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生咨询:《南方》杂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32:22
广东,卅载禁毒的人民战争

杂志回顾
2009-6-8 17:07:56
死亡、堕落、绝望,当毒品和这些字眼沾上关系的时候,毁灭性是如此巨大。时至今日,禁毒,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成为一场全民战争
■本刊记者 孔令源
5月20日,就在距离2009年世界禁毒日(6月26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歌手满文军因吸食毒品,被北京警方行政拘留14天。据媒体报道,除了摇头丸、K粉以外,满文军等人还使用了一种新型毒品“HAPPY水”,这种冰毒衍生品的国内最初发现地就在广东。
国家禁毒委员会在2008年的报告中提出,由于经济发达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广东已经是全国吸毒人数最多、毒品最全、价格最便宜的地区之一。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广东的禁毒缉毒工作一直没有松懈过。30多年来,广东人民和毒品的较量其实不亚于一场战争!
缉毒禁毒的“要冲”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还被国际社会誉为“无毒国”。然而,“无毒”的神话终结于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毒品也悄然潜入——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吸毒贩毒活动开始在广东沿海城市出现。一位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的领导回忆说:“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也是港英政府大力推行‘香港与白粉之战’的强制戒毒计划之时,一些香港吸毒者为了逃避惩戒,偷带毒品北上广东吸毒,广东毗邻港澳的沿海城市遂开始出现吸贩毒现象。”自从毒品潜入国门之后,广东的禁毒缉毒就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冲地位。
据广东省公安机关统计,1979年,广州市破获贩毒案件3宗;而1981至1983年,破获贩运毒品案一下子激增至183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广东逐渐成为过境贩毒的重要通道和消费地,吸贩毒活动逐渐加剧。原先,全球毒品策源地——“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是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运往欧美,但是自1985年开始,由于沿线各国采取严厉禁毒措施,原有的贩毒通道受阻。一些国际贩毒集团勾结境内不法分子着手开辟一条经云南、广东到港澳中转进入国际毒品市场的所谓“中国通道”。广东正处于这条“中国通道”的重要节点上。
吸毒——贩毒——制毒,看似简单的犯罪过程背后,犯罪手段越来越多样,广东禁毒工作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广东毒品市场十分活跃,制毒犯罪活动在我省迅速发展蔓延。冰毒、摇头丸、安眠酮、氯胺酮等各类新型毒品先后出现,制毒规模不断扩大。制造、贩卖、过境中转、消费“四位一体”的毒品犯罪格局,开始在广东形成。
与此同时,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公安局毒品犯罪侦查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雷虎告诉记者:“国外毒贩将海洛因以每公斤5万元的价格买入,到广东以25万元的价格卖出,其所获得的不法收入往往拿回国,我们的财富净损失为25万元,相当于从我们这抽血,而留下的只有一缕害人的青烟。”记者了解到,有人估算广东的“瘾君子”一年要消费的毒资总额至少在100亿元以上。而登记在册吸毒者中,青少年占总数的70%,大量受到毒害的青少年,支撑着一个巨大、无形的毒品消费市场。
广东的全民战争
呈几何级数上升的涉毒犯罪案件统计数字,刺激了广东人的神经,也刺激着广东人禁毒缉毒的决心和勇气。
她——林文,是目前我国注册年龄最小的禁毒防艾志愿者。现为南方医科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卫生法学学生。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刚满20岁的女孩子,已有长达12年禁毒的志愿服务经历,并改变了39名染毒青少年的“吸毒人生”。
在广东,有着许许多多像林文一样的普通群众投身到禁毒戒毒的事业中去。肇庆市高要中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玉铃投入近千万元,与肇庆市政府合办“肇庆市戒毒劳动康复及安置帮教基地”;广州市海珠区土华村村民黄应健贷款带领9名有吸毒史的本村人创办了广州市兴和实业有限公司,创业成功后,公司吸收和安置村里沾染毒品青年10余名,帮助他们戒掉毒瘾……
对于广东来讲,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民战争”。
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广东省的毒品犯罪案件线索六成以上来自群众举报,省公安厅向群众兑现举报奖金近千万元。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广东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也一年年加强,成效显著。2007年以来,全省共侦破毒品犯罪案件1.25万多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56万多人,送去强制戒毒逾10万人次,新滋生的吸食海洛因成瘾者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广东各级公安机关树立“破大案、抓毒枭、摧毒网、挖毒源、追毒资”的指导思想,采取强有力的侦查措施,给一大批制贩毒团伙和网络以毁灭性打击。令人瞩目的胜利一个接一个——
1992年,广东公安机关破获全省第一宗制贩冰毒案。摧毁了以香港毒枭 “冰毒皇后”李秋萍为首的跨境制贩冰毒案,摧毁江门、清远两地7处冰毒加工厂,缴获冰毒112.89千克,抓获制贩毒犯罪嫌疑人37名。
1996年4月,广东公安机关一举侦破“9601”特大国际贩毒案。缴获金三角海洛因近600千克,一案缴获毒品数量当时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1999年,广东公安机关破获以陈炳锡、刘招华、张启生等人为首的制贩毒案。一案缴获冰毒12吨多,当时居个案缴获毒品数量世界之最。
2000年,深圳“5·24专案”缴获冰毒17.06吨,相当于全国1991至1998年缴获冰毒总量的2.3倍。
2006年12月28日,在公安部的协调指挥下,我省公安机关成功抓获被我国及美国、菲律宾、印度等多国警方追捕多年的大毒枭陈伟华,开辟了我省开展国际禁毒情报交流与合作的成功典范。
禁毒,任重道远
由于国际毒情形势的变化、新型毒品消费市场持续扩张和一些外国贩毒集团在广东活动加剧等原因,广东全省毒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禁毒工作任务艰巨复杂,任重而道远。
雷虎告诉记者,广东现有吸毒人员基数庞大,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位居前列,吸毒人员多引发大量的社会治安隐患,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从对进入戒毒机构的人员统计中,同样验证了这个特点。一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近七成,二是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三是近七成吸毒者为无业(包括待业和失业人员)。应该说,这个统计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广东省吸毒人员的基本状况,那就是年龄轻,文化程度低,工作状况不理想。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局长杨江华认为:“目前我省禁毒形势更为艰巨复杂,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商务、交通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巨大,国际毒枭们利用这些便利条件,从事毒品集散、分销和中转过境,活动活跃。二是在多年的严打之下,制毒分子不断变更制毒方式,提升制毒伎俩,近来选址在民宅、出租屋等地的作坊式制毒开始增多,制毒规模小型化发展明显;制造程序开始逐步细化,特别是分段加工趋势日益明显,把原来在一处可完成的程序分开多处完成,借以逃避打击,遮掩制毒事实,呈现出智能化、职业化、武装化态势。“我们查处的一些案件,贩毒分子手中都握有枪支,这给我们的禁毒行动增加了难度。”
杨江华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新对策。如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涉毒嫌疑人员进行管理,实现‘谁贩毒,就对谁终身监控’。建立一套‘能发现、控得住、打得准’的禁毒信息体系,尽可能摸清长期滞留在我省的东亚、西亚、非洲以及省内外涉毒嫌疑人员的基本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跟踪监控,择机打击。”
同时,杨江华也希望广大群众积极地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制毒活动必须消耗大量的水、电,空气中弥漫刺鼻的胺臭味,操作工人日伏夜出等,所有这些都是制毒犯罪的蛛丝马迹。广大群众如发现有可疑制毒迹象,请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