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ppt:午尼至尊——林兆恩(后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0:30

午尼至尊——林兆恩(后记)


QQ:2586627842 
  
     透过明朝中、晚期那段由盛及衰的历史,就不难发现,昔日的帝国繁华早已千疮百孔、绮丽佳景,已成海市蜃楼,一个由贫民意识支撑的王朝,纵然是绵延了二百多年,也终难摆脱被膨胀的欲望与渐生的骄横所腐蚀的宿命。

林兆恩出生于官宦世家,虽置身于富贵家庭却看透了人生的虚幻,他挣脱出科举制度的束缚,从儒、道、释的本义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并毕其一生的探究,形成了庞大而完整的三一教的思想体系,他以近乎等身的著作论述儒、道、释三教融合的必然性,他在吸收道教的内丹理论和佛教禅宗思辨哲学的过程中,用心性之学、又对道、释二教的宗教教观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许多不同已往的见解和主张。而他所倡导的这些主张,对于宗教平民化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他提出的“三教”共同体验“道”的途径,让处在他那个时期的人们,在尊儒、从道、悟禅中,有了一种更为接近生活常态的信仰,并在修心与持家两不耽搁中明了世理。

时至今日,该如何去看待这已经被推上“神坛”的先贤,似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撇开宗教色彩,其好人情怀却始终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尤其是他在倭寇进犯兴化,大行烧杀抢掠暴行,至使瘟疫流行、死者相枕、白骨蔽野,百姓处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施贫民以钱米、惠亡者以棺葬、募兵守城、恤民还券的大义之举,更是在闽中地区世代相传,有口皆碑,早已成为民众心中永恒的记忆。

至于三一教祠堂缘何如此普及,长期从事莆田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位先生可谓一语道破,他说:“三一教信仰里附着了民众在日常 生活中太多的需求,如盖厝问个日子,出行求个平安,人们都习惯于去三一教祠堂打个筶杯,卜上一签。所以,在莆仙境内,每到一个村落,没有宗祠不足为怪,若没有三一教祠、堂,便显得不可思议。”正是基于三一教广泛的民众基础,是才应该因势利导让广大的信众真实地了解三一教,了解教主林兆恩。

二0一0年春节期间,原福建省人民**省长胡平同志,专程到石门祠考察文物保护工作,当他听取了石门祠董事会的工作汇报后,有感于这位先贤“毁家纾难”感人事迹,提议应该出版一本能较为详细介绍林兆恩生平事迹的书。陪同考察的莆田市城厢区区委书记郑春洪,华亭镇党委书记曾金清,当即便作出布置,要求由石门祠牵头,尽快加以落实。

或许是由缘生份,文字撰写工作最终落在我们两位站在文学圈子之外的人头上。不敢怠慢,经过数月的史料收集,几异其稿,《午尼至尊》方得以脱稿,并陆续在《莆田侨乡时报》进行连载。

应该说明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兆恩,不回避先贤光环背后的平凡,是我们对本书的定位,为此,对文本中有几个尚难厘清的问题,需向读者有所说明:一是文本中有关林兆恩与张三丰曾经的会见。据民间传说,张三丰还传授过林兆恩《玄歌》,此传显然在时间上相距太远,不足为信,但本着尊重民间传说,所以笔者只好将这次“会见”演绎成“梦见”。

二是卓晚春最后的归宿,也因无据可查、也只好不了了之。但对卓晚春去了杭州之说法,权当“将信”。

三是林兆恩两个儿子亡故,在莆田民间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林兆恩的两个儿子是死于端午节,另一说是亡在大年初一,考虑到情节上的需要,故选后一种说法,并加予表述。

我们在撰写《午尼至尊》的过程中,借鉴了马西沙,韩秉方二位教授所著《中国民间宗教史》中有关林兆恩部分的论点,同时也沿用了民俗专家柳滨先生编著《林龙江传奇》的故事梗概,为了使 本文通俗易懂,其中有些章节也不乏推演的成份。还望方家和读者切莫将该文本视为正史,去深究出处。由于,时间仓促,失误之处一定不少,还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该书付梓出版得到了莆田市三一教协会、东山祖祠、九牧林氏联谊会、后角石门祠的大力支持,更有莆田江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郑少春经理、里人潘希雄、高国潘、刘金桓、郑元铸、郑善清等热心人士慷慨相助,才使得该书能在兔年来临之际付梓出版,在此,我们由衷的表示感谢!

                                              

錄入:許威;責任編輯:許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