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荤者全文阅读:听白岩松的话后问:《南方周末》的编辑是法国《费加罗报》的兼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51:45

听白岩松的话后问:《南方周末》的编辑是法国《费加罗报》的兼职?

云淡水暖


据传,《南方周末》5月22日发表了一篇宏文,叫做“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标题已经骇人听闻了,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新中国”,是指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开始的中国,直到如今。好家伙,又一个“新中国”出来了?其“新”在何处呢?在如下论断里【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抗震救灾),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草民顿时发昏,中国政府的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对“全世界”的什么人,“承诺”了“对于普世价值”的什么?国家在什么时候,“向自己的人民”表明了要“兑现”什么东西给“全世界”的哪个“普世价值”?

《南方周末》接着欢呼【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什么是“现代文明”?谁“代表”了“现代文明”?以《南方周末》的观点,“显而易见”并不是中国,因为中国才因为地震刚刚“这是一个拐点”。

看到这里,草民有些朦胧地“明白”了,第一,中国政府要向“西方”去“兑现”一个“承诺”;第二,西方“代表”了“现代文明”,中国即将从这个“拐点”向“西方”转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照“南方(报系)的立场”,“普世价值”是来自“西方”的,请看:

【“现在,圣火翻过壁垒,跨越海洋,带着风一样快的思想,再也不可阻拦地向东方来了。我们在人群之中,我们躁动。是看到西方来了吗,看到普世价值来了吗,看到人的自由吗,人的权利吗,人被点燃的理性吗,人挣脱了绑缚的生命力量吗,人所面向的更高的生存吗。”(《南方都市报》“圣火”)。“‘南方(报系)的立场’,其实应该是中国的立场,也是普世价值的立场”(《南方都市报社论精选第一集》鄢烈山)】

就是说,按照“南方的立场”,“普世价值、人的自由、人的权利、人被点燃的理性、人挣脱了绑缚的生命力量、人所面向的更高的生存”统统来自于“西方”,“西方”们只要“翻过壁垒,跨越海洋,带着风一样快的思想,再也不可阻拦地向东方来了”,东方的中国就进入“拐点”了,然后地震这么一“痛”,就“痛出一个新中国”。

简直是匪夷所思,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军队抗震救灾的迅速、有效、有力,闻名于世,中国民众、海外华人血浓于水、同舟共济的表现,也闻名于世,皆是因为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文化传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长期熏染,军队英模雷锋、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董存瑞、狼烟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抗联战士、赵一曼…;平民典范刘胡兰、向秀丽、龙梅、玉荣姐妹…等等等等数不胜数的榜样的大力颂扬,都是一种崇高价值观的建立和传递。那其中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忘我奉献,都在参加抗震救灾的人民、军队、教师、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哪里有什么“拐点”?哪里有什么“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难道在“痛出一个新中国”之前,在“是看到西方来了吗,看到普世价值来了吗”之前,中国就缺少自身的道德体系?在这次大地震中,无数位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垮塌的楼房,保全了学生的生命,无数父母用自身的血肉,换来子女的存活,并非他(她)们都知道什么虚头八脑的“普世价值”,而是骨子里一贯的立场的迸发。不信,找那个救出两个同学的9岁的小男孩问问,他知道不知道“西方”来的“普世价值”?

新中国遭受大地震灾害不是一次两次了,1976年以前就有闻名于世的唐山大地震、河北的邢台地震、辽宁的海城-营口地震等,尤以唐山大地震及其惨烈,但同样是以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为第一位的全国大动员、全民大援助,其中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但是,当时并没有什么“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一说,也没有什么“圣火翻过壁垒,跨越海洋,带着风一样快的思想,再也不可阻拦地向东方来了。”的可能,因为当时是“闭关锁国”的。

昨天晚上看央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专题,主持人白岩松现场连线那位北川“最牛希望小学”的校长,将数百位小学生安全撤离,步行到绵阳安置点,然后,照看着70名没有家长认领的孩子,而老师们自己家人顾不上联系,包括校长自己的家人都有伤亡、失踪顾不上寻找。白岩松最后感叹了一句“想起69个(原话如此)阶级兄弟,和这70个孩子,其实它们内含的东西是一致的”。草民有些愕然,一是白岩松还记得“61个阶级兄弟”的故事,二是把61个说错了,说成69个。《南方周末》还专门登载了“伤痕文学”,说“为了61个阶级兄弟”其实是“反对‘大跃进’”投毒,而中毒的人当中有相当部分其实是当时的“地富反坏”分子,后来又留下后遗症、又在文革中被迫害云云。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即便是那些“阶级敌人”被“装扮”成“阶级兄弟”,但毕竟动员了上至北京高层,军队高层,下至基层干部,牵动了全国的神经,出动了空军飞机,连夜将药品空投到陆平,抢救那些生命垂危的中毒者,那难道不是对生命的起码的尊重?1959年,恐怕“普世价值”这个词还没有发明出来呢。

无独有偶,《南方周末》5月22日发表了“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法国《费加罗报》5月27日发表了一篇奇文“四川废墟上,中国社会获得自由”,《费加罗报》这位作者对于中国抗震救灾的组织、动员、抢险、救助的整个体系和运作,显得完全无知,《费加罗报》把中国的这次抗震救灾,描绘成一大群“自由”的“非政府组织”的“狂欢”,【四川地震则发生在一个更富有和现代化的社会。但震动也带来了一次政治课程:第一次,中国人亲手掌握了一些东西,而不是等待无处不在的国家政党对救援的组织。…1976年,唐山和毛的去世加快了经济改革和思想的解放。尽管有着惊人的代价,四川地震已经重新大大提高个人自主性,或许还为民间组织提供了一次机会。】

这回真的是“西方”在讲话了,但是,“西方”的观点,虽然与“南方”的说法稍有区别,而标题却惊人默契,一个说“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一个接嘴“四川废墟上,中国社会获得自由”,难道《南方周末》的编辑在《费加罗报》兼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