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游戏背景素材:药火术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5:32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

  药火术语的分析与运用
  佚名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同样一个药火名词的术语,由于各家的指导思想不同,在理解与分析运用上未免亦各行其是。其主因是由于经典所用,都是象言譬喻。各家工法不同,理解也不一样,不免各取所需,以符合于自家要求的方法来分析来运用。
  从每一个术语来说,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有区别的,但总不外执象与务虚,取繁与就简的不同。因我是钟吕门下的西派传人,所以也只有根据钟吕门下的教导,以西派的指导思想来分析来研究是非真伪,读者可以对照词意,仔细印证辨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勉强苟同。
  玄静子云: " 执之则愈繁愈难,悟之则惟简惟易。 " 陆潜虚云: " 万卷丹经皆可言下而废。 " 此在得诀者见之,确乎其不可易也。兹为读者解象起见,特将部分火候等丹诀术语之真实含义与运用方法,逐一分节略论之。
  第二节 炼己筑基之体用
  炼己与筑基,从表象看,有人认为是两码事,而不是一码事。所以把炼己和筑基两者割裂开来,所以就有人认为先炼己,也有人认为先筑基,性命分张,也就这样的形成了。
  我今明白指出,炼己筑基者,性命双修之真诀也。己为心为性,即元神之真知真意也。基为息为命,即我元精之灵知真情也,简言之即先天真一之炁也。以心依息,神气结合,就是性命双修,则玄牝之门得其用矣。心息相依,定于玄牝之门,是为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即大定真空之谓也。能如此,则己不炼而自炼,基不筑而自筑,何容有丝毫之意识间乎其间,岂非性命双修之至要密诀乎!真理既明,则邪说不攻自破矣。
  进而言之,炼己筑基者,最初还虚也。六根大定,心不妄驰。因身心虚极故,得感先天真阳,培养我之命蒂,灌溉我之灵根。使我之真炁日充,温温铅鼎,光透帘帏,岂非炼己筑基之效乎?炼己者,虚其心,筑基者,实其腹也。身心愈虚寂,则真阳之来愈盛。此感彼应,虚实融通,其理至微,其效甚捷。老圣云: "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 正是此部工夫。究极而言,不外安放在外面,心息相依,一到大定,则炼己在此,筑基亦在此矣。炼己筑基,齐头并进,非性命双修之密旨乎?
  第三节 烹炼抽添之旨
  何谓文烹武炼?一言以蔽之,即神气冲和,身心不动之境也。李道纯《中和集》云: " 问如何是烹炼? " 曰: " 身心欲合未合之际,若有一毫杂念相扰,便以刚决之心敌之,为武炼也。身心既合,神气既交之后,以柔和之心守之,为文烹也。 " 此理无他,只是降伏身心,便是烹铅炼汞也。忘情养性,虚心养神,万缘顿息,百虑俱澄,身心不动,神凝气结,是谓丹基,喻曰圣胎。
  诀曰:玄宗心息妙合,一意冲和,即是烹炼工夫。恍恍惚惚,窈窈冥冥,混混沌沌,即是烹炼景象。若分而言之,则有息相依谓武炼,无息入定为文烹也。
   " 何谓抽添? "  " 抽铅添汞之谓也。 " 工夫只在一定字,身心大定,道胎自圆。不用安排,自然不抽而抽,不添而添。此即无为无作之妙用也。陆潜虚《抽添论》云: " 或问抽铅添汞之旨,可得闻欤? " 曰: " 予闻之立阳先生,得药归鼎之后,养以天然真火,绵绵若存,其中抽添变化,皆出自然,不容以丝毫之智力用乎其间。盖道则无为,而神炁自然有以为,合于造化之妙也。所谓如米炊饭,同一道理。夫铅之投于汞,譬若水之投于米中,水不可过多,米不可过少,犹之二八相当也。火力均匀,其水渐干而米渐长,即成饭矣。水渐干,即抽铅之谓也。米渐长,即添汞之谓也。抽非内减也,神入气中,如天之气行于地而潜机不露也,添非外溢也,气包神外,如地之气承乎天,而渐以滋长也。由是而胎圆神化,身外有身,造化之妙,益至于此。要皆自然而然,而莫知其所以然者。不然,若有心抽添,即非自然矣。 " 又《金丹印证诗疏》云: " 然又须知,铅汞二物,合而成丹,则似盐入水中,胶和色里。更能指何者为铅,何者为汞,何者可抽可添?咦!还丹亦是虚无,到此漫劳饶舌。 "  
  李道纯《中和集》云: " 问如何是抽添? " 曰: " 身不动气定谓之抽;神定心不动谓之添。身心不动,神凝炁结,谓之还原。所以取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而成乾,谓之抽铅添汞也。 "  
  玄静曰: " 身心不动者,大定也。神气同定,混为一炉。寂照既久,气尽化神,灵光独耀,万象森融,岂非胎圆之征欤。陆祖喻为饭熟,洵妙喻也。作丹之要,在乎大定,身心寂不动,铅汞归真土。烹炼抽添,沐浴温养,脱胎神化,皆在其中,故云至简至易也。 "  
  第四节 取坎填离说
  《悟真篇》云: " 取将  (坎)位中心实,点化  (离)宫腹内阴。从此变成  (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 三丰《玄要篇》云: " 取将  (坎)中丹,金花露一枝。庆云开天际,祥光塞死基。 " 玄宗借易道以喻丹道,  (坎)中真阳,原是  (乾)家旧物。只因落于后天,  (乾)破成  (离)。此一阳遂陷于  (坎)位。今用返还之法,取  (坎)中之实,而填  (离)中之虚,则复成  (乾)卦,返老还童。心息相依,到虚极静笃之际,周身酥软麻木,正  (坎)中三阳进来之时也。以大定养之,渐采渐凝,以至结丹,则取  (坎)填  (离)之能事毕矣。大要须识身外虚空一着,则取之有所矣。庄子云: " 惟道集虚。 " 若于色身上有形有象之穴位求之,则道将安集,终落空亡也。
  第五节 降龙伏虎说
  《参同契》曰: " 偃月作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 " 又曰: "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并。 " 措词虽很平顺,含蓄却甚深沉。张紫阳《悟真篇》云: "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作一块紫金霜。 " 《金丹四百字铭》云: " 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二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 又《赠刘道人歌》曰: " 时节至,用媒人,金公姹女结婚姻。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碧潭奋起身。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公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须臾战雨云收,种个玄珠在泥底。 " 又《石桥歌》云: " 吾居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谢花。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吼哮风生霞。山南潭底隐蛟龙,腾云降雨水濛濛。二兽相逢斗一场,玄珠隐伏是真样。 " 紫阳真人对于龙虎战斗,写得张惶可畏。玄静曾举以问汪师,师曰: " 心息一依,则龙自降伏,更有何事不了,切勿拟文执象。 "  
  陆潜虚云: " 只为两虎斗之语,反起纷纷邪僻之门。 " 故于《四百字测疏》云: " 坎铅难得而易于咥人,故象之以虎;离汞好飞而难控,故象之以龙。龙从东海来,来而就虎也。虎向西山起,起而从龙也。丹法驱龙就虎,驾虎从龙,使此两兽相吞相噬,交战于戊己之宫,则混合和融,化为天地之髓,而还丹可成矣。 "  
  玄静曰: " 降龙者,制其妄动之心,心念刹那不停,驰鹜不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故喻之为龙。伏虎者,伏其出入之息,息之难调难驯,有似于虎。故降龙即降心,伏虎即伏气。其妙在于身外心息相依。心依于息则凝,息依于心则顺。渐依渐和,渐细渐微,乃至屹然不动,心无起灭,息无出入。则降龙伏虎之效验见矣。 "  
  此乃玄宗初步之工夫也。复次虚极静笃之际,先天一炁来时,混身俱感酥麻,此际若稍动心念,则先天立变后天,有害无益。故必于一觉酥麻之顷,速离色身,内外心息相依,仍依到定,则真阴真阳,自然融和,送归土釜牢封固矣。此先天一炁,亦喻为虎,以大定伏之,则凝而成丹,不致外驰。先天真阳,最能净除意地妄惑,使我性寂情空,心定息伏,对境如如,不再走作。是复以炁而御神也。丹书所谓真铅制真汞是也。《易》曰: " 履虎尾,不咥人,亨。 " 是伏虎之象也。又曰: "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是降龙之象也。
  故心息相依者,降龙伏虎之嚆矢也。大定真空者,降龙伏虎之渐阶也。性天开朗,龙虎无踪,乃降龙伏虎之究竟也。
  第六节 阳火与阴符
  丹家有进阳火退阴符之说,简称进火退符,又名符火。紫阳《悟真篇》云: " 依时采取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 " 又云: " 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宜进火莫迟延。 " 龙眉子《金丹印证诗》云: " 子时进火癸时潜,此是晨朝进火篇。呼应阴阳宜默默,调息出入须绵绵。 " 又云: " 子时十八八个星,此是阴符退火程。驯则坚冰从姤始,敛藏品物自坤盈。 " 潜虚翁曰: " 火乃神火也,进火者,所以养阳;退符者,所以养阴。 " 《四百字叙》云: " 以阳火炼之,则成阳炁;以阴符养之,则成阴精。天地之道,阳以生之,阴以成之。故温热寒凉,各有定序。而万物因之以生长收藏。金丹之道,亦犹是也。 "  
  玄静曾问汪师,师曰: " 斯皆象言筌蹄耳。丹法则是从心息相依,到外息微微,周身酥软快乐。先天真阳到你身上,灌溉薰蒸,进一分阳,自然退一分阴;犹如进一分明,退一分暗,皆自然而然,有不容我有一毫安排者。张紫阳云:'大丹之法,至简至易,故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立跻圣域也。'若依卦爻时日而定进退,或以吸为进阳火,呼为退阴符,皆与丹诀本旨不符。 " 陆潜虚《参同契测疏》云: " 或问进火退符之说?曰,火为神火,予固知之矣,阴符何物?抑亦有所言乎?曰:吾闻三仙师七返九还之说曰:七乃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而成丹,即以神驭炁而成道。由是观之,作丹妙用,始终一火而已。进则为火,退则为符,符者合也。言升降进退,表里符合也。当其运火之时,神气相抱,守一无离,绵绵若存,一火而已,曷有阴符可用。故契于姤于遯,于剥于坤,于否于观,曰宾服,曰去位,曰毁伤,曰亡失,曰归元,皆指阴退而言。正如望月之后,阴以渐消,其光自亏,渐消渐灭,以至于晦,乃又复苏为朔,是指阳进而言,非论阴也。若论阴,则当言进符矣。由是观之,吾身之中,曷有阴符可用者哉。 "  
  玄静曰: " 吾今既得师指,豁然大悟,乃知丹经万卷,火记六百,皆可言下而废。所谓真火无候,大药无斤,诚不我欺也。诚如汪师所说,先天真阳进一分,则阴气自然退一分,若合符节。此是一说。心息相依,为进火,主烹炼。依久入定,神息两忘为退符,主温养。此又是一说。动为阳,静为阴,动主进而静主退也。 "  
  第七节 起火与止火
  丹法以心息相依为起火,神息两忘,泰然入定为止火。此乃普遍口诀。
  玄静云: " 先师所传,另有三种止火秘诀:
  一.炼精时之止火,不知此诀,往往着身,得泄精之变。凡做到阳生而至外阳勃举,随即泄精者,皆由不知止火之故也。
  二.炼气时之止火,不知此诀,往往有泄气之变,谓之走丹,前功尽弃。古真如白玉蟾,尚不免此厄。而有'重整钓鱼竿,再砍秋筠节'之诗,况他人乎?又不知初步止火要诀,则阳关不能闭,丹基不能完成。不知第二部止火要诀,虽气足而不能结丹,结丹后不能养丹,而使丹足行大周天。则不能'重安炉,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
  三.炼神时止火,若不知此诀,定不能纯。心光不圆,不免有渗漏之患,必致退滞小果。古人三种渗漏(即见漏,情漏,语漏)之说,及不离定而现威仪之说,皆为勘验性定神全之要旨也。此部止火,最为切要,最为神秘。否则不能炼性入微,事事不碍。 "  
  玄静曰: " 余昔随汪师四年,师于初步炼精止火,盖尝言之,未尝秘也。惟末后二部止火口诀,直至第四年最后一次参谒时,方始吐露。四年辛勤,自己得之不易,未便率尔直书,顾秘而宝之。学者只知西派相承,实有三部止火要诀,防危虑险,圆证圆超,斯可矣。 "  
  笔者认为,三部止火之诀,此处须隐,而别处实早露矣。为打破疑团,为千古爱好丹道者开一线明路,特抄汪祖《语录》数段于后,以便互相发明,以免临机慌乱,盲无适从。
  一. " 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神气相忘,方能入定(此即初段所说的止火普遍口诀)。苟不能神气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实为止火口诀)。 "  
  二. " 做到阳生,恍惚中觉外肾微动,速即去外边相依,要如电快,不可游移,不可转念。依到微时,再须一定。定到定不住时,然后罢工。不可外肾倒后,即起身罢工。务须连续一定(此定即止火也)。则所感先天于身中,后天各得其所矣。若阳生后即罢工,则先天难得。尚未在身中安定(所以有泄精之患),故阳生后一定是要紧的(实为采药秘诀)。故又曰:阳前一定,阳后一定。 "  
  三. " 先天大道,神气合一,故动亦神气合一,静亦神气合一。因心息相依而定,是神气同定于虚空中而入定。极真空之境矣(气安得而泄哉)。及其静极而动,动乃自动。故气一动,神即一觉,所谓时至神知者,乃神气同动也。动而外驰,逐妄则为二。动而不妄驰,速即在外相依,犹言合一,仍是先天。故谓之以定续定(此炼气时止火口诀也)。心息相依,便神定也。 " 又曰: " 神气大定时,气动神觉,即将离定,而欲分二(将泄气矣)。我即在外面相依,所以继续此定(此止火真诀),不致分而为二,故仍合一。 "  
  四. " 世人不知虚无二字作何解,即入顽空一流。岂知虚无二字,乃修身之要诀,性命双修之微旨也。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而神自清,忘其形而气自静也。 "  
  老子给蓬球一连环,教他无事摆弄,若环解脱,则人亦解脱矣。此即心息相依,即象言也。若能心息相忘,泰然入定,即环相依在外边,定亦在外边(应知定即止火)。丹法种种,无非在外边行持。
  有息即在外边依,无息即在外边定。只此二言了耳(此即炼神之止火诀也)。是名真空炼形。
  第八节 戊土与己土辨
  或问曰: " 丹家有戊土己土之说,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炼己土者得离日之汞;戊己合而成刀圭,则坎离龙虎四象交加而结丹矣。然此约理而言,究竟工夫上,戊土与己土如何分别?请明以告我。 "  
  玄静曰: " 予昔闻之汪师,丹道最要,乃得真空一着。如到大定真空境界,戊己二土,自然和合,不烦安排。若分别言之,则证内空时得己土,中央虚静,一念不起,一意不动,五行四象自合,是谓内药,为七返。证外空时得戊土,先天一炁自来,是谓外药,为九还。先天一炁,号称真种,种子必得真土,方能发育。丹道亦然,必到真空○现前时,我有此真土,方能纳受外来真种,而得重返胞胎,再造乾坤之妙。此戊己二土,即内外玄关,内外炉鼎,内外黄婆,而成七返九还之功也。《悟真篇》云:'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须知一到真空,则内外二药俱通,内外二土自合。表里混融,形神冥合,一切丹法,自然成就。故称至简至易之妙道也。
  予尝谓古仙丹法,但参吕祖之名号法象,已能窥其涯略。吕祖名嵓,字洞宾,号纯阳,自称回翁,又称吾山道人,或五口先生。合吕嵓二字,得五口一山。纯阳指先天法身言,洞宾指后天色身言。谓四大假合,乃空洞中之宾人也。虚空纯乾,乃是主人。《悟真篇》所谓:'饶他为主我为宾'也。工夫一到大定,内外皆空,故内外冥合,色身法身,涉入交参,非一非二,成◎之象,此吕祖所以自称回翁也。三字诀云:口对口,窍对窍。此直指内外皆空,○○吕字之象也。若内外合一,戊己交融,呈◎回字之象矣。易象艮为山,山者止也。身心寂然不动,至于大定,则东三南二,北一西四,交加于戊己之宫,斯即五口一山之密意也。嵓字之象,谓身心意屹然不动(三定之象)如山也。即大定之至也。
  故先师丹诀,以大定真空为最要。未到此境,则内药外药,皆不能通;戊土己土,皆不能见;而水火木金之五行四象亦无从攒簇矣。 "  
  第九节 伏炁与服气异同辨
  古德云: " 伏炁不服气,服气须伏炁。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炁。 " 伏炁者,以神驭气,心息相依,使凡息平伏,转为真息,乃先天自然之道妙,性命归一之真宗也。服气乃后天意行之法,即常人所谓呼吸新鲜空气,即吐故纳新。如西人之深呼吸,我国古时之存神咽气是也。不明身外虚空一着,故不能得真息无息之妙,仅用后天呼吸以吸空气,吐纳导引,止于安乐延年而已。
  若夫伏炁,则因以心依息,神使炁伏,则外呼吸断绝,旋息归元,如《心印经》所谓 " 回风混合 " 。身心两定,以我真空,感彼妙有。妙有真空,融合无间,打成一片,结为道胎,超凡入圣,其功伟矣。紫清翁曰: " 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驭炁而成道 " 也。是伏炁之法也。
  伏炁当自调息始。许旌阳云: " 内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 " 曹文逸云: "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 " 吕祖云: " 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 " 龙眉子云: " 呼吸阴阳宜默默,息调出入务绵绵。 " 皆调息之旨也。调息息住,伏炁之功见矣。
  第十节 蟾蜍与兔魄说
  《参同契》曰: "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祝卦象,兔者吐生光。 " 《参同契》一书,以蟾蜍兔魄二象,最为神奇。紫阳《悟真篇》祖之,乃曰: "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旺时。 " 又曰: " 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 " 徐神翁曰: " 灿灿金华日月精,溶溶玉液乾坤髓。夜深天宇迥无尘,惟有蟾光照神水。 " 古德诗云: " 西川岸上抬头望,一派蟾光蘸碧波。便好下功修二八,殷勤仔细托黄婆。 " 皆祖《参同契》蟾蜍之象也。潜虚真人《测疏》云: " 今之称月者,其名不一。有曰蟾蜍者,曰兔魄者。不知蟾蜍之与兔魄,亦当有辨。盖蟾蜍月之精,而兔魄者月之体也。今月之光,本借于日。故日月之气,必待双对而明始生。乃阴阳含孕,自然之理。然而阳生以渐。故蟾蜍之生也,惟视乎卦节。卦下之阳渐长,则蟾蜍之精渐生,而后兔者吐之,以生光明。 "  
  玄静曰: " 蟾蜍喻先天真阳之炁,学者工夫一至大定,乾坤自交,静而生动,真阳来时,即蟾光发现。速向身外一着,一念不动。则真阳不致走失,送归土釜牢封固矣。 " 蟾蜍潜伏水底,以喻水中金。兔魄受日照而生光,喻神气交而后产药也。
  第十一节 天根与月窟
  宋儒邵尧夫(亦吕祖弟子)诗曰: "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未摄天根岂识人。亁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 此诗虽名观物吟,颇含丹家变化之妙。盖变换火候,不离动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一,寂感不离,方尽其妙。故  (坤)者,地也,静也。  (震)者,震也,动也。地逢雷即与合成  (复)卦,一阳初动,是谓天根。正虚极静笃,一阳来复时也。彼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时至神知。所谓识人之人,即指纯阳之主人翁,即是先天真乙之炁。乾者天也。  (乾)遇  (巽)则与合成  (姤)卦,一阴初动,是谓月窟。正文火绵绵,得药归鼎之后温养时也。阳已动,阴已静,则采取之,退藏之。天根乃发化之机,月窟示退藏之意。知天根月窟之义,则采取温养,沐浴封固,无不合度矣。《悟真篇》云: " 复姤自兹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 大抵造化之妙,在乎阴阳反复,天根始创于前,月窟观成于后。所谓 "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  " 三十六宫都是春 " ,正示火候无差,阴阳和谐,拍拍满怀都是春。《入药镜》云: " 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 是也。
  第十二节 神水与华池
  玉蟾翁《丹法参同》云: " 心源性海,谓之华池。性犹水也,谓之神水。 " 斯乃上乘丹法。紫阳《金丹四百字》云: "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静。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 此四句比喻亲切,可与玉蟾语会通。云 " 华池莲花开 " 者,心花开敷,性光透露之象。玉蟾子云: " 剖开太极苞,露出天地心。虚空洞无涯,微月见孤岭。 " 此花开之义也。 " 神水金波静 " 者,性海波澄,镜风不动,识浪不起,寂然安止也。夜深月正明二句,示净明寂照,万象虚融之义。《庄子》曰: " 泰宇定者,发乎天光。 " 《大洞经》曰: " 灵光入辉,万神俱生。 " 又曰: " 骊珠现真形,内外洞照清。 " 又曰: " 洞源清净光,操持有其功。定和妙明觉,玄息自长生。 " 此其义也。或以口为华池,津为神水者,乃下品之丹法也。或以气合神为华池,以神入气为神水者,乃中品之丹法。若玉蟾之说,超乎形体神气之上,故为最上一乘。性天开朗,圆明净妙,迥出思议之表,深契老圣 " 常德不忒 " 之旨矣。
  第十三节 玉炼与金炼
  玄宗有玉液炼形与金液炼形之说,后世称为玉炼与金炼。玉取其温润,如山中藏玉,则草木为之不枯。人身亦然,若真炁充足,则皮肤光泽,颜色鲜明,神宇朴茂。《参同契》曰: "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 " 是玉炼之效也。
  金取其坚强,如金刚之不坏。修道得大还丹后,可以超凡入圣,法身常存,历劫不坏。故炼云金炼,丹云金丹。自来著家,往往以内养工夫,清净无为称为玉炼;以修炼大还丹,脱胎神化,称谓金炼。以小还大还为玉炼金炼之区别。然工夫只是一个心息相依耳。果到大定境界,内则七返,铅鼎温温。外则九还,先天一炁,有感必应。与我身心融化,混为一炉,打成一片。斯即内外兼并,天人合发,金声而玉振,一以贯之矣。
  第十四节 小还与大还
  《参同契》曰: " 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 然近代丹家,复有小还丹与大还丹之称。《海山奇遇记》载,华阴隐士李奇,得小还丹,年数百岁,容貌不衰。吕祖游勾容遇之,教其炼金液大还丹。翁大喜受教。吕祖云: " 重安炉,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 " 此正指大还言也。究竟大还小还之分别点何在,自来著家立说,亦纷纷不一,兹依师传,而剖示其义。曰: " 人自破体以来,后天坎离用事,学者由心息相依,直到凡息断绝,身心大定,内外虚寂,感彼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而行采取之功。是以我之纯阴,感彼之纯阳,由后天反到先天。工夫做一次,先天真阳来一次,由外面而还到我身。故《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工夫愈进,真阳愈集,直至炁足止火,结成还丹,是谓小还。
  小还者,初还也。以阴而感阳也。《易经》 " 泰卦是为小往与大来 " 是也。此部工夫,丹书谓之取坎填离。及乎真炁充足,离宫填满,复成乾体,丹书谓之还童。还童之后,内系纯乾,学者再入三昧正定,以我乾阳,感彼先天乾阳真炁,合内外二重先天而产生大药,谓之大丹,是云大还。即七日过大周天一部工夫也。
  大还者,重(乾)之象。吕祖得大还丹诗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间一醉仙。'可以证焉。《易》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乾乾之象,大还之秘旨也。反复者,由后天反出先天,再由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必到重乾之地,而后六龙之变化全。斯可以统天而御天矣。
  是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应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小药,所结之丹,谓之小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小周天也。
  复以我先天纯阳,感彼先天纯阳,合内外两重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大药,所结之丹,谓之大丹,所得之周天,谓之大周天也。《易》之小畜与大畜,道之小还与大还,其义一也。 "  
  虽有大小之分,工夫进行,原不外心息相依。一到真空大定,内外和融,小周天在定中进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进行。小还丹在定中结,大还丹亦在定中结。特定力有深浅,故所得亦不同耳。
  复次,小还丹结成后,须用养丹火候,使之丹足而行大周天。得大药而了大还。大丹结成以后,须用养胎火候,历时十月,使之胎足而脱胎。谓之出神。向上更有温养功夫,谓之乳哺。至是,神仙之大功已告成矣。
  第十五节 男女气功炼法异同辨
  笔者既然强调虚无大道不着色身,从虚无之玄关入手,所以认为男女炼法是相同的。
  从生理上说,男女二性确有不同。根据一般从色身入手的常情,所谓天一生水,男子太阳炼气,应从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起手炼精化气以斩白虎;地二生火,女子太阴炼形,应从两乳之中的乳溪穴(俗称绛宫或膻中)处起手炼血反白,炼白反膏以斩赤龙。功法详《女丹经》。
  究其实际,男女同一太极,同自一气,同出一源;除后天生理上略有不同外,究其先天气机及其它一切,实无差别。试比:男有鼻舌身意和前阴后阴,女同;男有性命心息,女亦有性命心息;其他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感观智能,俱合而存焉,固无异也。丹法乃返还之道,应反万为三,合二为一,是则从本源上究之,实无别也。
  兹摘录《真一坤宁妙经》文昌宫群真增演之说以论证之,可以明焉。经云: " 先物之机,匪乾莫运;后物之功,匪坤莫成;容保无疆,含宏光大。不先不后,配天以立;惟精惟一,敌乾之体;造化两端,坤元无二;以其无二,故曰一元。(《资生章第一》) " 坤之与乾,理一气一,故曰一元。有天地,然后有男女;乾坤阴阳也,男女亦阴阳也;故乾比男而坤比女。乾坤即同一元,男女亦何别乎?
  经云: " 物物一太极,物物一化机;息息于不已,息息于于穆。理本乎气,数定乎天。能参气化,何有乾坤(乾坤一气)。是男是女,是一是二(男女一气)。(《气化章第二》) " 人人物物,莫不各有一个太极,太极本无极,无极即虚无,为二气交接聚散之地,玄关孕育之所,此处天人相通,人人必具,故云物物一太极,即物物莫不有一先天和后天也。此地本为气化之源,天人阴阳四气交换之地,是天与人的总根子,故能息息相续不断。交流气机,绵绵若存,互藏命宝也。理性也。数气也。亦即命也。性命同系乎气,故气绝则性命俱无矣。《中庸》说: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 岂非理本乎气,数定乎天乎!是则气为性命之源,又何疑焉。气既为性命男女之共根,可见气化之理本同,则乾坤一气,男女一气,性命一气,又何别乎!则男女修炼之法应无差异也明矣。
  经云: " 溯始元之祖气,运先天之日月(天地之日月,有如人之呼吸,皆阴阳也。返本溯源,都出无极之本根。既都出自先天,原本自静至动,既求返还,则动而复静,阴阳合一便日月停轮,复先天之真息息。《灵源大道歌》所谓'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方是运先天之真日月也);根阴根阳,立人之极,本翕受之真机,妙神化于无越。绵绵任其自然,息息归于根穴。(《气化章第二》) " 妙矣哉!根阴根阳,息息归根之穴也。人身之阴阳,本乎天地之阴阳,抓住了天人阴阳交接之总根,自然感应道交,其神化之妙,又何有不可逾越之障碍哉!此即溯元始之虚无,运先天之日月之理和法也。根阴根阳之穴非虚无乎!《黄庭经》云: " 出入二气入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出于无门入无户,恬淡无欲养花根。 " 皆息息归于根穴之实义也。《道德经》说: " 玄牝之门,是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与本章之 " 绵绵任其自然,息息归于根穴 " 又何异乎!真如一鼻孔出气,可以互相发明矣。世人解玄牝所在,都忘了 " 根阴根阳,立人之极,是天地根 " 的道理,硬要扯向脐下、两肾、绛宫、印堂等处,与息息归根之义,渊乎远矣。玄牝即阴阳即呼吸,阴阳即道,道即先天一气,在后天分体说即叫阴阳,在先天合体说即叫一气,试问与色身上凡窍何涉乎!
  又说: " 垂典编谟(即两典三谟水垂编,指有历史记载之始),盛自虞夏(指虞舜夏禹)。然所著说,总此心传(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十六心传)。未有区别,岂分男女(指明十六心传之诀是男女无分的)。矧兹禀赋,同具一元(言上天赋与之明命,男女都具一太极)。 " 又云: " 玄牝翕和,潮信灭影(玄牝之门,是天地根,所以能翕聚和气,化融精血。《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中即玄牝,玄牝翕和,致中致和之法也。男斩白虎,女斩赤龙。均莫不从此中和完成之,故玄牝翕和,使潮信灭影也。潮信即月经,丹经术语称赤龙。明示心息相依,守中抱一,即斩赤龙之捷法也,可证男女实无分别)。 " (以上各节《经论章第十一》)
  经又云: " 为人在世,不分男女,能知根本,即可入道(根本者即阴阳之根,天地之根,亦男女之根、玄牝之门也)。(《根本章第十四》) " 此根本为心根命蒂返本还源之地,天地人身呼吸阴阳莫不植根于此,男女都同样离他不得,一息不来命非我有,炼气功的方法,还能不从根本上下手乎!如果明白这层道理,不执滞在色身上做作,男女同根之理,最是明白不过的。
  余如《性命章之第十五》说: " 既赋于命,其性本真,彝良之好,人各具足,虽有男女,性无分别(这就讲得最清楚了,谓性命本真上天所赋,人人具足,男女没有分别)。 " 《指元章第十八》云: " 夫道妙蕴于玄微,而精凝于玄牝。生门死户出坎居离无逾乎此。……此即人身枢纽之所,又为星辰归宿之地。百脉循环,总会于此,三车搬运,发辕于此,男女修真皆在于此。 " 如此直指之言,尚有疑乎,男女炼法,尚可分乎!况此章于 " 元 " 字之析,特别分明。一开头便说: " 元本无指,指即非元,所言维何,虚空即是(脐下丹田、绛宫、乳溪,能无指乎!元关便指虚无尚有异议乎!) " 又说: " 元乎元乎!杳冥恍惚,有中之无,无中之有,我欲指之,究无可指。 " 解元之文,吧观止矣。男女岂能别乎!
  除《坤宁妙经》之外,余如《女金丹·凝神章》之 " 神是夫兮息是妻,休教异路隔云霓。两相匹配归根处,便与同登步月梯。 " 此诗简单明了,以神息(即心息)比夫妻,虚无之通天窍与神气合一之后产生的玄关比归根处。从而说明从心息依虚到神气合一成玄关为登空步月之梯,既形象又实际,造丹奥妙,只四句诗全部包括无遗。
  《坤元经·序》曰: " 金丹之道,纯阳一气也。……先天中之先天。则为元气,本无形生乎有形,所以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本。故金丹之道,源本于此。……明透道根,故坤元(指女子)修之如此。至乾元(指男子)修之亦如此。(《瑶池无量金母序》) " 可见从本源上入手,男女修炼,莫不皆在乎此也。《坤元经》中各家诀诗也不少。如:
  瑶池含真元君诗曰:
  气伏玄根基筑成,太虚无物静中清。一毫鼻有还生死,息踵悠悠机倒行。
  云中子诗云:
  一囊天地本虚无,二气合成造化图。玄里机关月殿朗,自然春满小方壶。
  镇元子诗云:
  玄机妙化气神中,生在虚无混太空。妙合玄包常定住,永超浩劫梵王宫。
  道德真君诗云:
  无极先天本渺茫,玄关窍里暗深藏。静中生动机初露,男女都从返故乡。
  丹诀总不出玄根、虚无、神气和阴阳。可惜女丹各篇诗文之中,也都泥沙混杂,真掩假中,甚或旁门小术,假托真仙真佛之口,鱼目混珠,乱人思绪,误人非浅,徇为一大憾事。
  刘悟元《女丹诀》云: " 太阳炼气男子理,太阴炼形女筌蹄。 " 先师祖汪东亭云: " 此两句劈破千古疑团,有功女丹诀不少。古往今来,每以男子是炼气,女子是炼形。生理不同,遂至旁门外道,引为口实,别创太阳炼气法与太阴炼形法。岂知皆指后天而言。先天大道,男女下手,固无别也。所谓太阳炼气者,心息在外面相依,心既空,心空则心火自降,下面坎水即化气上升,坎离既济之谓也。犹如日光下照海水自然上升一样,故太阳炼气亦不过一个理而已。太阴炼形一语,因日居离位翻为女,内阴而外阳,内阴是真,外阳是假。盖离日为心,太阴是心之喻也。形者身也,所谓形神身心四者,总不出阴阳二字,心神者阴也,形身者阳也,亦气也。以神炼气,以阴合阳,实际上依然是心息相依之义,不过在字面上翻了一下而已。悟元子悟透此理,故说是'筌蹄'。筌蹄者,非真有其事,乃象言之喻词也,一言道破,非得真传不能也。 "  
  各种论据都足以证明,丹法全在身外虚空行持,男女实无法别。只是生理不同,色身上反应之效验,不能不略异。如静中阳生,男子系外阳勃举,女子系两乳挺硬。筑基功成,男子精关自闭,外阳缩如童子,达马阴藏相;女子则经期断绝,两乳缩胸是也。若论定忘功夫,以及其它一切法验,男女都无别也。
  第十六节 庚月与满月
  庚月初三之月也。满月十五之月也。《契》说: "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 " 《悟真篇》说: "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 吕祖云: " 雪映寒潭,梅梢新月,始可药生。 " 陆潜虚云: " 少女初开北地花,起看庚月一钩斜。(《道德经·颂》) " 皆明示庚月之义也。
  《悟真篇》云: "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旺时。 " 石杏林云: " 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乍圆。急须行政令,便可运周天。 " 陈翠虚云: " 月夜望中能采取,天魂地魄结灵丹。 " 张三丰云: " 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 " 又云: " 月圆时,玉蕊生。 " 此皆示满月之义也。
  既说庚月,又说满月,怎样掌握才对呢?答道:现录潜虚、涵虚二祖之言以辨明之。潜虚《悟真篇小序》云: " 或问,既言八月十五,又言三日出庚,其义安在?曰,十五象金水之炁足,三日象金水之药新。炁不足则水不生,合而言之,其义自见。 " 涵虚祖云: " 阳光新现,初三之夕也。金水充足,十五之夜也。丹家言初三,又言十五者,初三象金水之气新,十五象金水之气足。气不足则水不生。初三十五,须作一时看,须作一串想,不可以数计算。 "  
  诀曰:学者工夫一到大定,忘形忘象,唯虚唯寂,则先天之炁产生必旺,犹如满月,所谓源清则炁必足也。定中一觉阳生,合自然之符节,而往外相依,不动一念,则阳炁清新,不老而嫩,犹如初三之月。故知庚月与满月,指药旺而苗新,义实一贯,非相违也。定力足则炁旺,离身速则药新,如是送归土釜,再入大定。则周天功候无差,采取温养合法。还丹之验,指日可见,岂非返还之真诀耶?
  又潜虚翁《悟真篇小序》云: " 或问药嫩何以可用?曰,造化之炁,成功者退,将来者进,喻如酿酒,三日之酵,浮而致之,可变于瓮。此时气味虽薄,而生机勃然。若已熟为酒,则不可复用。采药取嫩,正意如此。 " 附录于此,以便参考。
  第十七节 癸前与癸后孰是
  《悟真篇》云: "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 " 是明癸前采也。三丰《玄要篇》云: " 太上道,复重宣,诀破先天与后天。只论铅生于癸后,不言阳生于癸先。 " 又云: " 铅花现,癸尽时,依旧西园花满枝。 " 又云: " 铅生癸后正阳生,正值一弦金水满。恰似莺花二月春。 " 是明癸后采也。少阳与文始二派丹诀互歧,敢问如何会通。
  玄静曰: " 予昔闻诸汪师,铅阳也,癸阴也,阴极而阳生,静极而复动。故云只论铅生于癸后。然真阳之生,其气速迅如电,不能久居于先天,霎时而生癸水,则阳而阴也。故云'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也。遇癸生而急采,正是于癸水未生时急下手。故《悟真篇》云:'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三丰《玄要篇》又云'电光灼处寻真种,风信来时觅本宗'也。是则癸前与癸后,明采取之真机,各有妙义存乎其间。会而通之,义仍一贯,非相违也。 "  
  第十八节 应星与应潮
  崔公《入药镜》有 " 天应星,地应潮 " 之说,自来注家,言理者多,露诀者少。以予观之,正示心息相依之象也。何以言之?在天应星,乃离中之火,一点神光,即我人之灵觉。反照而凝入气穴,如星光之下照,则坎水受离日之薰蒸,自然化气上升,如潮流之逆上矣。此即五行颠倒之妙用,火之炎上者,反而使下,水之流下者,反而使上。如是则坎离交,而水火呈既济之象矣。
  诀曰:外边心息一依,则心火不上炎而下照。心光即下照,则肾水自然化气上升,不再下驰矣。后天阴阳既交,身心寂定既久,自然做到静定阳生。时节既至,妙理自彰,届时坎中一阳上冲,离中真液(即一阴)下降,金水交并,四象会合,而成七返之功矣。故身外心息一依,身内坎离自交,应星应潮,如呼谷传响,其效立见,其妙有不可思议者矣。
  第十九节 杀机与盗机
  《阴符经》上篇揭杀机之妙,中篇彰盗机之旨。所云杀机与盗机,皆是逆用。逆转生机,返本还源之秘要也。经云: "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  
  性体无生灭,而现有生灭者,气也,非性也。潜虚翁曰: " 性本无生,乘气机以有生。 " 故反流之要,须从心息相依,自有息转入无息,有念转入无念。息念双销,真空全现,则根尘不偶。心识都尽,本性透露,大用斯彰。吕祖所云 " 已生而杀生 " 是也。于焉依正旋转,万化定基,顿超有漏,缘破五阴,圆证三德,非杀机之妙乎?
  是故旋生灭而寂灭。身心不动,函盖乾坤。佛家云 " 破云转 " ,玄宗云 " 杀机 " ,其义一也。涵虚祖《阴符经类解》云: " 《易系》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阴为先阳为后者,盖天地万物之理,无静不生动,剥所以居复之先也。《阴符经》一卷,即阴阳交契之机关。神之神灭于此,不神之神生于此。是了义与发隐显之处;反与复出入之门;日与月消长之会;大与小往来之路;死与生制伏之根;恩与害相乘之地;水与火进退之乡也。 "  
  诀曰:杀机之妙,须先识得玄关一窍,从动处下手,旋息归元,身心两定,内外皆空,神之神灭于此,不神之神生于此矣。《楞严经》云: " 旋息循元,旋法归元;入流亡所,闻所闻尽,觉所觉空,空所空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 " 皆示杀机之妙也。夹山禅师云: " 六户不掩(即六月休复),四衐无踪。 " 死心禅师云: " 六门根既空,万法无生灭。 " 亦示杀机之妙也。解黏脱缚,无过于此矣。
  《阴符经》又曰: "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 又云: "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  
  《阴符经》此段文章,仍是一炁之作用。虚无一炁,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小儿能心息相依,故呼吸之机,能翕聚天地真阳。及情窦皆开,欲念勃兴,息短而浅,入息少而出息多。身中元气,复由呼吸之机,反归虚无,斯所谓天生天杀也。神仙洞明返还之妙,端在以寂而感,于是心息在外相依,使神息两定,身心入寂。以我身之虚,合天地之虚,自然能逆转气机。则天地之元阳,不召而自来,不求而自至。向从我身所夺去者,仍能返之于我身,而物返故主。强名盗机,实乃返还本源,承嗣家业。学者修证到本体虚空,根尘俱泯,自他不立。则法界全彰,净满身心,更何能盗所盗之足言哉。斯即《楞严》所谓 "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 " 是也。
  须知《阴符经》以人与天对立,故有能盗所盗之分。能所之见未泯,自他之执未化。故未入不二之门,达一如之用。若到性合真空,一真独露,则山河大地,全露法王之身。可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庄子》所谓 " 道通一 " ,斯则能所之见泯,而自他之执化矣。
  《易》云: "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 以寂而感,心境互融,自他不隔,乃是见谛之论。《阴符》之盗机,不神神之盗机也,亦不过寂感之机用云耳。约俗谛之谈,权示盗夺之旨,非为究竟,学者万勿拘泥。《法华经》载,稚子回头认父,即承嗣家业。我辈炼习气功,息心静虑,虚其身心,荡其见执,遂至一如之境。自他不隔,物我俱融,亦是承嗣本有之家业,非盗夺也(此不过采药诀之象言而已,能知不神之所以神,则物我未始不融通也,玄静师伯之言,不过欲人去其存盗夺之心耳)。故《庄子》云: " 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 " 又云: " 大一通之 " ,如斯立论,方合道家本旨,而融通于儒释,妙契不二之门矣。
  第二十节 凡息与玄息
  凡息者,我人口鼻之呼吸也。一呼一吸为一息。出息呼而舒(能起放松作用),属阳为日。入息吸而敛(能成握固之功),属阴为月。此口鼻之呼吸,我人出母胎始有,谓之凡息。一切凡夫,昼夜起居,皆不离此息也。
  丹家用心息相依法门,使心合于息;神气交合,渐和渐细;出日入月,若有若无。斯时八万四千毛孔皆开,真气薰蒸,融和快乐,酥软恬愉,莫可名状。张景和《胎息诀》所谓 " 如春沼鱼,似百虫蛰。灏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 " 者,是真境界也。盖凡息一停,真息自见。真息一见,真气自生,阳火自进,阴符自退矣。故曰:不息之息,乃谓之真息也。
  《大洞经》曰: " 定和妙明觉,玄息自长生。 " 玄息即真息,一名胎息,一名神息,一名龟息。谓神气相抱,心不动念,无去无来,外呼吸住而胎凝,故亦称胎息,有似婴儿在母胎时之息也。马真君云: " 洞空清净,玄息气通,无障无碍,内外皆清。 " 又云: " 虚空霹雳莫相惊,受箓金华产玉英。养得清明还太始,绵绵玄息自长生。 "  
  所谓玄者,盖我之息,与虚空之息,天地之息同其息也。若非天人交接,此虚空之通道,终不克达玄息之真旨也。故能夺天地之造化,合人身之枢机,结灵丹于顷刻,而外呼吸因之而住。若外呼吸不住,即不得称为玄矣。
  第二十一节 卯酉沐浴
  卯酉者,中和之象。丹书喻谓沐浴。沐浴者,退休之意也。世之以天地之子午卯酉之死时辰,附会为子进火,午退阴符,卯酉二时为沐浴温养者,非也。药火专论中已谈之矣,今惟克实而言,不另分析。
  闻诸先师祖汪东亭云: " 工夫一到大定,即是沐浴温养。 " 盖丹法以有息相依为武火,无息入定为文火(为西派密诀,与世人所说迥不相同)。工夫一到大定,则念无起灭,息无出入,身心两静,正是沐浴之候。至紫清仙师玄关诀内,分沐浴卯门为一关,沐浴酉户为一关。又龙眉子《金丹印证诗》云: " 炼丹本是一年功,两月都缘要住功。兔遇上元时便止,鸡逢七月半为终。 " 二师所说,皆是约理而言,学者不可拘泥。岂不闻紫阳《四百字》云: " 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 " 《参同契》曰: " 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 " 此亦正示沐浴之旨也。然总不如先师祖所指一 " 定 " 字为沐浴,最为直截了当耳。定则身心俱寂,内外皆空。此寂定中,元阳自得温养,道胎自然增长,无倾危之患矣。故定者,阳前用,阳后用,采、封、固、闭、温养、沐浴以至脱胎神化,无所不用。整部丹诀一虚空,一相依,一定忘而已。简言之即大定真空也。
  第廿二节 小大周天
  小大周天之名,唐以前无之。崔公作《入药镜》,伯阳著《参同契》,皆无此名词。元明以后,始见于书耳。既有此名词,各家便借题发挥。一般都以气从会阴后升至百会,从百会前降至脐下(俗称下丹田),为通小周天;气达涌泉而后升至百会,再从百会前降返脐下为通大周天。亦有以从左右旋转为通卯酉周天者。故有一箭射通九重铁鼓之说,前后三关之名亦由是而立矣。
  玄静云:人身本一小天地,气血周流,一昼一夜,即是一周天。丹法取象天地,要在以我身之小天地,混融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然后可以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而得超凡入圣之机用。若分而言之,小大周天之名,可用三种解释。
  其一,小周乃气行周天,大周乃神行周天。然所谓炁行神行者,皆在定中行之,特工夫之深浅不同耳。何言之?当炼精化炁之时,以我虚寂,感召外来真阳,入我身中。当真阳来时,混身上下,俱感酥软,由酥软而转为麻木,由麻木而入混沌。不识不知,如活死人一般。斯时我身与虚等,心与空等。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我之小天地,融化而入于乾坤之大天地。以尽虚空遍法界之真阳,养我一身,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吕祖所谓 " 白云朝上阙,甘露洒须弥 " 者,正气行周天之境象也。葛仙翁曰: " 离火激海,坎水升虚。玉液灌溉,洞房流苏。天机直露,万籁难如。 " 《参同契》曰: " 修之不辍休,庶气云两行。淫淫如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 " 三丰翁《道情歌》曰: " 待他一点自归伏,身中化作四时春。一片白云香一阵,一番雨过一番新。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虚空大洞之中也)春。遍体阴精都剥尽(阳渐进而阴渐消),化作纯阳一块金。此时气绝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 " 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曰: " 朝朝金鼎起飞烟,气足河车运上天。甘露遍空滋万汇,灵泉一派泛长川。 " 斯皆气行周天之法验也。
  当炼气化神之际,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先天真阳,入我色身,周流一匝后,因主人公定在外面,色身已如空屋,随即出色身而来至虚空中,抱我之主人公,因神定而随定,神炁同定,久则炁尽化神,唯一威光,烜赫虚空。是即胎圆之证也。入此大圆寂照之门,以性空本体,圆融六大,六大法性与我真性,平等无二,自他不隔,物我一如,于是能入水火,透金石,起种种不可思议之神用,皆神行周天之法验也。是则约气行神行而有小大周天之别。小周天者,炼精化气之三昧也。大周天者,炼气化神之三昧也。此一说也。
  其二,约小还大还而分小周大周。是同一炁行而复有小大周天之别。怎么说的呢?当小还之时,身内犹是后天坎离。工夫一到虚极静笃,外感先天纯阳真炁,入我色身,补足我破体后之损耗,是以我纯阴,感彼纯阳,纯阳真炁到时,混身俱感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得真阳薰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是渐采渐集,气足止火,复成童体。斯时离宫填满,身内已成乾象,纯乎先天。再以我乾阳,感彼虚空中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里应外合,彼此凝集。是合内外两重阴阳而成大还。工夫到此,定力已达两三小时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阳,与身中乾阳会合,即为行一次大周天。直到大丹告成。此小大周天是约小还大还而得名。小周天者,以后天返先天所用也。大周天者,从先天返出先天之先天时所用也。同一寂定,同一炁行,工夫浅深不同,色身效验亦有区别。小周天仅能易发。大周天能易齿易血,乃至易骨易髓易瞳。崭然一新,斯即大易革故鼎新之效也。小周天乃安乐延年之法,大周天乃超凡入圣之功。此工夫浅深不同之点也。
  其三,约小大天地而分小周大周。人身乃一小天地,身外乾坤乃一大天地。修炼者工夫到恍惚窈冥,虚无混沌,定久阳生,阳炁冲开百脉。元和内运,上至顶而下至踵,一炁周流,始卒若环,此就人身之小天地而言。故云小周天。倘恍惚杳冥,虚而又虚,浑身酥软麻木跳跃,即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俱受外面乾阳真炁钻入。斯时虚极静笃,妙合太虚,色身已成真空。一任太虚中乾阳真炁,浸淫融洽,彻内彻外,透顶透底,通行无碍,此就合乎太虚大天地而言。谓之大周天。是故由前之说,学者先行小周天,然后行大周天。由后之说,学者先行大周天,次行小周天,小周天之后,再行大周天,即了事矣。
  以上三说,皆属言理。从实际说,工夫一到大定,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媾,小大周天,同时运行。所谓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崔公《入药镜》但云: "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 所以虽分小大之名,实则小大周天均包括在内,最为简当,学者宜注意焉。
  诀曰:心息妙合,抱德炀和。真炁薰蒸,养性延命。重立胞胎,再造乾坤。玄宗修证,唯斯为胜。
  第廿三节 大周天过关
  初步取坎填离之工夫完毕,得止火口诀者,可以结丹。结丹之后,见有征验,又须养丹火候,使其丹足而行大周天。
  此大周天者,盖别于初步之小周天而言。初步以后天反先天,此纯阴而感彼纯阳。此际内已成乾体,以我乾阳再感虚空中乾阳。合内外两重先天而使得大还丹,名曰大周天。工夫原系心息相依,惟此际三五呼吸即能泰定。定中虚空无我,忘物忘怀,忘心忘境,忘内忘外。即以我之先天虚空,通天地之虚空,任其自然运用。虚极之顷,身内先天纯阳真炁,自然冲关透顶,顺督脉而上,吕祖所谓 " 白云朝上阙 " 也。复循任脉而下,吕祖所谓 " 甘露酒须弥 " 也。
  此部工夫,亦有三种火候须知,自古神仙,口口相传,不著于书。《悟真篇》所谓 "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着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 也。如此进行到相当时期,觉小腹沸滚,大药将萌之际,有七日过大周天一步工夫。此际须有外护同志二三人,退处安闲寂静之地,鸡犬不闻之处。学者得外护同志照顾饮食,日夜在身外守候,随时警觉。俾杂念昭彰,魔境发现时,不至随他去,发生意外,是乃最要紧一着。如外缘齐备,可以日夜兼进,了此大还。
  此大药亦有征验,《悟真》诗曰: "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 三丰《道情歌》云: " 万般景象皆非类,一颗红光是至真。此个红光是春意,其中有若明窗尘。中悬一点先天药,远似葡萄近如金。 " 又《无根树》曰: " 无根树,花正红,摘尽红花一树空。 " 涵虚祖注云: " 红乃大药法象。 " 仙师《道情歌》与《无根树》皆要紧之作,即彼可以见此也。又云: " 红光发现,其花正红,红药到手,其药已得。 " 除此红光,无药可采,可以参焉。大药发生后,亦循督脉而上任脉而下,惟上升十分缓慢,须数日之功。而此数日内,色身上最难禁受,魔境重重,皆系识神幻化。急宜用真空观定而扫荡之。大药循任督周行一匝后,此艰难之关,方安然过去。色身余阴,扫尽无余,成金刚不坏之躯。此后一味禅定养胎,即可出神矣。
  惟此大周天过关,工夫好者,自大药产生后,六七日即过去。若工夫稍逊,须历八日至九日。汪祖云: " 若要飞升,须七日以内反转身。七日以外,只能尸解坐化,飞升则无望矣。 " 紫阳真人云,大凡火候,只此大周一场,大有危险。炼丹者宜一战而胜,则天下定矣。
  三丰真人《返还证验说》,述此大周过关情形,最为详尽。其言曰: " 炼此龙虎大丹,必要僻静鸡犬不闻之处,外边又要知音道友,不要一个杂闲人来到,恐防惊散元神。先言和光同尘,今言僻静处何也?炼己于尘俗,养气于山林,是入室兴工下手之时也。要超凡入圣,岂是小可之事。必须要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丝毫无挂,一刀两断。永作他乡之客,终无退悔之心。持空炼神,守虚炼性。混身五脏,筋骨气血,都化成青气。专心致志,炼神纯熟,成形受使。星回斗转,随心所变。养得浑身无有皱纹,如蜘蛛相似。上七窍生光,昼夜长明,身如太虚,才是真时候,方可求仙道。这应验,气满神全,法财广大,方可炼大丹。才叫做一个丹客。
  工夫既到,时候自至。七窍光明,三阳开泰,神剑成形。趁水顺风,发火雷轰电闪,方可夺身外天机。下手擒拿,采吾身外真铅。以龙嫁虎,驱虎就龙。若会攒簇,不失时节,湛然摄起海底之金。即开夹脊,上泥丸,落入水晶宫之内,与木汞配合。不过半刻,攒簇已定。真火冲击四枝,浑身骨肉,火烧刀割相似,最难禁受。就是十分好汉,到此无一分主张。防危虑险,沐浴身心,水火既济。顷刻间,浑身间如炒豆子一般相似,一齐爆开。浑身气血,都会成形说话。舌根下又有二穴,左为丹井,右为石泉,此正是廉泉穴。随百脉一齐开,肾水上涌到,如水泉一般,咽纳不完,滋味甚异,比糖蜜更不相同。尤其妙者,临炉下手之初,地将产其金莲,天亦垂其宝露。忽然一点真汞下降,透心冰凉,即运神火一点随之,攒簇于交感宫内。混然湛然,如千千战鼓之鸣,万万雷声之吼。又即是自己一身百脉气血变化,休要惊怕。只要踏罡步斗,执剑掌印(大定真空,慧剑持之)。这里真是凶恶处,三回九转,降帅调将(定而又定)。如此防顾,于虚空之中,或见龙虎相交,天地交泰,日月交宫,见众仙佛。功夫到此,诸境发现,切不可认他,恐着外邪。即认元神,汞铅相投,三日才生大药。三日里最难过,遍世界都是邪境。四面神号鬼哭,八方杀气狼烟。此正是大开关。工夫到此,十个九个都吓杀了。心不可有恐怖,盖已虽成神,却是阴神。阴神最灵,能千变万化,诸境为害。他岂肯善降伏。前人说得好,你为六通神,方才脱生死。你若不为六通神,休想成道。混沌又至三十时辰,二日半,气气相通,气满至极。忽然活泼泼地,迸出太阳流珠,脱壳入口,百万龙神,尽皆失惊。此是元阳真丹药入口,始知我命不由天也。仙云:这回大死今方活。又云:一战而天下平。即是此等地位。 "  
  以上三丰翁叙述大周天过关经验,万卷丹书,只有此一篇泄漏。实为玄修之指南,返还之宗鉴也。闻先师祖言,柯师伯弟子中有名孙吉甫者,亲历此七日工夫,所有色身境象,与丰翁所说,尽皆符合。所谓如火烧刀割,如炒豆子一般相似,一齐爆开,亦千真万确。若无定力镇持,此际即无主宰。又谓魔境最难遣除者,乃是色魔。非平时炼己功深者,此际往往把握不住,被识阴所乘,则发生极大危险。不止工夫倒退而已。故此部工夫非有深定力者,切不可急于从事。后学不可不谨慎行之也。
  第廿四节 防危虑险
  老圣曰: " 贵大患若身。 " 又曰: "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 此谓众生因身见而起我见,生种种贪着。诚能空此幻身,忘其形骸,遗其耳目,则处处可以入道,更何患之有焉。无身即忘形之谓也。丹家防危虑险,亦因学人不能忘形,时时执着,滞于色身,留恋不舍,致生种种危险耳。
  若炼精化炁时,学者于阳生之顷,稍一着身,即动欲念,先天真阳,顿变后天浊物,霎时有泄精之患(速离色身,定于虚空则无患矣)。当炼气化神时,若稍一着身,能使气之既定者,转为不定,而有走丹之厄。当炼神还虚时,若稍有执情未去,即不能返于太无,而入圆通之门。是故上乘道妙,凡稍有粘滞未去,即非了当。身见尤当捐除。谭子《化书》揭三关工夫,以忘形为入手,可以参焉。《神仙鉴》载玄帝在武当山舍身岩下飞升,更有深意存焉。
  《阴符经》曰: "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 此所谓君子小人,即在能忘形与不能忘形之分。不能忘形,步步危险。离却色身,步步安稳。盖先天之学,凡动心起念,即乖大道。何况着身乎?昔师示我曰: " 外不着色身,内不起一念。 " 实为忘形舍身之要旨,防危虑险之指南也。
  第廿五节 脱胎神化
  先师曰: " 脱胎者,脱去凡胎呼吸也。神化者,化去后天识神也。 " 其说简当,无以复加,询玄宗修为之指南也。修士过大周后,静养道胎,一意定忘,入大寂圆照之门,口鼻绝无呼吸,纯系元和内运。至六七月后,则食睡亦除,十二时中,常在大定之境。更守至八九月,则六脉皆息,元神独耀,道胎圆成。真空无我之极,法身即能与色身分离。吕祖云: " 寒云散后留残月,腊雪归来向太虚。 " 即指此也。腊雪者,定中见六出纷纷,乃出神之景也。《楞严经》云: "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 " 亦示三昧纯熟,得意生身,超脱之意也。
  总以无呼吸为大寂定,为脱胎神化之嚆矢。以识阴尽,为脱胎神化之圆成。脱胎之后,抱元守一,以期胎孙复孕,分身无碍,谓之温养胎婴,亦名乳哺。更有向上工夫,用三昧真火,锻炼凡躯。久之,形与道合,妙契太空。不特凡体虚融,即依极之地水火风,亦稍归性海。三丰翁曰: " 运起周天三昧火,锻炼真空返太无。 " 即此之谓也。
  第廿六节 粉碎虚空
  或问曰:大地平沉,虚空粉碎,乃禅宗门下大悟境界,玄宗焉有此境界?玄静答曰:否否,庄子不云乎 " 天门者,无有也。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 按无有即是虚无,并此无有之境界而扑落之,非粉碎虚空之意乎?粉碎虚空,则空所空灭,豁然见性时也。《楞严经》云: " 汝等一人真发归元,此十方虚空,悉皆销殒。 " 《列子·周穆王篇》有 " 化人称之,王若殒虚 " 之语,岂非同于《楞严》之 " 殒空 " 。仙佛所证,若合符节,复何异焉。
  故紫阳真人云: " 分个孩儿骑鹤去,虚空粉碎见全身。 " 玉蟾翁云: " 快活快活真快活,虚空粉碎秋毫末。 " 李道纯云: " 粉碎虚空成大觉。 " 樊云翘云: " 粉碎虚空浑自在。 " 三丰翁云: " 打破虚空不等闲,收入合一黍米。 " 又云: " 道德崇高神益迈,虚空粉碎法身边。 " 陈翠虚云: " 返本还源为真空,打破虚空为了当。 " 此正是玄修末后一着。