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转盘底座:【乱弹琵琶】之“盗亦有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43:29
    跖之徒问于跖曰:“道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议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出。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这是一个著名的小故事,出自唐朝赵蕤编写的《反经》一书,后人称这个故事就叫 “盗亦有道”。
  据说,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盗,有这么一日,他的某个——或许是一群——喽罗就问他:“当强盗也有道吗?”跖就说:“当然有了,天下有什么事情能离得了道呀!当强盗的学问可大了呢!能猜出室中所藏的东西就叫做‘圣’,偷盗时能先闯进去的就叫做‘勇’;指导断后,后出来的就是‘义’;判断某处可不可以去抢劫和偷盗,就是‘智’,偷来东西能分得均匀,就是‘仁’。仁、义、智、勇、圣这五条标准不具备而能成为大盗的,天下还没有呢!”
  就是这则故事所出的“反经十三”的章节里,与它一块儿出现的还有关于仁、义、理、乐、名、法、刑、赏的五帝三王曾经用当治世方略的准则的论述。只是它所列的都是反例,旨在引出“用失其宜,反以为害”的明证。
  古人赵蕤用这个“圣有圣道,盗有盗规”的故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有才德的人循道而行善,而有才无德的人却会以道而作恶。就像我们常说君子当有仁义礼智信五德,但是跖也有了五德,我们却不说他是君子,或者他也只能是人们以鼻哧之的“梁上君子”。
  之所以说自己是“乱弹琵琶”,是因为《反经》的通篇都是在论求经世治国、齐家修身的道理,我在这儿却想把它引向教育的方向。
  现在,我们可以静静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现代的教育,真正培养了多少才德兼备的人才,又在我们的现代教育下出了多少有才无德之人呢,北京大学生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不久前又有的虐猫事件……正像马加爵事件后,昆明的一位人大代表说的“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
  我们至少可以先反思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人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又在不断号召的“个性张扬”到底张扬的是什么样的个性。现在,到处都开始提“以人为本”、到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人在研究“生命教育”,在这个领域有了一丁点儿超前或者仅仅是异于前的人都会马上成为被追逐者邀约不断的大牌专家。除了走红的生命教育,还有挫折教育,还有情商教育,还有赏识教育,还有激励教育等等等等,还有什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诸如此类的种种说法。这其中又有值得一说的一句就是:“先成人,再成才!”,的确明智,但总还是有“亡羊补牢,尤为未晚”的感觉,多少有点悲哀吧!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悲哀,我是觉得除了我们曾经或者一直都在众说纷纭的教育制度的原因,过于急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和我们的很多的课堂教育教学,更确切的说,实施课堂教学的老师们是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的。
  暂且先不论家长的责任,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学语文,却越来越远离了语文最最需要的阅读;我们去阅读,却越来越偏离了阅读的本真,不愿与好书交诤友,宁肯与另类的污牍为损友;我们学思品,却越来越不愿意轻微地弯下我们好像要多“金贵”有多“尊贵”的腰去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我们还学美学、学礼仪,但我们的穿衣打扮我们的举止言行却也越来越俗不可耐,想艳惊四座,想鹤立鸡群,却往往东施效颦而不自知;我们还学数学,我们却越来越疏懒道道繁杂的逻辑判断演绎和推理,更注重它的实用、算计和功利。不恰当的引导,恰恰让我们舍本而逐末,失却了我们的语文、思品、美学、数学应该渗透给受教者的教育意义。
  试想,你听老师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老师上课前告诉你说:
  “我也不相信共产主义,但是书上就是这样说的,考试又得考,我也只有这样教!”
  你还想继续听下去这堂课吗?!
  这就如某某老师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还说抽烟有害健康,要求学生不准抽烟,这又会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呢?
  所以,我们的教育,本也是有太多值得布的“道”的,是要受教育者才德兼备,还是要受教育者有才无德,就要看我们怎样来布这个“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不假,但是要是领进一个坏师傅,再怎么修炼也不能修出“人间正道”,而只能走向旁门左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