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买什么材质的好:为汉字文化复兴 响应汉语保卫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36:19
为汉字文化复兴 响应汉语保卫战 [ 作者:石飞    转贴自:都市频道    点击数:704    更新时间:2011-2-10    文章录入:kavzjs ]

  
  据9月4日《京华时报》报道,著名作家王蒙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发表《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演讲时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面对母语的危机,王蒙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

  王蒙先生的呼吁,可谓重要之极,及时之极,迫切之极!作为一个汉字文化的恩泽者、传承者和使用者,我表示坚决地拥护和积极地响应。我也希望广大国民能够共同予以关注和响应,更期盼国家高层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中华母语惨遭蹂躏,让人触目惊心。前不久,一位旅美博士来南京某名牌大学作报告,我慕名前往聆听。对他的那个报告的学术水平和价值,我没有藏否的资格,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要说,他的演讲效果糟透了。讲演2个小时,整个的中英夹杂,一会儿是呱啦呱啦的普通话,一会儿又是叽哩咕噜地说英语,莫要说不懂英语的听众不知其所云,就连一些有过多年英语学历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也莫名其妙。场内哄笑此起彼伏,报告人以为是对他讲演的赞许和褒扬,愈加情绪激昂唾沫横飞、愈加英汉夹杂得厉害。殊不知,那是听众在给他贺倒彩,向他发泄不满,是对他亵渎母语行为的嘲讽和抗议。中国人面对中国人,不说中文讲外语(即便对一些不得不用外语表达的专门用语,也要即时翻译),除了卖弄炫耀,轻蔑听众,伤害母语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尤其让人不堪容忍的是,国内面对自己的国民出版的报纸杂志,英汉夹杂的文章比比皆是,“拦路虎”层出不穷。我每天在阅读报刊时,总免不了得叹几声气、摇几次脑袋,做几个记号等着向别人请教。我感到悲哀,我这个中国作协会员、出了若干本书的文化人竟然沦落成了“新文盲”,竟然连自己国家出版的报刊也看不懂了?真不知道,这是我个人的悲哀,还是我们国家的悲哀?日前,一张中央级报纸的一篇几百字的新闻中出现四五个Gene,询问几位同事都不认识,他们可都是学习过英语的本科生,后来人家帮助查阅英汉词典,才知道那是“基因”。

  尽管随着国家对外开放与交流的日益扩大,英语在国内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毕竟懂英语的还是少数人。搞英汉夹杂的出版物,显然是要剥夺绝大多数国民的阅读权。我想,即便将来有朝一日,国民百分之百达到了英语六级水平,也不至于把出版物都印成英文吧!我们学习和普及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多掌握一种语言文字工具,以利于工作和对外交流,仅此而已,绝不可能有对母语或异化或阉割或取而代之的意思。

  目前,中华母语受到如此严重的糟蹋和破坏,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误导责任,汉英夹杂的表述方式是由媒体率先使用并推而广之的,这是勿庸置啄的事实。现时随便拿出来哪一种报纸都可以作证!捍卫母语,正本清源,也要靠媒体“正导”,带头规范地正确地使用汉文字。所谓规范正确,首先就是“洋文”“中文”不能夹杂使用,在汉字文章中不得随便出现外国文字,专用外来语词必须翻译成中文。我也是做编辑工作的,我的原则是,不管文章多么精妙,凡遇夹杂洋文者,要悉数译成中文,译不了的宁可割爱也绝不让其出笼。就连已经使用频率极高的CHINA、WTO、GDP等,我也绝不轻易让其出现在版面上,而要分别译之为中国、世贸组织、国民生产总值等。在去年非典横行期间,SARS乘机在媒体上频繁出现,而有的报刊是严防死守的,要么用“非典型肺炎”,要么用“非典”,要么用“沙斯”,始终没有让这4个英文字母在版面上作祟。前些日,奥运会一词使用频率绝高,媒体不是没有照搬Olympic  Games吗?这样做就对了,就是捍卫母语。如果我们的媒体和出版界都能这样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发扬高度负责精神,坚守阵地,字字不让,词词必争,汉语的优良传统与语言优势,不仅可望迅速拨乱反正,而且能够很好地丰富提高,发扬光大

  捍卫母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应该有所作为。一是进一步规范汉字出版行为,明确规定一些简便易行的刚性的条条杠杠;一是强化检查监督,违者必罚。

  响应汉语保卫战,拥护汉语保卫战,参与汉语保卫战,为汉字文化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