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鲳鱼:凤翔南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33:28
凤翔南方 ——探寻中航工业南方60年闪光的发展轨迹 周怀立 邹政权 李文峰 刘婷

    现代化的航空发动机生产车间。

    意气风发的南方公司员工

    位于凤凰山下的南方公司新办公楼。

    特约撰稿 周怀立 邹政权 李文峰 刘婷

    2011年4月29日,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据悉,公司建成达产后,将具备年产民用涡轴、涡桨发动机800台、活塞式发动机2000台的能力,具备年修理涡轴、涡桨、涡扇、辅助动力800台的能力,具备年出口交付额2亿美元的转包生产能力,2015年将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2020年超过60亿元。 

    2011年6月3日,继中航湖南通发合作项目后,总投资30亿元的高精传动产业项目在京签约。8月19日,项目正式在株洲南方宇航启动。根据计划,到2015年,项目将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从而成为国内领先的传动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 

    2011年9月1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普惠加拿大公司在北京宣布,将在中国湖南株洲市建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株洲通惠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该合资公司将为安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的飞机上的民用许可发动机,以及安装在中国原始制造,并且在亚太地区运营的飞机上的普惠加拿大公司发动机提供维护、修理和大修服务,双方于当天签订了合资协议。 

    高额度的投资规模,高密度的技术聚集,使这三大项目一公开就受到极大关注,并成为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亮点。同样令人注目的是,这三个项目所依托的都是同一个核心企业——中航工业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而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中国中小航空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作为我国民族航空工业的重要一员,今天的中航工业南方,已风风雨雨地走过了60年。在这60年,她从一只不为人知的“燕雀”,脱胎换骨为一只志向远大的鸿鹄;她从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鸟,傲然蜕变为一只翱翔蓝天的彩凤。 

    回首60年,千里湘江的涛声依旧,凤凰山下却已“换了人间”。 

    回首60年,铿锵悦耳的机声依旧,雄壮的交响却已声震云天。 

    湘江水作证,激荡的风云早已填满如歌的岁月;凤凰山作证,奔放的豪情正在书写明天的华章。 

    南方有凤,凤翔南方…… 

     岁月峥嵘 ——湘江之滨,凤凰山下,新生的共和国在这里画了一个圈。于是,一幕又一幕交织着汗水和泪水、苦痛和荣光的难忘话剧便开始反复上演 

    中航工业南方科技中心大门口,有一尊不起眼的雕像,古铜颜色,真人大小。乍一望去,你会以为这尊雕像只是办公楼一个小小的点缀。然而,当你绕到雕像背后,却会发现雕像底座上赫然镌刻着令众多中国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吴运铎。 

    不错,这座雕像属于他——“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人们知道他,是因为他是一位“把一切献给党”的著名共产党人。人们知道他,是因为他是一位资格很老、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老军工”。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还是中航工业南方的前身株洲兵工厂的厂长。 

    1950年初,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一批“红色军工”来到这个位于株洲市区东南部的丘陵地带,来到一座名叫凤凰山的小山下,接管了一个国民党留下的老炮弹厂。1951年10月1日,株洲三三一厂在此正式成立。此时,国家赋予该厂的任务,已经不是制造炮弹,而是修理飞机发动机。作为我国早期兴建的六大航空工厂之一,三三一厂就此诞生。 

    今天,但凡走进中航工业南方厂区的人都会发现,在现代化的厂房中间,却横卧着一段旧铁轨,铁轨尽头是一座旧式的老厂房。公司的同志告诉我们,这是公司特意留下来当作纪念的旧遗址。当初,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就是坐着火车,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经过这条铁轨来到这里的。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初的艰难。公司的老工人说,他们下了火车,发现被预先告知“有一座工厂”的地方,却只有几栋破旧厂房,厂房里只有数十台老旧的轴传动皮带车床。 

    一个普通的炮弹厂要改为航空发动机修理厂,没有难住在新中国热情高涨的第一代“南方人”。他们弄来一台从苏制教练机上拆下来的发动机,拆了装,装了拆,反复“摆弄”,算是上了入门的第一课。但很快,他们就已经不满足于“修理”了。从试修向零件试制过渡,再向整机全面试制进军,这个过程仅用了2年。 

    1954年1月,他们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50号机试制”。仅仅8个月以后的8月25日,新中国工业战线就迎来“石破天惊”的一刻——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株洲三三一厂试制成功。同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来亲笔签名的嘉勉信——“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批爱姆—十一型航空发动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异军突起的三三一,从此一发不可收,在新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闪光的轨迹:1958年,公司开始了霹雳一号空空导弹的测仿工作,并于1960年成功试制出了中国第一枚空空导弹;1969年,公司用一年时间研制出涡桨新型机,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972年,公司提出将航机改为陆用发电动力的设想,制造出我国第一台燃气轮机,率先走上军民结合之路。 

    此时的中航工业南方,的确是“风光无限”,不仅涌现出七次改进工具、百分百保证铁合金零件铸造质量的第一个全国劳模马佑清,“28年干了102年的活”的全国著名劳模李临庄,还将全国一级企业、全国优秀企业最高奖“金马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殊荣一一收入囊中。 

    但是,谁的头顶都没有永远的艳阳天。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国家经济的重心转移,军品订货陡然下降,“南方人”不得不走向市场。到了本世纪之初,公司又经历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性破产等一次又一次阵痛。 

    重压之下的“南方人”,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突围方向,并期待有一天能够重振雄风…… 

     浴火涅槃 ——在历史的拐角处,已经退无可退的“南方人”变得无所畏惧,并进而演绎出一出绝地反击、大步进军、重塑辉煌的精彩大戏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60华诞。上午11点11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机编队准时飞临天安门上空。空警预警机率先登场,接着是战斗机编队,之后是直升机编队。矫健的战鹰空中列阵,发出阵阵震撼人心的轰鸣声。地面人群举头眺望,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此时,“南方人”也都聚集在电视机的屏幕前。与普通的观众比起来,他们又多了几分激动、几分感慨。因为,从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的直升机、预警机编队,就装着他们制造的“中国心”。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些“中国心”,承载着他们多么沉重的航空报国的抱负,记录着他们多么可贵的奋发前行的勇毅,铭刻着他们几多绝地反击的悲壮和浴火涅槃的豪情。 

    此前的2008年,对“南方人”而言,是一个非比寻常的重要年份。这一年,随着政策性破产法律程序的相继终结,公司由“改革、脱困、发展”开始转向“发展、调整、升级”。同在这一年,中国航空工业体制再次调整,中航工业重组,40万航空人重新走上同一条大船,齐步开始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伟大征程。 

    这是前与后的交接点,新与旧的拐角处。 

    这一年11月,公司举办首届高层论坛,探讨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公司领导、副总工程师和经营实体负责人一一登台,打开胸襟,放飞思想,统一认识,最终明确了“在中航工业大集团战略的引领下,紧紧围绕航空为本、军民结合、衍生发展、开放合作”的战略思路,达成了“力争成为世界一流中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的共识。 

    2009年1月18日,公司召开2009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结束时,会场上再次回响起大家熟悉的《国际歌》。当歌曲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时,与会人员无不热血沸腾,并一下子体会到公司领导的深刻用意。 

    之后,凭着这“沸腾”的热血,凭着这“全靠我们自己”的信念,“南方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坚决而成功的出击: 

    ——以涡轴和活塞系列发动机为平台,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共享市场,引领航空发动机管理理念、制造技术实现了快速升级。在此过程中,某型号航空发动机顺利实现设计定型,填补了国内5000马力涡桨发动机的空白。 

    ——凭借60年积蓄的中小发动机研发实力,公司已掌握了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中小发动机研发、制造、维修的一体化优势,产品涵盖多种发动机类型,开发出涡轴、涡桨、活塞系列产品。2010年,公司某新型发动机顺利通过设计定型审查,成为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 

    ——驱动民品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把EPS建设成为汽车助力转向产品的知名提供商,2010年实现EPS产品产销20万台套,并建立起了我国首家EPS技术研究院; MW级燃气轮机研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近几年,公司多渠道筹资9亿元,改造和建设了多条生产线及与之相配套的建筑设施。非航产品形成集团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全年有望突破35亿元。

    创新引领 ——用管理创新凝聚前行力量,用科技创新抢占技术高地。让创新成为一种必须,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 

    今年9月上旬的一天,我们有幸走进中航工业南方技术最先进的数控生产车间。只见绿色的地面光洁干净,纤尘不染,一台台数控设备整齐排列。在一个个目不斜视、神情专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操作下,所有数控设备都在安静、有序、高效地运行着,体现出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特征。 

    如此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显示出中航工业南方创新管理所取得的明显效果。 

    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的南方公司,深知要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创新管理。为此,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宗顺,党委书记彭建武亲自带队,到兄弟企业学习先进经验,系统整合精益六西格玛、EVA、班组建设、信息化建设、品牌建设、6S、项目管理矩阵等先进管理方法,搭建管理创新体系和构筑科学的战略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战略的控制力与执行力。

    近年来,公司已将12个工具全部渗透到各项管理中,深化了精益管理工具的应用。目前, 6S、TPM已成为公司上下的自觉行为,员工们对 QCPC、RCCA等工具均能运用自如。 

    为使人员素质跟上创新管理的需要,公司党委对90余名基层单位党政一把手普遍进行了主题拓展训练,其中通过与湖南大学合作,就利用周末对100名领导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MBA工商管理项目培训。此外,公司还积极构建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四个序列”的人才晋升通道,并通过严格选拔,使一批“70后”、“80后”优秀人员入选公司后备干部信息库,为他们进入“通道”提供条件。 

    作为一家技术密集的航空产品生产企业,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南方公司来说自不待言。近几年来,公司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力度。通过“外引”加“内培”,公司每年面向全国招聘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300余名;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MBA班、工程硕士班、技师培训班等,企业员工年培训课时达36万小时。 

    有了人才的支撑,南方公司向科学进军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实——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相继对生产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精密加工中心、精密铸造中心和装配中心,建立了具有一级理化检测资质的理化检测中心,以及国家认可的计量检测标准实验室。同时,通过引进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检测设备和仪器,使机加设备数控化率、核心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作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企业,中航工业南方加大航机核心技术的COE建设,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和科技攻关;加大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力度,与TM、GE、加普惠、莱康明等多家国际航空企业开展转包、航机维修、专利引进等合作;公司联合国内19家高校、院所,牵头成立了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0年,公司技术专利授权达到100项,彻底改写了3年前一直徘徊在10余项左右的局面。 

    经过不懈努力,今天的南方公司,已经掌握了涡轴、涡扇、涡桨发动机的结构件精密铸造,轮盘、叶轮的数控加工,薄壁细长轴的加工等关键制造技术,并开始广泛应用高能束为主流的特种工艺技术,使零部件工艺制造能力和部分零部件关键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一些重点型号的生产任务不断落户“南方”。目前,公司掌握的航空发动机型号,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至三种增加到二十余种。 

     壮志凌云 ——挑战“百亿”目标,熔铸民族品牌。意志坚定、目光远大的“南方人”,胸怀饱满的激情,迈开自信的步伐,正一直往前走 

    2009年6月12日,一个晴朗的日子。株洲市东南的凤凰山下,心情激动的“南方人”在急切地等待,等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终于,一个略显瘦削却腰板挺直的身影进入他们的视野。这个身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直到大家都能看清他脸上那一抹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微笑。 

    走来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面对意气风发的中航工业南方干部职工们,温总理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汗珠,一边与工人握手致意,一边语气坚定地大声对大家说:“我们应该能够制造出自己的各型直升机,无论是高原直升机,还是重型直升机,如同大飞机一样,也能翱翔在蓝天!”迎着“南方人”热切的目光,他继续鼓励大家:“航空事业的未来,就寄托在大家身上,希望大家努力奋斗!”

    在这里,温总理亲自下达了振奋人心的进军令。 

    受到鼓舞的“南方人”信心百倍,一个内容为“夯实基础,超越百亿,成为世界一流中小航空发动机供应商”的中长期奋斗目标被迅速提出。围绕该目标,公司决心到2017年实现收入超过100亿。 

    今天的“南方人”,显得底气十足。这底气,来自对他们自身研发生产能力的充分自信,也来自他们对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准确把握。 

    公司总经理李宗顺告诉笔者,航空工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中航工业南方作为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技术储备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研发高科技产品的实力,高精尖设备齐全,制造技术先进,拥有集研制、生产、修理于一体的体系优势,航空产品涵盖了几乎所有发动机类型,拥有多品种批量生产的制造优势,已经具备一定的产品系列化发展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南方公司将抓住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机遇,通过大力实施“航空为本,军民融合,衍生发展,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建立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按照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司主要业务将以航空产品为主,围绕航空动力主线,形成航空产业、非航空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板块。 

    ——在航空产业领域:一是按照型谱发展,加强现有产品的改进改型和系列化发展的同时,加速新产品研制,实现产品的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满足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等飞机系列对动力系统的需求;二是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动力,以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为基础,积极发展通用飞机动力,以满足低空领域开放后国内外市场对动力系统的需求;三是强化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面向国内外修理市场,提升民用航空发动机大修能力,打造全价值链的航机维修业务体系;四是加大航空转包生产力度,优化转包生产结构体系,从转包零件逐步过渡到转包组件、部件、直至整机,实现转包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在非航空产业领域:一是加快发展光机电产品,重点发展数控电工产品,培育发展扎波机;二是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产品为电动助力转向器(EPS)、电动汽车及控制器等汽车零部件;三是加强新能源产品的开发,依托燃气轮机技术,以生态能源系统为起点,拓展应用领域,提供分布式供能系统解决方案,并以合资公司为载体,快速形成产业化规模。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一是进出口贸易,充分利用现有营销网络,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品,同时加强新市场新领域的开发,扩大出口份额。二是物流业务,加强品牌建设和服务质量,扩大代理业务范围和客户群,做大国际货运规模,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仓储基地和配送网络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核心竞争力。 

    60年坚守,60年奋发。 

    60年风雨兼程,60年戮力进取。

    “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这是公司第一任厂长、“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留下的铮铮誓言。这誓言,余音绕梁,至今不散。 

    牢记着前辈“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秉承着今天“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远大理想,南方公司这只从凤凰山下成长起来的凤凰,正扶摇直上翱翔九天,正展翅高飞搏击风云。 

    金色的阳光下,她的羽毛是那样华彩夺目;流动的白云间,她的身姿是那样矫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