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怪物:教师职称竞聘之殇 无限感慨在其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34:03
每每在竞聘过程中,看到一些人演讲时痛哭流涕的样子,一夜憔悴的病态,以及难以平抚的情绪,真是让人感慨万端。让人不得不感觉“竞聘”真是个充满凶险的字眼,这同时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字眼

  在竞聘过程中,它让人感受到了原本淡漠的人情向着冷酷又迈进了一步,原本有上进心的一些人,忽然没了前进的动力。官场的竞聘其实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因为背后的工作太多了,一般讲,在没竞聘时,结果大致已定。这里要讲的是与教师利益相关的职称竞聘。据说,竞聘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可这个目的通常是不能达到。那几个竞聘上的人,高兴的时间不会超过半月,但那几个没竞聘上的人,不高兴的情绪却要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于有的干脆没了工作的兴致。而每一次职称竞聘之后,都要有一堆所谓思想工作要做。

  职称竞聘问题之一,给名额的职称竞聘,不切合实际。每次职称竞聘,上边都要下达一定指标,什么百分之十之类,这指标的来历总是让人迷惑不解,为什么是五个而不是六个,对于员工来说,第五名与第六名其实无明显差距。但名额就给到五,这是原则上规定。这原则的出处常常让人怀疑。有人说是上级按比例规定,但这规定本身可能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科举,流传到今天就是各种考试定序列。这在职称竞聘上便延续了这个作法,以排序定输赢,多数人是愿意接受这个办法的。谁让你是孙山之外那一个呢,你注定是倒霉的那一个。这其实是制定政策的人拿不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标准,就像跳高一样,过了一米八就是国家一张运动员。只好以取前几名的方式来操作。一个单位优秀的人是多少,不是由名额限定,你根据什么说这个单位优秀的肯定是一个呢,合格的就是两个呢。这与当年评右派是一样的,你单位五个人,一定要弄出个右派来,于是,想方设法找根据。

  职称竞聘问题之二,可笑的加分政策。加分政策很复杂,表面看起来面面具到,似乎涉及到了所有方面,实际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一项加一分,另一项加三分,根据何在呢。特别是其中的项,比如论文,这个加分项毫无道理。现在几乎所有的论文都是花钱发表的,现在几乎所有的非文学刊物差不多都变成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刊物,而且问题的核心是这些论文不能给本职工作带来任何益处,纯粹是为了加分而花钱发表的,假如没了论文加分政策,那些刊物马上就会寿终正寝。据说,中国的论文经济,年产值已达10亿。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为了论文加分,许多人在造假,为了论文加分,许多人不得不违心地花钱发表论文。本人2009年写了一篇教学论文,试着向“吉林教育”杂志,“中国教师”杂志通过邮箱寄去,回信都是要收钱,连第几期都说好了,前者是要价两千三,后者告诉删除一部分发表,要价一千五,而且多次催促赶紧邮钱。感觉很没意思,于是作罢。

  职称竞聘问题之三,竞聘中的民主测评。民主测评通常要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领导测评,这个分数比例要高一些,还有一部分是群众测评,占的比例低一些。就是说,一个领导认为你好,比三个群众认为你好要重要。不清楚此项的根据是什么,只能理解为领导比群众更有眼光,这与当今世界通行的一人一票制相悖的,就是说,得罪一个领导比得罪几个群众后果要严重得多。民主测评的最可怀疑处,是年末一次性的测评,一年中,你可能做了许多事情,平时的贡献之类,没准年底时一些人忘记了,或者说你平时一直不错恰巧年底时得罪了一些人,你这分数可就没法打上去了。特别是不慎在一年的后期得罪了领导,这麻烦就更大了。因此说,结论就是,不要得罪领导,尤其是不要在年底得罪领导。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测评结果,影响竞聘结果。在我们这个人治为主的社会中,过分强调了一部分人的作用,与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格格不入,民主的本质是人人平等,而我们却在故意制造等级。

  职称竞聘是一次小地震,它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原本平静的单位,一下子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歧或问题,领导心里不踏实,群众心里也不稳定,昨天互相还彼此挺友好,过了一天有点陌生,有的倒像成了敌我。从结果上看,这竞聘不能说是提高了觉悟或增进了团结,或是有其它正面的作用。只能说是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如何进行这方面工作,一是要明确标准,不是说等定职称时再提标准,要定好不同级别应达到的标准,让人们按照这个标准去努力。积累自己的贡献或成绩。达到某个程度标准的人,就获得那个级别的职称。二是减少人为因素。取消测评这一项,不要以人缘好坏来定分数。三是取消论文加分项。特别是花钱随便在哪本书上挂个名,自己一个字也没写,就算是编委或作者了这一类的荒谬事情。四是要研究职称竞聘的办法,不能以行政手段解决这类涉及教师专业成长问题。

  总之,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仅仅靠官本位思想来解决,结果只能是激化矛盾,引起混乱,影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