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椅批发家庭用价格:且看“神话”是怎样编成的 老兵 2011/07/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53:04

--------------------------------------------------------------------------------
且看“神话”是怎样编成的 发布日期:2011/9/23 8:44:00 来源:读者来信 作者:老兵 点击:183  -
七月一日,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开坛上,刊登了新闻理论家、作家梁衡的一篇讲稿,题目是《毛泽东右手打仗左手写作——借政治人物的光芒来照亮文学领地》。文中,作家说“而我们过去又曾经有过一段造神运动,把领袖人物神化。从文学的视角来看政治人物就要还神为人,要写出他们的情感、人格。”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作家是怎样“还神为人”的,怎样“借政治人物的光芒来照亮文学领地”的。他在他的第二段演说里说道:还有,就是“顺瓜摸藤”,还原形象。      你要告诉读者这“瓜”是怎么结出来的。他这段话的小标题叫做——刀逼对手 耳听飞箭。下面,就请看看他的“瓜”是怎么结的。他说:比如写毛泽东转战陕北“他搬出了曾工作九年的延安窑洞,到米脂县的另一孔窑洞里设了一个沙家店战役指挥部。古今中外有哪一孔窑洞配得上这份殊荣啊,土墙上挂满地图,缸盖上摊着电报,土炕上几包烟,      中外军事史上哪有这样的司令部?哪有这样的统帅?毛泽东三天两夜不出屋,不睡觉,不停地抽烟、喝茶、吃茶叶、签发电报,一仗俘敌六千余。他是有神助啊,      ”。他接着讲:毛泽东在窑洞里,一面指导战争,签发电报,一面还要从事理论研究,写文章。      他 只能将自己分身为二,用右手批文件,左手写文章。他是一个中国式的民族英雄,像小说里的那种武林高手,挥刀逼住对面的敌人,又侧耳辨听着背后射来的飞箭, 再准备着下一步怎么出手。当我们与对手扭打在一起时,他却暗暗凝神,调动内功,然后轻轻吹一口气,就把对手卷到九霄云外。却原来,作者的“还原”,活脱脱是一部《神雕侠侣》外加《封神榜》的混合体,在他的笔下,伟大领袖岂不成了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的化身?!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毛泽东传1893—1949》中第815页关于“沙家店战役”的记述吧:1947年8月1日,毛泽东从靖边县的小河村开始远距离转移,向西北野战军总部所在地靠近,于8月19日 抵达佳县西北的梁家岔。“就在这里,他们迎来了沙家店大捷”。这就是说,当沙家店战役正在鏖战之时,毛泽东等领导人还在转移的路上,抵达目的地时捷报已经 传来,何来“窑洞指挥部”?真正的战役指挥部是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它就设在前线附近的米脂县境内的“老虎疙瘩”。如下图: 
8月23日, 西北野战军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从梁家岔赶到会场,表示祝贺。毛泽东在会上说“侧水侧敌,本来是兵家所忌,而我们彭老总却敢于在 黄河西侧侧敌而进,指挥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就取得了空前的胜利”,高度赞扬了彭德怀的指挥艺术。可见,真正的战场指挥者,西北战场 的军事统帅,不是别个,而是身经百战,驰骋疆场的我军副总司令彭大将军。再可见,所谓“毛泽东转战陕北”是毛、周、任等在“转”,而彭德怀则是在“战”,在掩护他们可以安全地“转”。的确,正如作家在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个“窑洞指挥部”,在“中外军事史上哪有这样的司令部?哪有这样的统帅?”,当然不会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为本来就是作家凭空想象出来虚构的,毛泽东自然也用不着“将自己分身为二”。不 知“传记文学”和“纪实文学”等“政治题材”的文章还要不要史实依据?适度的文学夸张“度”在何处?把历史事实演变成神话小说还可以叫做“纪实文学”吗? 还算是“政治题材”吗?我看梁先生对“沙家店战役”的指挥部和军事统帅的描述开创了一类新的文学题材,姑且叫做“政治神话题材”吧。无 论何种类型有关党史军史的写作,作者事先均应翻阅一下历史资料,这不单是要对历史负责,也是要对社会负责,对后人负责。如果不去掌握历史素材就贸然下笔, 那就是毛主席批评的“瞎子摸象”或者“闭塞眼睛捉麻雀”。如果要是已经掌握了历史事实,却故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编造,夸大和神化某个伟人的功绩而贬低 歪曲其他的伟人,那就是对历史的亵渎,对视听的欺骗。文革浩劫的殷鉴未远,宣扬个人迷信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吗?                   老兵    2011/07/04 
 
 原文链接:http://wlcexpress.banzhu.net/article/wlcexpress-12-291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