳定、破坏团结的行为,大家应该口诛笔伐。”

  香港许多好东西值得内地学习

  朱镕基说,香港回归后正好遇到亚洲金融危机,在应对过程中,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都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不小的成绩。金融危机给地区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可香港顶住了冲击,经济已全面复苏。“当然这两年财政有点赤字,但这算不了什么,美国也是两年前才消灭赤字的”,朱镕基表示,香港有这样的成绩,说明特区政府、特区行政长官、各界人士都干得很好、干得很有水平。

  朱镕基指出,香港出现的禽流感、机场事件、短桩事件等等,与香港取得的成绩相比都是小事,这类事情各国都有。“我们应当肯定成绩,对未来充满信心,亚洲金融危机这么大的困难都走过来了,完全可以相信香港人一定能够管好香港。”

  “香港是祖国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好的东西值得内地学习”,朱镕基自称家中有两套金庸小说集,“一套是我自己买的,另一套是金庸先生送给我的”。他还引述香港资深大律师梁定邦说话,一名内地博士生在香港法院看审案,审了三天,博士生说这样的案子在内地半小时就审完了。“这个例子,说明香港的法治是比较完善的”

  力撑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不能批判只有支持

  1997年12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接见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总经理会议代表,发表主题为“认真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讲话。他直言,对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不能批判,只有支持”。

  朱镕基谈及97金融危机的教训称,国家要有储备,“如果没有这么多外汇储备,不但中国内地危险,连香港地区也危险”。香港靠自己成功维持联系汇率制度,但若没有中央政府这一强大后盾,要应对这个局面就很困难。

  “我一再讲,不要批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朱镕基指出,全香港有3,000亿美元的港币存款,如果联系汇率制度不能保住,人们一听说港币要贬值,都取出港币换美元,香港外汇储备将无法承担。“所以,我们只有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这紧急的时候,大敌当前的时候,不能批判人家,只有支持,为他们鼓劲。”

  朱镕基还强调,香港地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有根本区别。香港金融制度比较健全,甚至比日本要好。另外,香港房地产不像泰国等国家是供过于求的问题,而是地价过高,导致房地产价格过高。所以,香港的泡沫经济较少,我们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

  2002年11月19日,也就是朱镕基卸任国务院总理前几个月,他赴港出席第16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并在特区政府欢迎晚宴上发表讲话。

  “香港具有十分开放的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效率比较高的政府公务员,特别是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朱镕基高度肯定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服务中心”,香港的优势并没有丧失,它的竞争力、它的实力依然存在。

  “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总是以有香港而自豪”,朱镕基引述《狮子山下》歌词:“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们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表明内地与香港同舟共济之情,并以“我爱香港,谢谢”为演讲的结尾。是次演讲的镜头曾被媒体无数次重播,迄今仍被人们铭记。

  每天读多份港报提倡舆论监督

  “我非常重视香港的舆论”,朱镕基曾多次于不同场合强调自己对香港媒体的偏爱。他甚至在担任总理后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直言,“香港报纸我一天至少看3份,看的就是经济版,不然我怎么知道它的股票行情、石油多少钱一桶。”

  通过观察《朱镕基讲话实录》,可以看出他对港媒的“爱恨交织”。2001年全国“两会”上,朱镕基说,“去年香港有家报纸说我是‘黑手党’的‘教父’,我一笑置之。这家报纸说是转引自美国的报道,而美国报纸只是说我不要像教父一样说教,并没说我是‘黑手党’。”

  对于港媒这种污蔑性的评价,朱镕基并未放在心上。他说,“在内地的报纸上找不到骂我的文章,香港报纸上这类文章就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针砭自己。批评可以尖锐,这是新闻自由,但最好不要刻薄、谩骂、挖苦。英国首相布莱尔说他每天只看五分钟的报纸,看多了影响信心”。

  2002年5月30日,朱镕基在会见美国国会众议员时说,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没有干涉。“香港有的报纸每天都在骂中国的领导人,比美国的媒体骂你们的领导人还厉害,这说明我们没有对香港施加任何压力”。

  朱镕基将港媒作为鼓励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展开舆论监督的例子。2001年12月,朱镕基在与新华社各部门座谈时说,“最近,审计署审计了1,290个企业,严重造假账的占68%。这个消息一公布,马上就被全世界媒体采用。香港报纸大肆宣传,说我们腐败”。他话锋一转说,“我不知道你们新华社发了这个消息没有,我估计你们可能有顾虑。其实,你们根本不用顾虑,因为香港报纸会把消息传到内地来,传得很广。”

  央视的《焦点访谈》,是朱镕基提及最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他1998年10月专门赴央视与《焦点访谈》节目组座谈,自称“开播以来,我不敢说是最热情的观众,至少也是很热情的观众”。“很多部长原来不看这个节目,但是他们来参加我召开的会议时,怕我问昨天看了《焦点访谈》没有,所以他们在开会的头天晚上一定会看”。他并称这档节目是“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学者解读朱镕基讲话:国企效率解决 垄断未解决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13日 10:39第一财经日报

  朱镕基: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一个廉洁的、高效的、廉价的政府。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讲过“廉价政府”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精简的、成本很低的、不浪费人民血汗的政府。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变成这样一个政府,否则我们完不成这个任务。现在这样下去,是搞不好的。对于我们每个人,首先是我,同志们,你们后面也都跟着几十万人、几百万人,都要以身作则,做表率。只要国务院这个领导班子,包括我们在座的诸位,能够以身作则的话,就可以转变现在的不良社会风气。

  我过去几年里每晚是一定要看《焦点访谈》,我觉得我作为总理,如果不去关心人民的疾苦,我当什么总理!我看完后必定打电话,不是打给部长就是打给书记。尽管我知道打电话只是针对几个农民或者几个百姓的问题,但是我能为这几个农民、几个老百姓申冤,能够解决问题,我觉得好受一些,大事办不了,办了一点小事也好。(1998年3月24日,朱镕基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片段)

  华中科技大学政治学梁木生教授:表面上看,朱总理碰到的一些问题到了后来也还存在,某些问题可能还更加严重了,但实际上这并非是最高领导者的问题,即便前后调换一下,所面临的情况还是这样。也就是说,有些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这跟当时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并不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有些问题是十年前解决了一些,近十年又解决了一些,但还是有一些没有解决好的。比如机构改革,几次精简机构都有反弹,有一类反弹确实有现实的需要,增加了更多政府职能,得配套相关的机构,还有一类反弹就属于人浮于事。这个问题现在还需要解决

  再比如当时用抓大放小的办法,解决了一部分国企效率的问题,但是国企垄断的问题就没有解决好,现在的重点就应该是解决垄断问题。早期可能更多的是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但近期则需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

  朱总理强调官员应该多到基层去,了解真实情况,他带头这么做了,这很了不起。但是,这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工作作风,并且还应该让官员明了到基层去的根源是什么。官员要讲亲民爱民,但这种情结不能只是建立在清官好官的概念上。实际上,我们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讲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意味着人民是权力的来源,去接近基层,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这不只是工作作风的问题,而是涉及民主制度的落实

  关于政府机构改革

  朱镕基:本届政府就要到期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经济过热。我搞了50多年的经济工作,我能深刻体会到我国的这种“综合征”,日子稍微刚好过一点,就搞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我讲过房地产的过热,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是首先来一句话“总体上都是非常好的”,然后说那么一点点的问题。绝对不是这样!这种过热是不得了的,1993年就是房地产的过热,结果现在的海南岛还是“遍体鳞伤”。

  我看外国的报刊,都在讲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风险太大。我们银行的同志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些钱都是银行的。我再一次向银行的同志忠告:你们也许这两年就升官了,你们也许就不会再干银行工作了,以为出了问题可以让后来人收拾。本届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建立健全机制;但是在没有建立这个机制之前,我们共产党人已经搞了几十年经济了,还是应该负责任的吧。你们别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盲目地发展。(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的讲话片段)

  关于经济过热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我们的银行系统在放债时,更注重的是市场份额和信贷的扩展速度,而不是信贷扩张的质量或者帮助企业。而且因为信贷的增长额度往往是银行高管考评的主要指标,这种机制使得银行有非常大的信贷增长冲动。但这样一来,金融信贷的质量肯定会受到质疑,这对整个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一旦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最后道德风险会转嫁给整个社会来承担

  同时,这种以商业银行融资为主导的融资形式,可能对我们的经济过热,以及之后发生的泡沫有着很大的责任。因此目前国内应该扩大债券市场的规模。据我了解,我们现在的债券市场,银行变成了最大的投资者,没有激励机制去发展这个市场,贷款打包之后进行交易,甲银行买了乙银行的贷款,乙银行买了丙银行的贷款,整个风险还都停留在银行系统里面,没有传递给其他机构,比如公募基金,也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风险的分散。

  要知道,大的经济体,欧盟、日本、美国它们债券的市场规模比股市大。发展了债券市场,并不是说经济过热就一定会缓解,但经济增长对银行的依赖就会小一些,如果有了一个新的融资方式,由信贷刺激产生的经济波动可能就会有一定的改观,这是一种可能

  关于国企改革

  朱镕基:昨天,我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他现在在做生意。他问我,中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有没有改变?我对他说,我们说的是股份制,没有说过要搞私有化,我们同他的理解不一样。

  俄罗斯搞私有化的严重性现在看得很清楚,他们把企业卖给原来的厂长、部长,实际上是工业寡头、金融寡头在控制经济……搞好国有企业,不是靠搞私有化,而是要停止工业重复建设。本届政府批了几千亿元的投资项目,都是搞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不能帮地方政府搞重复建设,搞重复建设就是让工人下岗。这个工厂开工之日,就是那个工厂关门之时。

  广州一个小乙烯工程花了80亿元,别的地方只要40多亿元。实际上是中间环节中饱私囊,肥了开发商,肥了中间商。工厂已投产,就亏损;不投产,一年还利息也要七八个亿。这不是什么政绩,是个烂摊子!银行不能助纣为虐……现在出现一种错误思想,卖企业已经成风,美其名曰“抓大放小”。(1998年10月20日,朱镕基为全国总工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做经济形势报告中的片段)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教授:朱镕基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是国家经济各个方面都在逐步和市场接轨,国有企业也必须完成结构的调整,顺应这一大的趋势。在那种情形下,朱镕基的各项国有企业改革制度实际上是从微观技术层面解决了国企如何与市场接轨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企业改革,应当坚持大方向不变。朱镕基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国有企业原有体系存在太多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环境,还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国有企业占有大部分的资源,国家的各种补贴和优惠都朝向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不够开放,国有企业内部行政干预太多,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规章制度依然没有改革。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很多条件都不利于发展,比如说融资,民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这样就不能进行扩张,又怎么能够做大做强?要想彻底改革,必须彻底改变企业内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一些规章制度。一旦改革,彻底推向市场,公平参与竞争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现在国有企业应该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定位。民营企业应该抓住机会,为新的发展做好准备。

  关于企业管理

  朱镕基:应该看到当前国有企业的困难是怎么来的,就是不断地重复建设,钱花得不是地方。很多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懂经营瞎指挥,为了搞“政绩”,不考虑面向市场,建了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建一个新厂打垮几个老厂。引进外资也是不考虑市场,盲目地引进,进来一个外资企业打垮几个国有企业。再加上找了很多富余人员,现在都没办法开工资了,只好不管了。不管了,还不闹事?

  办好企业的关键在领导班子。不搞现代企业管理,什么企业也办不好。要把这个企业管好,领导班子是最重要的。资本主义企业办得好、办不好,也完全在于那个企业的领导人,他们的董事会也是经常换人的……你以为当厂长、经理一年亏几千万元、几个亿,可以随随便便,不把它当回事呀。我不处理你,怎么对得起老百姓?现在有的是人才,有好多能干的年轻人,让他们上来锻炼嘛。(1998年11月27日,辽宁考察期间,朱镕基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的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教授:现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任务比较难。产业要调整,人员配置也应该进行调整,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我们有了原来的经验,实际上现在基本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壮举。在过去一直认为这条线绝对不能碰。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国有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不得不减员。为了企业发展,第一我们做出大胆突破了;第二,还要非常谨慎地做好再就业工作。实际上,下岗的这部分人,即使在原来的单位也不会有好的发展。退掉之后,反而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以上海纺织业为例,当时大约50多万人,现在不到10万人。裁掉那么多人,大部分人都找到了新工作,而且收入也不差。

  关于社会保障

  朱镕基:从1997年以来,我们在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出了不少政策,中央财政为此花了很多钱,这些钱都是从中央财政预算里拿的。中西部地区都要靠中央补助。特别是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立,中央财政拿60%,地方财政拿10%到20%,基本上都是财政拿的钱,还有一部分是从社会保障基金中的失业保险里拿的。没有这个,社会怎么稳定?人心哪能有现在这样安定?这是一点也不能放松的,特别是去年我们出台的新的再就业政策,一定要继续把它贯彻到底。绝不能忽视这一点,忽视这一点就到处出事,怎么搞建设?(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片段)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社会保障的问题越来越大,这与历史欠账有关系,建国之后就没有建立很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社会保障也不是中国一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今后二三十年里,美国、欧洲都得面对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国际的经济市场变得越来越动荡,都会加剧这个问题。国内为什么GDP增长挺快但消费不行?一定程度上,大家有一种预防性的心理,担心今后退休后以及医疗没有保障。朱镕基看待这一点,可能更多是从保障民生、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但现在我们要看到的是,如何转换经济模式,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网。这是个财富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问题

  朱镕基:从全国来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将是今后长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消费热点。大力推进住房商品化、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是振兴整个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经过3年多来的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国民经济保持较高发展速度,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时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大住房建设的规模,适应人民群众购买力的提高和住房需求的增长,大力建造低价的经济适用住房,推进住房商品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大大缓解城镇居民住房的严重困难;另一方面,可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我讲的是住房,特别是和公积金结合的有一定资金渠道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不是高级住宅,也不是写字楼……

  但是要提醒一句,千万别借这个名义来复活房地产热。1993年经济过热,热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热在房地产。那次房地产热的主要建设内容是高级写字楼和豪华别墅。由于过高地估计市场需求,至今还有大量建成和未建成的房屋积压待售,起码有几千亿的资金压在房地产上,造成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所以,各地区、各部门要十分警惕,千万不要让过去的房地产热在加快住房建设的名义下复活。

  现在不是去建写字楼,建高级商品房,更不是建设别墅,要建经济适用住房,适应大家的需求。

  (1997年1月24日,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成都召开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

  当时朱镕基总理亲自领导起草,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当时的改革思路,提出了“四个轮子”启动房改,即货币化分配、供应体系改革(向不同收入家庭采取不同供应政策)、建立二手房交易市场,以及房地产金融体系。

  其中,针对不同家庭采取不同住房体系,廉租房是面向家庭贫困人群,经济适用房面向中低收入人群,商品房面向收入较高人群。

  把经济适用房作为建设主体,主要是因为在我国中低收入群体仍然是社会的主体,明确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可以说,推进住房商品化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复苏带来很大作用。

  但后来,经济适用房越建越少,既有体制问题也有现实问题。从体制上看,因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需要地方政府划拨,而非公开出售,因此在建设上面没有足够的动力。另外,在经济适用房的分配体制上,因为分配不透明,甚至出现了外界关注的开着宝马、奔驰住经济适用房的现象

  因此后来,将经济适用房改为面向贫困人群政策调整,使得建房数量减少。但现实是,政策调整后,广大中等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现在政府提出重点发展包括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说,目前的政策是对过去的落实完善

  房地产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问题的行业,美国的次贷危机、邻国日本的经济泡沫等一系列经济危机,都是由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

  关于加快住房制度改革

  朱镕基:现在大家为什么只存钱不消费?就是对改革的预期心理,总觉得出台的改革措施,都是要自己花钱,孩子教育费用、房租的提高、各种生活服务设施收费的提高,都要增加个人支出,所以先把钱存起来。我们现在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不能使大家认为改革就是让大家多出钱,那他们就越来越不敢消费。

  另外,在目前房价很高的情况下,买房子靠工资是绝对不够的。所以,还要把原来搞实物分配时投资住房的钱拿出来补贴给个人,这样,财政开始没有增加,只是转换了一个形式。

  我刚才讲北京市的情况,大概在三环路以外适中的地区,按房价每平方米4000元估算,一个中等工龄的人,七折八扣,每平方米补贴1300元,如果是双职工就可以补足2600元,剩下的1400元由他们自己出。(1999年6月22日,朱镕基在浙江主持召开住房制度改革座谈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改革的思路是很好的,但是,最终要看,如何执行下去?在执行过程中面对问题,如何解决?

  2010年中国经济变成世界第二了,从1998年开始,我们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多,财政收入从1万亿元左右,一路到了2010年的8.3万亿元。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职工的工资增长和GDP增长之间的差距很大,比如广东省工会2009年报告显示,广东职工63%左右认为工资多年没有增长或增长非常少。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显示,中国81.8%的人口工资水平在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线以下。这也反映出的是贫富差距的拉大。

  结合到住房方面,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安居工程是不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

  朱镕基总理是一个期望改革的人。虽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但是他确实是在现实中去努力推进和落实的。不论是取消福利分房、税收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当时的难度同样非常大,但他确实将这些改革落实下去了。

         股市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

  “股票市场既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如果脱离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也会出现过度投机,损害公众利益,造成货币幻觉,形成泡沫经济,引起经济波动,诱发社会问题。”

  1992年8月12日至1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部分省市股票市场试点工作座谈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会上讲话时作出上述表示(编注:《在部分省市股票市场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收录于《实录》第一卷).

  在该次会议上,他在肯定证券期货市场积极作用的同时,强调要加强股票市场的监管工作,保证股票发行和上市公司的质量。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随后一系列法规和规章颁布,初步确立了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1995年5月10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部副主任及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两工作人员接受“鲁石化”股票的初查情况上,朱镕基作出“此案要彻底查清,从严惩处”的批语(编注:《证监会决不能搞权钱交易》,收录于《实录》第二卷).

  1995年12月19日,朱镕基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考察时,提出了证券期货市场发展“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


朱镕基:房地产过热严重性发展公共交通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10日 19:49宁彪羊城晚报_ 东方财富网(Eastmoney.com)

   房地产过热是不得了的

  “本届政府就要到期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经济过热。我搞了50多年的经济工作,我能深刻体会到我国的这种‘综合征’,日子稍微刚好过一点,就搞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我讲过房地产的过热,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是首先来一句话‘总体上都是非常好的’,然后说那么一点点的问题。绝对不是这样!这种过热是不得了的,1993年就是房地产的过热,结果现在的海南岛还是‘遍体鳞伤’。”

  我再一次向银行同志忠告

  “我看外国的报刊,都在讲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风险太大。我们银行的同志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些钱都是银行的。我再一次向银行的同志忠告:你们也许这两年就升官了,你们也许就不会再干银行工作了,以为出了问题可以让后来人收拾。本届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建立健全机制;但是在没有建立这个机制之前,我们共产党人已经搞了几十年经济了,还是应该负责任的吧。你们别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盲目地发展。”

  我非常担心搞“城镇化”

  我非常担心的就是搞‘城镇化’。现在‘城镇化’已经跟盖房子连在一起了,用很便宜的价格把农民的地给剥夺了,让外国人或房地产商搬进来,又不很好地安置农民,这种搞法是很危险的。这跟中央的政策精神根本不符合,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就怕这个东西。”

  拜托大家多发展公共交通

  “中国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还要大力发展环保型公交车,减少机动车污染,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我拜托大家别拿公款去买小汽车,去补贴小汽车,拜托大家多发展公共汽车,发展公共交通吧。如果这么做了,何至于有今天。如果那时候照我说的做了,现在北京就不会那么堵车了。”

  我从来不主张补贴汽车工业

  “上海车展上有的名贵小汽车一辆一亿多,还有不少企业家买飞机,而农村呢,有的地方依然吃不饱,我们解放了这么多年,农村的居民这么贫苦。我从来不主张财政补贴发展汽车工业,我主张全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朱镕基卸任时讲话披露 称最担心今后经济过热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09日 07:53潇湘晨报  _东方财富网(Eastmoney.com)

  “剥夺土地而不安置好农民,这很危险”

  《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自9月8日起,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财经出版社向全国发行。《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约123万字。收入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编入《实录》的文稿,是根据朱镕基同志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方、部门考察调研讲话的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编辑而成,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院总理期间,适逢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朱镕基同志直接主持了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价格与流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国有效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扭转了通货紧缩趋势,保持了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实录》翔实反映了朱镕基同志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工作历程,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昨日,湖南省图书城最新图书展示柜前围了不少读者,他们正翻阅《朱镕基讲话实录》。湖南图书城销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天此书上架200套,到下午4点前,已销售40多套。购买者以中年人、白领人士居多。购书现场,中南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两年前看过《朱镕基答记者问》觉得非常过瘾,这本新书应该算是续集。”

  “很多民间疾苦令人发指,看了以后血压都会升高”

  (注:本文摘自《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三卷第1-15页,原标题是《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3月24日,朱镕基同志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编入《实录》的是朱镕基同志在会上即席讲话的录音整理稿。)

  【五条要求】

  “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

  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一个廉洁的、高效的、廉价的政府。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中讲过‘廉价政府’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精简的、成本很低的、不浪费人民血汗的政府。——朱镕基

  我给大家提出五条要求以期共勉:

  第一,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搞特殊化。最近,中纪委派出巡视组到一些地区和部门进行检查,查出不少问题。我就想不到,其中很多人还是我的老朋友,这么无法无天,哪儿还有半点公仆的气味?!爬到这个地位,就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随便享受啊?这怎么得了!

  第二,要恪尽职守,敢于说真话。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要做“恶人”,不要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庸人的社会,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这样想是不行的。首先,你们可以得罪我。我这个人气量不大,很容易发脾气,你要跟我辩论,我可以当场就会面红耳赤。虽然我的气量不大,但是我从不整人,从不记仇,这是事实可以证明的。相反的,对于那些敢于提意见的人,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当然,也不是对一切人都重用,如果他没有能力,我还是不能重用。但是我绝对不会记仇。

  第三,要从严治政,不怕得罪人。从严治政,要严格一点,不能随便就放过了,这不是放过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制度问题,否则,我们国家的命运可能就被“放掉”了。现在,我们很多同志怕说真话得罪人,怕别人不高兴,但是,你要糊弄我也不大容易。我们一定要养成敢于说真话的习惯。

  第四,要清正廉洁,惩治腐败。我们自己要清正廉洁,才能惩治腐败,否则做不到。

  第五,要勤奋学习,刻苦工作。确实要学习好多新知识。亚洲金融危机,我们过去没遇到过,那只有学习。你不学习,你怎么应对现在这样变幻莫测的形势?不看材料、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民间疾苦你都不知道、不了解,你怎么工作?人民来信可能现在我批的是最多的。同志们一定要关心群众疾苦。你看了才知道,有许多事情荒谬得不得了,令人发指,看了以后血压都会升高。

  【约法三章】

  “我们下去都是代表政府工作的,省委书记就不必陪了”

  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大家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就可以为全国的政府系统做个表率。因此,我们要共同“约法三章”:

  第一条,在国内考察工作,要轻车简从,减少随行人员,简化接待礼仪,不陪餐、不迎送。我们带头做起,国务院的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下去考察工作,只带一个副部长以上的干部,其他有关的部门最多去一个司局长。很多问题在下面根本解决不了,没有必要带那么多人。不然,副部长不够用。国务院这么多副总理,他们怎么陪得起?不要一大帮子人下去,又吃又喝的,把风气带坏了。……其实有一个省领导陪同就可以了,像我们下去都是代表政府工作的,省委书记就不必陪了。

  第二条,精简会议,压缩会议时间,减少会议人员,不在高级宾馆和风景名胜区开会。我们可以到穷一点的地方去开会,大家去访贫问苦,也可以表示国务院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第三条,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组织安排的活动外,国务院领导同志一般不出席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召开的会议。我们要刹一下“会议风”,什么都开会,讲的都是空话,最后还是不落实。国务院组成部门召开的会议,部长去讲,事先可以向主管副总理、国务委员汇报一下,该对你提的意见,当面就跟你讲了,你回去开会就行了。过去,我们把很多时间都泡在这种会议上面,没法思考问题。

  还要作一下规定:国务院领导同志不参加接见、照相、颁奖、剪彩、首发首映式等事务性活动。

 


         【就任讲话】

  [朱镕基语录]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朱镕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2000年3月15日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2001年6月在辞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告别演讲中说。

  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2002年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卸任总结】

  “绝大多数同志,还没意识到房地产过热的严重性”

  (注:本文摘自《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第480-489页,原标题是《值得纪念的五年》。2003年1月27日,朱镕基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这是朱镕基同志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本届政府就要到期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经济过热。我搞了50多年的经济工作,我能深刻体会到我国的这种“综合征”,日子稍微刚好过一点,就搞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我讲过房地产的过热,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是首先来一句话“总体上都是非常好的”然后说那么一点点的问题。绝对不是这样!这种过热是不得了的,1993年就是房地产的过热,结果现在的海南岛还是“遍体鳞伤”。我看外国的报刊,都在讲中国的泡沫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过热,风险太大。我们银行的同志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些钱都是银行的。我再一次向银行的同志忠告:你们也许这两年就升官了,你们也许就不会再干银行工作了,以为出了问题可以让后来人收拾。本届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建立健全机制;但是在没有建立这个机制之前,我们共产党人已经搞了几十年经济了,还是应该负责任的吧。你们别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盲目地发展。

  我非常担心的就是搞“城镇化”。现在“城镇化”已经跟盖房子连在一起了,用很便宜的价格把农民的地给剥夺了,让外国人或房地产商搬进来,又不很好地安置农民,这种搞法是很危险的。这跟中央的政策精神根本不符合,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就怕这个东西。

  还有,现在搞主题公园成风。在国外都没这么搞的,迪斯尼公园,美国有两个、法国有一个、日本有一个。现在主题公园在中国很多地方全冒出来了,外国人自己不出钱,你的地卖给人家很便宜,破坏了国家的土地资源,另外还用你的钱。搞这个东西干什么呀?!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连饭都没得吃,还搞什么主题公园,谁去看呀?

  我过去几年里每晚是一定要看《焦点访谈》,我觉得我作为总理,如果不去关心人民的疾苦,我当什么总理!我看完后必定打电话,不是打给部长就是打给书记。尽管我知道打电话只是针对几个农民或者几个百姓的问题,但是我能为这几个农民、几个老百姓申冤,能够解决问题,我觉得好受一些,大事办不了,办了一点小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