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蜥科:- 滕王阁上的严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15:58

滕王阁上的严嵩

  • 作者:符号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修的滕王阁,金碧辉煌,层叠矗立。楼的第二层正厅是一幅长二十多米、高近三米的巨型壁画《人杰图》,绘有先秦至明末江西的八十位名人的画像,与第四层集江西名山大川于一壁的《地灵图》相呼应,取的正是《序》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立意。令我惊异的是,在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文天祥等行列中最末的一位竟是严嵩。尽管只露大半个脸,却清楚标出了他的大名。这实在让我有些意外。严嵩经八年韬光养晦,靠给皇上写青词而青云直上做到了宰相,入阁秉政二十余年,做的坏事不算少。连儿子也借父势做了管理工程项目的尚宝司少卿,多方盘剥贪污受贿。因而获得“近代权奸之首”(钱谦益语)的恶名,成为古典戏剧中抹大白脸的角色。这样的“人渣”,怎么能上滕王阁的《人杰图》呢?

        南昌友人说:其实严嵩还是位难得的书法家呢。步入政坛前,他广结文人,文章写得雅秀,书法也很有声名。比如北京的六必居酱园,六百多年中华老字号,酱菜业首屈一指。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华,就指定秘书购买六必居的酱菜带回国。那“六必居”的三个大字,相传就是严嵩步入政坛前所书。这三个字给铺面招来兴隆的生意,不少人就是冲着字而来的。后来严嵩发迹,“六必居”也就更加声名远播,书法成就毕竟是无法抹煞的。

        此论我早有耳闻。几年前在曲阜看孔林碑刻,除了一批著名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只是因为走得匆忙,没有寻到严嵩的手迹处。心里则一直犯嘀咕:能跻身孔府碑林而历经各式风雨未被铲除毁灭掉,既可见孔氏家族的海涵,也足见严嵩书法的非同等闲。

        齐如山有书记载:清代顺天府乡试贡院堪为天下第一考场,皇帝任命主考官都是尚书级的。贡院大殿的匾额是“至公堂”三个大字,相传也为严嵩所书。乾隆曾经想将它换下,命满朝高手书写,自己私下也写过多遍,结果都不如严嵩的字好,只好原封保留……

        严嵩因书法置身“俊采星驰”的《人杰图》,我不能不感慨于江西老表的识见、胸襟与胆魄,以为是深得唯物、唯实、唯史的真谛的。历史毕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唯有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是真正的公平公正,足以“服人”。而“服人”,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文化从来就是多元的,先进文化更应具备“有容乃大”的天然属性。“代表”更大多数,首先是“包容”更大多数,那种“有我无你”、“唯我独大”、“好即完美无缺洁白无瑕、坏即脚下流脓头顶长疮”的评价定势,那种“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是该好好地换一换的。

        《报刊文摘》曾选有《党史博览》的一则消息:江西老区(又是“江西”!)兴国县,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被授予中将的是邱会作。邱十五岁投身革命,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林彪事件后被判十六年,出狱后被安置在西安安度晚年。进入新世纪后兴国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将军广场”,立五十四尊将军雕像。那么雕不雕邱会作的石像呢?经过认真讨论,综合大多数人意见,最后决定一视同仁予以雕刻,并且置于广场的西北端。培育了“将军群体”的英雄兴国人,面对真实发生的历史,以海的襟怀、山的执拗、老区人的气魄,做出了决断,是令人感佩的。如果“将军广场”少立了这尊石像,那就无异于对历史的更改,对真实的戏弄,对公众的欺蒙,是无法“服人”的。老区干群的决定,正凸现出他们对历史的坦荡,对现实的尊重,对未来的信心。

        宽容是消融偏见的良方,多元是展现胸怀的标志。善纳者方为大器,包容比威严更能服众。即使面对曾经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必对其“负面影响”过于忧心忡忡神经兮兮。全局地、公正地衡人量事,昭示着我们的成熟、无畏、坦然与自信。画像、雕像、蜡像,给予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