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夜班保安招聘: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01:00
  •                          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
    •                                              发表于:2011-9-30 06:42
    #thread_10834296_div {border:1px solid #369;width:300px;height:150px;background:#e2ecf5;z-index:1000;position:absolute;display:none;}#thread_10834296_div h4 {height:20px;background:#369;color:#fff;padding:5px 0 0 5px;}#thread_10834296_div p {padding:12px 0 0 30px;}#thread_10834296_close{float: right;margin-right: 10px;}

                                            作者:用心沟通

     

        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笔者看来,这个结论概括出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严嵩在执政期间,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确实干过许多不齿之事,当过执政不屑之人,被定义为奸臣可谓是名副其实。但看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偏概全。实事求是地说,他一方面,并非一意媚上,严嵩得罪世宗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并非都是一派胡言。这两方面也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严嵩此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里三言两语肯定是说不清道不明。我想仅就他的复杂人生凸显的两面性,做点粗浅分析探讨。

        分析严嵩做官,一般认为其秘诀有三。第一个就是“媚主固宠”,换句话说就是平时拍领导马屁,喝酒替领导卖力,逢年过节多孝敬厚礼。在他政界地位尚不够巩固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就是依靠“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才博得了世宗的好感,一步步地爬上了显赫高位。第二个手段是“上阵父子兵”。严嵩有个儿子,叫严世藩,人情练达,世故精通。严嵩做宰相后,严世藩晋职工部侍郎,官不虽大,却秉掌印之责,颇有实权。平日里严嵩稳坐中军帐,大小事都交给严世藩。儿子在前运作,老子在后撑腰,一攻一守,天衣无缝。即使儿子犯了错,有老子在上头罩着,试想有几个人胆敢“老虎头上拔毛”?第三个秘诀是培植亲信,组成复杂庞大的权力关系网。平日里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事互相帮衬、互相呼应、互相支持,真如铁打屏障,风刮不进、雨打不着。这显然就是现代社会盛行的“圈子”“站队”的古代表现形式。

        透过史料,我们还可以看出,严嵩由于深懂深谙“关系学”,善于笼络世宗亲信。他常常两面三刀,委罪于人;能伸能屈,使用苦肉计。从嘉靖二十三年到三十五年的十多年时间内,严嵩先后在宜春、分宜两县捐金修建了四座石拱桥:宜春秀江上的广泽桥,下浦的广润桥(上浦、下浦各一座的总称),分宜清源河上的万年桥,共花三四万两银子。同时还出资修葺了分宜县学等等。这些钱,虽刮自人民的血汗,建桥、办学又有狭隘的乡土观念和光宗耀祖的思想,但毕竟直接或间接地给当地百姓办了好事实事。故而,在严嵩故里,时至今日,依旧时常可以听到对他的不同评价之声。

        严嵩之奸是有目共睹的,严嵩之贪也是毋庸置疑的。当年在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但仅仅说他奸或贪似乎是不够的,严嵩是一个极复杂的人。他的书法成就很令人敬佩,相传“六必居”三个字是他写的,建国后经学者邓拓考证并非如此,但这也足以说明他的书法在当时是公认不错。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也是他的手笔。严嵩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不少欣赏者称道其诗词“清丽婉约”。

        我很赞同有学者对严嵩的这段评价:世宗之初,对百年积弊和朝政是颇多革新的。谈迁在《国榷》(卷64)中予以很高评价:“世庙起正德之衰”,“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革藩镇之诸阉,废畿甸之皇庄,夺外戚之世封,抑司礼之柄用,┅┅”朝政为之一新。其最大成就莫过于果断革除镇守中官,正如《明史·张忠传》所言:“(世宗)尽撤镇守内臣及典京堂仓场者,终四十年不复设,故内臣之势,惟嘉靖朝少杀云。”嘉靖十年行“一条鞭”法,变革赋税,社会经济大有发展。如果说嘉靖初年君相有鼎革之力,那么,与世宗厮守了十五乃至二十余年的严嵩,岂能无守成之功?(作者注:尽管实行“一条鞭”法的功劳,不能全算在他头上)。

        当然,我们说严嵩并非一无是处,不是想为他鸣冤叫屈,更不是想替他翻案,盖棺定论的结论肯定有道理、有依据,应当承认。在这里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些看法,仅希望让大家看到严嵩此人并不简单。他的两面性,应该成为我们分析研究严嵩时加以考虑的因素,不能一味认为非白即黑,或要么全黑要么全白。

        严嵩的悲惨结局,是他为非作歹多年后咎由自取。在他晚年时,其傲慢态度在世宗面前渐有显露,引起了皇帝极度不满。嘉靖四十年(1561),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安石)不足道也”。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此时严嵩已经82高龄了,神智、思维和执政能力已大不如前。

        后来,一次道教活动决定了严嵩的命运。世宗召徐阶推荐的方士蓝道行入禁中,常使预卜祸福。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5月,嘉靖问道士:今天下何以不治?道士答:只因贤未进,不肖未退。嘉靖追问,“不肖”指的谁?道士说:严嵩。嘉靖叹口气,不作声了。两年后,严世藩死刑,严嵩罚没家产,黜为平民。此时的严嵩身无分文,在祖父的坟边搭了个草棚子安身,后来凄凉地死去。

        做官为啥?当官做啥?历来是仕途人需要用言语和行为回答的问题。若仅为赚钱,就可能落入可惜“一生聚财无限多,聚到多时全没了”的怪圈和悲剧。《红楼梦》里说的好,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就是提醒各位为官者,假如身居高位不老实不本分,早晚一场空。如今的官是组织任命的官、是人民推荐的官,做官时节不多为江山社稷着想,不多为黎民百姓打算,焉能有好下场?

        当高官在身、大权在握时,该拿的拿了,不该拿也拿了;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乱做了。这种典型的为官两面性做法,被人识破看透后,会不会有一天,突然有人也“风轻云淡”地来一句:当今天下,何以不治?待到那时,严嵩就不仅仅是前车之鉴了。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