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沙那个电影叫什么:崇祯的面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19:36
崇祯的面子     去北京,是不可不去景山的。

    景山本是北京城郊一处小山丘,原名青山。相传,明代修紫禁城,曾在这里堆煤,又将挖紫禁城护城河(即筒子河)的土堆积在此,形成一座今天这样的高大的土山,故民间称为“煤山”。清代,改名为“景山”,沿袭至今。

    当然,要不是崇祯皇帝吊死于此,景山是不会有这么大名气的。景山,是崇祯留给世人的一张面子。遥想当年,闯王攻北京,崇祯明白大势已去,遂起南迁之议。按理,事关皇帝生命安危,如此大事,有皇帝一人拍案定夺足矣,即使有人反对也无所谓。然后,崇祯偏偏死要面子,认为南迁等于逃跑,生怕遭后世耻笑。过于自矜的他,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其意很明显,就是希望大臣们跟他默契一回,合力恳请他南迁,他在客套力辞几次后,假以不得不接受群臣好意,体面地写开京城。哪知群臣全是一帮混蛋,哪懂皇帝的意思,还真以为皇上器重他们,让他们讨论留京与南迁的战略。结果呢,就有不少人提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认为必须固守京师,不可南迁。崇祯有苦难言,被逼出了一句慷慨之言“国君死社稷”,假惺惺说了一句:“朕想往哪里去!”最后,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走投无路,选择了去煤山上吊自杀,保全了这个面子。

    崇祯的面子,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陈启新是山阳县一个武举。在以进士出身为正途的明代,武举出身要想在官场混得人模人样,几乎是不可能。但这陈启新算是聪明之人,他剑走偏锋,斗胆上书崇祯皇帝,力陈天下三大病,其中之一就是朝廷任用官员偏重于是否进士出身,而不是真正的能力。陈启新在正阳门外跪了三天,终于引起了崇祯的重视。崇祯爱惜他的才华,委任为兵科给事中。此举无疑捅了马蜂窝,激发大多数进士出身的京官的极大不满。御史聚奎批评陈启新名不副实,多有渎职,崇祯认为这是不给他面子,大怒,给予免职处分。崇祯袒护陈启新,并非他真的喜欢这个高谈阔论的武举,而是在维护自己的声誉。想象,陈启新是他提拔起用的,如果如官员们批评的不够格,岂不是批评他识人的眼力?

    “爱面子”原本就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之一。这种面子,来自对个人财富、能力和地位的渴望。有个古老故事,说某人家里很穷,但又怕别人笑他穷,就在家门口挂上一块肥肉,每次出门时在嘴上擦一下,让人家以为他顿顿吃肉。普通百姓尚且如此爱面子,身居九五之尊的崇祯,自然更不例外。崇祯在即位之初,就赚够了面子:本来皇帝之位轮不到他坐,他的老爹泰昌皇帝朱常洛还没满月,就因误泻药吃丸,驾鹤西去。他哥哥朱由校当了皇帝。朱由校在任七年,心思全在玩乐上,养鸟养猫,泥匠木匠,酒色女色,不理政事,让魏忠贤趁机弄权,把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后来,朱由校误吃毒药暴死在床上。国不可一日无主,朱由检就捡了个皇帝当,这种捡来的皇位,让崇祯感到很没面子。为了赚点面子,他上任铲除大宦官魏忠贤,结束了黑暗的宦官执政时代。此后,他苦撑危局,事必躬亲,励精图治,镇压农民军,试图重振大明雄风。遗憾的是,他运气太差,遇上内忧外患,先是超级大旱灾,又是超级大瘟疫,后来又发生北京超级大爆炸,接着便是义军烽烟四起。一个人,什么坏事都让他碰上了,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既然是命,认了也罢了,偏偏死要面子的崇祯,就是不服气。崇祯十四年, 后金侵入锦州,松山守军形势危急。兵部尚书陈新甲建议与后金私下议和,崇祯满口答应,很快和皇太极达成的友好停战协议。谁知此事不慎外泄,外廷一时间舆论大哗,指责皇上是宋高宗,卖国求荣,所谓“言者皆云,堂堂天朝,何至讲款?”面对如此“朝议”,视面子如生命的崇祯立即反悔,将一切责任推到陈新甲身上,指责是陈卖国,冤杀了陈。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崇祯杀袁崇焕自毁长城,这事儿至今让后世人迷惑不解。其实,崇祯杀袁崇焕,也是因为面子。袁为了能有时间修筑边防,在征得崇祯同意的情况下,与皇太极私下秘密来往书信,以求得宝贵时间。殊不知,此乃皇太极一计也,在围困北京时,皇太极将这些书信突然公布与众,崇祯岂能不震怒,岂能不置袁崇焕于死地?袁崇焕无罪被杀,对于整个明军士气是个沉重打击。大顺军攻城时,崇祯望眼欲穿的吴三桂走了半个多月,还没有从宁远赶来。不知崇祯上吊前的那一刻,是否想起了当年袁崇焕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来救他的事呢?

    崇祯爱民勤政,却因为极度过于自尊,而落得个亡国下场,实是令人叹息。可见,一个死撑面子的人,迟早会被面子撑死。这就是景山留给历史的沉重思索。

点评:
崇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置整个国家利益于不顾,置自己的江山与性命不顾。
前有宋襄公,后有崇祯帝啊!
崇祯如此一个爱民勤政,自强的人却因为自身许多严重的缺点而落得个亡国下场,实是令人叹息。
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死要面子,活受罪。文本脉络清晰,所谈甚是有理,读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