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10a和10b的尺寸:千里走单骑》是什么戏:澄江关索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27:26

千里走单骑》是什么戏:澄江关索戏



最近张艺谋主导,高仓健主演的《千里走单骑》快红遍了中国和日本,电影中高仓健克服重重困难要拍的云南面具戏演员李加民演的《千里走单骑》到底是什么戏呢?原来就是我们澄江的关索戏,而李加民就是澄江的一位民间艺人,现实中就叫李加民,他在电影里讲的方言就是地道的澄江话。张艺谋创造这部电影最初就是受到了澄江关索戏的启发。 

    滇江除了水下古城和古动物化石群吸引世人外,还有一种镇县之宝,古滇祭祀文化的活化石——关索戏。现在让我给朋友们细说一下。其实下面这些内容我以前说过很多遍,只是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已。澄江关索戏如同澄江动物化石群一样,其国际知名度很大,在国内反而鲜为人知,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可是中国的传家宝之一,对于这样的活化石可千万要保护呀。 

    随着考古证据的不断发现,神秘的古滇国逐渐浮出水面。我个人认为浮出水面这个说法特别形象,因为我断定抚仙湖水下的那座古城就是古滇国国都。不过,除了考古证据之外,有没有古滇国的文化遗迹呢?经过仔细考虑,我认为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澄江关索戏极可能是古滇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是三国时代古滇地区的样板戏! 

    关索戏只保留在澄江县阳宗镇的小屯村,其独特的角色传承、演出习俗和祭祀方式等确实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关索戏以关索的名字命名,以演三国时期的故事为内容。当地传说,诸葛亮出征南中时,关羽之子关索曾为前部先锋,这位前部先锋曾驻兵于今小屯村,故小屯村原名“先锋营”。阳宗镇小屯村是汉族聚居的村庄,座落在梁王山脚,海拔约1790米。阳宗至今民风强硬,很可能与他们的前辈有关。 

    历史上是否有关索此人,关索是关羽的亲生子,还是义子,都有争论。不过当地三国文化十分盛行,关羽的亲家汉兴亭侯李恢就是澄江人,关羽的女儿关三小姐关银屏是诸葛亮作媒嫁给李恢的儿子李蔚。这一点史料记载很扎实,没有什么疑义。关三小姐墓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那么关索戏是怎么来的呢?现在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是外来的。但我个人认为,关索戏是土生土长,源于古滇国的祭祀活动。对关索戏的外来说,作为在澄江挂职的我直言不讳地讲,我们的世代祖坟都在这里,为什么还要到外边找个爹妈?!我大胆地提出一个假设,关索戏是三国时代古滇地区的样板戏! 

    大约2000年前,现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的“滇国”已经形成了当时较为发达的农耕文明,从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判断,其经济社会达到了一个在当时相当高的水平,其军事力量也不能小看。从最近几年耿卫先生探明的抚仙湖水下古城资料来看,现存的古城规模已达2.4平方公里,相当于21世纪初期的澄江县城规模,有的建筑高达20多米,近10层楼那么高,有一条石板铺成的街道宽约7米,长300多米,相当于现在一些大城市步行街的规模。要知道,这可是一座近2000年前的古城!从考古证据上看,古滇文化的核心是祭祀文化,这也是耿卫先生探密水下古城时的真切感受。 

    关索戏无论是其内容还是表演形式,都是典型的祭祀文化,这包括演员的父子相传,戴面具演出,演出前后要祭祀等等。可以想象,蜀国势力入滇后,为了加强统治,肯定要利用当地的文化习惯,特别是核心文化——祭祀活动,用古滇祭祀活动的形式歌颂蜀国的领导人和英雄人物(其实刘备他们一直称自己为汉,认为自己是汉的正统,而蜀则是曹操之流对他们的篾称,历史就是这样,打扮成这样了就很难改过来,现在也只好称刘备他们为蜀)。这就如同文革期间在传统京剧基础上改造成样板戏一样。其实历史上有惊人相似的一幕,比如公元前333年庄蹻入滇并称王,成为第一代滇王,就采取了类似的谋略。《史记》称其“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就是说庄蹻他们换上当地人的衣服,尊崇当地人的习俗,然后统治他们。元、清入主中原后的做法也类似,比如都要“尊孔”,尊重中原主要的习俗。现代也有活生生的例子,英国人殖民香港时,香港官员任职仪式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杀鸡为誓。 

    历史上对以驱鬼除疫为本义的关索戏有很多记载,从1684年至1994年,有其相关记录的大事年表共有49件(次)。大家看看关索戏的演出形式,再评评我的推理是否正确。 

    关索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演出,关索戏表演的是三国蜀汉故事,其中又以演蜀汉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关索、鲍三娘等为主,其主要人物有20人,加上马童、龙套、锣鼓手等演员共有36人。剧目内容都是颂扬蜀汉功绩的。(这一点和样板戏的高大全原则相似吧。)在演出习俗上,关索戏有“祭祀乐(药)王”、“踩家”、“踩街”、“踩村”等仪式。剧中人物都戴象征神的面具,共有20幅,是蜀汉人称和与之相关的传说人物,是当年小屯村请来“压邪”的20名“五虎上将”。关索戏表演时不用油彩抹脸谱,而是把各人物的面具戴在头上,演唱时没有复杂的器乐伴奏,只用敲锣、打鼓即可。小屯关索戏总目说法不一,有的老艺人讲有一百多出,有的老艺人说有七八十出。关索戏的剧目目前尚难统计有多少,但经常演唱的有二十多本,如“古城会”、“长板坡”、“三请孔明”、“过五关斩六将”、“收周仓”、“收马超”、“张飞夺山寨”等,剧目有长有短,最长的达3小时,最短的约30分钟。 

    关索戏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形成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演出仪式和习俗,兼备娱神与娱人两种功能,分为仪式性演出和戏剧性演出。戏剧性演出,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多为武戏,有唱有武打;仪式性演出有严格的程式和禁忌,如演出前的祭乐王(药王)、练武,正月初一起开始演出按日出行踩村、踩家、踩街,每次演出时开头的必演戏《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辞神,正月十六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箱(服装道具用箱封存)、送乐(药)王等。演员在演出前一定净身,演出期间不能回家夜宿。还有演员角色实行世袭传承制。(这是不是典型的祭祀活动的痕迹?) 

    据调查,现小屯村演关索戏的演员共有8姓(龚、李、周、王、安、宁、朱、陈)3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演员80岁,最小的18岁,60岁以上的有7人,平均年龄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